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祯娘传_分节阅读_第80节
小说作者:夏天的绿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18 KB   上传时间:2018-04-22 20:54:09

  说的俗气一些罢,郑怀羽和高文静两人正是为了钱财才想到祯娘手下的。他们不是那等初出茅庐的,有人聘请就不错。他们的资历与名气摆在那里,若是运道好寻个知府甚至更高并不难。那不是有钱,更重要的是有权有势。

  但是两人家小甚多,出身也不高,因此越到老年也越不多想那些权势上的事,只想多多积攒一些金银,留给家里儿孙。至于他们将来是举业也好,经商也好,都是要这些支援的。

  一般的读书人或者耻于谈钱,这两位几乎做了半辈子师爷的却不会,也不犹豫,有郑怀羽道:“不瞒您说,我和高先生两人原来是每人月钱十五两,还有别的一些不言自明的好处,一个月得二三十两不算多。我们如今老了老了,只想留给子孙一点钱财,一个月要六十两,您要是觉得值得便留下我们两个。”

  一个月十五两也好,二三十两也好,其实都不算低了。之前说过,一般的伙计月例是二两银子,再加上分红之类,做得好的话,一年有五六十两好拿。这样已经是不知多少人称羡的了。

  这时候到祯娘这里开价更高,一口气说出来六十两的数儿,折算成一年的就是七百二十两,一些经营好的铺子一年也不一定赚得到这许多。但是祯娘也清楚,这真不是人家狮子大开口。

  在官员身边做事,那可是能积累一笔政治资源的。无论是说不准的将来谋一个实差,还是留给子孙后代,都是有用的。至于祯娘这边,弄不好奔波过程中还要把以前攒下的人情用出去。这样还过来,不就是图钱么。

  祯娘当然懂这个,也没什么意见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不考虑别人的薪资,这个涨了那个也要涨。对于祯娘这样身家几百万的人来说,一两个人的月钱是六两还是六十两,甚至是六百两,又有什么区别?

  于是祯娘想也没想,答应下来,又与身边一个管家媳妇道:“你去安排,郑先生和高先生今后就住在之前在前院收拾好的屋子里了。每位先生给派一位小厮,平常整理屋子,书房答应,出门跟随都用得着!”

  祯娘这边安排着,两边都签了文书,等人走了,这才让红豆接着往下安排不是别人,正是之前说过的那位李老板,他拿了徐家的帖儿来见人,正是为了自家一件生意。他当然是极看好的,奈何本钱不够抬不起来,找人借钱或者找人合伙他都想过。最后要么碰壁,要么条件谈不成,只能把眼光放到原先拒过他一回是兴业钱庄。

  所以说祯娘不待见他也是有缘故的,这人原来最想找的正是兴业钱庄,只是他那申请,上下合计都觉得是痴人说梦眼高手低,一致给否了。否了便否了罢,一年上下兴业钱庄否掉的申请也不少。

  后来就知道这位李老板前后去寻别人合作,折腾了半年多,却还是一筹莫展。祯娘最烦的就是一人不自知,大家都不同你做这一单,心里还没点数么?偏这时候还回头找自家兴业钱庄。甚至不是递申请给钱庄那边,而是拿了徐家的帖儿来自己这里。祯娘不知他是怎么想的,难道觉得自家会为了徐家的面子应下来。

  祯娘本就是内宅妇人,再加上如今身份越来越高,也不是什么人想见就能见的,不然就是一个人当作三个人用也不够。要么是有正当的往来,要么就是拿到了相关人物的帖子预约,不然都是家里管家打发便是。

  之前李老板就请见过,他当时自视颇高,只因为他出身不差,虽然没继承家业,但拿出去相当站得住脚。如今有家里老人帮忙经营,身家也有几万,在原来何尝不是一个人物。他第一次自己想要经营一个生意,本以为手到擒来,真上手才知道难。要不是之前经过好多挫折,等到周家这边拿管家见他的时候就要恼羞成怒了,这时候倒是会借助人脉。

  到了书房,李老板才算是第一次见到了这位满太原都极有名气的周奶奶外头曾经传闻,一个说她本事,另一个说她容貌,都是高的不得了。他当然是嗤之以鼻的,一个妇人家,说很有本事这就足够让他怀疑了,一个女人再有本事又能到哪里去。似徐太太,离了徐家支撑,他也看不出有什么出色的。至于说同时还能生的极好,那就更加不信了。他的眼里,长的好的女人便没什么脑子。

  这时候见到真人,才觉得传闻不一定无理。本事他是知道,虽说应该是倚靠了娘家和丈夫,可是做到这样,怎么也不能说全无本事。至于容貌,那更不必提,比起本事来说,这是一件更加一目了然的事情。

  对于这样一个‘登徒子’似乎是看自家奶奶看住了,红豆当然是不喜的。幸好有小丫头看茶,打断了一下,这才让这李老板不至于接着愣神。

  祯娘当然也注意到了这人的眼光,不知是对女色有所好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看她如同看一个物件般打量,真比前一种还让人心头火起。只是她到底什么没提,不耐烦多说之下简单道:“李老板久等了,既然我们都忙,便不做一些兜圈子的话,有什么事直说罢。”

  “周奶奶果然是爽快!”李老板大笑抚掌,便把自己的生意先说了一番,然后解释自己的用意和条件其实让祯娘来说,实在是太无聊了。看着是极缜密周全的好计划,但是凡是真的自己经手生意的人都要说,这什么也不是!

  不要说是祯娘手下的伙计掌柜等人,就是去外头聘人,出题考校让做个生意的筹划。敢写出这样的东西来,祯娘敢保证,去聘人的掌柜立刻能把东西扔了再不看!

  祯娘打了几句太极,算是给徐家留了面子,然后就客客气气送客了。至于这位李老板的脸色不大好,祯娘是不管的,她还想要脸色不好呢到太原起,她在外都让人觉得脾气不错。然而她自己知道,她就是个脾气不好的,少年时代如何?如今不过是收敛了些罢了。

  过了几天徐太太还问她这件事呢这是一场会议,关于兴业钱庄的。无论是如今的业务,还是将来的野心,祯娘知道一个人单打独斗都是不行的。于是祯娘拿出了一部分干股,结了几个同盟。

  一个正是徐太太夫家,有数的大钱庄了,在业内的力量不用多说。还有两位,一位来自松江,一位来自广州,代表的都是了不得的力量。

  祯娘对徐太太的问话回的也简单轻巧,只是平铺直叙道:“这有什么,一切不过是生意罢了,既然是生意那就只能是生意。”

  徐太太当然解她的意思,这样的合伙人才是最好,因此也跟着笑了起来。

第131章

  半人高的座钟打罗筛面一样咣当咣当响了几声, 常年在皇帝身边伺候的宫人立刻警醒了十二分这时候正是寅时三刻,每日皇帝起身的时辰。果然, 一两息的功夫,屋子里就传来了起床的动静。

  寝屋里值夜的宫女打开遮灯的纱布罩, 外头看来就是里头亮堂了一层,这就是一个大家要忙碌起来的信号。这时候在屋里两个值夜的宫女,在卧室的门口伺候着,两个在宫门口值夜的宫女在和另外做粗活的宫女打交道。

  寅正宫门就已经下锁了,粗使宫女从宫外搭来一桶热水,在门外预备着。等值夜的宫女在地上磕头,大声请安的时候, 外头就知道皇上是真的坐起来了。这时候门口值夜的两个宫女, 才敢开始放其他的宫女迈进寝宫门坎。

  然后司衾的宫女给叠好被以后,跟着用银盆端好一盆热水,洗漱打理一路做下来。这时候寝宫的早上是最忙碌的,不只是司衾的、司寝的在屋子里面服侍, 还有外头的宫女太监, 为了早饭、朝服等奔忙,这才能让皇上觉得每一点都是恰到好处,没有一点儿不舒服不自在的。

  不一会儿,御膳房的早点送来,是用大提盒盖好的,外罩黄云龙套。皇家吃饭自然不会论奢靡与否,一个人两个人用不用的完。各种粥, 如稻米粥,有玉田红稻米、江南的香糯米、薏仁米等,也有八宝莲子粥;有各种的茶汤,如杏仁茶、鲜豆浆、牛骨髓茶汤等。

  除此之外,食盒里还有二十几样早点。八珍粥、鸡丝粥,有麻酱烧饼、油酥烧饼、白马蹄、萝卜丝饼、清油饼、焦圈、糖包、糖饼,也有清真的炸撒子、炸回头,有豆制品的素什锦,也有卤制品,如卤鸭肝、卤鸡脯等等。

  正用早膳的时候,忽然有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来禀报这在宫廷里少见!宫廷里面的事从来是一个响雷天下知,讲究人人都是温润的,不慌不忙做好所有的事情。慌张起来是什么样子,当是天底下有了不得的事么!

  不过这个小太监是皇上身边天字第一号大太监的干儿子,如今刚得了圣意,正红得发紫,倒是没人拦他。这时候扑通跪在皇帝脚边,禀报道:“皇上,东南经略急报,南边海战,水师,水师败了!”

  听到这话,像是一阵寒气侵袭进来,所有人都打了一个寒战。万里之外的事情当然不会让一帮终日在宫廷里的太监宫女有所感悟,只是他们从来只学会伺候人,看人眼色行事是根本。这样不好的消息下来,皇帝的心绪能好?一个不好,所有人都要遭殃,可不是要格外小心行事!

  只是没想到,皇帝根本没说什么,像是没听到一般,眼皮子也没抬。夹了了一个糖包,慢条斯理地咀嚼。之后早饭就像平常一样的,没有迟一点也没有早一点,放下碗筷,漱完口,喝了一口茶,这才道:“怎么哭丧着,难道这是什么大事儿?跟在朕的身边,天下事都放在鼻子底下,这就愁眉苦脸了,那就见不得世面了。”

  这件事到底是不是大事?既是也不是。无论怎么说,动了刀兵就不会是小事,不是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成千上万人的生死,数以百万两以上的银子,就在一场仗里面被决定。

  然而放在天下这个大局来说,还真不定是什么大事,哪怕是太平盛世每年还有几场仗呢!水旱灾害迫害下的灾民,赈灾不及时,裹挟着造反。还有各处的拜神信教,规模一大免不了煽风点火,聚众闹事不是一回两回。这种事就地剿灭,虽说最后都扑灭,但中间或胜或败,多了去了。

  不过这一次水师溃败的规模比起之前都不同,况且担当的责任也不同这原是皇帝自己力排众议兴建的一支东南水师,共分了浙江、福建、两广三分支。是为了与南洋一带夷人相争,以及遏制海盗和倭寇而存在。

  之前只是小打小闹过,这一次是第一回对菲律宾的棉兰老岛用兵,对抗几个红毛西夷罢了。出征之前没人觉得会有什么意外,只当是手到擒来,到时候收缴战利品和土地等有的是好处拿,至于开疆拓土的功劳,也足够好多人封赏了。

  但是这群早就被□□上国名头迷花了眼的兵老爷,一点也看不到自家训练不足的弱势,又是远来作战,人家以逸待劳又熟悉地形,没想到被反杀了当初浙江、福建、两广三分支联合出动,人家还笑说忒胆小,杀鸡用牛刀!这时候却是知道,牛刀是杀不好鸡的,竟都失陷在了里头。

  其中福建一支损失最为严重,几乎失了建制,浙江、两广这两支也各有损伤。花大力气建造的大船,包括上面的武器,还有就地从本地卫所转成水师的子弟兵,全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唯一的安慰大概是‘□□上国’底子厚,一次不成还能有机会来第二次。

  然而是不是要来第二次在朝堂上确实巨大的分歧,武官自然不会放过可以加大影响的机会。所谓权力不就是这样,至少得有些事情做罢,一个官员用不着给人分派事情做,也用不着被人分派事情做,那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这就好比一些地方的卫所,几百年不打仗了,又是地处内地,可以想见将来也不会打仗,那所谓屯兵什么的自然也就是一个笑话了。这样的卫所,朝廷不会分派他们做什么事儿,他们也不能有什么权力分派别人。即使为了天下太平稳定,没人说要裁撤的事,那也就是存在和没存在一样罢。

  所以这时候武官极力坚持的当然是保留东南水师,并且在此前提下保留向南洋用兵的计划。这当然是为了存在感,而在朝堂上存在感就等同于权力相反来说,文官当然就是反对继续的。

  文官和武官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但是多年的传统总之还是把文武两班划出了深深的鸿沟,这就是天然的‘党派’啊!

  朝堂上争论不休,没有结果这是当然的,其实很多时候朝议决定不了什么,就是偶尔决定了什么,譬如投豆表决,那也是在事前就做好了全部事情,可以说一切早就已经决定了。

  最后还是要大佬们心平气和坐下谈,交换利益互相首肯,实际上内阁的商议就是很重要的一环最开始的时候内阁没有武官可以进入,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是上百年的传统了,对文官都不啻于天堑,何况武官!

  如今虽然六七位内阁成员,只能维持一两位武官的比例,好歹比以前强得多。能够在内阁以内发声,很多事情协商起来也方便。如今还在内的两位武官倒是出乎同僚意外的镇定,反而是其他阁老显得急躁了。

  “穷兵黩武穷兵黩武,本来就是天下乱象!一开始就是没有开一个好头,自从打蒙古以后,军营都觉得打仗是一门稳赚不亏的营生了。不只是北面的威胁,蒙古、女真这些要讨伐,就连没什么关连的菲律宾也不放过。再这样下去,与强盗何异?国将不国呀!”

  这话里半真半假,一半是因为从小学习孔孟之道,讲究仁义,所以是发自真心的。另一半就很难说没有私心了,毕竟争权夺利明摆着,不愿意看武官越来越得意也常见虽说这样的事文官也可以参与进去,却实在没武官得到的好处丰厚。这大概就是可以你我都没有,也可以你我都有,当然最好是我有你没有,可绝不能你有我没有罢!

  站中间位置一位大人左右看了看,本打算不出声的,最后还是道:“话也不能这样说,如今正是千万年未有之大变革,以过去一套看现在是不行了。这就好比当年强秦一统七国,用的霸道多过王道,可是到了治天下又要王道多过霸道。我每日听欧罗巴诸国的消息,还是觉得世道变化太快,已经是比人家慢了!不是说还发现了好大一片国土,比整个欧罗巴大,也远比大明大?”

  来去说了几句,却没有什么干货,两边达不成一致。这是因为武官们心已经大了,话说已经放野了的动物还想关回笼子,这困难是不同的。何况这一回他们还拿到了皇上的支持,是的,皇上的支持。

  想到今上的进取,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从登基之后,除了开始几年韬光养晦稳固朝局,之后可是一直在大刀阔斧做改新。支持武官们打破旧有的文官格局也是一样,对外征伐扩充国力又是另一样,现在是两样集中在一件事上,今上怎么可能不说话!

  首辅大人深深看了一眼,敬陪末座的两位武官都督,不动声色道:“既然是陛下的意愿那确实没什么好说的,只是你们也该记得些‘规矩’。而且一切都是有限度的,如今一次不成不过是重来,朝廷养的起。后头该小心些了,见到再一次败了,就算是陛下也会斟酌罢。”

  “自然不劳首辅大人费心。”实际上皇上已经有了打算,对于这个打算,武官集团有自己的争论,毕竟利益分配不均么。但是他们不能拒绝他们是依靠皇上才能无代价地继续东南水师,若是不能进行皇上的意愿,那么作用也就没有了。

  而所谓的打算说出来也简单的很,即所谓启用九边卫所南调。不是说天下承平日久,军备松弛,已经不堪使用了,只有九边可堪一战。还说东南水师就地征调卫所子弟才是打败仗的罪魁祸首,那与你们调来精兵强将就是。

  只是说出来简单,做起来难。从九边卫所南调如东南水师,就算不说水土不服的事儿,骑兵步兵这些也能干得好水兵。那军中意愿怎么说,背井离乡去打仗,自此以后就地扎根,再不能回家乡,谁能愿意?说不好又是一场风波。

  “不过圣上是一定要做这件事了,我们也也只能硬着头皮来一回罢了。不然呢,处处添麻烦,是想给谁黄袍加身,好混个从龙之功么!好在圣上也知道这其中艰难,并没有全部用九边子弟补充东南水师的意思,一半一半罢。既能纠正那边风气,也能减少九边卫所的规模。”指挥使感慨地对周世泽道。

  京城的消息一经很快传到了九边各卫所,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也没错,大家都因为这件事神思不属起来。好在一些指挥使都是眼明心亮的,大事上拿的住主意,倒是没有什么大乱子。

  不过现在的情形也足够焦头烂额了,谁没有议论?人心浮动的时候,就连练兵也不好做了不过别人也就罢了,周世泽这个一惯在这上面一丝不苟的竟然也有些分心,这就是新闻了,免不得被议论几回,甚至还惊动了指挥使呢!也就有了这些话。

  指挥使还道:“说起来真是为难啊!这件事如何办的好!人离乡贱是颠不破的道理,若没什么天大的事谁会离开家乡,还是改动籍贯,几乎是一辈子不能再回来。这又不是开国之初,乱世里什么都顾及不得,太.祖让哪里屯兵也就往哪里屯兵了。”

  指挥佥事倒了满满一杯酒,下肚后也道:“是这个道理,话说老婆孩子还是一起走的话,难道兄弟父母们也一起走?这不是骨肉分离一辈子不得相见了!不说人伦亲情,只怕分家都要闹出不少麻烦来!”

  周世泽只沉默听着,并没有说一句话。倒是旁边坐着的一个守备道:“这些小兵也就罢了,上头不是说给个好处,让人自选要不要脱开军户籍贯。说句实心实意的话,我们卫所子弟苦啊!似我们这些混上来的还好,底下小兵没的说,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是句实话。只是还要更多武官过去,这怎么说?这边我们每年有多少收益可拿啊!谁舍得抛家舍业过去呢!”

  在场也有会算账的,半醉半醒道:“其实也说不定,在这边胜在稳妥罢了!有行会里边贸的抽成好拿,什么比这个更稳当?至于一些偏门的油水,天下一般,那边一样能寻摸。我想着人家吃海商饭,比咱们这儿说不得还要来的富裕呢!”

  立刻就有人闷头闷脑地反驳道:“要的就是稳当啊!纵使那边再富裕,也能有命花用不是!这几年打仗还少了?好容易天下太平了,过不得几年安生日子,又想要尝尝刀头舔血的滋味儿?那可不好受。”

  这也是真的了,好容易北疆无战事,一个个‘卸甲归田’等着安享太平福靠着在打蒙古和大女真中流汗流血,他们这一辈子可能消受,好处吃不尽。就算不再往上爬,也不消担心,有的是红利呢!但是去到南边,那还算是九边的人?若不算了,那些红利还能到手么,不好说的。

  另外也是为了惜命谁的命不是只有一条,凡是混上武官位置的就和一般平头小兵不同了,至少吃穿是不愁的。既然是这样,在更进一步和保命之间做选择,好多人只怕会选后者。

  最后还是指挥使哼了一声道:“都是这样说,到时候还是自有定论,总不能朝廷的命令完不成罢!说不得一些同僚也是要‘被同意’去的。而且我不信所有人都是你们这样死气沉沉样,也有想要建功立业的呢!”

  到了最后周世泽也一句话都没说,这可不像是他一贯作风,倒成了一个惜字如金的了他确实是反常了,心里沉甸甸地挂着一件事,到现在为止也没说给任何人。然而,和同僚的聚会完了,回到家中,他终于做下了决定。

  周世泽的反常是被祯娘看在眼里的,话说这世上还有谁比她更知道周世泽?他本来就不是什么深沉的人,对着祯娘向来也不会隐藏什么。可是这些日子常常是深思的样子,明明相当困扰了,也没得一句话同祯娘说。

  他不说,祯娘也不问。等到周世泽今日回家,祯娘又察觉到了一些不同一扫这些日子的心不在焉,用神采奕奕精神焕发之类来形容也可以。祯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她知道他已经下定决心了。他就是这样的人,考虑、彷徨已经是相当罕见的了,而在这之后,既然已经做出决定,就绝不会有所犹豫!

  这餐晚饭吃的急,周世泽是三扒两咽就完了。然后就一直盯着祯娘,祯娘瞥了他一眼,慢条斯理地用完了饭,这才对女儿两个奶娘道:“送大小姐回去罢,晚上不许她做功课,也不许和小丫头玩的太晚,督促着她!”

  “圣上有意从九边卫所选取精英补充东南水师,这件事前些日子还只是传闻,近几日却是落实了。”周世泽没有把心里话直说出来,而是先东拉西扯找了一个引子来说,却不知道这在祯娘眼里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啊!

  祯娘不揭穿,心里也隐约明白周世泽的意思了,但还是顺着他的话道:“圣上这样打算也是有他的考量,一个是九边本来就不要这许多兵力,只是贸然裁撤怕有不好。另一个就是如今东南水师缺乏兵力补充,而且还是精兵强将。”

  说到这里,祯娘忍不住抱怨道:“至于九边这边多是骑兵步兵,许多士兵连泅水都不会,做水兵会贻笑大方,这一点倒是不需担心也不想想原来是些什么人,就地征调的卫所士兵,那就是和农民一般,至少这边比那边还是要强些的。至于泅水这种事,到时候学就好了!”

  周世泽听过后也哈哈笑了一回,道:“我是听说过南边卫所不成样子,却不知道烂成什么样子。你自小在那边长大,浙江是你老家,你与我说一说罢!”

  祯娘摆摆手,颇有一种家丑不可外扬之感,道:“这有什么好说的,你们难道不知道?吃空饷就让兵士少了一半数量,而有的这一半里与其说是兵士,还不如说是百户千户们的佃农,这些武官们就是地主一般。”

  卫所的事情天底下谁都知道一点,何况是周世泽这种本身就是卫所子弟,所知应该比祯娘深得多。之前说九边这边兵士的本事高低不齐,好多时候打仗就靠武官身边的亲兵做领头,这边顶住了,整个军阵就能顶住。然而好歹其他人还能有个兵样子,到了其他地方,哪怕家兵们再强悍,再顶得住,他们也能拖后腿,一触即溃。

  再说了几句,周世泽总算没的话说了他本来就不擅长兜圈子,就算本来是个能说的,这时候却因为存了事儿,显不出来,反而因为没话找话很快没了言语。不过也好,这催促他终于下了决定。

  “我决定和主官说,我已经决定报名去东南水师了。你先别说话,我知道打仗危险的很,你之前也十分担忧,何况还是要转做水兵说实在话,之前在东北差点死了几次,心里也后怕。刚开始还以为我这辈子是不能出阵了,自己过不了自己那道坎,然而这一回机会来了我才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

  说到这里虽然还是一脸苦笑,但周世泽眼睛变得更加明亮了,他听见自己清清楚楚道:“我睡觉哦什么样的人?不安于现状才是!建功立业沙场点兵,这些都是喜欢和向往的。即使已经学会惜命了,可看到这些还是想迈开步子大干一场!”

  祯娘看着周世泽,忽然有些恍惚,周世泽眉眼锋利的样子和少年时代一模一样,而时光却已经流传十多年了。

  她没有犹豫没有迟疑,抓住周世泽的手道:“既然你是这样想的,那便去做罢!是不是要同指挥使说?唉唉,只望着时间充裕一些,不然这边产业的布置怎么说?难道我还和你分两路回去?”

第132章

  “我原来说什么来着, 这件事难办的很!年老的不用说,这个年纪好说什么建功立业, 事事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至于年轻人也不是指挥使想的那样,建功立业是足够让他们热血上头了。可是谁人没得父母兄弟妻儿, 不能只为了自己行事罢!”指挥佥事笑着道。

  指挥使也是叹息着摇头道:“我难道不知道这件事难?只是这件事是上头放下来的,不是一般,撒泼打滚说难处就能不做么?金口玉言君无戏言,既然已经明发了旨意,那就再没得更改的余地了。难又如何,想方设法而已!”

  说到这里他又点头道:“不过也不是这些全让人丧气的,底下千户百户还是把愿意去的兵士名字报上来了, 我看了一眼, 人数倒是还可以。若是后面用心,再许些别的恩惠,想来足数并不难。”

  不过指挥使有话没说出来,士兵或许是不用太过忧虑了, 然而武官却还是一个大问题。武官们大多数都是有家有业的, 在九边就活得舒服自在了,何必要冒着风险去东南呢!成了不一定比这边舒服,不成的话就是抛家舍业全做了无用功,还要忍受从九边卫所到一般卫所的落差。

  指挥佥事又不是不晓事的,他当然也察觉了这一重难处,不过上峰不说他也不愿意点透,提什么心烦的事儿呢?招的人不喜欢。

  不过这件事也不是这样就没招数了, 正如兵士可以许以恩惠,对于这些想要建功立业的武官们,自然也有人会不吝惜好处指挥使心里盘算着,这些武官去了东南,从行会里收的钱就能免了,说动行会一次性补清十年的数目不难,这就算一样了。

  然后往朝廷大佬那里哭一哭,要些好处来。譬如说有自请去的,感念恩义忠诚,升官半级。还有安家的使费等等,各种不同名目的都给些就当是给招兵费了,不然九边这些兵士武官还不是要一直在九边,东南水师只要还想存在,总归还是要补充人手的。

  心里叹了一口气,其实这些指挥使之类的高级武官何尝想要九边分流到东南去。虽说这次是连兵带将一起去的,他们手底下的人不会变少,但是‘九边’本来的体量变小却是不争的事实。说句不好听的,他们这样的地方武官常常干的是挟兵自重。

  倒不是说想要造反什么的,而是仰仗人多,法不责众,想要谋得某些利益的时候,就一起勾连发声。不然为什么常常为闹饷动起刀兵来也不怕,往厉害了说这不就是造反!不过就是为了朝廷图稳,法不责众罢了。

  不过这是两边的博弈,也不是九边这边一方强势,朝廷又何尝不懂!凡是懂得的官员,派到这边镇压一应事情,什么都不做,首先就要砍下几颗头来!不然差事也就没法子办了!都是看人小菜的,发觉人软弱就敢更欺一步。

  之后日子指挥使是朝廷和手下两边沟通,一边要些好处,一边召来说话。前者不必说,后者不只是对手下而已,还有自己的夫人要有助力,与这些武官太太发帖子,细心说些话儿,也是让人家里少些阻力的意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页  当前第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0/1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祯娘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