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祯娘传_分节阅读_第17节
小说作者:夏天的绿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18 KB   上传时间:2018-04-22 20:54:09

  钱庄借钱不是高利贷,人家利钱低一些,但是要有抵押。顾家自然能以自家产业做抵押借钱,不过同样的产业能借到的银子也不同。这其中有不同钱庄估值的不同,也有利息不同的关系。若是愿意利息高些,人家也就愿意把款子放开些。

  祯娘想的很自然,这时候利息再高也高不过抄家的利润了,既然是这样选择简直不用想。不过顾周氏却犹豫了——她在借银子上一惯这般。她迟疑道:“要不要这般?只要普通拆借,银子也不少。这其中也有风险,说不得方家有人在京城拼命使钱,到时候事情有所松动,不抄家了,咱们亏的很了。”

  正是因着顾周氏可能打退堂鼓,苗延龄才不说话,让大小姐提出,不然之后可是很难说的。这时候顾周氏心有犹豫,祯娘却是胸有成竹。她干干脆脆道:“这世上没有生意的稳赚不赔的,只是想想风险多少,利润多少,估量着该不该做一回罢了。”

  祯娘的意思明明白白,利息再高也不怕。大不了日后没得抄家。家里还银子原数奉还,再给利息就是,也不会伤筋动骨。但是这样的好事可是难得遇到,天予弗受反受其咎。

  顾周氏想想祯娘,想到自家如今的家业,或者算是不错了,但是真个想要祯娘堂堂正正嫁入高门却不能够。一时之间有了决断,立刻道:“既然是这般,苗掌柜一切就交由你去办,借出最多的银两来!”

  最后顾家把海贸的贸易准许都押上了,连着家里本有的银子,竟然凑了一百万两之多,要知道顾家的产业可没有一百万两那么值钱——这当然是因为没有把养珠的生意暴露的缘故,为了保守这个秘密,并没有将海中洲那边的产业拿出。

  事情之后的发展顾家只是断断续续地得知,只是晓得盛国公奉旨缉拿方家上下,又查抄家产的事情倒是晓得地及时。扬州有了消息,大夫人立刻就叫来了顾周氏。

  大夫人在自己的小花厅待客,她身边得力的管家媳妇则是与顾周氏接头,把一张清单给了顾周氏。顾周氏只拿眼睛一睃就晓得这是抄家清单,不敢怠慢,立刻认认真真看过。开头还神色如常,后头就觉得诧异起来。

  那管家媳妇道:“上午这单子才到府里,大夫人这是先让你看一回,其余的人还没得见呢!说是已经与国公爷商量过了,将这些资产这家卖给你。”

  扬州方家,纵使比不得扬州八大盐商,但也是扬州头一等的土豪了。其身家多少,就是顾周氏不甚清楚,但是大约的底儿还是有的,至少也该有五六百万家私。但是这家产单子上的数儿就差的太远了。

  田产屋宅、金银珠宝、绫罗布匹、古董玩意等,只怕加起来也就是一百多万——不过她很快明白过来,抄家这样的事情,从来就是家产数目越少越好,不只是抄家的官员这样想,就是被抄的人家也是这个意思。

  官员自然是想着少上报一些,到时候就能归于自身。至于抄家人家的想法就更有意思了,寻常来说抄家人家家产数额越巨,罪名越大。虽然方家不是官宦人家,不能说家产越多贪腐越重,家产多算不得什么罪过。但是事情到了如今,早不是一开头一个‘扬州科考案’可以打住了,揭开了盖子,总有别的事情出来,不然就显不出经办官员的能耐和功劳。

  方家生意做到如今,哪能没个把柄。做生意时下过多少黑手,又有鱼肉乡里专横跋扈等等,银子越多,自然说明做过的烂事儿越多。这时候银子之于方家真成了咬手的了。

  那管家媳妇略带艳羡地道:“这些东西太太吩咐过了,让你折价五十万两买下来,东西就算你的了。另外这是第一张清单,过两日上头的人谈妥当了应该还有第二张清单,到时候还要过来。”

  这才是清单数目不对的缘故了,那些负责查抄资产的官员,连盛国公在内哪一个不是要得些好处分一杯羹的,总不能上下白白忙活一场。这两日只怕就是要商量着其余四五百万的东西该如何‘分赃’了罢!

第38章

  顾周氏先得了这张清单, 约莫过了两三日再次被叫进盛国公府,这一回得了一封更加厚的清单, 足足有七八张。她就知道这是另外的重头戏了, 这一回也不是管家媳妇说话, 而是大夫人亲自与她说话。

  她先是道:“原先那张单子上的东西虽说是花五十万两银子可以折价卖与你, 但是这也不是白白的,总该再拿十万两银子出来,给经手的各家分润, 不然他们也有话说。”

  顾周氏估计了那些东西的价值,也有一百万上下——当然发卖的时候是卖不出这个价儿的, 毕竟突然涌入这些东西,人家也会压价的。若是再付出着十万两, 赚头大概还有二十万,这也是一桩不能再好的买卖了。于是也不打等儿,立刻应承下来。

  大夫人见她也没叫苦, 立刻应了下来, 倒是很满意。立刻道:“至于别的东西, 各家都分了, 你看看罢!”

  顾周氏仔细看着, 晓得一张是一个大人的。分成了珠宝首饰、金银、古董、杂项等,她心知作为钦差的国公爷应该是最丰厚的那一张,所以格外仔细。

  光是盛国公的这一张就有一百万两上下的东西, 东西却不见得多,是精华大多在这儿了。这时候大夫人道:“外头也有人估量过价儿了, 说是一百万上下,只是这样大剌剌的,卖不出这个价儿。这些东西又不好存在家里,便是直接交由底下人发卖罢!”

  大夫人这时候脸上神色舒展,显然是对这一回的收获极为满意。要知道即使是贵为盛国公,家里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虽然家里出息多,但也架不住花钱的地方同样多。入不敷出寅吃卯粮的事儿常常让她头痛。所谓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这一笔钱倒是能让她这几年松口气了。

  顾周氏小声问道:“不知道太太要多少银子。”

  大夫人微笑着道:“我和老爷商量过了,由着你和老爷奶哥哥一同买下,不过先由着你来挑就是了。折价来买,许你只要原本七成的价儿,你应不应下来。”

  顾周氏心里默默盘算,这样的价儿其实很‘恰到好处’,大概留给自己的利润也只有半成到一成了。这还是要自己计算着把东西放出,不然利润能全被吃掉。这也是国公府不自己发卖的缘故了,他们人员冗杂,这样的事情肯定要被刮掉几层油水。然后由不比自家本就是做当铺生意的,有着渠道,到时候只怕得的银子还不如直接托付出去。

  虽然这样的生意还不如一般当铺买卖,但是也难得有这样大的生意呢!就算是薄利多销了,更何况这可是大夫人的询问,前头吃下那一笔得了恁多好处,这时候油水不厚就撂挑子不干,哪有这样的,因此顾周氏只是想了一下,便利落道:“出了六十万之后,还有四十万两银子,倒是可以拿出来分一半的货。”

  大夫人点点头,又道:“你挑吧,把你要的东西都挑出来。只是有一样,这些东西不比上一张单子,算是过了明路了,随便你卖出。这些东西该等到明年,到时候再慢慢流出,也别一股脑就出手了。”

  大夫人晓得顾周氏没经手过这样的事情,因此格外叮嘱了一次。顾周氏也很精明,立刻懂得了意思,这是要把东西‘洗白’的意思,于是也不多说话,沉默地应下来。

  就是这样寥寥几句话,一个兴盛了几十年的大家族的全部家财中的一大部分就被处理了。顾周氏心有所感,最大的体会就是以后要更加小心谨慎,绝不能得意忘形然后做出出格的事情,家业毁于一旦就罢了,只怕自身都保不住。

  这几日大夫人也是忙碌的,匆匆和顾周氏说定,就要去见别的客人了顾周氏回家拿着单子与祯娘、苗延龄等一同商定要哪些东西——四十万两大概足够带走一半儿。这其中要什么不要什么自然要好好斟酌,那些容易出手的才是首选,不然就是再值钱再稀罕,会烂在手上也说不得好货!

  祯娘先不去看那些古董字画,只怕自己想着全要了,而是看地产,特别是一些城里的铺子。这张单子上铺子不多,但都是在金陵的,显然是盛国公‘分赃’的时候特意留的,想着回去发卖也容易。

  这几家铺子有好有坏,先全部圈定下来。苗延龄见祯娘先定下这个也是满心欢喜,道:“这些铺子最好,别的哪有铺子涨得快。就是不卖出去,留着自家使用,或者租出去也好!说到产业,这里还有一些田产,别的便罢了,都是在扬州附近,咱们不方便,况且土地上的生发可比不过做生意。只有这一个溧水县的茶园庄子,小小巧巧二百亩的茶园,离着太太小姐的家近。入了手,自家做一个乡下庄子,想到乡下歇息用得着!”

  顾家并没有田产,这也是新近做生意的人家的样子。好田地早让人分完了不说,就是想着种地来钱不如做生意快也是可惜。不过但凡有了钱,总会有置产的想法。这样的茶园价钱不高,可是拿来建个小庄子,采茶赚钱,以后乡下消暑也有了去处,倒是极好

  祯娘觉得可有可无,顾周氏却是眼前一亮了,立刻拍板定下来。中间又说了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最后才到了祯娘最爱的古董。其实这样东西本不该选的,古董最是不好出手的。不过想到这些东西本就不是为了出手,顾周氏也就觉得无所谓了。

  在顾周氏眼中,古董只是让祯娘喜欢,以及将来陪嫁给祯娘,显得格外有脸面罢了。因此她是当这是给祯娘攒嫁妆买古董,将来出手容易与否自然不予考虑。

  方家是豪门大户,即使是商人也应该是家里上上下下多得是收藏,所以这些古董里是真有一些好东西的。祯娘本就是为了自己赏玩而不是做买卖,因此格外注意去粗存精,只要精品。足足对照着单据挑拣了一个多时辰,才取舍出来。

  之后几日这个生意陆陆续续交割清楚,那些古董也就流入了祯娘的宝瓶轩。她是日日赏玩,颇有些乐不思蜀了,还请了两日的假,就专在家整理这些东西,怕下头的人没个小心,损了毁了,那就太可惜了。

  这一日祯娘正是重新去读书的时候,吩咐将离道:“今日换个样子打扮,这几日打扮随意了,把新作的衣裳和首饰拿出来穿戴,现在不用以后就不时兴了。”

  祯娘爱精致东西,打扮上也是这样,不过她很少自己说,也是丫鬟们都知道了,用不着说。不过这几日就是整理那些东西,一直打扮朴素,所以她格外说了一句。

  一套墨绿蜂梅纹织金妆花绸立领袄儿,配着葱绿盘金彩绣锦裙。祯娘梳了个垂髫分肖髻,装饰了金厢孔雀牡丹嵌宝首饰——自然不能全套,只不过挑了几件罢了。点唇描眉,虽然看不出多少用妆的意思,但是却更加一丝不苟了。

  这样妥妥当当才待出门——马车行过,至了公府二门。祯娘似往常扶着红豆的手下车,不妨却见眼前多了一个男子。立刻后退了一步,站在马车一侧避过。往常这个时候二门处都是无人进出的,倒是头一回遇见人。

  不过这人身份倒是好猜测,无非就是盛国公府子弟罢了。不然这二门处进出,不是本家子弟断然是不能的。往常这样的人就是遇着玉浣他们也不必避开,不是姐妹就是侄女,哪里用得着避嫌。不过祯娘是不同的,她可是与这附上毫无干系,又是这个年纪了,自然要小心谨慎。

  祯娘却不想今日这一番‘撞见’并非偶然——安应柳是早早在这儿等着了!他似乎是规规矩矩地等在一旁,但其实在偷眼看祯娘。祯娘这时候神色端庄,没有一丝不正的意思,皮肤是冰雪一样颜色。低头敛目的样子,在他只看得见翠色的睫毛纹丝不动。

  两只小手也半掩藏在垂胡袖子里,只露出一点点指尖。上面似乎是用花钿拼出了蔷薇花,明明是那么远的,他却觉得清楚极了。等到祯娘行过礼,自离开去学堂,安应柳还神思不属地想着祯娘衣襟纽扣上宝石是蝴蝶的样子还是蜻蜓的样子。

  安应柳贴身小厮染青便道:“十一爷也忒痴情了些,在这儿不只是守了多少回才遇上一遭,一个字却也没说。说不得顾小姐还不知爷是谁呢!这样有什么意思?爷也该多想想,不然以后顾小姐定亲了别家,这样岂不是可惜?”

  安应柳生的书卷气十足,是四房里头这一辈最小的,排行十一。虽然是玉浣叔叔一辈的人,但是年纪才二十岁不到,也是兄弟里头唯一还没成亲的。

  他是很会读书的一个,如今已经有了秀才功名,人都可惜他是四房出身,又说将来只怕四房他这个庶出的才是最出息的。因此上下见他都有些体面,就是有些心高气傲的大丫鬟们对她也是好言好语,只怕想着将来配给主子他是个好的。

  他本性是个读书人的性子,让他逾礼看祯娘已经很过了,还要说话什么,他再不能够。只是涨红了脸摆手,然后就回了书房。但是这时候读书怎么看的进去,心里只有刚刚的祯娘。想着正好见诗集上一句‘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正是写佳人的。

  他又摇了摇头,顾小姐几时笑过,不恰当了。且顾小姐若是笑了,也不是这一句诗能形容地尽的。他吟道:“生亦惑,死亦惑,尤物惑人忘不得。人非木石皆有情,不如不遇倾城色。”

  这是有感而发,他吟完诗句才变了脸色,化作苦笑。的的确确是‘不如不遇倾城色’了,原以为这不过是香山居士杜撰,世间哪有这般?相见总好过不遇,到底是人间缘分。但是临到自己头上才知,这正是多情自古空余恨啊!他正是倾慕祯娘的,但是如何不知自己与祯娘没得缘分。

  染青不解,问道:“十一爷何必这样?爷和顾小姐男未婚女未嫁,难道就不成?爷如今也该成亲了,也就是太太不轻忽这些,这才忘记。不然国公府里的爷们,哪有二十了还没个亲事?爷只管去和太太说话,只说要求娶顾小姐,又有什么不成的。”

  染青事情想的简单,安应柳却不能,犹豫道:“太太,太太定然不愿我娶顾小姐的。”

  事情是极简单的,安应柳是四房的人,不过是四房的一个庶子,这般他与四太太左夫人之间便说不得多亲近了,说了不得意也是。他娶大太太原来贴身丫鬟的女儿,这是做什么,要倒向大房么。虽说四太太不至于蠢到与大太太相争,但也不会全然不管事情。

  大概是主子性子犹豫的关系,染青却更加果断,道:“不管如何,爷总该试一试,成与不成也不是爷想想就能定下的。不管中间多艰难,要是万一成了呢!”

  被一句‘万一成了’激励,安应柳确实动心了。点点头道:“这件事,这件事,你先不要在外漏了口风。还要仔仔细细谋划,到时候再与太太说话。”

  所谓无巧不成书,正在安应柳想着与四太太说明想要与顾家提亲。大太太王夫人房里,她就正好与顾周氏说起了几个孙女的婚事,中间还捎带了祯娘。

  王夫人笑着道:“如今也是差不多定下来了,剩下的女孩子们玉浣是头一个,她定下来了,以后就一个个的都预备起来——说起来你家的女孩子,就是叫祯娘的那个,本就是和玉浣在一起上学,应该是差不多大的,婚事可有了什么准备?”

  顾周氏这时候也是苦笑道:“咱们家的情形太太是知道的,实在不必说了。虽说有几两银子,但是又算不得极富贵。然而论到出身就更加尴尬,祯娘没有父亲兄弟扶持,我又是丫头出身——太太身边出身是极好的,比寻常人家娇养的闺秀还好。但是世人的眼色,太太也知,这也足够挑剔了。”

  王夫人也是沉吟着点头,可惜道:“我见过你家女孩子,那可真是难得的,也不知将来被哪个得了去——要我来说,只论人才,配王孙公子也是使得的。只是如今的样子,唉,切莫低嫁了!那才真是明珠暗投!”

  顾周氏却更加失落了,没得一点隐瞒道:“这正是高不成低不就了,我一生只有祯娘一个,最盼着她好了。只愿她日后嫁得高门佳婿,日子富贵荣华。但真个这样说出来,谁不说一句痴心妄想?就是有那等高贵人家,或者见家里这一门绝户财还算入得法眼,结了亲家。但是日后没了恩情又如何?外人只怕也就是一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正是活该,不晓得齐大非偶么!”

  说到这里顾周氏又道:“也不定是要那些顶顶的高门,我也知道攀扯不上,我自然也是乐意门当户对。只是这样的人家,我家这样太难得寻到了。”

  顾周氏叹气半晌,王夫人却是沉思,道:“也不必太过忧心了,你一个妇道人家,就是做生意也是掌柜出面,能认得多少人家?你说难得寻到,但是在国公府,不晓得日常能有多少人家相交。就是你说的那样的年轻人也定是有的,我与几个媳妇说一声,让给你看着一些,哪有不成的。”

  顾周氏原先说了那许多为难,难道不是为了等这一句?她正是知道自家力量有限,这才想着让盛国公府帮忙的。于是赶忙应下来,这会儿真是不见一点儿原先的苦笑忧虑了。

  她这个样子王夫人有什么不知的,摇头道:“我说你不常说这些忧心的事情,今日却是说个不停。我还道你是话赶着话了,我说起孙女的婚事,你才开口,原来是正等着我的。算了,不与你计较,可怜天下父母心。你原是在我跟前最老实的一个,如今与我耍一回心眼,也是为了儿女。”

  顾周氏了却心里一桩最大的事情,这个时候好话不用想就说出来。立刻就道:“这原是太太慈悲,不然我哪里敢这样放肆呢!太太让奶奶们留心这样的事儿,别的没有保证。说起如何谢谢,我家有什么?金银这些就是全拿出来,对太太奶奶也不是贵重的。只能到时候记在心里,时刻记着这媒人情,能报答的时候绝没有吝惜的。”

  王夫人听的高兴了,索性让底下人叫来三个儿媳妇,指着顾周氏道:“原来你们一直张罗着几个侄女儿的婚事,一事不烦二主。你们周姐姐家的祯娘也是这个年纪的,你们挑选年轻人的时候找那些与她家相配的好青年,不多费什么心思。你们周姐姐日后却是会心里一直谢你们!”

  小王氏最好揽这些事儿,再有她知道女儿玉浣与祯娘关系要好,她又见过祯娘,心里倒是很爱这个女孩子。当即眼珠一转,道:“这件事只管交给我,我保证给办的妥妥当当,我见祯娘那孩子真是极好的,找个好人家再容易不过。只是一件,媒人鞋可不能少了我的。”

  顾周氏满心欢喜道:“二奶奶说的什么话!这样的事情帮忙,一双媒人鞋算什么!真有这样的事情,到时候我挑着灯,二话也没有,亲自给二奶奶做个十双二十双又有什么?”

  这时候王夫人笑了起来,道:“她如今也是做太太的人了,只怕轻易不做这些针线上的事情,你这一回赚着了!我记得当初她是我屋子里手艺最鲜亮的一个,之后的女孩子是一茬不如一茬。若论聪明机灵或许难得,但是手艺上的事情比不得她们那时候。就是我自己,也好些年没用过那时候的好针线了。”

  这当然是戏谑的话,凭着王夫人的身份,什么样的针线用不到,这就是笑话一般说着。顾周氏有眼色,立刻就跟道:“太太这是说的什么话!倒显得咱们这些人没个心肝,照顾不到太太。只要太太说一句话,我今后日日送来针线又值什么?”

  “只是到时候太太要自打嘴巴——当年的针线还道不错,如今老眼昏花了做,能如何?再有如今屋子里的各位姑娘,说起来哪一个不比当年咱们好?不过是太太心里恋旧,就这样想着罢了。到时候两边针线比较,那真是一下就显出来。到时候太太为难不为难?用我的针线觉得不体面,不用又自觉说话不算话了。”

  小王氏拍手道:“阿弥陀佛!还是周姐姐有胆色,平日里咱们谁敢对着太太实话实说?太太只当自己从来没得错儿的,这一回可是有人戳穿这个了!”

  这样的欢笑在顾周氏的小心谨慎里倒是越发好了,不同往常,这样用心的‘欢笑’之后到了家,脸上是再也笑不出来的,只觉得心里格外累。今日她却是在车上也翘着嘴唇,到了家面上依旧笑盈盈的。对着丫鬟道:“小姐在哪儿?”

  丫鬟红衣见顾周氏脸色格外好,便也讨喜道:“小姐正在花房里,说是新得了几盆子兰花,正打算亲手修剪,到时候要孝顺太太呢!”

  顾周氏笑道:“你们别替她说好话,我哪里可心过这些花儿草儿的,这都是她们读书人的事儿。她如今用心这兰花,只怕也是自己要摆设,我不过是个顺手。”

  说完这些话顾周氏就往花房去了,祯娘果然还在花房。这时候正拿了一把剪子修剪一盆顾周氏不晓得来历的兰花——总归就是一些名品名种,顾周氏再是认不出来的。

  顾周氏看着窗子底下的女儿,光线穿过窗子,只让这个女孩子比兰花洁白的花苞还要秀丽。摆弄花朵,手持剪子,姿态依旧娴雅优美。

  顾周氏这一刻是自豪的,她没得个好出身,就算是如今家里家财万贯,但也不能与那些真正的贵妇人谈论诗词歌赋,就连这一盆兰花也分不清门道。但是她的女儿不一样,她是真正的金枝玉叶!

第39章

  顾周氏这时候堪称志得意满!正如那些农夫, 从年头忙碌到年尾,辛勤做事, 用心培育。眼见得自家田地里的庄稼硬生生地比别个家里丰足了一倍, 面子里子都是有的——这养孩子确实就是和农家耕种有异曲同工之妙。祯娘如今亭亭玉立, 她看在眼里, 甜在心里。

  这样的女儿,在顾周氏满心满眼都是疼爱,她又只有祯娘一个, 有时候真是想到不要祯娘嫁人了。不过也就是想想罢了,那可不是爱女儿, 而成了害女儿了。自家的女孩子再好,终归有一日是要送到别人家的。她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挑个好人家, 让祯娘后半生依旧妥帖。

  想到这一处,她不再看祯娘打理花儿,而是嘱咐道:“你伺弄过这些后, 就早些休息, 别为了几盆子花劳神。”

  后又道:“还有一件事儿, 你今岁也及笄了, 也不再做小丫头打扮了。今后要格外小心一些, 但凡有外头男子要与你说话别多说一个字——罢了,我还是与你张妈妈说一句,你出门的时候必得有她陪着, 再不能带几个小丫鬟了事。”

  一般女孩子听到什么‘外头男子’只怕就要脸红,但祯娘不是那样的人, 眼皮也没动一下就应了下来——又不是不让她出门了,只不过是让张妈妈陪着罢了。她自觉没什么要瞒着家里的事情,更不会与外头男子说话见面,有没有张妈妈也没甚分别了。

  说到这里顾周氏还是一通感慨:“说是以前女子哪里有随意走动的,到底还是武宗皇帝恩德大呢!不说他鼓舞妇人出门做事,就说一样废止裹脚就是对咱们有再造之恩!以前大户人家的妇人都是三寸金莲,不说礼教,就是这双脚也不能出门了。如今风气开放,你们带着个小丫头就能去酒楼吃饭、戏园子看戏,以前哪里敢想!”

  祯娘只在书上看过有‘三寸金莲’的典故,但是实在没见过这回事,便多问了一句:“早听说如今裹脚几乎断绝,娘亲说的这样切肤,难道见过。”

  顾周氏真真地点了点头,道:“你哪里知道厉害!这裹脚的风气原是一班读书人兴起的,到了本朝成了大风尚,贵人家里莫不以一双小脚为荣耀。这不是皇上一句话就能禁绝的,还是武宗皇帝主意正,想了法子写进祖训,这才有了如今。”

  武宗皇帝要禁绝裹脚,只是这成了风尚的,上头说的厉害,下头也不会照做,反正法不责众么。因此武宗皇帝只说了一条,那就是凡是朱家子孙不许娶裹脚媳妇,凡是在朝为官者和有爵位者,现在的不算,以后的也不许有裹脚妻子。但凡有的,朱家子孙休妻,为官的去官,有爵位的削爵。

  他是管不着外头小民,但是朱家人、百官勋贵都得服他。而这些人就是帝国的尖子,若是他们家里都不许有裹脚的正妻,那么养了小脚女儿的人家嫁到哪里去?最好也就是一些地方土豪了。因此打击很大,最高门的人家立刻就禁绝裹脚,渐渐上百年过去,从上到下不见踪影。

  但是世事总有意外,顾周氏就回忆道:“听说最北边有些守旧的人家还一直给家里女孩子裹脚,也不管外头如何变化,他们不变。还说这是礼仪规矩——这又是哪门子礼仪规矩,我读书少,也知道他们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时候可没得裹脚,也就是一帮‘孝子贤孙’杜撰的!”

  顾周氏愤愤不平了一回,才接着道:“那时候还在大夫人身边,国公爷有个买来的小星儿就是小脚。当时出入的多了就见过一两回——咱们的脚也不让旁人看,她们防的只能更严。不过当时我做丫鬟,跟着几个姐妹因着好奇看新鲜躲在她屋檐底下真见过一回。唉!见过一回再不敢看!那还是人的脚?丑陋得不晓得怎么说,像是把个脚碾碎了,然后拿布条子绑出弯月形状。”

  说到这里顾周氏不再说话了似乎觉得有些心惊肉跳,挥挥手道:“和你说这些做什么,总归你只记着以后该更小心一些。唉,若是可行,我还宁愿你不在府里读书。为了这个每日你要出门,总怕你撞见府里的男子!”

  顾周氏倒是真敢说话,这也是因着她和祯娘两个是母女相依为命。与其讲究一些虚的体面规矩,她宁愿把这些事情全然摊开在祯娘眼前,好过以后吃亏。不然别家谁会大剌剌与姑娘说些‘男子’。

  祯娘想起才在早间遇到过盛国公府里男子,虽然不晓得是谁。不过看着顾周氏的样子,她默默咽下这话,她只觉得这个事情不是什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页  当前第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1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祯娘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