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祯娘传_分节阅读_第101节
小说作者:夏天的绿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18 KB   上传时间:2018-04-22 20:54:09

  吕宋百废待兴是真的,朝廷和主管这边的周世泽都舍得往里头投钱,这样的情势谁不知道走这边的路子是好生意。有本钱来而又不来的,无外乎两个理由,要么是眼光不行,这个只是少数,他们就算自己不行,那也是手底下有许多‘参谋’的!最多的大概就是对未知市场的恐惧了。

  说实话,这也就是没被逼到那个份上。他们现在是做之前的生意,也能舒舒服服的,所以才会畏惧到吕宋这边做生意。不然真是山穷水尽,不管多畏惧这边,那也是要硬着头皮上的。

  祯娘感叹过一回这种情况,然后就接着道:“另一种倒是有眼光有胆识,赶在别人之前就过来这边了。只是这些人也没有组织起来,来吕宋的生意也是各家自己理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在我这里看就未免太低效了一些。”

  几个掌柜的互相看了一眼,知道这才是祯娘的真正目的。之前说的那些就算是确有其事也不是祯娘这个位置会管能管的,只有如今这一项,显然是有的放矢。考虑到周大人如今所在的位置,已经呼之欲出,不用再做思考了。

  祯娘让人把东西抬上来,众人伸长了脖子去看,原来是一幅绘制的十分精细的吕宋大地图。地图抬进来之后就被小心地挂在了正在用于谈话的书房的一面空墙上,显然是早有准备的。

  不只是这一张大地图而已,之后又有丫头捧着纸卷上来,每位掌柜的身前都放了一份。他们自己展开来才晓得,这也是一份吕宋地图,大概是用了现在挂在墙上的那一幅作为蓝本。除了大小上小一些,没得那么精细之外,分布、相对位置这些,真是一毫不差。

  祯娘这时候已经站在了那副大地图前,指着它道:“这一样图是刚刚才出来的,也是如今最新最精确的。印制下来,似我这里这一幅的只有三幅,其中一幅就是这个了,还有一幅让总督大人钉在他的衙门,这就占了两幅了。你们手上的也是以这个为蓝本出出来的,如今吕宋的官吏该是人手一张了。”

  祯娘又拍拍手道:“发这个下来也是为了大家能想的更清楚更直观如今我们总督大人是要治理这吕宋了。他是一个公事上认真的,我自然是支持他,同时也确实能在这上头做文章,做些好生意来。”

  朝廷前些日子下达了明文,已经把吕宋大致分作了五个大区。其中有马尼拉所在的吕宋岛。这也是整个吕宋最重要的大区,铜料和黄金大量分布,优良的历史港口存在,总督也是坐镇这里直接管辖,这当然就和其他几个区不同了。

  另外还有棉兰老岛也是自成一个区的,这是吕宋除了吕宋岛之外又一个大岛,至于其余的岛屿也就是是一些碎玉一般的小岛了。而这些碎玉一般的小岛,按照所在的位置,被圈成了其他的三个区。

  祯娘指着地图的标识道:“大家自可以把自家金矿所在的矿区标红,另外之前就已经拿下的小岛也可以标上,这是以后甘蔗种植园和榨糖厂所在的地方。咱们将来会有许多生意,但是现在这些就是咱们的基本盘了。”

  围绕这个祯娘说了很多,最终道:“说起来将来最重要的还是吕宋岛这边,只要这边站稳了脚跟,那就是整个吕宋都在脚下了。你们也是知道的,只怕在不懂行的人眼里,吕宋也只分了两个地方,一个是吕宋岛,另一个是吕宋岛之外。吕宋岛这边倒是还受着汉家文化感染,算是个讲的通道理的地方。真到了吕宋岛之外,天知道会遇到些什么事儿!”

  虽然祯娘以及一些明白人都知道事实不是这样的,但有的时候事实并不是那样重要的,或者说大多数人认定的事实比真正的事实要重要。就譬如说这个关于吕宋的认知,这样的认知摆在这里,大家无论是哪一个定然都是更愿意在吕宋岛这个大区筹划生意的。

  长此以往,吕宋岛这一区将来与其他几个区差距越来越大是必然的。而且这会形成一个循环,最终朝着不可逆的情形走去而差距的拉大势必会使吕宋岛的回报更高,这也是循环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同样是在吕宋花钱做事。有的地方是一百两银子能回报二百两甚至三百两,而有的地方却只能回报五十两。该怎么选,只怕是个人都知道了。正如祯娘以前常和掌柜伙计们感叹的那样,生意始终是生意呢!

  这一场碰头会下来,祯娘所有在吕宋的人手都知道该如何去做了。按照她的意思,现在是要把那些零零散散来吕宋发财的商户组织起来,形成行会一样,共同进退。这样当然能够提高效率,减少重复,调节资源。

  但是针无两头利,哪里能有事事都占住十全十美的。刘文惠知道祯娘的打算之后就道:“东家这主意固然没得问题,统合起来自然是以东家马首是瞻,以后什么事不能成?只是一定有些人的利益是受损的,人家只怕不能心甘情愿接受。”

  也就是了解自家东家的品性,不然刘文惠根本问不出这样的话来祯娘当然不是什么圣人,但是她自忖不是那等刚刚起家的,也不是那等路途艰难的。所以在商路上她向来不属于那类‘不讲究’的。

  吕宋是实打实的祯娘的地盘,说是铁打的江山也不为过。在这块地上,不说她能呼风唤雨,整顿个把不配合的商户还是不成问题的。只要她手腕得当,也没有赶尽杀绝的爱好,根本不会有人置喙一句话。

  但祯娘不是那样人,也不会做那样事,这是刘文惠猜测的,实际上他也猜对了。祯娘听过他的话之后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又扫了一眼在场所有心腹,半晌没有说一个字。

  然后就道:“这是什么问题?我虽不是什么坏人,这点子决断还是有的我当然会不做出什么不讲究的事情来。你也不用试探了,我心里已经有了底!到时候真有你说的那样心不甘情不愿的......”

  祯娘在这里停顿了一下,不是为了思索考虑,只是她故意的而已。直到所有人把目光投注过来才接着道:“真有那样心不甘情不愿的,也不比多说什么,我不是会在这里小肚鸡肠使绊子的人。只是生意啊,还是要有竞争的好,到时候有做一样生意的店号做的比他们好,那也怪不得别人了。”

  做生意都是有竞争的,当然,几乎所有人都不喜欢竞争,包括祯娘,不然她为什么喜欢做独门生意?如今吕宋市场广大百废待兴,而肯做先锋来吕宋的人还不多。这时候做吕宋生意不只是赚钱,而且简单,并没有什么压力。

  但是真有竞争对手来,挤到了自己,即使那是祯娘安排来的,也并没有什么好说的商场上的竞争已经正大光明和理所应当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还有话说,那就干脆别再商场上混了,这里可不适合这样的人。

  至于怎么恰恰好有这样的对手出现,祯娘短促地笑了一声:“不是心不甘情不愿么,我又不会做那等强逼着人的事情。只是有人不甘愿,也有的是人甘愿。天底下买卖人多了去了,难不成没有张屠户就只能吃带毛猪了?”

第165章

  金矿竞标之后, 祯娘又借势要招徕许多商家来到吕宋, 也是为吕宋日后建设起来准备。帖子一张张发出去,几乎所有大明数得着的人家的收到了帖子, 其中果然有许多递来了回应。因此在竞标会之后吕宋也不见得冷清,所有人都眼盯着,要看看这一次‘盛会’之后有什么大变化、好机会。

  这样大的声势, 大明本土都十分惊动, 何况吕宋这边。因此那些原本就奉承祯娘的官员、士绅夫人更加走动地勤快了,可以说是见天地来总督府。若是换一个喜欢被吹吹捧捧的, 那自然没得妨碍,只怕还乐在其中呢!

  可祯娘这人, 虽没脱开俗世,人家捧她还是喜欢的。但凡是过犹不及, 吹捧奉承地过了,就是喜欢这一口的都要退避三舍罢!何况祯娘还是一个忙碌的, 初来吕宋, 手头事儿也多,眼见得又要和各方的豪商斗智斗勇,哪有那许多闲工夫‘打太极’。

  因此大约应付交际了几次,祯娘就拿了各样软和的理由据了一些无事的请见。这之后果然就重新平静都是常常交际的官太太、贵妇人,难道连这点眼色都无?见祯娘的作为就该知道人已经不耐烦了,这时候还硬要往上凑,只会适得其反。

  不过也有例外,祯娘与之前那位宋夫人倒是真的颇为投契。她也并没有有事无事就上门来, 偶尔上门也是投过拜帖,询问得不得空闲。因此祯娘若不是真的忙碌,她的帖子都是会接下来的。

  这一日就是祯娘好不容易忙里偷闲,总算腾出了一日休息。正好宋夫人来下了帖子,祯娘当即就让人请她进来就算是再忙碌,祯娘也没有让自己镇日不得空闲的习惯,她想来最知道如何对自己好。

  宋夫人之前虽来过这总督府,甚至在祯娘入住之后也来过几次,但每次来依旧免不得赞叹一两句。实在是祯娘初来乍到,还不知如何才是最合适的,所以每次宋夫人来,这总督府都有一些颇大的变化。

  最开始只是屋子里头,多了各样大明精致舒适的家具,后来各种摆设也出来。若是这些摆设是一水儿大明样子,那倒是没什么出奇,做不过就是照猫画虎,有好东西的话,她自己也会装饰。出奇就出奇在那些摆设的东西庞杂,有古有今,有外有中,拢合在这一块儿,倒是和这夷人的城堡十分合衬,并不显得奇异,这显然就是主人家的本事了。

  后来变动越来越大,花园里头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树木葱茸花木繁盛,既有夷人的风尚,也有大明的意态。今日破土动工多栽几棵树,明日百十盆花就抱了进来各处点缀。

  等到今日宋夫人进来一看,园子挖了沟渠引了一尾活水,小池塘竟也有了里头是正开着的芙蓉,不像是新移植的,倒好像是好多年都是这样生长的。在池塘旁还有避暑的凉亭,这凉亭特别,引了水从亭子顶上流泻而下,形成一道道水帘,把暑气都隔在了外头。

  这些变化十分大,宋夫人边走边看,等到了大厅才收了眼。这时候一个小丫头从楼上快而不乱地下楼,小声道:“宋夫人随我来,今日夫人在楼上的小厅里待客,那边一应都安排妥当了。

  这西夷人的城堡也不是独门独栋,而是好高大的一排楼宇。祯娘把这分了内外,外面当然给周世泽办公、待客等使用。里头几栋就做家用,自家起居生活都是在这里。当然了,说是家用,其实也就是祯娘用了。像平常待客,在这边楼下大厅里就是了,至于请到她卧室带着的小厅倒是十分少见了。

  祯娘倒是很喜欢西夷人房子的一点,女主人和男主人是各有卧室的。这倒是无所谓,反正周世泽并没有去过他自己的卧室。但是自己卧室都会附带着一个小客厅,这是完全的自己的空间,这一点就很讨人喜欢了。

  这不是说原来祯娘在家就不能有这样一个专门的房间,那时候家里的小花厅也基本上是祯娘在使用。但这又和夷人的不同,人家是专门把这件事划了出来说明,态度是不一样的祯娘可不会因为自己生活是这样,就推测旁的人家里的女眷就能有这样的事。

  大概是真的喜欢这个做法,祯娘对这个房间格外用心。一整套苏州红木家具被放了进来,书架上一层又一层磊着厚厚的书籍。博古架上则有古董、有文玩、有西洋珍玩,不像是文人意趣要摆地疏朗,而像是西夷人拜访,中间总不喜留太多空隙,要用鲜花、竹木盒子、小茶碗、小玩具之类填上。

  地上铺的并不是羊毛毯子那样简单,西夷人确实喜欢铺设这个,实际上如今大明的大户人家也流行这个。但在吕宋,这样的天气用羊毛毯,祯娘想想都觉得不舒适。而这间房子地面踩上去软软的,用的不是羊毛毯,而是用江西夏布包了灯心草席做出来的适宜这边的‘毯子’。

  灯心草本来就是用来编席子的好材料,这里是精选了又软又韧的灯心草,编成了比普通灯心草席厚的多的草席,然后用特殊的针法外层钉上了一层厚夏布。这种夏布以江西出产最为有名气,这是因为江西有好棉好麻,棉麻混纺得到这种十分厚又不沾热的布料。这个其实一般是用来做夏日的褥单、被套最好,没得竹席那样凉,却也十分舒适。

  这样的毯子铺满了这个小房间,至于座椅、榻上,到处都有江西竹席。竹席边上是用夹金丝的锦缎包裹,这是一种富贵满堂而又不至于庸俗的品味。

  宋夫人一见就大为心动道:“竟是这个!夫人从哪里淘换得来这许多的竹席?我原以为这中西不过竹子、芦苇、灯心草这些十分贱的东西编成,又是夏日里很用得着的,没有道理吕宋这边没得,但是真没想到这边真是没有!”

  这个祯娘知道一点,大概和她家有海上的生意有关。所以外国各国有哪些特产她会清清楚楚,而大明有哪些外国没有的东西,她也是熟记于心。除了一些人尽皆知的以外,其实很少有人晓得,竹席也是一种。

  竹席在西夷人那里没有,在原本的吕宋流不流行祯娘也不知道,但是她知道现在的吕宋是真的难觅这个小东西的踪迹或许有一些商人做生意会运一些来,但是数量不多,也没有规律。

  这大概是因为,即使宋夫人这样的人需要这个,但放眼到更大的地方,别的人需要这个寥寥无几。而宋夫人这样的人在吕宋岛上多么?恐怕几千个人里头才找得出一个。或许等日后那些新定居的大明人做了几年工,也有钱置产置业了,他们也是买这些东西的人,可至少现在他们并不是。

  至于祯娘如今在总督府,许多房间里可把席子这一样东西放的满当当,以此来适应这边的炎热。她听到了宋夫人的惊叹,回应道:“这就是乡土不同了,原来倒是十分常见的东西,到了这里再难得觅到。”

  跟着说了这一句才道:“这也不难,其中一些不过是来这边之前已经打点好了的,还有一些则是去信了家里,从大明那边连同其他要的东西一起发送了过来。这一回送的多,宋太太且带一些过去。”

  宋夫人当然要推辞,祯娘却止住了她的话头道:“太太不必与我说客气话,咱们一同到了异国他乡,本就应该守望相助。更早的时候太太奶奶们过来与我说长道短,不都是一些在吕宋应该多加注意的事情?这时候不过是几张草席而已,若是在大明,这种东西谁家送的出手!也就是在了吕宋,因为正用得着又难得,才拿出来献宝一回。”

  这种东西确实不是什么值钱珍宝之物,祯娘这样说宋夫人当然也就顺水推舟收下了。又略谢了几句,就转而道:“今日你倒是得闲,这小厅门一打开我就知道你为什么不去外面厅堂了,原来在这里品茶,茶香气都透到外头去了。”

  祯娘确实是在试几样茶叶,却没想到宋夫人能一下说出来这倒不是祯娘对宋夫人有什么偏见,她是真觉得两人十分投契的。只是她也知道宋夫人原始天津人士,丈夫也是北边的,后来当官办差,也没有南下过。

  而说到北边喝茶,那确实是不如南边来的精了。也就是京城那边还有些讲究,其余的地方是远远比不上南边的。

  南边是茶祖宗,产茶、制茶等无一不是精到了极点,种种讲究不知被写成了多少本书。就算是那等精穷的人家,待客也要用上自家采的野茶,不然端出一碗白水与客人,脸面上是真的过不去!

  到了北方他们当然也喝茶,特别是京城里,汇聚了天下好茶,也汇聚了天南地北的人,种种讲究并不比南边苏杭来的少。但出了京城以后就完全不同了,特别是陕西、山西、甘肃、山东这些地方,那就更不要提。

  陕甘宁因临近北方,饮食上头与他们那边十分相似,大户人家吃荤少素,往往十分油腻。这种情形对于他们饮茶也有许多影响,譬如绿茶、红茶、花茶三类茶里头,他们绿茶就是不喝的都知道,食性油腻又用绿茶,第二天是准保要拉肚子的。

  而绿茶才是南边最讲究的类别,红茶、花茶里头当然也有名品,但说到称之为‘茶王’的几样茶叶,绝对都是绿茶来着。就这一样,在南人眼里,格调就不够了。

  特别是那边流行的一种花茶,谓之‘香片’。什么是香片,说白了就是茉莉花茶都统称为香片。茶商从安徽、浙江、福建等地把茶叶大量贩运到北边,再到茶局子里密封。用茉莉花混在一起蒸薰,高级的用嫩春芽茶,加茉莉花薰两次,叫做‘小叶茉莉双薰’,这就是最高级的‘香片’了。至于旁的更低的等级,并不用一一叙说。

  在北边各地,茶叶铺子的幌子也会写‘极品芽茶’‘雨前春芥’‘六安瓜片’‘西湖龙井’等等,但这也就是一个名目而已。真卖茶的时候,都卖的是‘香片’,从小叶茉莉双薰、高末这样的极品,到一文钱一大碗的杂茶,都是有的。

  至于山东,那就纯是杂茶之风实在太过于盛行了——所谓杂茶,即是泡茶并不只用茶叶,甚至有些没有用茶叶。茶水其中还要添加各样佐料,祯娘之前就见过,譬如胡桃松子茶、盐笋芝蔴木樨茶、木穉金灯茶、木樨青荳茶、果仁茶、芫荽芝蔴茶等,都是杂茶。

  与其说吃茶,倒不如说是吃粥吃羹了,总之祯娘每回一见这些都是一言难尽的。与之相比,陕甘宁那边的习惯都已经显得十分靠拢南边了。

  不过这样的想法祯娘当然不会表露出来,那可不是坦率,而是痴傻了。她只是相当自然地顺着宋夫人的话道:“都是家里一起送来的,说是怕再这边连一碗好茶都没得,巴巴地给装上了船。”

  其实说起来,这边也确实没得一碗好茶。从大明出来的船,十艘里头有九艘都是要带茶叶的。可是这些送出门的茶叶基本是不见好茶的,一个是西夷人的嘴巴吃不太出来茶叶好坏,至少最顶尖的那些他们并不能分别品质优劣。

  另一个就是越好的茶叶就越是怕保存,若有个不妥当。霉了坏了,那就全赔了,而且赔的大大的,可不得哭死去。当然,也有极品的茶叶在大明本土都不够,自然没有剩余往外发卖的这个原因。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到吕宋的商船,虽然也是有茶叶,却没有什么好茶叶这一回经顾周氏的手,从泉州那边送来的东西可是解了祯娘的燃眉之急,包括那些茶叶。都让祯娘进入正轨的吕宋日子,除了炎热一些的气候,越来越和原本生活没什么差别了。

  祯娘让宋夫人看眼前桌上摆的满满的茶汤,指着上头道:“这些也就罢了,左不过就是一些六安松萝、天池、吴兴芥茶、龙井茶、径山茶、虎丘茶,并没有什么稀奇。只是正好家母得了一些新得的普洱茶,记得是夫人所爱,可要尝一尝。”

  这其实是祯娘身边人的用心了,凡是来过祯娘这里一次的,有什么习性、喜欢什么茶,凡是表露出来过的,祯娘身边的丫头都一个个的记得。宋夫人爱普洱茶,早就被祯娘身边管茶水的知道了个一清二楚,于是曾经与祯娘提过。

  宋夫人仔细看这些普洱茶,确实都是精品不假滇茶有许多种,但是其中最为盛行的也不过就是木邦、普洱两种。其中木邦味道粗陋,之所以盛行,是取其便宜而已。普洱在这上面与它正正相反,算是茶中珍品。

  而普洱茶之下又分了数种,有毛尖、芽茶、女儿三种。所谓毛尖,即是雨前所采的普洱茶,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则比毛尖茶叶稍微厚壮,做成团茶,有二两一个的,也有四两一个的,十分得看重。

  至于女儿茶,名字好听,由来也可以望文生义。这是滇中由女儿家专门采摘炮制,换取银钱之后多作为嫁妆。这种茶大约在谷雨前后,也是芽茶,以一斤到十斤为一团,也算得上上等了。

  而祯娘这边普洱茶,全是滇中端阳所产,往常宫廷里面上贡的普洱茶叶多是这里所处,由此知道好坏了让祯娘莞尔一笑的是顾周氏送来东西都是附有册单的,上头茶叶中有普洱一项,上头写的是‘普洱大茶五十瓶,普洱中茶一百瓶,普洱小茶一百瓶,普洱女茶一百瓶,普洱珠茶一百瓶,普洱芽茶三十瓶,普洱蕊茶三十瓶’。

  当时祯娘就忍不住笑了起来,与押送东西而来的管家金孝道:“这又算是怎么回事?好多名目列出来,知道的是家里送了礼单,不知道的还当是我家改行了,要染指滇中的茶叶生意!”

  管家金孝听了,只是恭恭敬敬道:“大小姐说的什么话,咱们顾家是什么样的人家,难道要似那等人家,想要喝碗什么茶才知道家里竟是没准备的?何况这是太太的心意,大小姐和姑爷在这边何其不易,太太再如何准备都自觉不足够!”

  有这样的事情在前,祯娘这里称得上色色齐备。而宋夫人看过了诸般茶水,最终却是点了一样蕊珠茶,这可稀奇!要知道这一样茶在普洱之中可算不得珍品,位居毛尖、芽茶和女儿茶之下。就算真的喜欢普洱,也该喝那些更好的上品才是。

  似乎是明白祯娘的疑惑,宋夫人笑着与祯娘道:“家母乃是滇中人士,最惯喝普洱。特别是这一样蕊珠茶,我跟在母亲身后从小喝到大,平常不甚觉得。等到在吕宋这边,再难得到这样,才知道是如何根深蒂固,喝别的也差着味儿。”

  所谓蕊珠茶,看上去并不似茶叶,反而如同蕊珠,这是茶树的萌芽炮制。炒制成了之后大约是甘露子的样子和大小,可以治疗热疾色泽十分莹碧,在这一样上,和西湖龙井之上品也不相上下。只是香气实在是太过于强烈,过犹不及,反而让人不适。又因为性寒过了,味道就极苦,在口味上也失了中正平和。大约除了滇中人,也没有十分喜爱此茶的了。

  眼下桌上当然有这一杯蕊珠茶,但放过的茶如何能喝?等到宋夫人指了这一样,立刻就有小丫头去到查房,不一会儿就有一个齐齐整整的丫头捧着一个小小的填漆茶盘,盘内放了一个小小的盖钟儿,正是那蕊珠茶。

  宋夫人点了一杯蕊珠茶,祯娘这边也是一两息之间,端上来了一杯虎丘碧螺春。看着绿叶尖一点点舒展开,祯娘才道:“喝茶的事情到底是自家口味,有甚分别?或者说茶叶有上中下品之分,口味却不能说有。喜欢就是喜欢,纵使是几钱银子一大包的苦丁,那也极好。若是不喜欢,一两银子才得一两的珍品又有什么趣味?”

  说着两人又论了一顿茶叶经,宋夫人是有见识的,笑着道:“说到这些各种各样的茶叶,其实并不是种有多好,而是土地养茶而已。所以说别的名产,缀不缀个地名是不打紧的,只有茶叶一定要。不然同样的茶种,也能有天差地别。”

  祯娘当年也是考虑过做茶叶生意的,所以所知颇多。想了想道:“好茶种确实还有些影响,但如夫人所说的,水土才是重中之重。若是有好水土好培植,就算是劣茶的茶种也能有好茶水。若是没有好水土,原来名品也能养的一钱不值。”

  其实这还是祯娘往客气了说的,实际上越是好茶种的茶树就越是娇贵。经过舟车劳顿之后移植,更多的可能是根本不会成活所以那些想要移植茶水的地方,往往都是选了一些不大好的茶种。

  只是茶叶经也就到此为止了,宋夫人到底不是在茶道上知之甚多的人。她家也吃茶,但是吃茶的法子却不甚讲究。家常喝茶往往就是沏上一大壶茶卤,要吃的时候先斟点茶卤,然后兑点开水,这就是她家的吃茶。

  从这上面就看得出来了,好茶能这样吃?在喝茶上讲究的人能这样吃?不过这也不打紧,祯娘在茶道上的道理也是说过的,喝茶本就是各人习惯与喜好,自己讲究那当然可以,别人随意了些又有什么问题呢?

  两人说尽了这上面的话头,就转而说起了别的话别的事情也有许多可聊的,当然,最多还是关于吕宋这边。如何在这边生活地更好,这边与大明那边的分别,以及这边能够做什么消遣......

  哪怕不是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祯娘将日子经营地相当自在。这是一个闲适的日子,一切如常,并无分别。

第166章

  闲适到底是一时, 如今正是十分要紧的时候, 实际上祯娘那一日的闲适不过是忙里偷闲而已——很快, 因为金矿竞标大会而汇聚的豪商们还没有散去,因为祯娘下的邀请帖而来的各方大佬已经云集吕宋马尼拉本地了。

  来的这些人里头没有一个是无名的——松江棉布号称衣被天下,而松江沈家就是这一行里的无冕之王, 号称松江之布十之六七出于身家矣。这样的人家名头大不大?派出的是他家的二号人物,老太爷的长子, 下一辈的接班人。

  因为松江棉布一向供不应求,根本没有扩大市场的压力。实际上, 从原料、人工等考量, 也没有扩大的能力, 所以沈家本来是对这一场吕宋盛会没什么兴趣的。只是听说是祯娘在操办这件事, 之后也会有一些关于兴业钱庄的事情要借机商议。

  兴业钱庄有沈家投的干股在里头, 这些年他家又是看着祯娘一步步越走越高,晓得祯娘的本事和兴业钱庄的潜力。因此,即使对吕宋盛会各家一同做吕宋生意不感兴趣, 也派出了二号人物。这其实也是沈家最重视的体现了, 谁都知道以老太爷的年纪,家人哪里还会放他出门!

  又有当今瓷业实际上的第一人,湖北瓷业郑家郑麒的养子孙一方也来了,此人是郑麒十几个养子里最出挑的四个之一。郑麒自己是个没亲生儿女的海上龙头出身, 这些养子其实就是他未来事业的接班人。孙一方到来,能够说明重视程度了。

  不过他家来人,祯娘是一点也不意外。一个是头顶上还有景德镇宋家压着, 瓷业第一的名头始终名不正言不顺,因此做事的进取心更大。另一个是他家本就是海上出身,吕宋生意隔江隔海的,路头谁能比他家熟?

  至于其余的人家,四川张德淮、扬州杨开明、浙江刘家以及他家原三大买办,再至于四川,至于安徽,至于两湖,至于两淮,至于山东,至于京城,到处都有大人物过来——这时候知道详情的都说,吕宋这一回可要沾上富贵气,将来只怕要发达!

  确实是这般,如果换算身家,这些人家所有的财富,加起来可不只是富可敌国,而是富可敌多少国的问题。当然,这是从他们背后的家族来说。毕竟许多人家来的都不是家主,身家自然没有高地夸张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页  当前第1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1/1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祯娘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