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漕事_分节阅读_第5节
小说作者:骈四俪六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44 KB   上传时间:2017-05-23 19:25:10

  ☆、设宴得月楼

  宋一清与宫里的一个采办太监是浙江临海同乡,那宦官在内廷身居采办要职,宋一清便在临海给那太监买了个占地甚大的宅子,还送上了几房娇妻美妾,那太监听说了,甚感欢喜。太监某年回乡之时就专程接见了宋一清,宋一清还挑选了族中几个漂亮齐整的孩子说要过继给那太监延续子嗣,太监门中有了香火,宋一清顺利夺下了淮安府通判。

  宋一清出身苦寒,历经十年寒窗苦读后为了前程,更是搭上了自己家族里的孩子改姓更名给一个太监做儿子,已经完全抛弃了读书人的尊严和傲骨。他家里的寡母不愿意与他同享这泼天的富贵,指责他败坏门风,不许他再进家门。宋一清给老母在临海建了个偌大的宅子,老母亲却独自一人在旧居清贫度日。

  母亲品性高洁,宋一清却孤注一掷攀附宦官,而后母子决裂,这段典故留都吏部中的官员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如今宋一清的老母亲逝世,宋一清本该回乡丁忧三年,霍水仙与他共事多年,也该为其亡母上一炷香才对。

  霍水仙茫然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困苦不堪,终日被上峰的狡诈和下属的疲怠耗尽了心力,再加上他信息不通畅,如今竟连守备大人家里的寡母住在何处都不知道,更遑论宋一清故意隐瞒不报了。

  史侍郎眉头皱了皱,这么多年的低级官吏做下来,霍水仙都没能磨得坚似利刃,他似乎还是当初那个甫入翰林院的探花郎,心怀远大,内里却单薄的像一张纸。他那点儿浅薄的心事,莫说让同僚看清,就是他十二岁的女儿也能绕过他,直取眉心。

  史侍郎在扬州城待了三日,三日后,霍青棠带着璎珞与史侍郎一道登上了去苏州府的马车。霍水仙带着张氏与霍蝶起一道送他们出门,霍水仙拿了个小匣子给霍青棠,匣子里是二十张十两的银票,霍青棠伸手接下了。张氏昨日也来过一趟,给了她一张五十两的银票,霍青棠微微一笑,这夫妻二人不知是不是说好的,凑齐了是个二百五。

  霍水仙目光停留在女儿身上,霍青棠却低头去抱跟在她腿边的霍蝶起,蝶起趴在自家姐姐的肩上,软软问道:“大姐姐,你什么时候能回来,你要出去七日还是一旬,蝶起一旬后是不是就能见到大姐姐了?”

  霍青棠眼泪含在眼眶里,她撇过头去,不肯让眼泪掉下来。张氏上前将蝶起拉下来,霍水仙上前一步,想要说点儿什么,霍青棠转身便道:“璎珞,日头大了,咱们还是上车吧。”霍水仙扬起的手还停留在半空中,璎珞咬着嘴唇看了霍水仙一眼,还是跟着霍青棠上了马车。

  史侍郎撩开车帘子,对霍水仙一家道:“回去吧,隔些日子我领青棠回来看你们。”璎珞有些坐立不安,霍青棠看她一眼,轻声道:“咱们还是要回来的,你坐好,别摔了。”

  青蓬马车晃悠悠走了,霍水仙出众挺拔的身姿一直伫立在那一丛柳树之下,惹得路上好些媳妇和大姑娘们窃窃私语。张氏叹一口气,劝解他:“大姑娘最多去不过一年两年,中间还要回来过年的,如今已经六月了,隔不了几个月,她就回来了。她去的是苏州府,史侍郎又在苏州,会照应大姑娘的,兼之苏州府离扬州不远,老爷空了也可以去探望大姑娘。”

  张氏劝得苦口婆心,霍水仙就这么站下去也不是办法,蝶起也站累了。霍水仙望着那再也瞧不见的马车影子,终是开口道:“回吧。”

  苏州府昌盛,霍青棠一直笑眯眯的,璎珞则沉默地坐在一旁,史侍郎道:“先在驿站歇上几日,史顺在虎丘赁了一处宅子,等那边收拾好了,咱们再搬过去。”霍青棠连连点头,璎珞则一声不吭。

  马车停下,史顺在驿站门口等着他们一行几人,见史侍郎到了,他赶紧迎上来道:“范大人三日前送来的帖子,说要设宴为大人接风,我正愁着大人能不能赶回来,总算能赶上了。”

  史侍郎回头将霍青棠带过来,道:“一会儿再说,领两个丫头去休息。”

  霍青棠笑道:“不劳烦史叔了,找个人领我们上去就行了。”史顺给霍青棠行了一礼,道:“史顺见过大姑娘。”霍青棠连声道:“不敢、不敢。”

  璎珞上前给史顺见礼道:“璎珞见过史大管事。”史顺冲璎珞点了点头,又唤来一个小丫头领着霍青棠二人上了院子里的小阁楼去了。

  史侍郎换了一件宝蓝暗纹直缀出来后,对史顺道:“帖子呢?”

  请柬上写着以苏州知府范锡夕为首的众苏州府官僚,史侍郎看向史顺,这帖子并无特别,无需如此紧张,史顺靠近一步,低声道:“此次同来的还有采买太监何枯。”

  史侍郎嘴唇紧抿,何枯就是宋一清的靠山,宋一清不守母孝,这何太监不知又瞧上了苏州府的哪快肥地,邱荆刚走,他的爪子就伸过来了。史侍郎噤声不语,史顺又道:“是范大人多说了一句,临清今年木材不够,他是过来收木材的。”

  朝廷在临清、清江浦和应天府三个地方设了船坞,除了每年朝廷会拨部分款项过去,船只的损耗、修复,还有船坞的工匠都由当地政府负责。

  临清向来资金不算宽裕,朝廷多有贴补,这太监竟然还专程南下购买木材,且不说此举耗时耗力,就是再将木材运回去也是及其费钱的。

  晚间,有小厮给霍青棠提来食盒,霍青棠递给小厮一封信道:“有劳这位小哥替我把这信寄出去,这是给家里报平安的。”

  那小厮接了信,又道:“大人吩咐了,他今日定要回来得晚,大姑娘不必等他了,早些休息便是。”

  霍青棠谢过小厮之后,叫璎珞过来吃饭,璎珞红肿着眼,明显是哭过了,霍青棠淡淡道:“这不比在家里,夜里没有点心吃了,过来吃饭,吃过了就去休息。”璎珞张嘴想说些什么,霍青棠一眼扫过去,有些话不该说就不要说了,璎珞咬着下唇还是过来了。

  七里长堤列画屏,楼台隐约柳条青,小小得月楼就隐在水调飞花的野芳浜之中,史侍郎在楼下朝二楼临窗的雅间看过去,里面灯火通明,间歇有人影闪过。史顺上前一步请史侍郎入楼,史侍郎打了个手势,史顺又退了回去。

  差不多一盏茶后,史侍郎方理了理衣摆,缓步上了楼,苏州知府范锡夕范大人正陪着一个体形富态的中年人喝茶。

  范锡夕见史侍郎进来,赶紧起身道:“下官见过巡抚大人。”那富态的中年人慢悠悠起身,道:“都知监何枯见过吏部侍郎衔兼巡抚应天等府史纪冬史大人。”

  何枯将史侍郎的官职全称念了出来,史侍郎点头笑道:“何大人好,何大人请坐。”范锡夕赶紧给史侍郎和何枯重新上茶,何枯一张肉脸上的小眼睛笑成一条缝,他笑眯眯道:“本监喝过的,就不必再换了,这茶就很好。”

  史侍郎接过范锡夕手中的茶,道:“茶陈了、凉了都得换,再喜欢也是要重新换过的,何大人,你说是吗?”范锡夕满脸赔笑,一位师爷模样的中年人道:“得月楼点心做得好,不如众位大人尝尝这里白案大师傅的手艺?”史侍郎点头,何枯笑道:“可有小方糕?”那师爷连声道:“有的,有的,大人稍等。”

  伶俐的丫头们端上来各色糕点,伙计开始唱名:“小方糕、枣泥拉糕、巧果、蟹黄烧卖、糯米三角包,另有船点一份,众位大人请慢用。”那小方糕蒸的莹白软糯,糕上花纹精细,何枯也不客气,一口一个,一盘糕点八块小方糕,尽数落入他的口中,其他糕点他却一动不动。范锡夕看了那师爷一眼,那师爷赶紧下楼去了。

  史侍郎夹了一块蟹黄烧卖,何枯笑道:“九月里我请史大人去楼外楼吃蟹,旧年我吃蟹吃坏了肚子,今年看见那蟹黄就吃不消了,呵,呵呵......”

  何枯说着说着竟笑了起来,范锡夕在一旁听得变了脸色,史侍郎面不改色吃下了这块蟹黄烧卖。苏州同知递上来一杯茶,说了一句:“吃不下的就不要勉强,凡事要量力而行,吃撑了难受的也是自己,不是旁人。”

  苏州同知,闵梦余,永乐二十一年进士,出自青州闵家。朝中还有一位官员同出自青州闵家,户部尚书闵肇尔。闵梦余的父亲正是闵肇的幼弟,闵肇即是闵梦余的嫡亲大伯。

  范锡夕简直想上去堵了这位的嘴,这位平日里口无遮拦也就罢了,这个时候还要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不是想把大家都拉下水才肯罢休。史侍郎笑看了闵梦余一眼,这人又低眉顺眼地退到一旁去了。

  那师爷又端了一盘小方糕和一盘大方糕上来,何枯径自把那八块小方糕全部吃了,那大方糕他还是一口都没动。师爷和范锡夕交换了一个眼色,那师爷道:“方才厨房说菜都好了,不如上菜吧。”何枯拍拍手,一双短粗的手被他拍得啪啪响,他笑道:“可有虫草甫里鸭?”

  师爷这次吸取了经验,偌大一整只鸭就摆在何枯跟前,何枯也不负众望,他独自吃着整只鸭子,将能吃的部位拆解入腹。

  史侍郎则将松鼠鳜鱼推到范锡夕身前,道:“鱼不错,都尝尝。”范锡夕喏喏,闵梦余又道:“大人,那虾仁你爱吃吗?不爱吃的话别浪费了,下官爱吃。”

  范锡夕用手戳了闵梦余一下,史侍郎笑着将一盘春茶虾仁递过去,闵梦余则站起来嬉皮笑脸地去接,史侍郎坐下之时手里已经多了一样物件。

  何枯拍一拍手,眯着小眼笑道:“本监吃得下就吃得消,本监吃不下也吃不消的动都不会动一口,闵公子方才多虑了。”

  范锡夕眼皮一跳,这太监唤闵梦余闵公子,说明他知道闵梦余和闵尚书的关系。方才的戏言他等吃干净了才还回来,说明他能忍得,这个太监好生难缠。

  何枯将鸭架子拆散的骨头又重新拼凑起来,慢悠悠道:“本监还是只吃肉的,若是遇到了那吃肉又吞骨头的,才算是真难缠!”

作者有话要说:  男主下一章出没,这就来了...

  ☆、公子如玉

  史顺驾好车,在得月楼外等着史侍郎,乌蓬马车隐在月色下的杨柳岸边,五月的天已然热了起来,河边上更是招惹蚊虫,史顺从一个大荷包里拿出一把干薄荷,燃了以后在马车里熏了熏,又垂下车帘子,在车板子上坐好。范锡夕带着一众官僚送史侍郎出来,还有一个富态的中年人站在中间,那人略说了几句,便上了候在门口的一架八抬大轿。说是八抬,一点也不为过,四方各两人,可不就是八抬。

  史侍郎上了马车,闵梦余打开扇子,摇了几下,叹道:“这位何太监好大的威风,八抬的轿子都坐上了,感情这是把京城那一套风气都带到我们这乡下地方来了。”

  范锡夕伸手拨开他的扇子,压低声音道:“祖宗,您是祖宗,您可省点心儿吧。这何枯是什么人你也瞧见了,是好惹的吗?他在此地留不久,安稳送这位菩萨过了河不就好了,何必要跟他起争执,反倒让他记恨。”

  闵梦余收起扇子,笑看着范锡夕,范锡夕跺一跺脚,抬脚走了。闵梦余盯着他的背影,低声道了一句:“愚人,愚不可及。”

  史侍郎一路上没有说话,史顺也不敢过问,走了大半路程,史侍郎才开口问他:“你可曾用饭?”史顺道:“回老爷,用过了,方才吃了半只烧鸡和一碗面。”史侍郎笑道:“年轻人胃口好,但晚上莫要吃得太过油腻,当心积食。”

  见史侍郎起了话头,史顺方道:“老爷,我爹说待三少爷会试过后,他想过来照顾老爷。”史顺的父亲史秀幼时是史侍郎的书童,如今是史家的大管家,史侍郎南下,他没有跟着过来,而是留在京师坐镇,方便看顾史家三少爷史东贞读书。

  史秀想要跟着旧主,车内又沉默了,史顺也不敢再说。半晌,史侍郎方道:“叫东星回来,生意的事先放一放,待老三会试过后,再做打算。至于你爹,暂时不要动,在家里看好二少爷和三少爷,别教他们生出多余的是非来。”

  史侍郎的意思很清楚,他暂时用不上史秀,史顺回道:“是的,老爷,我会写信回去的,老爷放心。”

  回了驿站,史侍郎问家里的仆妇,“两个丫头呢?”

  仆妇指着小阁楼道:“回老爷,姑娘想是一路劳顿,已经歇下了。”

  史侍郎瞧了楼上一眼,道:“都歇了吧,明日着人去看看宅子,两个丫头住在外头始终不方便,若是宅子修葺好了,咱们便尽快搬。”

  这头驿站里渐渐熄了灯火,苏州城大街上却仍有小贩叫卖之声,还有货郎担着小玩意四处走动。一抬大轿与一盖马车错身而过,大轿险些撞倒路旁的摊贩的小摊,轿子不停,直接大喇喇往前走了。马车里传来一阵悦耳的男声:“去瞧一眼,看有无伤到人。”

  马车上跳下来一个甚是年轻的小厮,他扶起摊贩,又看了一眼地上打碎的小玩意,问道:“十个铜板够不够,我把你这打烂的东西买了。”

  小贩睁大眼,连连点头,“够了,尽够了。”说罢,赶紧蹲下来给小厮包东西,小厮给他十个铜板,摊贩将碎掉的碟碗包给他,还送上了一个五彩同心结,嘴里道:“这是内人的手艺,尚能一看,您莫嫌弃。”

  小厮爬上马车,将一包东西递过去,道:“少爷,诺,我给他买回来了。”男子轻轻一笑,这笑声溢出来,闻之仿若云销雨霁,雾霭散开,一抹微暖的晴意能透到人心里去。小厮脸一红,又递上五彩同心结,道:“这是那摊贩送的,说是送到哪个姑娘手里,便可情定一生。”

  五彩同心结,真是由五色丝线钩编而成,首尾相连,不见线头。小厮道:“少爷,你收着吧,这也是人家的一番心意。”

  小厮将同心结塞到青年手里,一直在旁边安静坐着的老者轻咳,道:“宝卷,适才可看清了那轿中之人?”

  只是这老者年岁已大,半头华发,蓄着长须,他说起话来却又甚是清灵,浑不似一位高寿老人该有的嗓音。小厮灵活的眼珠子在清秀的脸上甚是打眼,他瞥着那位老者,怪笑道:“蓝浦,你假扮成老太爷的模样出来与人谈生意,若是被老太爷知道了该当如何?”

  “你......?”那老人气急,竟显出姑娘家的清脆来。

  宝卷笑起来:“你什么你,我什么我?你又不是我顾家的人,江湖女子,还惯会作态,我看你还是老老实实坐好了,莫要被人瞧出端倪来。”宝卷话不饶人,那女子五指一伸,扣住宝卷肩膀,半笑道:“谁稀罕做你顾家的人,若不是为了我爹的大计,我才不会屈身过来给你家做个丫头,你还真以为你顾家是什么豪门大户不成?”

  “我顾家再不济,你还不是得过来做丫头,得意什么?”

  宝卷实在牙尖嘴利,那姑娘嘴上功夫不敌,只好手下用力,宝卷被她抓得惊叫起来,“啊!快松开,疼死了,快些松开!”那姑娘露出得意的表情来,只是这一抹得意之色放在一个白须老人的脸上,又显出一种年长者为老不尊的形貌来,教人看了好生奇怪。

  蓝浦“哧哧”发笑,她手正要去撕粘在下颌上的白胡子,就听见那青年道:“爷爷,您小心,马车颠簸,您坐稳了。”这声音清和柔软,又有礼乖顺,蓝浦差点笑出声来,说话的青年一记眼色敲过去,蓝浦生生将溢出嘴角的笑声又用力吞了回去。

  宝卷反应极快,忙跟着道:“老太爷,您辛苦了,可别睡着了。您再忍忍,马上就到了。”

  蓝浦被宝卷拽着手臂,她瞪着那青年,低声咒骂:“顾惟玉,你好样的,等到了江上,我叫我爹把你沉尸喂鱼。”

  这咒骂惹来宝卷不快,他正要回嘴,那青年噙着笑意瞥了宝卷一眼,宝卷喃喃,复又低下了头。见宝卷吃瘪,蓝浦更加畅快,娇笑道:“还以为你们顾家人有多大本事,还不是一张纸片,一戳就破。”

  那青年翘起一条腿,饶是坐着,也能看清他锦袍之下的双腿直而修长。蓝浦挑衅般瞧着他,只听他缓缓道:“蓝家众多女儿,你爹说你本事过人,极力推荐你过来,若是早知道你只会惹是生非,我是怎么也会要了蓝烟过来的。”

  “你......?你欺人太甚!我蓝家怎么也是江上一霸,你竟然还想我姐姐过来帮你,她可是我爹的宝贝。”蓝浦生了气,说话愈发不客气:“顾惟玉,你想得美,想让我姐姐来给你做丫头?休想!”

  男子也不跟蓝浦纠缠,转而对宝卷道:“写信给蓝老大,叫他领他的宝贝女儿回去,顺便计算一下旧年的利息,八月前与今年的数目一道入账。”

  宝卷点头,男子又道:“蓝浦入顾宅一个月又十天,顺带把这四十天的花费一道算算,记了账,让她签字。白纸黑字,省的说我顾家坑了他们。”

  蓝浦一脸不可置信,恨不能放声尖叫:“顾惟玉,你无耻!”

  那名叫顾惟玉的年轻男子低头弹了弹他漂亮的手指尖儿,又瞥向蓝浦,半笑道:“蓝家没甚么诚意,这生意不做也罢。”

  蓝浦恰好与他对视,对方流转如凤的美目里闪出半寸寒光,蓝浦心下一惊,这人不是在说笑。蓝浦有些讷讷,半晌,她垂下头,低声服软:“顾公子,我错了。”

  顾惟玉并不理会她,宝卷解围道:“少爷是说笑的,你可省点儿心吧,少爷平日里最好说话,快别再惹少爷生气了。”

  宝卷又看向顾惟玉,说了一句:“少爷,蓝浦知错了,她不敢了,你原谅她吧。”

  顾惟玉似笑非笑的看了宝卷一眼,他眼神划过蓝浦,轻轻吐了几个字:“下不为例。”

作者有话要说:  我胡汉三又回来啦 ......

  ☆、寒山书院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洪武年间,寒山寺归并,古刹白日里灯火鼎沸,南来北往之人络绎不绝,是以寒山书院虽取其名,但却建在苏州城内,与寒山寺并不在一处。

  史侍郎带着霍青棠到寒山书院的时候,正遇上傅衣凌在讲学,他说:“中书省掌承天子之诏旨及中外取旨之事。凡执事官,尚书省自员外郎,门下、中书省自正言,御史台自监察御史,秘书省正字,寺、监自宗正、太常、博士,国子监自正、录,侍从官待制,带职官自直秘阁,寄禄官自中散大夫,宗室自防御使,外任官自提举官、藩镇节镇知州,内命妇自掌计,东宫自庶子以上,除授皆主之。”

  霍青棠听得认真,史侍郎问她:“可明白其义?”

  青棠道:“老师所讲可是元丰改制?”

  史侍郎道:“神宗元丰改制,诸多制度被视为北宋后期及以后制度的关键,这一段是关于中书省职能的记载,出自《宋会要》,反映的是元丰改制之后中书省承旨造令,及掌有除授执事官、寄禄官等权力的情况。如今可都明白了?”

  青棠笑道:“外祖若是日后致了仕,也要去书院讲学才好。”

  “丫头说的是,史大人经纶满腹,日后桃李满天下也是使得的。”霍青棠话音才落,傅衣凌已经缓步走了过来。

  傅衣凌身形略瘦,又穿着合体的长衫,轻袍缓带走过来,竟有些世外高人衣袂飘飘之感。他见到史侍郎,笑道:“侍郎大人,傅某这厢有礼了。”

  史侍郎笑道:“傅兄客气了,今日不论其他,我带这丫头来给傅兄见礼了。”

  霍青棠连忙上前两步,行礼道:“青棠给傅学士请安。”

  傅衣凌站在霍青棠正前方,受了她的全礼。受了全礼,就算是认下了这个学生。史侍郎难得露出笑脸,他拍拍青棠的肩,提点道:“还不快行拜师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页  当前第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漕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