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千山记_分节阅读_第59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8 MB   上传时间:2017-01-14 22:23:23

李宣真心建议谢莫如,“莫如妹妹,庙里你还是少去些啊。”现在就机缘来机缘去的,李宣真担心谢莫如哪天看透红尘,去庙里修行啥的。

谢莫如笑,“我去庙里又不烧香拜佛。”

……

李宣时常来谢家,此番便留在谢家用午饭。

谢尚书心下都觉着,李宣与谢莫如这交情也忒好了些。以往都是谢柏在家,李宣过来,谢柏会叫了谢莫如过去一道说话,如今谢柏都外放了,李宣干脆直接上门,大大咧咧的来拜访谢莫如,你俩啥时候有这么深的交情啊!

午后李宣告辞,谢尚书悔的够呛。

他已通过老妻从贵妃女儿那里知晓,李宣之所以能说服北岭先生,完全就是谢莫如给李宣出的主意。说到这个,谢尚书就更悔了。

天地良心,宁祭酒的确是来他家里发牢骚,抱怨江北岭太难说话。至于为什么没将江北岭欲离帝都之事告知谢莫如,实在是先前觉着谢莫如对于江北岭来帝都之事挺抵触的。但陛下却是希望江北岭留在帝都,如今满朝都在想法子留下江北岭,谢尚书是担心谢莫如给拆台,才没告诉她的。谁晓得谢莫如转头想了这么个绝妙法子,结果,给了李宣。

谢莫如不会多想了吧……唉,其实依谢莫如的脑袋,不多想也不可能啊。

这个,要怎么跟莫如解释解释,别叫莫如误会了才好。

谢尚书都后悔,与老妻道,“真不该瞒着莫如。”白便宜了永安侯府。

谢太太道,“你不是跟我说莫如不喜欢北岭先生留在帝都么。”

“是啊。”谢尚书想了想,决定还是要跟谢莫如澄清一下,毕竟于今时于将来,都不易同谢莫如留下嫌隙。

于是,谢尚书尤其在晚饭后,把谢莫如叫到书房道,“哎,我还以为你不喜江北岭留在帝都呢,就没同你说江北岭这事儿。”

谢莫如其实真没把谢家瞒她之事放在心上,谢家瞒她,是谢家的损失。谢莫如有些了然,“这个啊,没关系。只要不是因为宁祭酒就好。”要是江北岭因宁祭酒留在帝都,她有何喜。如果江北岭是因她的提议留帝都,自然另当别论。

谢莫如笑的意味深长,“要是祖父把个外人放到我之前,我才要伤心。”

“哪里的话。”谢尚书如实相告,“宁大人过来,不过是抱怨江北岭难说话罢了。哎,他先时也是十足把握方请江北岭来帝都。”

谢莫如真不知要如何评论这位宁祭酒了,谢莫如问,“修前朝史?修前朝陵?从江家子孙入手?”

谢尚书点头,宁祭酒的手段虽不甚光彩,但也不算卑劣,就是手段而已。

谢莫如道,“这就是为何他只是个小小祭酒,而北岭先生能与薛帝师齐名的原因了。”

☆、第80章 变色

  谢尚书走一步臭棋,自此倒是对谢莫如知无不言了。

倒是三老太太私下同回娘家的闺女谢燕道,“你说,永安侯世子是什么身份,怎么同莫如那般熟悉,他一个外男,莫如可是闺阁小姐呢。”

谢燕冷笑,“这谁晓得,那丫头,您老是知道的,一向邪里邪气、古里古怪,她的事儿,不要说咱们,怕是大嫂子也说不明白呢。”

三老太太叹道,“你不知道,这可不是以前了,你大嫂子对那丫头,百依百顺哩。就是莫忧,现在也得差那丫头一头哩。唉,我又不好说,我一说,你大嫂子又不高兴,也不知被那丫头给下了什么蛊。”

母女两个唧咕一阵,也便罢了。

谢燕既回娘家,尚书府自要走动。谢燕见了谢莫如一身烟紫长裙,领袖裙摆皆刺绣精致,不禁笑道,“莫如这身衣裳好看。”

谢莫如情知这话未完,望谢燕一眼,就听谢燕继续道,“我带了些大红的皓纱,不知莫如你喜不喜欢?”

谢莫如淡淡,“姑太太既然有赐,只管给我,我纵是不喜,留着赏人也是一样的。”

谢燕当即噎死。

谢莫忧与谢燕关系不错,给谢燕解围,笑,“大姐姐一向风趣,姑太太尝尝这茶,娘娘特意赐给祖母的,祖母等闲可不给人吃。”

谢燕咽下这口气,端起茶来吃,僵硬的笑笑,“这茶是不错。”

谢太太温言悦色,“阿燕你喜欢,走时给你装一罐。”

谢燕笑,“既是贵妃娘娘赏的,大嫂子怎好给我。”

“咱们自家人,何需见外。就是娘娘知道,也是允准的。”谢太太与谢燕说一些闲话,至中午留谢燕用饭,谢莫如却是回了杜鹃院。及至谢燕告辞,却是笑也笑不出的。

谢太太私下劝谢莫如,“阿燕就是这个脾气,何需与她一般见识。”

谢莫如道,“祖母放心,我并未与燕姑太太一般见识,只是想着燕姑太太回婆家怕要将我之事细禀,她要一无所知,岂不叫她白来一趟,索性给她些谈资,也好让她与宁太太有个交待。”

这善解人意的一番话,虽有离间之嫌,却也入情入理,饶是谢太太明知谢莫如对宁家向无好感,也不禁对宁家起了疑心:这的确是宁太太能干出来的事啊。依宁太太的道行,倒不必刻意打听,淡淡几句就能套了谢燕的话出来。

谢太太叹口气,“亲戚多了事便多,罢了,咱们自家过日子就是。”

谢莫如应了声“是”,又请谢太太命家下人留意承恩公府寿安夫人的病情,谢太太觉着稀奇,“寿安老夫人的病体已是大为好转,不然公主也不能去西宁州。”

“要是哪天寿安老夫人大安,进宫给太后请安,祖母着人与我说一声吧。”

谢太太问,“这还有什么玄机不成?”

祖孙二人私下说话,并无人在畔服侍,说话倒也便宜。谢莫如望一眼轩窗外的一树红杏,声音淡淡,“南安侯既已封侯,侯爵之位更在承恩公世子之上,一兄一弟,一府同居,岂不尴尬。祖母不如问一问祖父的意思,要我说,南安侯回帝都侍疾,寿安老夫人病体未愈,他住承恩公府倒无妨。寿安老夫人大安之时,就是请陛下给南安侯赐府之时了。”

谢太太心下一惊,“这是要给承恩公府分家。”她亦是官宦出身,又是嫁入官宦之家,丈夫如今做到尚书,她岂能不知其中利害。

谢太太喜玫瑰芬芳,故而夏日室内花盆多植玫瑰,谢莫如摇一摇团扇,空气中芬芳隐隐,谢莫如道,“也说不上分家吧,只是我觉着他们这样混住挺不合适的,想来南安侯亦是此念。”

南安侯?

谢太太皱眉思量,她次子尚主做了驸马后,在家住的时间便少了。哪怕不是尚主,倘幼子爵位高于长子,住在一处也是不便宜的。这样一想,承恩公府也真是分家在际,只是谢太太有些犹豫,“怕是寿安老夫人不愿。”

“一介内宅妇人,焉能影响朝之大事。”谢莫如不以为然,明显未将寿安老夫人放在心上,这位老夫人自作聪明装病,将太后娘娘担忧的数日不能安眠,倘在此事上这位老夫人再欲多言,谢莫如倒是乐得所见。

谢太太道,“就是寿安老夫人大安,可宁荣大长公主还病着呢。”

“宁荣大长公主?”谢莫如唇角勾出几缕不屑,“那更得给南安侯分府,也给宁荣大长公主冲冲喜。”

谢太太立刻明白自己说了傻话,倘依寿安老夫人之尊尚不能阻拦南安侯分府之事,宁荣大长公主更无此分量了。

谢太太见谢莫如已将承恩公府思虑周全,正色道,“待晚上你祖父回来,我先与他说这事。”

谢莫如微微一笑。

谢尚书知此言后,良久道,“倘莫如为男子,以后谢家还有什么可愁的。”

谢太太道,“净说这些傻话,这么说,莫如这主意还使得?”

谢尚书颌首,将南安侯自承恩公府剥离开来,好处不是一星半点儿,恐怕亦是陛下所乐见。

谢尚书还专门叫了谢莫如去书房说话,谢尚书道,“让南安侯自立门第,这主意不坏,就不知南安侯心里做何想了。”

“南安侯做何想有什么要紧,重要的是陛下是这样想的。”谢莫如笑,“怕祖父并非这件事拿不定主意。”

谢尚书挑眉,“哦”一声,端起茶呷一口,道,“那你说,我是哪件事拿不定主意。”

“当初陛下挽留北岭先生,曾欲请北岭先生为皇子师,想来,皇子师之位有空缺。”谢莫如望向谢尚书微有讶意的眼神,轻声道,“必是宁祭酒有意皇子师之位。”一个宁祭酒自然不足以改变谢家对她的立场,但一个做了皇子师的宁祭酒,谢家倘有摇摆之意,也是正常的。

谢尚书倒也坦然,“是啊。”对谢莫如,实不能留下一丝破绽,哪怕只有一丝破绽,谢莫如便能顺藤摸瓜猜到一切。

谢尚书道,“宁祭酒虽有意,陛下还未表露心意。倘我上书令南安侯开府,再在宁祭酒之事上表章,怕要被人误会是为将来的太子开道了。”

“陛下还未表露心意么?”谢莫如有些不大信。谢尚书幸而脸皮够厚,笑,“半点儿都瞒不过你。陛下倒是有意,只是宁祭酒刚升的国子监祭酒兼东宫詹事。原礼部尚书王尚书为诸皇子讲习经史,王尚书年迈,三次上折欲致仕,陛下已经准了。皇子师之位,原本陛下嘱意北岭先生,如今北岭先生要主持筑书楼之事,已无暇他顾。宁祭酒……”

谢尚书有些难言,谢莫如道,“宁祭酒于北岭先生之事颇多失手,陛下如何又会许以皇子师之位,我倒也觉着奇怪。”

“莫如,北岭先生毕竟是宁祭酒请来帝都的。如果北岭先生最终回了江州,陛下还有可能会迁怒宁祭酒。北岭先生最终留下,那么,宁祭酒便只有功没有过。”谢尚书道,“这件事,宁祭酒还真得谢你。”

谢莫如一向对宁家颇有看法儿,如今知道自己阴错阳差的帮了宁祭酒一回,谢尚书觉着谢莫如怕会心里不大痛快。不料,谢莫如面色依旧,就事论事,“我依旧不能理解。”

“许多事,你毕竟没有经历过。”

“不对。”谢莫如笃定,“这里面,必有我不知道的内情。”

谢尚书此生倒不是第一遭遇见谢莫如这样理智冷静的女人,只是,多年之后,再面对这种女人,谢尚书难免有些不自在,最终道,“宁祭酒也是简在帝心之臣。但凡陛下想抬举谁,总有理由。”

谢莫如眯一眯眼,“如果祖父没有瞒我,怎么看,宁祭酒也不似有意皇子师一职的。”

谢尚书大有不悦,道,“我还能骗你?”

“不是这个意思。”谢莫如道,“宁祭酒凭功绩凭资历,想做皇子师太勉强,何况他本身还兼着东宫詹事,虽说如今还没有东宫,可既为东宫属官,怎能再为诸皇子之师?还是说,宁大人以后是想升太子太傅?”

“胡说,太子太傅是何等要职,一向是内阁相臣兼任。”谢尚书倒是相信宁大人野心不小,可话说回来,朝廷里这些大臣,除了没本事的,谁不想入阁为相呢?

谢莫如问,“那依祖父看,宁大人以何能兼任皇子师?”江北岭不一样,谁要有江北岭那样的声名,不要说皇子师,就是他突然成了帝王师亦不稀奇。

谢尚书道,“倘陛下心意若此,想来诸臣不会在此事上大加反对。”

这就是了,甭看宁祭酒不够格,但他简在帝心,连谢尚书都得承认。谢尚书道,“但也难免有御史多嘴。”这也是宁祭酒先来谢家走关系的原因之一。

谢莫如心下一动,道,“皇子师之位,盯着的怕是不只宁祭酒一位。”

谢尚书爆一猛料,“宁家欲与王家联姻。”

谢莫如问,“致仕的礼部王尚书家?”

谢尚书默认,谢莫如忽地一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宁祭酒所谋,怕不是皇子师之位,而是礼部侍郎之位。”

谢尚书悚然一惊,谢莫如道,“想谋皇子师之位的,哪个不是简在帝心?宁祭酒不见优势,倒是礼部尚书空缺,如果是从两位侍郎中提起一位升做尚书衔,便有侍郎之缺。侍郎为从三品,较正四品的国子监祭酒高半个品级。”

宁祭酒找他来商量皇子师的事,谢尚书虽觉着有些强求,倒也没有一口回绝,如今觉着宁祭酒只当他是个垫头,饶以谢尚书之城府,对此侮辱亦忍不住微微变色。

☆、第81章 一块儿老姜

  谢尚书不见得是看不透,或者只是未想到,抑或从未作此想罢了。

论官职,宁祭酒不过一正四品祭酒,离谢尚书这正二品刑部尚书还差着四个等级,甭小看这四个等级,自四品至二品,许多人能熬上二十年也不一定熬得到。再自交情论,谢宁两家通家之好,虽略有些小矛盾,毕竟先时的情义尚存。所以,自两人的地位,到两家的交情,谢尚书实未料宁祭酒在他这里只是虚晃一招。

给谢莫如点破此种可能性,谢尚书又去寻幕僚商议去了。

谢尚书幕僚不多,但有一个算一个,都很能干。两位先生,一位姓高,就是谢柏介绍给谢莫如认识的那位;另一位姓李,四十上下的年岁,一把美髯,人也生得长眉秀目,端和斯文。

谢尚书将事大致说了,高先生年长,故而是李先生先道,“看来,宁大人所谋甚大啊。”

谢尚书心说,他野心一向不小,只是流放数年到底耽搁了,如今看来,他还是颇有不甘哪。

高先生道,“不论宁大人所谋为何,大人只管忠心王事便好。陛下若有垂询,大人忠心直言。倘陛下无所垂询,大人只管静默便好。”

谢尚书双手抱拳往南方一揖,正色道,“这是自然!我谢人做的是朝廷命官,陛下对我信勉有加,我焉敢辜负君心。只是未料人心多变,我与宁允中多交情,不想他对我竟也没了实话。可悲可叹哪。”

高李二位只得多多宽慰主家罢了。

事情就是这般,估计这种拿人当借头的事儿,谢尚书的官宦生涯肯定也没少干,如今给宁祭酒用在自己身上,谢尚书便有百般不适了。

谢莫如自松柏院告辞时天色已晚,谢太太叮嘱丫环婆子小心挑灯看路,夜黑风凉,服侍好大姑娘。月光如水,夜幕无星,前面两个婆子提着灯笼照路,紫藤在旁随行,原本这夜里走路,如她这样姑娘身边的大丫环该扶着姑娘走的。谢莫如素来不喜人扶,紫藤不敢说啥,却是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瞧着,天晚了,可不能叫姑娘摔了。谢莫如不急不徐的走在石板路上,她并不是有意要离间谢宁两家。只是觉着奇怪,她先前的离间,显然并未在谢家奏效。从谢尚书对她隐瞒北岭先生一事就能看出来,但谢莫如未料到,非谢家远宁家,而是宁家远了谢家。宁祭酒做出这样选择,除了对自己智商的自信外,想来也是寻到了大靠山的缘故吧。

其实,宁祭酒这局吧,不可谓不高明。但弱点同样明显,一旦被人看破,即刻便知布局者乃两面三刀的小人面孔。当然,官场中这样的人不少,甚至许多人将此信奉为一种聪明,谢莫如却从不做此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7页  当前第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3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千山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