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千山记_分节阅读_第32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8 MB   上传时间:2017-01-14 22:23:23

谢太太登时笑了,与谢尚书道,“这孩子,就是心细。”自己儿子自己清楚,除非雨雪天,不然谢柏向来是骑马的,他不惯坐车轿,嫌气闷。今日既是坐车,必是与公主同车。谢柏的脾气,尚书府出身,二十岁的探花,少年得志,倘不是公主相邀同车,怕是他做不出来主动说‘与公主同车’的话。

谢太太心下欢喜,对谢莫如便不吝赞美了,道,“这次阿柏大婚,家里这么多道喜的亲戚朋友,我原还想打算叫阿枫媳妇过来跟我忙上两天,不想有莫如莫忧打下手就够了。莫如这孩子,的确能干。”关键是也不见人家怎么忙,就把事办得又俐落又好。谢莫如效率高,谢太太自然会更多倚重。至于谢莫忧的心情,人早晚得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谢尚书耐心听了,谢太太忽然叹了口气,与丈夫道,“腊月初一,是莫如母亲的生辰。”一般来说,都是做媳妇的要牢记婆婆的生辰,到谢太太这里,是反过来的。主要是方氏以往也显赫经年,哪怕这些年方氏不再出门,她的生辰,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忘记的。

谢太太这话说的多精准,莫如母亲,是啊,莫如母亲。谢莫如一日较一日的出众,谢家不再漠视谢莫如,自然也不会漠视她的母亲。

谢太太发愁的是,方氏的生辰要怎么办。谢太太低声道,“大办吧,她那个脾气,肯定不成。”更不能当不知道,忘了。正是因谢家不能再“忘”下去,谢太太方与丈夫商量,“庆不好庆,贺不好贺,衣裳首饰,恐怕她根本不看一眼。”这可怎么办?

谢尚书一言便解了老妻的难处,道,“不如与莫如商量看。”谢家可以供奉着方氏,但,不可能再进一步了。如今烦难,是不知怎样才能让谢莫如满意。既如此,不如直接与谢莫如商量,让谢莫如明白,谢家看重她,尊重她。

谢太太道,“要依莫如的性子,怕会说,不必家里麻烦了。”

“大加庆贺,的确不妥。倘莫如这般说,就置办些女孩子喜欢的东西给她。这些年,魏国夫人心里记挂的就是莫如了。只要莫如好,她也就放心了。”方氏的行止,其实并不符合谢尚书的审美。但方氏有一件事非常明智,当初谢太太想抱了谢莫如来养,方氏宁死不肯。

这一步,方氏明智至极。或许,再过经年,便是方氏收获的季节了。

这一步,也是谢家憾事。当日未觉如何,如今错失至宝,怎不令人吁叹。

谢太太道,“要依我说,这倒不必再问莫如了。咱们问,倒像故意似的。我命人置办些东西便是。”

“还是问一问她。”谢尚书道,“有时,规矩礼数显的繁琐,可是,只有规矩礼数做全,才能显出诚意。”你不问她,她也能明白家里的难处。但,这是不一样的。谢莫如难道会看重一场寿宴,她难道不知道她母亲的寿宴是绝对没法大办的吗?她都清楚。她要的也不是寿宴,她不求签,不信神佛,那,她信什么?她不信你,也不信我,她只信她自己。

她帮你理家,揣摩你的喜怒,探知你的心事,宽慰你,讨好你,她要什么?夸奖赞赏?金珠玉宝?不,如果她要的是这些,你我何需在此烦难呢?

她要的是地位。实实在在的地位。

她一句不言,你已经不能忽视方氏的生辰。她不开口索取,我已劝你给她她想要的。我愿意这样做吗?是的,我愿意,这个孩子,如此机敏聪明。她知道父母之心,特意吩咐下人去看一看我小儿子是不是与公主同车。她不说一句奉承的话,但她做的每一件事都让我开怀。

如果这是手段,谁不喜欢这样的手段。

有这样的手段,我怎会不给她她想要的。

☆、第48章 再无相干

  谢莫如未料到谢太太与她商量母亲生辰庆贺之事,谢太太这样一说,谢莫忧的神色都有一瞬间的僵硬,然后立刻和缓。她当然明白,方氏是正室,正一品魏国夫人,当然有权利有地位庆生辰。只是,她长这么大,也没见过这位嫡母是何相貌是何性情。这么久不出来的人,她会想着庆贺生辰么?

谢莫忧看向谢莫如,谢莫如并不在意谢莫忧的想法,她知谢太太的心意,谢太太能与她商量,她都明白。谢莫如温声道,“母亲喜静,倒不必格外庆祝,与往日一般便好。不然,诸多人打扰,反是不美。”

谢太太果然是毫不意外的模样,道,“到时我着人送寿面过去,你好生陪陪你母亲。”

谢莫如应了。

谢太太另有新衣裙新首饰给谢莫如,道,“你母亲已无凡心,我想着,没什么东西能入她的眼。可做母亲的,没有不牵挂自己孩子。明天是你母亲的生辰,你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就高兴。”

谢莫如道谢后回了杜鹃院。

谢莫忧私下问祖母,“祖母,到时我们要不要过去给母亲行礼?”母亲这两字叫出口时,谢莫忧自己都有些别扭。

谢太太道,“有心就好,不必去打扰你母亲的清静。”

谢莫忧的确长进不少,谢太太说了不必去打扰嫡母的清静,她还是做了几样针线做寿礼,托谢莫如带去,余者谢芝等也各有寿礼。谢莫如一一代母致谢,再有府里的管事媳妇们,在杜鹃院外磕头便罢。

看如今家中情势,谢莫忧颇多感触,只是又能如何,她是真正明白,自己是比不得谢莫如的。论嫡庶,比不得,论才干,她也是不如谢莫如的。她没有谢莫如的胆量,敢去扫寿安夫人与宁荣大长公主的面子,也没谢莫如的口齿,会与永安侯世子说,“一柄宝剑,放在帝都束之高阁也是宝剑,放到战场开疆拓土也是宝剑。宝剑就是宝剑,不会因地处不同而有任何改变。”

出身才干皆不如人,如今只得低头了。这种觉悟,当真不好过。

谢莫忧在自己屋里问戚嬷嬷,“嬷嬷,你见过母亲吗?”

母亲?

戚嬷嬷先一愣,道,“见过。”

谢莫忧好奇,“母亲长什么样,像大姐姐这样吗?”

戚嬷嬷想了想,摇头,“大姑娘与魏国夫人相貌并不相似。”

打发了其他丫环,谢莫忧小小声,“难不成大姐姐真的似大长公主?”

戚嬷嬷道,“这老奴就不知道了,老奴身份低微,大长公主已经过身,老奴如何能见过大长公主呢。”

谢莫忧大惊,“没见过!?”哪怕大长公主身份再尊贵,两家可是正经姻亲,戚嬷嬷是祖母身边儿的得力嬷嬷呢。跟着主子出门,在主子身边近身服侍,很容易见到与主子来往的人才是。难不成大长公主从没来过谢府,或者大长公主规矩大如天,谢太太过去身边不能带丫环。可是,便是承恩公府,她们去也可带着丫环呢。

戚嬷嬷仰望谢莫如那样的才华本领,不过,从心底说,谢莫如洞察人心,在她面前,会不由自主的谨慎小心。倒是谢莫忧,论才干差了谢莫如三条街不止,但正因为平庸,谢莫忧倚仗戚嬷嬷,请教戚嬷嬷,故而在戚嬷嬷心里,谢莫忧绝对比谢莫如可亲。谢莫忧这般问,戚嬷嬷道,“就见过一个背影,记得魏国夫人有孕,大长公主过来探望。大长公主走时,我随太太一并恭送大长公主仪驾,我悄悄的抬头,看到大长公主的背影。”

谢莫忧道,“肯定比那天宜安公主的仪驾更有排场吧。”

戚嬷嬷没说话,但神情只有一个意思:没的比。

谢莫忧沉默片刻,道,“我从出生,便未见过嫡母。”

戚嬷嬷道,“杜鹃院,便是老爷太太亦不会擅入。”叹口气,“姑娘觉着,杜鹃院是幸还是哀?”

谢莫忧有些不好意思,道,“嬷嬷,我只是一说。”

戚嬷嬷含笑,“嬷嬷知道。”谢莫忧原先何等心气儿,如今宁姨娘被关,谢莫忧能走到现在,能主动亲自做针线给嫡母贺寿,哪怕那些东西嫡母不用,也是谢莫忧的长进。知道适应情势,再历练几年,于闺秀里也是出挑儿的。谢莫忧虽是庶女出身,谢家却是嫡庶一视同仁。

至于谢莫如,戚嬷嬷真心觉着,谢莫忧不必时时与谢莫如比。谢莫忧羡慕谢莫如,可是,在戚嬷嬷看,又有何羡慕之处呢?便是当初她只敢偷偷抬头一望背影的大长公主,如今又在哪里呢?

那样的人,与她们这些人是不一样的。就像苍鹰飞于蓝天,燕雀安居屋檐,各有各的道理吧。

谢莫如自松柏院回杜鹃院,让张嬷嬷打发了过来行礼的丫环婆子管事媳妇什么的。张嬷嬷十分愿意干这事儿,回来复命时也是神采奕奕,与谢莫如细禀都有哪些人来给方氏磕头拜寿。谢莫如认真听了,张嬷嬷道,“大奶奶姑娘低调,不是那等爱显摆炫耀的性子,知道的人少。”譬如三老太爷与二老爷府上,因不闻此事,所以也没什么动静。

谢莫如淡淡,“没什么可惜的,母亲喜欢清静。”指了指桌上的盒子,道,“嬷嬷打发个人给那边儿三太爷府上的江姑娘送去。”

张嬷嬷道,“让腊梅去吧,她素来稳当。”

“也好。”谢莫如道,“与腊梅说,不管她与哪个管事媳妇过去,她与管事媳妇,都不要在那边儿府里多嘴母亲生辰之事。”

张嬷嬷便去吩咐腊梅,先到松柏院报备一声,谢太太令李青媳妇陪腊梅过去,李青媳妇是极愿意的。如今大奶奶过寿,谢忠媳妇都过去磕头,论对杜鹃院,她可是比谢忠媳妇更快一步。不说以前就在大姑娘手下做过事,便是大姑娘生辰时,阖府的管事媳妇,就她一个过去磕头了。得此先机,李青媳妇更是打算抱紧谢莫如的大腿。当下便同腊梅去了,两府离得近,只是没有姑娘的丫环单独出门的理,必得有她们这样的老成媳妇陪着才好。

李青媳妇好奇的很,她家大姑娘鲜少走动,就是与三老太爷府上的环珮二位姑娘也是淡淡的,这是给江姑娘送什么呢。倘是别人的事儿,她真有心问问,不过谢莫如素来规矩大。尤其现在还不大熟,她若出口打听,叫谢莫如知道,未免不好。

待到了三老太爷府上,见过三老太爷府上的管家媳妇,说了是给江姑娘送东西,又去见谢驽之妻李氏。李氏不禁问,“莫如这是给行云送的什么?”

腊梅笑道,“奴婢也不知,姑娘就把这盒子交给奴婢,让奴婢送给江姑娘。”

李氏便不再问了,命人带了腊梅过去江行云住的小院儿。江行云也挺奇怪谢莫如让丫环送东西过来,取出是一张纸,再细看,无非是《西宁记》上的一些事。谢莫如出府的时候都不多,《西宁记》多是西宁州的风俗,谢莫如有些不大明白的事,遂写下来让丫环送来问江行云。

江行云笑着吩咐,“青嬷嬷带腊梅去吃茶,等一会儿我写好,你再带回去。”

腊梅行一礼,随青嬷嬷去了。

李青媳妇则在李氏那边儿说话,李氏笑,“莫如同行云倒是投缘。”按理她两个闺女与谢莫如认识的更早,江行云一来帝都就是守孝,有限的出门便是去庙里。上次谢莫如过生辰,江行云送了生辰礼,面儿都没见,俩人怎么就熟起来了呢?李氏实在想不透。

李青媳妇笑,“大太太说的是。”她真与李氏想一处去了,她家姑娘倒是打听过江行云在这府里的事,可见面都没见过几次,怎么就有来有往了呢?便是大姑娘送东西给环姑娘珮姑娘她都不会觉着这般稀奇。只是,这话不好同李氏说,只得附和李氏。

李氏笑笑,又道,“你今天这一身喜庆,可是你们府上有什么喜事?”谢莫如永远是不冷不淡的模样,并不热衷交际。难不成是尚书府今天是什么特别日子?李氏东想西想。

因要给方氏磕头,家里略有头面的媳妇,自然得齐整些,倒不想给李氏问着了。倘平日里,不必李氏问她也早巴啦巴啦的说了,今日是得了腊梅的提醒,不许她说。李青媳妇笑,“往日在我们府里穿好穿赖的,也没人笑话我,如今过来给老太太、大太太请安,倘不齐整些,以后哪儿还有脸出门儿。”

李氏不过是闲聊几句,见问不出什么,便打发李青媳妇歇着去了。一时,腊梅回来,与李青媳妇一并辞过李氏,回尚书府。

李青媳妇在车上问腊梅,“大姑娘实在古怪,咱们大奶奶的寿辰,怎么还不叫往外说呢。”

腊梅道,“姑娘的想头儿,咱们做奴婢的怎能知道呢。”反正就是姑娘怎么交待,她们怎么办呗。

李青媳妇笑,“这也是。”大姑娘的心思,一惯难猜。明显大姑娘得势了,正该借此风头让族人知晓,偏生又不叫往外说,怪!

两人一并去松柏院,谢太太打发腊梅回杜鹃院交差,问李青媳妇去三老太太府上的事儿。

李青媳妇笑,“那边儿大太太看奴婢今儿格外齐整,问奴婢是不是咱们府里有喜事。偏生出门前,腊梅与我说,大姑娘交待了,不准往外说大奶奶过寿的事儿。故此,那边儿大太太问,奴婢也没敢说。”倘那边儿府上着意打听,也能打听出来。不过,那就与她无干了。

谢太太道,“好。去吧。”

腊梅带了回书,谢莫如笑,“辛苦了,去吃果子歇歇脚。”

腊梅笑,“出门也是坐车,并不累。姑娘再有跑腿儿的事儿,也只管交给奴婢。”行一礼,下去了。

谢莫如看过回书,起身去书上做好批注标记,再将江行云的回书另放。张嬷嬷进来,待谢莫如将东西收拾好,方笑,“姑娘,午饭已经好了。”

“嗯,这就过去。”谢莫如自书案前起身,张嬷嬷服侍她穿上厚衣裳,系好大毛披风。

谢莫如道,“嬷嬷,让小丫头们来吧。”

“嬷嬷干惯了。”张嬷嬷含笑,“姑娘在大奶奶面前,也这样高高兴兴的,嗯?”

谢莫如道,“我本来就很高兴。”

张嬷嬷眼睛弯弯,“是啊。”服侍着谢莫如去了正小院儿。她是真的高兴,姑娘一日较一日出众,而且,大家能看到她家姑娘的好处。如今杜鹃院扬眉吐气,丫环婆子都高兴,她却没觉着姑娘比以前有什么不同。

已入腊月,马上就是年了。外头风寒,谢莫如穿的厚,并不觉着冷,出了秋菊院,过了月桂门,就是小花园。

方氏正在园里赏梅花,天冷,花开的更艳。

方氏披一件紫貂裘,还是像往常一样,并不说话。哪怕谢莫如走到她身畔,她似乎也无所觉,只是静静望着一树红梅。她常年在园中侍弄花木,皮肤不再细致,但要说老,也没有。她就像一段凝固的时光,世事如何,已与她再无相干。

☆、第49章 值得

  方氏的寿宴,于今日帝都已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悄无声息的便过去了,关注者寥寥。

如今大家要准备的是承恩公府寿安夫人的七十大寿,谢太太自然也接到请柬,她对两姐妹道,“穿的喜庆些。”

谢莫如道,“祖母,我就不去了。”

谢太太想了想,“也可。”上次扫人家面子太狠,为人嘛,还是有张有弛,有进有退才好。谢莫如主动要留在家里,谢太太心下松口气。倘以往,不带谢莫如出门,就是她一句话的事。如今得看谢莫如自己的心意。其实,谢莫如去与不去都无妨,反正就是有事,谢莫如也能自己解决。如今,谢莫如不去,起码表现出一个退让的姿态。

这个姿态,能全承恩公府脸面,能表明谢家避让的立场,于两家,都不是坏事。

谢莫如如此识进退,谢太太心下轻松,笑道,“过年事多,过几天还有大公主、二公主的及笄礼,你在家里,家里有什么事,你看着处置。”把家事托给谢莫如。

谢莫如应一声“是”。

这一次,谢环谢珮倒没有想着同去,主要上回惊吓不轻,对公门侯府,这两位有些心理阴影。

及至寿安老夫人寿辰那一日,谢莫如用过早饭过去松柏院请安,待送走谢太太,她便回杜鹃院休息了。

张嬷嬷怕她不乐,笑道,“上次姑娘自庙里带回来的那道煨豆腐,不是吩咐奴婢交给厨下学着做么。今儿叫厨下做来吃如何?”天儿冷,热热的豆腐,倒是好菜。

谢莫如笑,“也好,他们学会了么?”

“待中午姑娘尝尝就知晓了。”

谢莫如其实没什么不开心,难不成她还很喜欢去承恩公府不成?谢莫如笑,“我跟二叔去的时候,还是暑天,有道素拉皮很好。上次跟祖母去,天儿就冷了,人家不做这菜。倒是煨豆腐也不错,我尝着,似有小松菌的味儿,便让庙里多做一份,带回来给厨子尝尝,学着做,这会儿吃倒是不错。让他们多做一份,等中午嬷嬷也尝尝。”

张嬷嬷笑,“那奴婢就沾姑娘的光了。”

外头阴天,屋里也发暗,谢莫如便不看书,主仆二人说着话,让丫环煮些奶茶来喝,暖和的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7页  当前第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3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千山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