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千山记_分节阅读_第208节
小说作者:石头与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8 MB   上传时间:2017-01-14 22:23:23

汀州知府脑子也不慢,立刻道,“殿下,宋氏世代忠良,江大人更是忠心耿耿,自来,臣为君死,为臣之忠贞。殿下身为皇子藩王,倘为社稷死,死得其所,若因江大人而陷敌手,岂非陷江大人忠贞于不义。臣请殿下三思!”

五皇子没来得及三思,一人已是按捺不住,诸人只见一道黑影自天而降,继而便是当头一刀,那一刀,毫无花哨,只是快,快到冯飞羽平生仅见。以冯飞羽的眼力也只能看到一道黑色闪电般的刀影向他当头劈下,冯飞羽想都没想直接提起江行云去挡,那刀影陡然一折,冯飞羽整个人自马上跌落,不是他骑术不精,是这一刀直接剁下了冯飞羽胯下坐骑的马头,马匹粗壮的脖颈喷出大量鲜血。亲卫回神护卫时,直接一圈人头伴着鲜血飞起。

冯飞羽全力一枪也只是挡住此人些微锋芒,高手!绝世高手!

冯飞羽面容微凛,再看一眼过来援手的汀州军,心下便有数,这人不是闽王身边的人,应是江行云的人。冯飞羽心下一动,道,“断魂刀。”

甭看冯飞羽不大知晓江行云有个被偷走的弟弟,术业有专攻,他对当代高手了如指掌。断魂刀成名于太祖转战天下时,第一代断魂刀以刺杀太祖而名扬天下,当然,没刺杀成功。倒不是因断魂刀武功不济,实际上,这些年,断魂刀一直被称为当世第一刀,一刀断魂。当年,断魂刀在太祖皇帝身上失手,并非因断魂刀武功不如人,而是因当年,太祖身边有一姓宋的侍卫,便是江行云祖父,宋侍卫相貌生得……怎么形容呢,据说断魂刀一见宋侍卫便道,“如此美人,杀之可惜。”因宋侍卫拼死护住太祖,断魂刀看在宋侍卫美貌的面子上,也没动太祖,就收刀走人了。

其实,颜控什么的,倒不是断魂刀专利,事实上前朝末帝他爹也是颜控专家,当年太祖他爷爷一家子犯了诛满门的死罪,独太祖他爹活了,为啥,倒不是因太祖他爹有啥出众之处,太祖他爹平生最出众的就是一张脸了,而后,一家子死绝,独他因颜免罪,后来生了太祖,结束了前朝统治,接掌了前朝江山,实打实的恩将仇报啊。

话说回来,太祖皇帝因宋侍卫之美貌捡回一条性命,后,太祖坐享江山,世间便久不闻断魂刀的消息了。许多人都说可能太祖皇帝算旧账,把断魂刀给断了魂,如今看来,断魂刀是去了宋家。

冯飞羽将江行云伸手一推推给两个亲卫看守,吩咐道,“但有异动,立刻诛杀!”然后,横枪立马,迎战断魂刀。

☆、第289章 交锋之强援~~

  许多年后,史学家分析江南一战时,都认为冯飞羽的失败不在于他的决策,事实上,冯飞羽的决策没有任何问题,当然,也有许多人说,冯飞羽可以多带些人马抄闽王老窝,但实际上,当时,前线有要牵制柳扶风十几万大军的人马,湖广江浙皆需军队驻守,一万五千人已是冯飞羽在不惊动柳扶风且能保证速度的情况下带来的最大数目。就是冯飞羽攻打闽安州一战,也称得上攻城战中的经典,连带追击闽王的过程中,冯飞羽也没有什么错误出现。

而闽王之所以能逃得一命,除了身边军队忠贞护驾之外,只能说闽王的运道实在太好了。还有人说,闽王殿下一生的运道,大半用在娶妻上面,小半就用在了此次闽地大逃亡上面。

断魂刀是难得一见的高手,但,江行云在冯飞羽手里,而且,冯飞羽虽然有与断魂刀一较高下的意思,但,几个回合下来,冯飞羽立刻放弃这种愚蠢做法,招呼亲卫一起上了。至于前来援手的汀州军,冯飞羽军队的感觉是,追杀一整夜,终于可以歇一歇了。他们当作中间休息的,将汀州军大半砍杀后继续追杀闽王。

而没能杀了冯飞羽的断魂刀,只能一匹快马缀在冯飞羽部一畔,断魂刀完全的诠释了个人武力对战争的影响——几乎没有影响。尤其是对上同样武功高绝的主帅时,甚至,断魂刀在拖延时间上远不如江行云,因为江行云懂得与属下战阵配合,而断魂刀只能单枪匹马,时不时的干掉几个靖江军而已。

汀州军没能拖住冯飞羽,当闽王第二次被冯飞羽追上后,闽王望向两畔青山,自己都觉着,大概是天要亡我。闽王都准备交待遗言了,是的,遗言。

闽王一向不是什么刚烈性情,但他拥有一国皇子的尊严,宁可战死,也不能活着被俘。

闽王看向身边的几百号人,抽出腰间宝剑,不失身份的下令,“死战到底!”冯飞羽也省了劝降的废话,一句话,“陛下有命,捉拿闽王,不计生死,赏侯爵,赐千金!”全线进攻!

靖江军几乎是嗷嗷叫的冲了过去。

人死之前会想些什么,闽王啥都没想,他光顾得上杀人了。

但,远在帝都的宁荣大长公主明显想了很多,宁荣大长公主已近弥留。

谢莫如听到这个消息时,有些微微诧异。她与宁荣大长公主交情不深,但印象很深,宁荣大长公主给过她难堪,谢莫如也曾扒过宁荣大长公主的面皮。总之,对于谢莫如,虽然宁荣大长公主不是个讨人喜欢的存在,但也绝不是什么路人甲。

不过,宁荣大长公主死不死的,与谢莫如也没什么关系。毕竟,随着靖江王谋反,宁荣大长公主于政治上失势,这些年,同闽王府一向没什么交集。

只是,四皇子妃亲自过来相请,让谢莫如有些意外。四皇子妃面容带着难掩的憔悴,道,“祖母的身子,御医说就在这几日了。她实在想见弟妹一面。”

谢莫如不解,请四皇子妃用茶,直言道,“嫂子也知道,我与大长公主,一向……有些误会。”哪怕宁荣大长公主交待遗言,也轮不到她谢莫如吧。

四皇子妃眼神极是恳切,低声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弟妹就当去看望一个垂死的老人。”

话到这个份儿上,五皇子府又向来与四皇子府交好,谢莫如纵不想去看望宁荣大长公主,也会给四皇子妃这个面子。看望病人,一般都在上午,谢莫如见天色将晚,与四皇子妃道,“今天色已晚,明早我就过去探望大长公主。”

胡氏原想说,大长公主也没这么些规矩。但观谢莫如神色,胡氏还是将话咽了下去。倘是旁人,胡氏自然能要求人家现下过去,谢莫如毕竟不是旁人,凭谢莫如与承恩公府间的嫌隙,她便是不去,别人也说不出什么。谢莫如肯去,胡氏连忙谢了又谢,又约好早日一早一道去大长公主府,便告辞了。

谢莫如亲送胡氏。

第二日一早,谢莫如刚用过早膳,胡氏便到了。

谢莫如昨日便命人备好礼物,与胡氏登车去了大长公主府。

宁荣大长公主并不受穆元帝爱重,这里面,有大长公主出身的原因,也有大长公主性格的原因。不过,穆元帝身为一国之君,气度涵养不缺,纵不喜大长公主,却也不会在大长公主的待遇上亏待于她,故此,宁荣大长公主府的规制称得上帝都公主府中的第一位,文康长公主府与她比起来都略逊一二。

只是,朝阳普照之下,这样轩峻壮丽的府邸,不知为何,却是给人一种说不出的没落之感。

四皇子妃与谢莫如均是王妃身份,门房出来请过安后,开了中门,马车直接驶入大长公主府。

谢莫如一行直接去的是大长公主养病的房间,显然大长公主府上已做好准备,大长公主的房间里未多留侍女,只有四皇子妃的母妃南安侯夫人服侍在侧。因天气好,室内开了半扇碧雕窗,香炉里燃着清新淡雅的芙蓉香,倘不是亲眼所见,谢莫如都不能相信这个躺在床上满头白发垂垂老矣的老妇便是当年总喜欢自以为是的宁荣大长公主。宁荣大长公主老态尽显,不过,她发丝苍白却梳的齐整,面色枯黄,也收拾的极干净,可知儿孙是服侍的极周到的。

“殿下,殿下。”南安侯夫人轻唤几声,大长公主眼眸轻动,良久方睁开眼睛,南安侯夫人继续在宁荣大长公主耳畔低语,“殿下,闽王妃来了。”

大长公主的眼珠缓缓转动,看向谢莫如与四皇子妃,最终定格在谢莫如脸上。大长公主的声音很低,但还清楚,道,“汤。”

南安侯夫人命人取来参汤,服侍着大长公主喝了一剂。大长公主枯黄的脸色明显好转,谢莫如便知道这定是百年以上老参煎出的参汤,一剂参汤下肚,大长公主似是攒了些气力,道,“你们下去,我与闽王妃说说话。”

南安侯夫人与四皇子妃便下去了,大长公主以目示意,谢莫如过去坐在南安侯夫人先时坐的太师椅中,谢莫如望着大长公主,没有开口。实在是,她与大长公主无甚交情,开口也不过是说些“保重身体”的寒暄废话。谢莫如相信,大长公主请她过来,不是要说这些话的。

大长公主看谢莫如坐下,便移开了眼睛,转头盯着头顶的暗纹锦帐,轻声道,“我这一辈子,荣华富贵不缺,且能善始善终,也是一桩福气。”

谢莫如没有什么回应,宁荣大长公主似乎也不需要任何回应,她像是自言自语一般呓语着,“我能善始善终,是因为我自始至终两手空空,人供我,如供一面牌坊。我的母亲能善终善终,是因为她终生不曾放开手里的权柄,人惧她,如惧天地神明……我是真讨厌辅圣姐姐,她活着时,我鲜少痛快过,她死了,我更不痛快……我其实也对不住她,哎,你比她更讨厌……只是,谁叫你们有命呢……你们哪,终有一日要权握天下的……当年,母亲临终前,有一道密旨给了辅圣姐姐,后来至她过世,陛下命人搜查她的府邸,一直未见这道密旨。这许多年过去,陛下统治固若金汤,什么密旨也不会对陛下有任何影响……若闽王兵败江南,此事自不消提……倘闽王平定江南,其势已成……陛下不会亏待他的儿子,但,闽王妃不一定就是太子妃……这件事,早晚会有人重提……你心下有个数……”宁荣大长公主断断续续的说完,额间已是一层薄汗。

谢莫如眉尖微蹙,如宁荣大长公主所言,这道密旨于穆元帝而言意义不大,穆元帝登基多年,便是有密旨,只要穆元帝一声“矫诏”,估计朝廷连屁都不会放一声。依穆元帝如今威望,如何会将一道过气的密旨放在眼里。不过,谢莫如还是道,“殿下的心意,我领了。”

宁荣大长公主道,“北昌侯与陕甘李总督……当年,搜查过辅圣府……”

谢莫如颌首。

把想说的说完,宁荣大长公主转动眼睛再看谢莫如一眼,那一眼,说不上什么情义,又带着深深的疲倦,宁荣大长公主道,“别走了前人老路,去吧。”

谢莫如告辞。

宁荣大长公主给家里留下的遗言是,好好守满三十六个月的孝期。

时人父母丧,三年孝,一般都是二十七个月,宁荣大长公主独要求子女守满三年孝,不能不说是宁荣大长公主想让家人避开时局的忧心了。

对于宁荣大长公主身后事,皇室给了大长公主应有的礼遇,谢莫如也送了奠仪,过去祭拜了一回,回府时,谢莫如不禁暗道,果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饶是宁荣大长公主,这一死,竟也有几分可爱了。

谢王妃感慨一回宁荣大长公主的死,殊不知,五皇子现下也在生死关头了。

冯飞羽都对五皇子感到深深的敬佩了,这位五皇子,闽王殿下,虽然对指挥军事一窍不通,手下也很一般,但闽王一行人在逃命过程中表现出的韧性与不屈让冯飞羽都觉着,哪怕身为敌手,这仍是可敬的敌手。

因为对手可敬,冯飞羽望向闽王身边衣甲破碎,血污满身的残兵,很真挚的又劝了一回降,冯飞羽道,“殿下,如非不得以,我不愿意伤害闽王殿下的性命。事实上,我国陛下也是想请闽王殿下过去做客,为日后两国和谈做些准备。殿下千金之躯,大好男儿,妻贤子孝,身份端贵,何必因一时颜面,便要生死相见。只要殿下肯降,殿下身畔护卫,皆得保全。就是殿下,倘能促进两国和平,亦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功一件,将来史笔昭昭,少不得殿下一桩美名。”

闽王望向冯飞羽,沉声道,“靖江原是我朝藩属,何来两国之说?冯元帅谙熟兵马,亦司巧言游说之道,只是,天地可欺,良知难欺。本王身为当朝皇子,一品藩王,焉能因惧死贪生便不顾廉耻,因元帅美言便降于逆贼。本王还是那句话,冯元帅人品本领,屈就逆贼,委实可惜。但今日,本王死于元帅之手,亦不算辱没本王!”

冯飞羽叹道,“殿下可有什么交待,本帅可替殿下转达。”

闽王还真有遗言,他道,“本王文才武功平平,无可显耀之处。好在,本王此生,未负父母妻儿,今先诀别而去,想是天意若此。本王遇此劫难,与麾下将士无关,柳将军诸人曾三延四请请本王驻守防线,是本王未听柳将军忠言。就请冯元帅为本王转达,江南战事,死伤颇重,还请朝廷厚恤遇难将士。待江南平定,就请妻儿替我永驻藩地。”

冯飞羽委实觉着,老对头柳扶风也不算没运道了,闽王这死前还要为他开脱,有这样的主君,难怪臣下忠心以报了。待闽王交待完毕,冯飞羽面色转为郑重,挥手下达军令,“弓箭手,准备!”

弓箭手准备就绪。

闽王也做好了当刺猬的准备。

但,忽然之间,大地震颤,闽王还以为地动了,想着死贼老天手里也比当刺猬强。但接下来,远方先是灰尘滚滚,无数马蹄踏动大地的声音传来,那些如狼似虎的骑兵踏着土路上的灰尘几乎转瞬即至。与骑兵们一并而至的还有一面白底蓝边的旗帜,族帜上龙飞凤舞绣有两个大字:南安!

冯飞羽脸色陡然大变!

☆、第290章 交锋之彭大郎

  当年,太子还朝,言说南安侯杀民冒功,这话,颇多不实诟病之处。

当年的事,朝廷不能深知,更有许多模糊之处,冯飞羽却是知道的。当年,穆元帝令设江南大总督一职,靖江王便知穆元帝是针对靖江,靖江王先是派出林凡与南安侯相对,林凡不敌南安,后,靖江换上亲穆三系的赵阳,赵阳亦败于南安侯之手,如此,再换冯飞羽。冯飞羽果然阻南安锋芒,其后,东穆太子驾临江南,邱侧妃献反间计,南安侯一死,东穆朝廷再无猛将可与冯飞羽相抗,冯飞羽一举夺得江南大片地盘儿。靖江始称帝。

冯飞羽与南安侯,彼此并不陌生。

便是当年,冯飞羽率兵与南安侯交手,也从未惧过南安侯。

冯飞羽脸色大变,亦非南安侯“死而复生”之事,冯飞羽考虑的事,南安侯一死三年,他这三年,去向何处?

冯飞羽不禁想到当初江行云所言,“冯将军,你以为我方底牌为何?”

如果闽王方的底牌是南安侯的话,冯飞羽也得说这张底牌藏得好。

冯飞羽方羽箭齐飞,闽王身边侍卫见自家人马已到,曙光就在眼前,更是拼死相护,以人成墙,围护着闽王去了自家军队那方。南安侯排众而出,下马见礼,“臣救驾来迟,让殿下受惊了。”

闽王亲自扶起南安侯,道,“南安何出此言,倒因本王累得南安你未能去平叛湖广。”闽王方对战事也是有计划的,这几年,柳扶风于前线同冯飞羽死嗑,林凡安安稳稳的在湖广驻守,论难易程度,林凡绝对比冯飞羽好对付。柳扶风未动湖广,便是因这几年南安侯与柳扶风在湖广搞地下组织农民起义啥的。原本要趁此战冯飞羽调林凡入赣地时,南安侯好趁势收复湖广,结果,冯飞羽抄闽安城的消息传来,柳扶风吓出半身冷汗,要换个人去攻打闽安城,柳扶风不至于受此惊吓,毕竟闽安城城池结实,柳扶风也是知道的。偏生是死对头冯飞羽,柳扶风不敢有片刻停留,立刻命人八百里加急快马传信给南安侯,命在平远的南安侯率兵救驾。不然,倘柳扶风从前线调兵,怕闽王真要命丧冯飞羽之手了。

南安侯得信儿后,片刻不敢耽搁,点了一万兵马便快马加鞭的过来了,苍天保佑,总算来得及。

只要闽王平安,什么军略计划的,都可缓一缓。客套话日后再说也不迟,南安侯道,“请殿下稍事休息,臣这就诛杀冯飞羽。”

闽王还记挂着江行云呢,道,“江大人为救本王,落入冯飞羽之手,凡事,以江大人安危为先。”

南安侯面不改色,道,“臣明白,请殿下先行休息,莫让沙场血污惊扰殿下。”

南安侯根本没向冯飞羽交涉江行云之事,令心腹亲侍带五百人请闽王去僻静处安歇,南安侯与冯飞羽谁都没啰嗦,直接就是交锋一战。

两人均是当世名将,这一战,完全不同于闽王与冯飞羽的你追我逃,至于打成什么样,闽王也没见着,不过,一个时辰后,冯飞羽开始撤退。这次便成南安侯追,冯飞羽逃了。闽王十分遗憾没能看到冯飞羽的狼狈相,他被南安侯亲卫护送,直接去了军前。

一路上,闽王十分惦记江行云安危。

柳扶风看到五皇子时,激动的眼泪险些飙出来,柳扶风率诸将行礼,道,“殿下福气天佑。”一颗老心终于能放下了。

五皇子温言安抚,“累得你们为我担心。”

柳扶风道,“臣思量不周,未料得冯飞羽行此险招。”

唐总督李宇等近臣都表示了对五皇子的关心与对上苍的感谢,感谢上苍没让五皇子出事,不然,纵他们平定江南,怕也是功不抵过,更不必提以后前程什么的了。

诸人已备好军帐,请五皇子梳洗后,又奉上好酒好菜,待五皇子用过膳食,柳扶风那里也同江巽打听清楚闽安城破城,与他们一路护送五皇子的事了。纵柳扶风听闻这一路坎坷,也颇为感慨,倘不是有个江行云半路为五皇子争取了时间,五皇子怕是撑不到南安侯的救援。同时,南安侯能救下五皇子一行,也说明了柳扶风调南安侯救驾是正确的,倘当初柳扶风存了私心自己去救,怕会耽搁时间,这一耽搁,五皇子必要亡于冯飞羽之手。

只是,柳扶风实在想不通,闽安城城池何等坚固,如何就能给冯飞羽炸开呢,哪得多少炸药?不要说炸药的威力,柳扶风倒也听闻过烟花作坊爆炸之事,但那撑死炸毁几家民宅,城墙之坚,岂是民宅可比?再者,柳扶风也听人说起过炼丹爆炸把丹炉炸毁之事,这同时也说明火药的不稳定,搞不好冯飞羽自己先炸死自己了。难道靖江有新式武器,那也不能,打了这三年仗,并未看到靖江出现火药一类的武器,飞天神火那种不算,那只是小爆炸,就是一万捆飞天神火,怕也爆不毁闽安城墙。

柳扶风实在百思不得其解。

这里想不通,柳扶风暂且按下,依南安侯的本事,便是杀不了冯飞羽,困也能困死他的。不,江行云在冯飞羽手里……想到江行云,柳扶风微微一叹,倘换个人,能换得冯飞羽一死,柳扶风定是换的。江行云是他的同僚,在江南之战中立下无数汗马功劳,若冯飞羽拿江行云来换己身性命,说不得柳扶风也要答应的。

趁现下冯飞羽不在靖江军中,柳扶风命李宇为将,出战鄱阳郡,牵制林凡。南安侯去追冯飞羽了,但南安侯这几年,也在湖广一带调理出几个可用之人,这几年湖广在林凡的驻守下,几年来还算安稳,只是间或有盗匪为患,林凡能放心的发兵豫章,就表示了对湖广的放心。当然,这是林凡不知道那些盗匪头子后头是南安侯与李九江啊!要是知这二人作祟,说什么林凡也不能放心的兵出豫章。

所以,当林凡接到韶州府告急军报时,林凡还以为是盗匪为患,这也是韶州守将的昏馈,以为没穿统一兵甲的便是盗匪,但长眼睛的就能看到,这些人手里的刀箭攻城的云梯撞城门的攻墙车还有不断往城里发射的飞天神火、火球、火鸡、火禽以及毒气弹连环弩,这些岂是盗匪能装备的。

林凡只接到一封韶州告急信,他以为韶州打退了盗匪,还与穆三说呢,“老臣不在,便这般鸡飞狗跳的。”

穆三笑,“有您,才有主心骨不是。”

林凡连忙谦道,“老臣也就是打打杀杀的本事了,不及三殿下睿智明断。”

二人互谦几句,都不知韶州已被屠城。

是的,屠城这样的事,未发生在靖江军中,却是发生在东穆军中。

于是,当冯飞羽率残军返回军中时,正赶上林凡接到宝庆府投降的消息,林凡当下脸都变了。致此,彭大郎之名响誉江南。

当然,不是什么好名声。彭大郎作战残暴,当属东穆之最,他是东穆太祖立国以来第一位屠城的将领,但也正是由于其赫赫凶名,许多小县小城纷纷望风而降,倘不降,就怕这位将军攻入州府后屠个干净。

冯飞羽脸都未来得及洗,直入帐中,与林凡道,“林将军立刻率兵回防湖广。”当然,冯飞羽还有更要命的消息带给林凡,“南安侯未死,若本帅所料未差,这些年,南安一直躲在湖广!”

“怎么可能!”林凡与穆三异口同声。

冯飞羽脸若寒冰,一字一句,“本帅亲眼所见!”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7页  当前第20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8/3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千山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