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十样锦_分节阅读_第64节
小说作者:金波滟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19 KB   上传时间:2016-06-12 21:27:02

果然上面那人便笑问:“听说你原是织娘?”

云娘赶紧点头答应,“正是。”

“这屏风织得不错。”

云娘便赶紧答应,“谢皇上夸奖。”

玉瀚便在一旁笑道:“荆室出身农家,先前与臣在盛泽镇里男耕女织,日子过得简单,并不大懂得礼节,还请皇上宽恕。”又向云娘道:“在圣上面前,不能如此回话的……”

“不懂便不懂,你也不必教她,反是穿凿了,”皇上便哈哈笑了起来,竟然显得很是愉快,“男耕女织?浩哥儿你可会耕田?日子果真过得不错?”

汤浩便笑,“臣亲率仆从种菜,怎么不会?且俸禄中又有禄米,间或打猎添菜,荆室织锦,一家吃用是尽够的。”

皇上点头赞许,“朕就是喜欢你这孩子,在锦绣之地竟然从不取一丝一缕,光风霁月,傲然风骨。”又道:“如此生活,朕亦想往啊!”

又温声问云娘,“家里都有些什么人?都做什么呢?”

云娘初上御前时还是紧张的,但听了皇上的笑声和问话,便觉得皇上果真有如邻家的老者一般,十分地和蔼,便鼓起勇气抬头一看,原来皇上看着六七十岁的年纪,脸上满是皱纹,胡子花白,面颊削瘦,似有病容,但双目却还神采奕奕,正笑吟吟地看着自己,又亲切又自然。

于是她便笑着将自家的事情说了,并没有一丝的修饰,“爹娘年纪大了,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大哥大嫂种田养桑,二哥二嫂做些小生意,三弟在读书,前几天来信说考上了秀才,我爹娘喜得摆了酒席请全村人……”

皇上竟听得十分津津有味,还时不时地问:“你们家有我少亩水田?每亩能种几季?能打多少粮食?家里又有多少桑树?能养多少蚕?缫多少丝?织多少绸?可够日常用度?”

云娘从小在家里做活,这事情都十分清楚,便一一讲给皇上听,又道:“我小的时候家里还很穷困,舍不得吃穿,这些年日子越过越好了,我出嫁时家里还买了金饰给我添妆呢。此番三弟中了秀才,家里便不必再交赋税了,每年结余的银钱便会更多。”

皇上又问:“是单你一家过得好了呢,还是全村都过得好了呢?”

“自然是家家都过得好了,”云娘便搬起手指头讲给皇上,“这些年风调雨顺的,田里的粮食交了税,自家也吃不了,卖脱了就是一笔钱;家家又都养蚕,丝价一直在涨,只要辛苦一两个月,又是一笔银子进帐;还有的人家自己缫丝,自己织锦,利便更大了。”

因说起织锦,见皇上也爱听,便又道:“我们村里现在也不只我一家,还有几家也置了织机呢。至于盛泽镇上,十家倒有八家有织机,日日夜夜“札札”的机杼声都不停。就是算没有织机的人家,只要肯去织锦,一日的工钱最少是二百钱,一家人足够温饱了。”又讲了自己在丁寡妇织厂里见过的种种事情。

皇上便愈加喜悦,“只听人说江南繁盛,倒从没有你说的这般令朕身临其境,如此信服。可见朕这么多年勤勉政事,于国事上还是有进益的。”

底下诸人便都赶紧跪地山呼道:“皇上六十年太平天子,功盖寰宇!”

云娘唬了一跳,左右看看便也赶紧跪了下来,皇上却向她眨眼笑道:“他们都在拍马屁,只你说的都是真话,你告诉朕,民间怎么说朕?”

云娘便笑道:“其实民间百姓都忙着生计,想把自家的日子过得更好,平日里并不会想到朝政皇上,也不会说到,就记得当年皇上处罚了那个贪得无厌的巡检,大家都拍手称好。”

堂内一片寂静,云娘方觉得自己的话恐怕有些唐突了,正思忖如何补救,皇上却哈哈大笑起来,“有这孩子一番诚恳至极的话,朕倒觉得可以坦然去见列祖列宗了。”

这时下面诸人方纷纷称诵道:“古者圣贤所谓无为而治,恐怕就是如此了!”但到底也不敢再如刚刚齐呼万岁,只怕再被说上一句拍马屁。

皇上便笑问云娘,“无怪浩哥儿在朕和贤妃面前也不知避嫌,直夸你是好的,果真是好孩子。今天既然高兴,你想要什么赏赐,只管向朕说,朕都答应你。”皇上先前便听汤玉瀚在面前提过新娶的妻子,言下似乎总有未尽之意,现在看云娘穿着一身极寻常的衣衫,便当她受了侯府中人的欺负。

以公侯伯爵人家的角度,固然娶亲要门当户对,相互照应,可是在皇上看来,他却不愿意这些人相互联姻结成铁板一块,因此反倒喜欢汤玉瀚这样的孤臣,只忠心于帝王,并无朋党。眼下见云娘果然纯真可爱,说话也十分中自己之意,倒又多同情了她几分。

云娘没想到自己能得到这样难得的机遇,人都说皇上是金口玉牙,答应了的事再没有做不到的,异常喜悦,便赶紧想着有什么要求皇上的,可是细一寻思,竟然找不出一件来。

如今的她,在侯府里过着富贵的生活,与玉瀚夫妻情深,娘家虽然远隔千里,可是也都一切顺遂,于是便笑着给皇上行礼道:“多谢皇上了,我嫁了玉瀚,什么都很好,并没有什么想要的了。”

皇上笑便指着她向一旁一位蟒衣玉带的老者道:“这才是真正的赤子之心,你得了这样的孙媳妇,也应该知足了,朕都未必能赶得上你呢。”

云娘方与皇上说过一两句话后,便不再紧张了,早放松下来,便有心思悄悄打量了周围,是以也早猜测到了那老者正是玉瀚的祖父——武定侯,毕竟是血脉亲人,相貌中透着说不出的相似,当然她也据此猜到了大爷是哪一个,只是此时不方便上前行礼而已。

武定侯便上前躬身道:“皇家的妃嫔岂是我们府里的女眷们能比得了,圣上实在谬赞了。”

皇上便摇头道:“你我如今都这样大的年纪了,倒不需说这些客套的话,我是真心喜欢这两个孩子。”又道:“如今满京城勋贵家的小媳妇们都算起来,再没有一个真正会织布缝纫灶上的事了,这孩子在你寿辰的时候能献上亲手织的屏风有多难得。”

武定侯赶紧答应道:“虽然看着不错,但其实也不过是微末的手艺,只是难得浩儿和她有这个孝心。”

“此言差矣。上古黄帝之元妃嫘祖始抽丝编绢,制衣裳,因此纺织便为女红之首,古时天子之妻皆养蚕织锦,本朝开国后又复兴了皇后亲蚕之礼,只因织锦乃与耕种一般,为家国之基石,岂可轻视?”

武定侯便赶紧上前谢罪,“皇上所言极是,老臣倒是一时想差了。”

皇上便又谆谆地道:“至于孩子们的心意,那便是最难得的,如今于我们这些老家伙们,反倒比那些无处放的金玉之处要合意得多。”

“今天一早我便想着,你现在七十了,我比你小上几岁,可身子却不如你好。此次若是不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给你过寿,是以便出宫过来看看你。”

“皇上尚且春秋鼎盛,如何说出这样的话?”武定侯赶紧道:“老臣还要好好将养身子,待皇上过七十大寿时进宫贺寿呢。”

话虽如此,但是云娘都看得出,皇上虽然要比祖父年少,但是身体气色却都远远比不了祖父,特别的他的面色,怎么也掩不住病容。因此心里竟然有些难过,似乎皇上并不是刚刚才认识的人,而是亲近的老人家一般。

因此便笑道:“皇上,人上了年纪便要注意保养,还有心情一定要好,万事想开,就一定能长寿的。”

皇上便笑了,“若能如你所说就好了,”又让人拿了笔墨来,向云娘笑道:“你虽然不要什么,可是朕也不能就此省了,不如就给你娘家写一个匾吧。”说着挥笔写了“耕读人家”四个大字。

云娘就是不懂得皇家的事,也懂得皇上的字有多珍贵。不用说杜家村了,就是盛泽镇、吴江县、江陵府里也没听过哪家里有啊!如果娘家有了御笔的匾额,恐怕就是县太爷到了也要先跪下行礼的吧。自此以后,杜家也许真能成了爹心里一直盼望着的世家大族了呢。

于是便欢喜地跪下接了那张长长的条幅,“我替我爹我娘他们谢皇上的赏赐!”

武定侯这个寿辰,过得实在轰轰烈烈,不只京城里各府勋贵、当朝的权臣们都齐来恭贺,就连皇上也御驾亲往,与老侯爷说了半晌的话,又令了武定侯的嫡次孙汤浩升任三品羽林卫指挥使,就连汤浩新娶的妻室,也直接由皇上亲封了三品的诰命夫人。

京城之内连日以来最热闹的话题就是武定侯的生辰宴,谁不知皇上对武定侯的体恤之意,一时间武定侯府风头无两。杜云娘为为新封的三品诰命夫人自然也与有荣焉。

第116章 幸运

玉瀚与云娘私下里道:“竟没有想到你如此得皇上的眼缘,且我们的亲事这一次便算是真正经了御前,再不会有什么波折了。”

云娘当日虽然没有想到,但是如今却也明白过来了,“一定是祖父时常逼你另娶,又或者在外面向你提亲的人也多,你便在皇上面前说了我的名字,又将我织的屏风摆在堂前,再想了办法请皇上过来,帮我撑腰。”

无怪祖父生日那天,自己被大奶奶派去厨房管事,玉瀚一点也没有在意,当初自己还怕他不快,哄了半晌呢。

原来他早有了主意!

汤玉瀚便笑,“我虽然用心谋算了,但哪里能真正左右得九五至尊?这种事情能成,五分在人,五分在天吧,但幸之又幸,皇上果然来了,又对你青眼有加。这边我才得了荫封,恐怕也借了你的光呢。”

朝廷的官哪里会因为自己人一个无足轻重的妇人就封赏三品的官职,云娘知他是讨自己开心,便也道:“你只哄我吧。”又埋怨他,“为何不先向我说明?”

“一则事情未必能成,二则就是我也想你就以你本来的面目去见皇上,若是事先知道了,反倒穿凿,并不为美,皇上也不能如此喜悦。”

云娘便也懂了,“皇上这么多年一直在宫里,就是偶尔能出去也免不了前呼后拥的,根本见不到民间的百姓,无怪他那样爱听杜家村和盛泽镇的事呢。”又与玉瀚商量,“皇上封了我做三品的诰命夫人,又给我娘家写了匾,我实在领情,倒想再绣一个屏风送给皇上,你说好吗?”

雷霆雨露,莫非君恩,不管皇上最赏还是罚,做臣子的都应该承受君恩,这才是真正的道理,但是到了云娘这里,却觉得皇上赏了她,她还要回报,实在是天真,也无怪皇上说她一片赤子之心。

于是汤玉瀚便笑道:“你若愿意便织吧,最好织一幅江南的风景,皇上一定会特别喜欢。我听姑姑说,皇上一向喜欢江南,几次欲御驾亲至,只恐劳民伤财,便一直没过去。”

看来,皇上果真喜欢节俭,连去江南也舍不得去。再想到那日祖父寿辰之时,来的官员亦有不少穿了旧官服的,正应了玉瀚先前对自己说的,一时觉得皇上其实很可怜,再是聪明,在深宫里也难免受人欺骗。

因此倒越发想好好送皇上一件寿礼了。云娘认真想了半晌,“只是这江南风景如何能织?”

原来她织锦也有些年了,却只织过各种花纹、鸟兽等等,却从没织过风景画。

汤玉瀚更不懂,但是却道:“能织花样便就能织锦吧,就像画画一样。”又提醒她,“你还记得那次我背你爬上的那座山吗?当时你不是说要将眼前的景色织下来吗?”

云娘“哟”地一声,“我险些忘记了!”又道:“当初你还许诺要帮我画下来让我织锦呢。如今你先画了,我按你的画来织就行了。”

汤玉瀚也想了起来,“只是我这么多年不画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画出来。”

云娘想到玉瀚刚升了羽林卫指挥使,近日一直很忙,却又反悔了,“其实我在你的那些画中选了好几张好的,其中便有江南风景的,也不需你亲自画。”

可玉瀚却被勾起了兴致,“我且试一试,若是不成,你再用那些画。”到了休沐的时候,特别一大早就与云娘到了外书房,事先备了各种颜料,又有几十只笔,按大小逐次排下来,铺了一张几乎与桌子一般大的纸,便要试着画一回。

云娘见他站定了拿起笔,却半晌没有落下,深思了好久,才突然在纸上急速画了起来,最初只是一团墨影,慢慢地,灵秀的山峰,妩媚的水流便在纸上一一现了出来,再有远处的城郭,近处的小村……她不知不觉地屏住气,见他在画上添了浣衣的妇人、往来的船只、觅食的水鸟,最后是山上的两个人影,就连衣裳的颜色,也正是那日他们穿的。

足足画了半日,方才停住了,又看了半晌叹道:“还是手生了!”

云娘却十分喜欢,便道:“果真有江南的味道,再润润色便给了我罢。”

“这一张也只好做底稿,待我下一个休沐日里重新画一幅更好的给你。”

两人如此在书房里忙了一天,到了晚上方回芍药苑,却见丰姨娘正在屋子里等侯,见了他们赶紧起身笑道:“等了许久,一直不见六爷和六奶奶回来,我正想着是不是要找到书房去呢,六爷和六奶奶便来家了。”

云娘便赶紧笑着让座,又问:“有什么事,丰姨娘还特别过来?只随便叫个人来传话便好。”

丰姨娘便道:“方才听人说永昌侯府的太夫人身子有些不好,大奶奶便要明日过府探病,命我来问六奶奶可同去?”

永昌侯府是玉瀚母亲的娘家,云娘进京城后本就应该去拜访的,只是先前武定侯府里并不把云娘当成真正的六奶奶,自然也没有人肯带她过去,便将此事含糊过去了。如今,云娘已经被皇上亲口封了三品诰命夫人,大奶奶再回舅父家自然要携她同行。

永昌侯太夫人,那是玉瀚的外祖母,云娘自然要去的,赶紧点头道:“不知大嫂什么时候出门,我先过去,大家好一同走。”

这边丰姨娘与云娘说好了,便笑着告辞道:“出来半晌了,家里还有事呢,又要赶紧回去禀报我们奶奶,将车辆的事吩咐下去。”

云娘因玉瀚在,倒也不好多留。待丰姨娘走了,又赶紧叫了李嬷嬷帮忙准备明日要用的衣裳首饰。探望病人,既不能穿得太素,又不能穿得太艳丽,总要病人看着心里舒服才是,首饰亦是一样,不能太过华贵,也不能太过简薄。

又要多备出两套衣裳,只怕中间有何意外。

毕竟是云娘到了京城后第一次去亲戚家中,她自然十分重视,只恐外祖母不喜欢自己,每一样小东西都斟酌半晌,就连跟在身边丫头的衣裳也看了一回。

待觉得安置齐全了,将明日要穿的都摆在外面,多备下的两套让江花拿包袱包了起来,就连首饰也备了一盒带着,又问玉瀚和李嬷嬷,“永昌侯府里还有什么人?又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

“外祖母家里人丁兴旺,只我们嫡亲的舅舅就有三个,其中二舅舅一向最喜欢我,偏巧前些日子他方从边塞回来……”玉瀚说了半日含笑道:“我明日亦要去看外祖母和二舅舅,只是早上却要进宫值卫,便先送你们过去,等晚些我出宫后再去,顺便接你们回来。”

又道:“你带李嬷嬷过去,有什么事只管问她,她都是知道的。”

李嬷嬷亦笑道:“我打小儿便在那边长大,虽然后来到了我们府上,但还有许多亲戚在呢,是以上上下下都认得。”又与云娘说了一些永昌侯府的杂事,“我们夫人的长兄早袭了爵位,自然是极稳重的一个人,只是二兄却是个极跳脱的,小的时候与我们夫人最好,时常在一处玩。后来突然要从军,便留下一封信跑到了边塞从军去了,这一去便是几十年,每隔两三年才回来一次,妻子过世了也没再娶,膝下竟然连一子半女也没有,太夫人虑及此事时便生气……”

“家里还有许多人……”

云娘一一记在心里。

说了半晌,看到了亥时,大家方睡了。

第二日,云娘装扮好了,便先去了大奶奶的正院,又有三奶奶、四奶奶两个也在,大奶奶便道:“继母身子也不大好,其余的也各有事情,只我们四人了。”说着带大家一同出了门,却乘着四台大轿。

原来永昌侯府并不很远,轿子出了府很快便到了,下轿后早有仆妇们接了进去,仪门前又有同辈的夫人来迎,一同进了府内的正房,就见正中榻上斜靠着一个头发全白了的老妇人,身边围着许多姑娘媳妇。瞧着大家进来,太夫人便笑道:“我又没怎么样,偏累得你们又跑来。”

大奶奶带着大家行了礼,方才坐下道:“知道太夫人必然无事的,只是我们小辈的一点心思。再者,”说着指了指云娘道:“我们家里六奶奶才进京没多久,总要到太夫人面前行个礼的。”

云娘被这样一指,赶紧站了起来,重新行下礼去,却被大家拉住,又将屋内的长辈妯娌一一告诉她,果然人丁兴旺,竟比武定侯府还要多几房。

问了一回太夫人的病,原来是家宴时高兴,多吃了点,恐怕又受了风寒,身子便不舒服起来,用了药已经好些,大家便又说了些好好保养的话。

太夫人便叫人将云娘带到身边,拉了手细看半晌道:“果然是个江南美人,无怪玉瀚那样喜欢。”又道:“这样娇嫩的小人,竟然还会织锦,可真真想不到。听孩子们说,那屏风织得十分地好,竟然是从没见过的,皇上都夸呢!”

只要是皇上夸过的,那就是最好的,云娘近些时候听多了这样的话,虽免不了红了脸,却也十分熟练地道:“也不过是小技,且那上的字都是玉瀚写的。”

“正是这样,才是你们的孝心。”说着又让人拿了一支攒珠累丝的凤钗给云娘,“若是女儿见小儿子如今再娶了亲,又升了官,也应该是极高兴的。”说着又伤心起来,拿着帕子擦眼睛。

大家便赶紧劝解,又说了会儿旁的话才将方才的伤悲掩了过去。至中午,便在太夫人跟前用了饭,又说一回话哄老人家,就听外面人来报,“二老爷和武定侯府六爷一同来了。”

云娘便知玉瀚忙过了公事,来见外祖母并接她们回去。又见大家都向屏风后面回避,便也起身跟着。却听太夫人笑道:“六爷又不是外人,从小便在我们府里玩惯了的,倒不必回避。”大家方才停下,却都立到太夫人身旁。

靴子声响过,便走进来两个人。

云娘昨天听玉瀚与李嬷嬷讲起永昌侯府的人,十句里倒是有八句是说这位二舅舅的,知他与母亲情份极好,且他年少时正是文采斐然地佳公子,忽然便立志投笔从戎,新婚燕尔之际便匹马去了边塞,如今是从二品的副都统,正是个传奇人物,便也十分好奇。

第117章 人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页  当前第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1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十样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