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锦绣娇娥_分节阅读_第6节
小说作者:我是浣若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66 KB   上传时间:2016-04-22 19:59:00

  他算起来也有十四岁了,身高体壮,面目又黑,脸上还有几道抓痕,在灯下看起来竟像是十六七岁的样子。蒋仪细细打量,见他项圈上铃铛缺了两个,抬手的时候,童生服腋窝里也是扯成一团烂的,因而有些诧异,想必他今日在学堂里是跟人打架了。又见他说的话文绉绉的,却又听不甚懂,想必是学问有成的,便笑道:“那要恭喜弟弟,如今怕也是生员了吧。”

  英才半眯着眼,却是有点夫子样,却摆摆手道:“别提了别提了,考试有什么重要,学问重在思辩,我最烦人们整日将乡试挂在嘴上了。”

  如今天已黑了,又是从未见过面的,又兼蒋仪姑娘也大了,便有些尴尬,又见他们只是上下好奇的打量自己,又不告辞,因而问道:“是来向外祖母请安的吗?天都这样晚了,如何没有跟的人?”

  外间突有人撩帘进来弯腰笑道:“怎么没有,我一直跟着了。他们听说家里来了个容貌十分好的姐姐,黑天半夜非要来一看。”

  蒋仪一看,来的却是徐氏跟前最得力的大丫环抱瓶,起身笑道:“这半夜真是辛苦姐姐了,快坐下歇一歇!”

  福春和银屏刚要出去拿凳子,抱瓶就拉了她们的手道:“你们快别,主子面前我那里敢坐?何况两位少爷今日功课都没做,我还要督着他们回去做功课了。”

  蒋仪听了更加不好意思,忙走到门边说:“即是这样,两位弟弟有假了咱们再聊,今日还请早些回去将功课做吧。”

  成才早跟着丫环出了门去,英才却还不走,他背着手慢慢踱到门口,又定住了,转过身来望着蒋仪道:“姐姐初到我家,想必十分闷闷不乐,不如明日我托人到学里告了假,陪你各处熟悉一番,如何?”

  蒋仪看他做派像个成年人,又容貌也像个成年人,可分明他如今还不到十四岁,自己竟是不知如何与他对话了,因而低了头道:“弟弟应以学业为重,家里这么多人,那一个不能带我四处走走?何况你还未出生时,我就在这里了,这府里一物一景,我都是熟悉的。”

  英才听了这话,又抱拳施了一礼,方才走了。

  蒋仪见福春在身边,便问道:“英才少爷今年有多大了?考过乡试了不曾?”

  福春道:“英才少爷今年也快满十四岁了,并不曾听说他考过乡试,倒是分出去单过的三爷家的孟平,小小年级却已是个秀才了。”

  蒋仪到家一日,也不曾见过三舅一家,心里本就揣着疑惑,今听了福春这话,想必三舅一家已经分家出去单过了,心里便有些失落,盖因这三舅虽是庶出,早些年却对她极好,每次她虽孟珍回娘家,总要被三舅扛在肩上戏耍,又总愿意给她卖些京城才有的小零嘴。蒋仪便问道:“什么时候搬出去的,如今住在那里?”

  福春回道:“八年前就分家了,原是公中帮他们在帽子胡同赁了座二进的院子,后来听说嫌离家里太远就搬了,再搬到那里我就不知道了。”

  蒋仪使了福春下去,心道十年前,那正是自己母亲去的那一年,也正是那年,蒋明中一人来京里孟家,却气冲冲的回了家,而三舅家也从这孟府里分了出去,自己的亲娘也去世了,从此之后,原本是她亲人的孟府成了陌路,八年来与她没有任何交集。却不知八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蒋府与孟府交恶,让三舅父一家搬了出去。

  她在床上这样胡思乱想着,就睡着了。

  次日清晨,天还未亮,东方天际只泛着一抹鱼肚白,整个京城也是飘着零星的灯火,盛夏时节,只有此时的空气中弥漫着凉意。

  孟府里,四房的东跨院里,上房里已经点上了灯,徐氏仍未穿戴整齐,团坐在床上,冷冷瞧着眼屎糊了一眼的四爷孟宣,见他仍是眯眯糊糊不肯起的样子,气的用脚蹬了他屁股一脚,孟宣哼哼着,用手握了徐氏那只纤纤细足,一使劲,就将徐氏扯入被中,又揽了被窝,欲要再睡一会儿。

  徐氏扭扭身子推开他,仍是起来了,孟宣昨日回来都快三更了,像只醉虾一样从头红到脚,满嘴酒气,她也不能问什么,只能挨到早上:“你那二姐,究竟当初去时都拿了些什么嫁妆,你这会儿起来去老太太那里打听打听好不好?”

  ……

  “我嫁过来就跟你去凉州了,也不曾见过她,你跟我说说她吧,我觉得大嫂很是不喜欢她了。”徐氏见孟宣又匀了呼吸睡着了,气的再蹬他一脚:“这可是一注天大的财,咱要把它弄到手了,英才和成才以后就不用愁了。”

  孟宣这才半睁开眼睛笑道:“她当然拿了好东西,但那全是大哥替她置办的,母亲也不过做样子添了些,如今要找嫁妆单的底子,还得是大嫂那里才有。”

  徐氏喜的伏到孟宣身上,却又被他酵了一夜的酒气熏的直争眉头,若不是今天有这样一注大财吊着,她早发起脾气来了:“那大嫂又是为何不喜她,我看大嫂到现在提起她来都是咬牙切齿的样儿,你快给我说说呗。”

  孟宣仍是一幅哼哼叽叽的公子哥样儿:“要是你,我把钱不给自家孩子留着,拿了给弟妹添嫁妆,你心里会不会喜欢?你还不如大嫂,只怕要拿着刀砍了我。”

  徐氏一扭身子噘了嘴道:“若是我,你跟本干不了那种事,但长房那位是怎么想的,竟能做了这种事出来?”

  “大哥!”孟宣忽而明明的睁开了一双眼睛,望着头顶的流苏帘帐,满眼愁怅道:“他才是真真的纯孝子,也是个好人,我们比不得的,我们也不能嚼说他的不好。”

  徐氏不好反驳他,开门放了丫环们进来伺候梳洗穿衣。

  又问门外伺候的婆子:“两们少爷起了没有?穿的什么衣服。”

  婆子忙弯腰在门外高声回道:“成才少爷仍是昨日那套,英才少爷的却是撕烂了,正拿下去补了,今日换了一套。英才少爷身上的项圈少了两只银铃铛,当时就叫了小厮进来斥了,小厮们也答应了今日必要找那童生讨回来的。”

  徐氏听了这话早已阴了脸,一手拍着妆台道:“怎么不将那两个小厮一人给一顿板子?好好儿的让他们跟着少爷,就让少爷吃这样的亏?”

  那婆子忙道:“听三儿说打人的是王太爷家三房的小子王沽,少爷也没叫他占去便宜,受的打都尽数还回去了。”

  其实那英才就是个受挨不会还手的性子,但徐氏这里听了必要上火,反正徐氏问英才也说不清楚,这样说了她心里好受些也就不追究下人了。

  果然徐氏再没有问衣服扯破的事,只想着蒋仪名下那注大财。

  半个时辰之后,徐氏便扶了丫环摇摇摆摆往李氏房中去了。她平素也不怎么去请安,不是今日有事,便是明日身子不适,再或者要打点两个少爷上学,一月里也不过三五日到上房点个卯,倒是大夫人王氏那里去的更勤些。

  她到了上房,就见除了杨氏母女并蒋仪,王氏并没有来,想必此时还在睡觉。便堆了笑到李氏面前福了福道:“母亲昨日睡的怎样?”

  李氏也是笑着点头道:“我睡的很好,你早起忙里忙外,我这里又没有什么事情,以后不必每日都来的。老四昨夜回来没有,怎么不见他过来。”

  四爷孟宣夜不归宿已不是新鲜事,他夜里能找到回家的路,才是新鲜事。徐氏答道:“昨夜回来晚了,又醉了,这会还没起了。”

  “给他醒酒汤了没有?即是醉了,就不要让人打扰,把房门关起来让他好好睡一日。”李氏的焦急显于面上。

  徐氏本懒怠与她做婆媳情深,更懒怠她这样连迭声的关心孟宣,若真关心,将大爷去时留下的那些体已儿一并给了孟宣,叫他做个富贵闲人就行了,那还要整日出去抛头露面找营生?

  是以徐氏便面露难色答道:“可不是吗,但如今钱难找,又这样一大家子人,他这样辛苦还难以维持了,不叫他睡好了怎么行?”

  李氏当然知道媳妇的心思,但她这个娘家小户出身,娘家四五个哥哥兄弟没有一个成才的,惯是会到李氏这里来扣这索那,李氏一门心思看紧了家当,只待英才成才两个长大了才给他们,是以将徐氏的话,也就装做听不懂了。

  杨氏是惯不会作声的,孟蕊早见惯了这婆媳几个的打太极,因道:“奶奶这里有吃的没有,我今日起的早,早已饿了的,咱们摆饭吃饭吧。”

  

  ☆、嫁妆2

  杨氏与徐氏并不在李氏这方正居里用早饭,两人见这样便退出来了。要说孟府的吃饭规矩,在京城里怕都是独一户儿的。家里本是有大厨房的,前些年原本是都到李氏的方正居里用饭,后来三房分家搬出去了,剩了这三房,王氏身体常有些不好,便在自已院里开了个小灶另做,有些要大火大灶的东西,才会着徐氏到大厨房里去烧。杨氏见王氏如此,她手中又是有钱的,便也在自己院里弄了一个小灶,想吃什么自己着人去卖来烧。大厨房便只供着李氏与徐氏两个院子。徐氏当家也是非常的细致,看管厨房的又是她徐家带来的陪房,是以一只鸡吃了三天,第四天兑了水仍能端上来,李氏的饭食便有些很不成样子,嫁进王府的清王妃孟元秋有回回家见了,心里很是不悦,她又是嫁出去的女儿不好明管这些,又两家住的近,便隔三岔五送些好菜好饭来给李氏。大厨房的东西,也就做做样子罢了。是以,整个府里,凭吃大厨房的,也就徐氏一家而已。

  偏徐氏又特别小气,若是别人,说今是我管了厨房,别的不说,自己首先要吃好才对,反正钱是公中的,何必委屈自己?但徐氏不这么想,王氏自己有体已,早就说了不要公中的东西,而二爷孟泛这几年做官做的风声水起,闷声发了大财,在京城已置办了两处气派大院,只是儿子媳妇们在外忙挣钱,没时间住而已,根本看不上公中这点小财,再就是孟宣了,这公中家财省下来,还不都是孟宣一房的?

  是以徐氏每日里粗茶淡饭,竟是吃的甘之如饴,吃的神清气爽。

  李氏老年人起得早,房中早摆好了早饭,有几样粥,七八样糕点并几样小菜,李氏将蒋仪拦到身边坐下,撰了一只如意糕到蒋仪碗里道:“这是你大姐姐清早早就派人从王府里送过来的点心,你快尝一口。”

  蒋仪依言尝了,本是道凉糕,在这夏日却却是十分清甜爽口,因而笑道:“十分好吃!”

  别人过日子是先苦后甜,她却是先甜后苦,小时候什么没见过没吃过,及至大了反而没了,又在尼庵里过了几年非人的生活,饿怕了,也饿伤了,对一物一米都十分珍惜,因而再不吃别的,转将那凉糕细细吃完,却是吃的十分文雅专注。

  李氏见外孙女如此模样,心中又怎么能不沉痛,因而道:“你今日只在房中好好歇一日,待到明日,我就叫人替你套了车,到王府你大姐姐家中去走一走,叫她见见你。”

  蒋仪点头应了,祖孙三个吃完了饭,孟蕊在家中久没有人玩,京中贵族们开的插花赏戏宴,她也要清王妃记得起她时,才能带着去一两回,又因家中没有显赫的祖父,没有世袭的国公,是以贵族姑娘们也不怎么跟她交心,她一个闺中小姐,又不能跟下人做朋友,也不能整日跟两个渐大的弟弟玩,十分的寂寞。

  今见来了个如此貌美又温柔的姐姐,心中十分欢喜,这会儿便歪缠着要蒋仪同她一起打络子结珠钗,抱了一堆的五彩丝线来堆在蒋仪房中。

  蒋仪这几年在尼庵每日里做的都是粗活,早将绣功丢开了手,如今京城中流行的络子,又不是她当年见的那种手法,是以自己也不动手,只在炕上跪坐了替孟蕊穿针引线。

  孟蕊如今也有十六岁了,京中这样大年龄的小姐们,早到了谈亲论嫁的时候,她却还懵懵的,很有些童稚的圆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很叫人有些怜爱。

  却说徐氏在西跨院安排了家下婆子们的一应差遣,便坐在那黄花梨圈椅上绞着帕子思索些什么。她的陪房徐福家的本该在大厨房忙活,但她因从小跟着徐氏有些脸面,是以听了差遣还不走,替徐氏续了茶水拣个几子坐在下首道:“夫人有什么难心的事不成?”

  徐氏皱眉道:“也不是难心,只是看不透。”

  徐福家的早知道昨日发生的事情,因道:“我见管家昨日派了匹快马去了历县,按说连夜赶快路,今儿晌午就该到家了,既是大夫人派的人,肯定一来就到六里居去回话,您这会儿去了等着,听听来的人怎么说,不就清楚了吗?”

  徐氏嘴间浮起笑意,拿眼角捎了徐福家的一眼道:“我也是这么想的,可大嫂那个人,自来多心,这会子我巴巴跑去了,她定以为我是要图些什么,少不了要让她笑话一顿,毕竟她很是不喜欢蒋家这个孩子,不想她留在府里,我太热心要张罗她留下,大嫂要怎么想我?”

  徐福家的笑道:“该走的留不住,该留的也走不了,要我说您不如叫上二夫人一起去,我到大厨房里拿些储下的荷花、菊花并茉莉花,现熬些百花凉茶,你们闲坐着喝一喝,正好等人来了,有什么话只叫二夫人出头不就行了?”

  徐氏连连点头,也笑道:“既是如此,你快去备了,待用过午饭,就同我一起端过去吧。”

  徐福家的自然领命而去,徐氏又去看了回孟宣,揪他起来用了早饭,自己这边也简单摆过午饭,便命徐福家的和抱瓶几个捧着茶往王氏院中走了。

  王氏院中有一片遮了半天院的葡萄架,架下凉风习习,杨氏正在架下纳鞋底,见徐氏进来忙摆摆手示意她到身边坐了,才轻声说:“她说夏乏,正歪着了,咱们先坐会儿。”

  杨氏没有午休的习惯,怕睡多了夜里失眠,徐氏更是,不说白天,就是夜里都经常睡不着。王氏倒是每日里都有午休的习惯,因而两人便悄语着坐在葡萄架下,竟是十分的舒适。

  杨氏端了茶道:“咱们家二姑奶奶去的早,留下仪儿这么个孩子,也是真真儿的可怜。”

  徐氏忙道:“可不是吗!”

  “我估摸着今儿派去的人就该来了,所以早早儿等在这里,想着人来了,若能帮着说两句,让她留下来,就最好不过了。”

  杨氏是心中不想它事,话也说的理直气壮,徐氏佩服的紧,两人正聊着,就见王氏悄无声息的从屋里走了出来,盛夏时节,她还是一身夹衫,这会儿两个丫环扶着,款款的下了台阶,又绕到大铜缸前观了会子里面的鲤鱼荷叶,洒了三四粒米碎子下去,拍着手款款走了过来。

  杨氏和徐氏忙都站起来迎她坐了,就见王氏叹声道:“如今觉也睡不稳,一闭上眼就是梦,比醒着还累。”

  徐氏忙亲自端了凉茶敬过去道:“怕您身子凉喝不得凉的,这是特意拿冰水湃过的,虽凉,茶性还是热的,喝了安安神,夜里就能睡好了。”

  王氏伸出手接了,却又放在桌子上,盯着葡萄架出了一会子神,忽而对丫环道:“你们看那一秃噜葡萄上是不是有个虫子?快找帕子来擦净了,叫你们成日看着,一个二个只知道偷懒。”

  丫环们一个个忙忙的找帕子,捏虫子,恰是在徐氏头顶,倒是弄的徐氏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燕儿也忙忙的替徐氏遮着,不住的告罪。

  正闹着,就听外在孟安家的在外头说:“回夫人们的话,昨日派去历县的人回来了,要不要进来回话?”

  燕儿走到门边问:“来了几个人?”

  门外那婆子道:“历县亲戚家也派了人跟着回来,这会儿管家带着人正在二门外了。”

  燕儿忙指挥着几个丫环抬了那扇夏风凉荷的十二扇大屏风过来,将徐氏她们都遮掩好了,才说:“带进来吧。”

  不一会儿,便有两个人走了进来,在屏风外磕头请安。

  王氏应了,问道:“蒋府来的是什么人啊?”

  孟安答道:“回夫人的话,是个青年小子,说是家里的奴才。”

  那人忙道:“见过夫人,我家夫人问家里老夫人安,问各位嫂嫂们的安。”

  王氏冷笑道:“谁是她嫂嫂,这亲倒是谁的不明不白,你就说,蒋家叫你带了什么话来?”

  那人道:“我家夫人说,当初小姐是自愿离家修行的,家里老夫人并老爷夫人一并拦了劝了也拦不住,才叫她去的,今既不愿修行了,还请早早回家去,家里老夫人也想的紧。我家夫人还说,老夫人也病了,如今每日里不知要念叨小姐多少句,再不回去,怕是晚了就见不着了。”

  王氏仍是冷冷笑着,端起茶启唇轻轻吹着那茶上浮着的菊花瓣儿,良久才道:“是你家夫人说你们老夫人病了,还是你们老夫人说她病了?”

  那人愣了半晌,似乎觉得怎么回答都不对,便道:“这个小的也不知道,只是夫人交待了,等小姐回去,老夫人的病怕就好了!”

  这话其实并不是余氏原话,但这人领了命是务必要带蒋仪回家,是以便自已揣磨着加了一句。

  王氏瞟了眼徐氏杨氏道:“听听,人家蒋家根本就不想放这闺女,这是非要回去不可了,这咱们可就没有办法了。。”

  徐氏忙给杨氏使眼色,杨氏却是浑然不觉,只停了手里针线活对着屏风道:“我且问你,你家小姐又不是郎中,为何老夫人病了,一家人不想着请郎中,却要小姐急急回去?”

  ……

  “你家小姐十多几未曾到过外家,如今这样来,余氏不说办了礼来谢罪,不叫孩子在这家里好好与外祖母亲近亲近,来人张嘴就是要带人回去,这还是两亲家吗?”

  ……

  “你回去与那蒋家说,孩子在山里受了惊吓,这会子也病着了,我们要留在家里好好养一养,别说什么回去不回去的话,这么着急就找个郎中,替老夫人好好看看,比什么都强。”

  那人还要说什么,被孟安一个眼色瞪回去,磕了头带出门去了。

  徐氏没想到杨氏会这么有用,一番话说的简直叫绝了,心头喜气洋洋,脸上的喜色都掩不住了。王氏面色一白,握着绢子在胸口,半天才说:“我嫌这里虫子多,进屋去了,你们再坐儿。”

  这也是她好涵养,况且杨氏是软硬不吃的人,你给她难堪,她也不知是不懂还是装不懂,反正就当没看见。

  杨氏也将手上的线一扯道:“瞧瞧,我也没钱了,该回去补线了,善菊咱们一起走吧。”

  这两人一起出了六里居,却是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却是不同路。

  这两妯娌分开走了,杨氏身后一个丫环却是趁着众人不注意,一闪身便往后院小荷塘那里跑了,小荷塘边凉亭里,一个矮身量的婆子正在跷脚往着这边,两人一见面,却也只是耳语一番,那婆子原本紧皱的眉头便渐渐散开了,连笑着点了头,又从兜里掏了一把铜板来抓给丫环,千恩万谢的走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5页  当前第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7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锦绣娇娥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