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枇杷花开_分节阅读_第112节
小说作者:金波滟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16 KB   上传时间:2015-12-21 20:46:32

枇杷见王淳气哼哼地走了,觉得他真是小题大做,不好意思地摊开双手向费嬷嬷道:“我从小习武,免不了要受些伤,哪里会这样当成一回事。”

费嬷嬷在下面坐了,笑眯眯地说:“王家祖孙三辈男子,都特别心疼夫人,你不当一回事儿,淳哥儿可舍不得。我在这家里四十多年了,见得多了。”

说着就给枇杷讲了几件家里的小事,又道:“听传言,先前的老魏国公对梅氏也是如此,原来家里人以为他贪恋梅氏的美貌才对她特别好,特别找了绝色美人来分宠,可是并没有效果。而自老大人起,更是只娶一妻,并不纳妾。这么算起,王家出痴情男子就已经有四代了。”

枇杷便想到了一早上婆婆手上只烫了两个小泡,就哭得梨花带雨,而公公果然心疼不已,先是顺着她的口风责问自己,然后就是明知婆婆错了也胡乱将事情掩过去了,最终竟没舍得说婆婆一句重话;再回想起先前自己到王家作客,老大人做京兆府尹时不管多忙,中午还要赶回来看老夫人一回;再有王淳见自己手上的伤,竟然气得完全变了脸,一时不由得思绪万千,半晌说不出话来。

费嬷嬷这么大的年纪,跟着老夫人又见得多了,有什么不知道的,见屋子里没有别人了,就轻声问道:“当时你是不是故意把热水送上去的?”

枇杷低下头,“是,我本来发现了水特别烫,就要说出来,可是抬眼就看到了夫人和十六娘的目光,正兴灾乐祸地等着我打翻了杯子,心里就生了气。既然她们都想看我的笑话,所以我便……”

枇杷虽然心思单纯,但她绝不傻,相反她很聪明,多年的习武领兵让她反应超出一般的快,早上事情发生时,她并不是不知如何是好,而是不甘心受到算计,略一犹豫便如同送正常的茶水一般将热水端了上去。而梅氏、十六娘及福嬷嬷等人,全部被她镇静自若的神色欺骗了,以为茶水并不热,只得接了过来,所以原本让枇杷丢丑的局面全面扭转,只是枇杷捧了半晌热茶,也不可避免的受伤了。

费嬷嬷点头,“我听人说了心里便有这样的猜测,难得你也不瞒我,坦荡地说出来,由此可见你的心思其实是极纯正的。”又看着她问:“你不肯让大家知道你也受了伤,也是因为这样能让你的内疚好一些吧?现在被淳哥儿发现了,又如此关切重视,是不是十分后悔?”

看枇杷低头不语,费嬷嬷微笑着说:“淳哥儿虽然聪明,但他是男子,再怎么也想不到女子的小心思。”

从一早上事情发生后,王淳便认为自己并非有意将热茶送上去,还完全站在自己一面,责问下人,诈王十六娘承认主使,然后又对自己的伤无比地心疼,又后悔没能及时发现。这一系列的言行举止,确实让枇杷后悔了。但她一向是个光明磊落的女孩子,惭愧之余便抬起头来道:“我知道我错了,等他回来我便告诉他,他要怪我也只有承认。”

“倒底还是小孩子呢,”费嬷嬷竟然狡猾地笑了,“这些女人间的事不必都告诉淳哥儿,免得他反倒为难。”

枇杷见费嬷嬷如此表情,十分地可亲,不觉一笑,转眼又愁了起来,“我爹和我娘要是知道了,一定会骂我的。”

“那也不要告诉他们。”费嬷嬷笑道:“梅氏一直小家子气,总弄些自以为是的小计,老夫人原也怕你进门吃了亏,还嘱咐我帮你呢。现在见你倒有主意,并没有被她们算计到,总归是好事,亦不为错。我看老夫人若知道反能开心笑呢。”

枇杷想起老夫人慈爱的模样,心里反难过起来,“我再不了。”

“不要难过,新婚的日子,老夫人也愿意你们高兴的,”费嬷嬷又安抚枇杷道:“只要以后不再如此便好。其实这些魑魅魍魉的小手段,只要一揭开放到光天化日之下,就立即烟消云散,你完全不必放在心上。”

“还有你要相信淳哥儿,既为夫妻,便是一体,无论什么事儿,他都一定帮你的。”

王淳回来时,就见枇杷正笑嘻嘻地与费嬷嬷说话,见了他道:“饭刚就送了过来,本想自己先吃了,嬷嬷说你既然没传话说不回,就让我再等一等,果然就回来了。”

王淳先去了正殿禀告了枇杷伤得有多重,又懂事地一声不吭,见父亲不断点头,母亲面有惭色,又斥责如作俑者十六娘几句,才觉得将早上的事情完成,又担心枇杷急忙回来,听她这样一说,便笑道:“我也赶着回来吃饭呢。”说着让人摆了饭。

一时饭端了上来,枇杷刚要接过碗,却被王淳拦住,“别动!你受了伤!”又要去拿筷子,又是一声,“你受了伤,不能动手!”

枇杷郁闷地道:“这点伤不用说不耽误吃饭,就是开弓射箭也没事的。”

可是王淳就是不许,只吩咐下人,“把菜摆到一处。”

“受了伤不能饮酒,把酒杯撤下去吧。”

然后自已拿了筷子笑问:“想吃什么?我来喂你。”

枇杷左右看看,还好,下人们放下饭菜早就退了下去,但还是不觉得面飞红霞,“哪里用得着呢?”

“怎么不用?”王淳强硬地说:“明明手烫伤了都不肯说,我若是没看到你是不是又混过去了?从现在起乖乖地吃饭。”

说着自作主张夹了一块樱桃肉送到枇杷口中,“上一次你到我们家吃饭,我记得你很爱吃这个。”

“是好吃,”枇杷点头,又问:“婆婆怎么样了?”

“唉!我娘哭了一天,说后悔不该听了十六娘和福嬷嬷的,可是又有什么用,害人终究还是害已。”王淳看枇杷的神色,又道:“你不必再担心她了,她伤了后自然有人服侍。你比她烫得还重,却忙了一天。”

因刚听了费嬷嬷的话,枇杷马上想到了,便问道:“是不是公公也喂婆婆吃饭呢?”

“你怎么猜到的?”王淳刚刚到正殿恰好看到那一幕,所以向爹娘说明枇杷受伤却没有说出来,又表示了不满后便急着回来了,爹疼她媳妇,自己的媳妇还不是要自己疼爱的。

“刚刚费嬷嬷说的,你们祖孙几代人对夫人都特别好。”

王淳果然也道:“我祖父因为出身带来的波折,常对父亲和我说,曾祖父若是拿定主意不再娶太夫人,或者娶了太夫人,便与她好好厮守,也许就不会发生后来的许多惨剧。是以他要我们选定了一个人,就要好好相对,厮守一生。我爹对我娘很好,我也会对你好,将来我也会这样教我的儿子。”又笑着帮枇杷拣她两样菜送过去,“来,再尝尝这个。”

到了睡前,王淳又亲手帮着枇杷梳洗更衣,上了床反倒老老实实地分睡两旁,一动也不动了。

枇杷等了一会儿,便凑过去问道:“今天我们不准备生儿子吗?”

“你不是受伤了?”

“可是这伤也不影响啊?”

王淳本想让枇杷好好休息,其实昨天因为枇杷又累又困,他只是浅尝辄已,并未尽兴,现在她这样凑过来哪里还能忍得住,又自问她受的伤其实果真不影响什么,于是便笑着扑过去,“那我们就要为生儿子好好努力!”

一时芙蓉帐暖,被翻红浪。新婚嘉期,又正当青春年少,难免放纵,王淳正乐在其间,就听枇杷在他耳边问:“你是想一次多生几个儿子吗?”

这一下将博学多才的王淳也问住了,是见过一胎生两个三个的,但是不是与这种事情多少有关就不知道了,“也许吧,我们既然想生儿子,多生当然好。”

枇杷便听话地由着他了。

只是过了一阵子又问:“你见过一次生这么多的吗?”

王淳算了算,只得道:“没有,最多听有一个妇人一胎生了四个。”

“我只见过一胎生三个的,我们是不是也不要太多了。”

“可是,”王淳还有些不舍,便低声笑道:“知道吗?你可以在上面。”

枇杷想起洞房夜自己闹的笑话,不依地捶他,“不许笑我!”

“我不是笑你,是真的,不信我们试试?”

第二天,他们都醒得晚了,枇杷刚要起身,却被王淳及时拉住按在怀里,“你受伤了,在屋子里养着,我自己去请安就行了。”

枇杷也觉得自己没脸出门,便缩在被子中靠着他的前胸闷声道:“生儿子还真是很辛苦的事呢。”

王淳拍拍她的后背道:“是啊,但我们不能怕辛苦,还是要每天都努力。”

王家祖孙三代单传,而王淳和自己又因为守孝到了二十岁的年龄才成亲,现在王家又得了燕主之位,更需要子嗣传承。另外玉家人丁亦单薄,先前王玉两家联姻时,老大人便曾说过如果玉家没有子嗣,将来可以将枇杷生的次子过继回玉家。所以,于国于王玉两家,生儿子都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枇杷很理解王淳的辛苦,因自己藏在被子里,只当是夜晚,便忍羞悄声体谅地说:“以后我多在上面几次吧。”

“也好,”这样的好事王淳才不会拒绝,又低声告诉她,“还有些别的法子呢,我们都可以试试,等晚上我教你。”转念又改变了主意,“要么我们现在试一试?”

枇杷哪里肯,刚刚掏心掏肺说过那样的话已经羞得无颜见人,现在见他竟然还要得寸进尺,气得将身子一滚,卷了被子缩到了床边,将王淳赤条条地晾在了外面,又低喝道:“你还不快走!我也要起了。”

王淳见没头没脑把自己裹成粽子的枇杷,知她再不肯出来,只得笑着起身了。

  ☆、第204章 酸不可奈

三日回门是极隆重的礼节,王淳和枇杷带了贵重的回门礼拜见岳家父母。

见父亲与王淳在一旁说话,枇杷便与母亲腻在一起,听她说已经看了起程的日子,就在几天之后,非常不舍地道:“这么快就要回家了?”然后也觉得不可能真将父母留下,营州毕竟处于边陲,虽日常防务极严,又有枇杷离开前突袭□□厥,重创王帐,使得突厥人心生惧意,不敢觊觎,但节度使亦不能久居于外,免生祸端。

杨夫人当然也不舍,却笑着告诉枇杷,“女儿总要嫁出去的,以后王家才是你的家呢。”

枇杷其实还是觉得玉家也是自己的家,但她这个时候并不想与母亲犟嘴,只认真听了母亲所有的教导——她如今果真听了进去,不再是敷衍了事,又再三表示自己一定会做一个好媳妇,然后她回了王府后也果真打算如此。

既然嫁入王家,就要做到儿媳应该做的,枇杷想起那日与婆母十六娘斗法便觉丢人,她们不过是寻常妇人,既无大奸大恶,又无多少见识,只是想争一时之意气,自己又何苦在意呢?

只看在王淳每日辛苦家国之事,自己就不该再令他烦心。

于是回去后便不顾王淳反对,整理仪容与他一同去了正殿。

国主与夫人正对坐闲谈,见了他们回来禀报便笑道:“既然后日亲家要回营州,我们一同去送行。”又告诉王淳,“礼物还是你来打点,务必丰厚。”

王淳与枇杷赶紧答应。

又说了一会儿闲话,王淳便道:“家里前院还需给媳妇挪出一处殿宇,接见外客、处理事情才方便。”

正值乱世,枇杷是一员大将,就是嫁到王家,并不会就此丢下军务。一则她带了一千营州铁骑陪嫁,这些事要她亲自打理;二则玉节度使年纪越来越大,营州范阳之事枇杷也要帮忙;三则就是燕地的军务她也要参与的,所以王淳理所当然地提出为她在前院准备殿宇。

国主并不是很能干的人,先前上有严父慈母也无需他过于辛苦,现在又有了才华横溢的儿子,所以向来以儿子的意见为重。且他并非强势的人,便从没觉得要将枇杷关在家中,自然不会反对,想了想便问:“府里倒闲着几处外书房,正殿西配殿也空着,枇杷可觉得哪里好呢?不若去西侧殿?”

枇杷虽然刚嫁入王家,但是因多年的习惯使然,早已经对王府的布局非常清晰。王府原本是德州刺史府,面积并不很大,屋舍亦不甚多,不但比不了范阳的节度使府,就是与营州也略差了些。但是王家人口简单,倒住着极宽敞。现在外面只有正对着南门的大殿用着,国主日常在正殿东侧,王淳在东侧殿,遇到大事情才用中间泰和正殿。

“随意哪一处外书房都可以,只要人员往来方便,又与内院分开即可。”正殿是王家父子商议国事之处,枇杷只是处理自己陪嫁军队及打理老夫人留给她的几处庄园等事,所以并不想与政务之事搅到一起,所以便排除了西侧殿。

王淳却替她拿主意,“就在正殿东侧的院子就好,再将再东面的院子合并过来,做成练武场,连跑马都够了。”

枇杷有些担心,“那要破土动工的,会不会太麻烦了?”

“只是拆一道院墙,再改几间屋子,就是动工亦有限,算不得什么,让他们一个月内完成,正好过了新婚你就可以出来视事了,”王淳笑道:“就势再将那院子与东侧殿间再留出一道门,以后我们来往也方便。”因今天回门,岳母嘱咐他们民间新婚头一个月有很多禁忌,现在虽然不能处处讲究,但也要少见外人,是以便以一月为期。

梅氏与十六娘听了互视了一眼,心里都酸得不得了。枇杷是新嫁进来的媳妇,正是应该低首敛眉在婆家熬日子的时候,现在可倒好,过门才三天,这父子俩却把她当成宝贝一般,不只要替她张罗外书房,还要特别整治出一个练武场,算起来虽不在正殿,但所占的地方竟然比正殿都要大!

偏这时王淳还道:“那院子原来我们也只叫东院,现在你用了总要正式起名,我来帮你想一个——就叫翔凤阁吧,正好那里还有一处府中最高的阁台,倒也应景,到时候牌匾也由我来写。”

谁不知道“凤翔九天”的典故?淳哥儿可真把媳妇当成宝,王十六娘越加地难受,她嫁到曲家时可没有受到一点的优待,就是怀了身孕还是要天天在婆婆面前侍候着,有一点不合礼仪之处就被挑出来斥责,而丈夫却从来没有替她说过一次话。再比比枇杷,人的命怎么就这样不同呢?

可是前两天被父亲和弟弟骂了,就是娘也怪她多事,是以她心里早有好几句酸话想说出来,却又只得咽了回去。

就听父亲竟然也笑道:“正堂前的匾还是我写吧,再盖上国主印信,是不是看上去好一点?”

王淳便向枇杷笑道:“父亲的字可是极好极难得的,多少人求也求不到,现在竟然主动要给你写匾,可见有多喜欢你。”

枇杷也知道国主从小就由老大人请了名师指导练字,勤习不缀,一笔字够得上当世名家,又一向不肯轻易送人,字迹更是难得,便赶紧上前拜谢,“多谢父亲了!”

国主笑着摆手道:“可算什么呢,明日让人量好了匾额尺寸送来就行。”

十六娘气死了,淳哥儿不知怎么宠枇杷也就算了,就是父亲也非要上赶着帮她写匾!再也忍不住了,“爹,你怎么不替我的院子题个匾呢?”

“你……”国主本想说你已经不是我们王家的人了,就是暂时住在娘家,院子也不是你的,题匾又有什么用?但又看到女儿用可怜巴巴的目光看着自己,再想到她自出嫁后就没过上一天好日子,现在带着一个女儿住在家中,心里亦疼,便笑道:“好,好,明儿个我也给你写了槐园两字送过去,怎么样?”

枇杷住的院子叫梧桐院,外书房叫翔风阁,自己的就因为院子里有两株槐树随便叫个槐园,便

道:“槐园不好听,父亲帮我改一改。”

国主想了想,“你既然不喜欢槐字,就改成清波院吧。”

“清波院也不好!”

国主便为难了,“清波院你也嫌不好,那又叫什么呢?你已经是出嫁女,海棠、牡丹什么也不合适,槐、松之类的你又不喜,那么就以你住的地方在西边,又有一处亭台命之为西锦亭吧。”

西锦亭,真是俗之又俗,十六娘但也知道父亲一定不会把“凤翔”“鹏飞”这样的名字给自己的住处用,只得气道:“还是槐园好了。”

国主见了,又是不喜,但他唯有此一女,也得替她着想,便问道:“曲七来了这么久,现在你总要拿个主意了,是见还是不见?和离还是不和离?”

提到此事,十六娘也知不能再拖下去,只得不快地说:“曲七最是无用,明明父亲已经当了皇帝,就是庶出的兄弟也有的当了亲王郡王的,他是皇后嫡亲的儿子,却还只是郡公,况且还没有册封我。我便是跟他回去了,至多也只能是个郡公夫人,再见了先前的妯娌,难道还要向她们行礼吗?曲家不用郡王夫人的仪仗接我,我是不回去的。”

家里人至此由是明白十六娘并没有和离的意思,她还是想与曲七回京城,只是想风风光光地回去。王淳隐约猜到她一定又是因枇杷风光大嫁而心生此念,便劝道:“你当初嫁曲七时还不知他是什么样的人吗?曲家那么多兄弟,最不成器的就是他,是嫡出又怎么样?梁帝正是看他是嫡出才封的郡公,还有那庶出才华比曲七强的还没有受封呢。只要曲家不倒,曲七怎么也能富贵一生,若是曲家倒了,也不会有人愿意与他为难。”

十六娘胀红了脸,人正是她自己选的,现在又能说什么,便哽哽咽咽地哭了起来,“我就是命不好。”

枇杷有些不忍,又因正想通了要与婆婆十六娘好好相处,便上前轻声劝道:“我先前在京城时也与曲七见几次见面,觉得这个人虽然纨绔了些,但心地还蛮纯善的。”

没想到十六娘突然向她喊道:“那你怎么不嫁曲七?”

枇杷莫名其妙地看看她,终于明白有些人想与她好好相处是不可能的,便只笑笑退了一步回来,并不把曲七当年果真向自家求过亲的事情说出。

王淳却被气了,“就是枇杷真嫁给了曲七,曲家也会好好待她,曲七也不敢胡闹成那样。”

枇杷赶紧用力把王淳拉回来,低声道:“她已经哭成那样了,你别再说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6页  当前第1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2/12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枇杷花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