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崔氏玉华_分节阅读_第82节
小说作者:沈芳好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48 KB   上传时间:2015-08-03 15:57:32

李纪本来就有些心虚,此时见玉华一心只为自己高兴,脸上越发有些尬尴起来,便含糊的推说累了,由玉华伺候着自己先歇了下来。

李纪这边与薛延陀人顺利和解的消息送到太子李济民那里还需要些时日,东宫这边,除了崔良娣有孕这一件大事,倒是一派风平浪静,不过这日,东宫属官谕德大夫李尚,却突然向李济民提起要告个长假,说是家中老妻病重,自己要回老家去送她最后一程。

说起来这谕德大夫李尚还是李济民的远房表叔,不过李济民却从未听李尚提起他老家还有一房正头夫人的事情,此刻突然听他要告假,也很是有些好奇。

  ☆、第212章 隐瞒(下)

说起来这谕德大夫李肖还是李济民的远房堂叔,李济民也知道他结发妻子从年轻的时候身子就不好,一直没有所出,后来干脆回了老家去养病,不过李肖却一直并没有停妻另娶的意思,只在二十三岁的时候纳了一个六品言官家庶出的女儿做了贵妾,待这贵妾生了两儿两女后,才为了儿女的将来考虑,将那贵妾抬起来做了平妻,如今他内府管事做主的,就是这个平妻。

这李氏宗平日里亲议论起来,也都说这李肖是个有情意的人,以他如今太子身边红人的地位,若是一早休了那病妻,还是完全有资格挑选一个官家嫡女做正妻的。

如今听说李肖这结发妻子终于是要熬不过去了,李济民也并没有多少惊讶,自然是恩准了他的告假,听他说要将两对儿女也带去送一送这一直未曾谋面的嫡母的时候,李济民还当着詹事府的诸人将李肖好好夸赞了一番,称其严谨守礼、孝道传家,又赏了他丰厚的程仪。

知道这李肖要告假的事情,作为东宫詹事府的同僚,那詹事狄成、门下宾孙树等人都到他们府上送上了程仪,那孙树因为受他推荐才到了太子幕下为宾的,故而一贯与这李肖十分交好,还特意询问了李肖此次出门在外,家中是否有需要他们帮忙照料的地方,李肖只说自己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并再三谢了他的好意。

其实,自从这孙树来了詹事府后,李济民已经开始不知不觉的越来越倚重他了,当然,比起那詹事狄成,这孙树的地位还是大大不如的,狄成不但极富才能,且又是这城中大户氏族的子弟,于这东宫外务的协调运作上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因为他早年拼死告诫过太子要提防崔氏一事,李济民对他的忠心是极为信赖的,而那狄成性子不拘小节,与李济民十分投契,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止于君臣的情意。

不过比起这谕德大夫李肖,孙树却已经隐隐有些要超越他,成为太子眼中第二人的意思了,虽然孙树只是个门下宾,在资历与职位上和有着太子启蒙师傅地位的李肖没法比,但这明眼人都知道,不管你官任何职,总要太子殿下将你放在眼里才有用,如今李济民隔三差五便要召唤那孙树到自己跟前相谈,早已远远超过了传召李肖的次数。

李济民也曾担心过他二人会因为此事而有不合,尤其是那李肖,一般人眼见自己推荐的人比自己更受主上重用,难免心里会有些不舒服,不过据李济民明里暗里细细观察,这李肖对孙树却毫无排斥和芥蒂,孙树家境一般,李肖的内府一直对他家眷颇为照拂。

而那孙树也一样,在李肖跟前一直以晚辈自居,并没有任何忘乎所以的迹象,比起其他同僚,这两人的关系显然更加亲近许多,太子李济民这才放下心来,他手下可用之人本就不多,可不想为了这点小事再折损两个得力干将。

这谕德大夫李肖如今只掌管着东宫各类大典的仪式章程和修撰东宫的典史,并不管什么具体庶务,故而他告假离去,并未影响整个东宫的日常运作。

如今崔良娣所居的宜春宫便是整个东宫最要紧的所在,太子妃不但免去了她的每日的请安,自己更是隔两三日便要亲自到宜春宫来探望于她的,饮食起居,样样照料的十分精细,有了太子妃的亲自照拂,太子李济民反倒是不常到宜春宫来了,一副完全放心太子妃的架势。

那崔良娣身边的大宫人阿常倒是有些担心,这日在太子妃走了之后,便凑到了崔良娣跟前,压低声音问道:“良娣,您难道真的相信这太子妃会全心全意的照顾着您吗,您难道就一点也不担心她会暗中对您肚子里的皇孙有什么不利吗?

崔良娣听了,却是冷冷一笑说道:“你放一百个心吧,太子妃娘娘如今一心所照拂的,是她东宫的子嗣,哪里还会有任何一点疏忽呢。”

阿常知道崔良娣这是将她那日所编造的谎话真正听进去了,不过这太子妃一直无出,若是崔良娣头一胎真的诞下一位皇孙来,抱到太子妃膝下抚养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尤其看太子殿下如今的做派,这事情恐怕已经是板上钉钉了,可是,难道这孩子抱到太子妃那里,便不是从崔良娣肚子里爬出来的吗?

阿常身为奴婢,自然并不完全清楚主子们的大事,可她常替顾氏办事传话,又觉得太子妃如今已然失势,此时心里便隐隐觉得这东宫迟早还是要归崔氏做主的,心下不由碰碰的跳快了好几拍,她突然间又想起了什么,重又附到了崔良娣耳边,压低了声音说道:

“良娣,如今太子殿下顾及着您的身子,轻易不来宜春宫,听说几乎夜夜都是歇在华良媛那里的,这万一...那华良媛也有了...可不就就麻烦大了,您想,这东宫若无嫡出的话,皇孙的长幼岂非就变的十分要紧,这华府一直依附于咱们崔氏,可他家的女儿在东宫却如此嚣张,良娣您看,要不要和老夫人那里商量一下,让那华家清醒清醒......”

崔良娣并没料到这阿常会突然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不由挑眉看了她一眼,比起阿常,崔良娣能想到的事情自然就深的多了,她此时脸上虽然不动声色,心里却是一动,说起这华良媛,恐怕才是真正一门心思盼着自己出点什么事的人,崔良娣也知道华良媛这阵子是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来讨好太子的,以她的心性,如今最记恨的定然不再是太子妃,反而是自己了。

其实崔良娣自从有了身孕后便一直不安心,那永嘉坊上次能叫自己在丽正殿里放火,接下来还不知道会要自己干什么呢,她虽然相信崔氏的实力,可并没打算豁出去一心替他们卖命,这阿常的话倒提醒了自己,下次若再有什么事情,倒不妨可以考虑好好利用一下这华良媛。

想到此处,崔良娣便做出一副被阿常说动了心的样子,点了点说道:“还是阿常你思虑的周详,不过你也先别贸然去母亲那里说什么,她老人家要操心的事情本来就多,你先只管命人想办法将华良媛那里给盯紧了,她那人,素来心大的很,如今又正得宠,说不定不用等咱们动手,自己便会做出什么出格闯祸的事情来了。”

阿常一听顿时觉得还是崔良娣心机深,连忙应了下来,永嘉坊放在崔良娣身边的人,多是由她来掌管的,反倒不由崔良娣说了算。

这边崔良娣想着不给永嘉坊添麻烦,那边永嘉坊自己却是突然爆出了真正的大麻烦来,事情还要从那七娘崔玉媛的生辰宴说起,这崔玉媛如今已经十一岁了,出落的妍丽标致,通身的气派十分不凡,正是如今这长安城高门贵女中的佼佼者,外面都传当年崔元娘没能依约嫁入皇家,如今这好事便要落到这七娘身上了,她虽比四皇子大了两岁,但皇家娶媳妇惯爱找那年纪大一点的,算起来倒也是正好。

这顾氏一贯娇宠崔玉媛,永嘉坊如今又正是花团锦绣的大好时候,这崔玉媛的生辰宴自然是要大办特办的,不过和别人不同,这崔玉媛并不肯让顾氏将城中贵女尽数请到,她看不惯看不上的人便有一大长溜呢,这些人她是绝不宴请的,那顾氏竟然也就依着她胡闹,一时间,这城内没拿到永嘉坊请柬的人家,倒都有些尴尬惊惶起来,更有那家里的女儿被母亲抓住好一通责骂的,说怎么平日里不知道与那崔七娘好好相处,如今倒让家里落了个没脸。

这么一通纷扰喧闹下来,这崔玉媛的生日宴人请的不多,倒比大宴宾客的还要更加沸沸扬扬、人尽皆知了。

这晚宴仍是设在了小曲江上,顾氏此次由着那崔玉媛自己去操办,她本就爱好一些机巧的玩意儿,这次便在那小曲江对岸拉了大幅白纱幕帘,而后命那小戏子在那幕帘后搭台做戏,又在那戏台后安置了大批的明灯照亮,让宾客从宴席这边看过去,并看不到那唱戏的真人,只能看到那白纱幕帘上曲折婉转的人影忽隐忽现,连那曲乐声隔着幕帘传来,也变的分外缥缈动听起来,再加上那七娘选的曲目都是些清静悠远的,顿时把小曲江这边的小娘子们听的心里都酸甜难言的,不得不佩服这崔七娘的巧思妙想。

可正在众人们一个个专心于那光影变幻的戏台之上时,那白纱幕帘却是猛然一震,曲乐声便戛然而止了,随后幕帘后面更是传来了小戏子们齐齐的尖叫之声,不待席面上各人反应过来,那幕帘嗖然被撕裂了一个大口子,从后面跌跌撞撞的摔出来了一个红衫女子来,远远的并看不清楚容貌,只看到那女子披散着一头黑发,脸色白的跟金纸一般,却又涂着红红的口脂,倒有如厉鬼一般。

  ☆、第213章 逼近

213逼近

只看到那女子披散着一头黑发,脸色白的跟金纸一般,却又涂着红红的口脂,倒有如厉鬼一般。

席上坐的本都是内宅女眷,如何经得住这个,整个小曲江顿时响起了一片尖声惊叫,原本娴静守礼的小娘子们一时都有如那没头苍蝇一般乱了起来,你踩了我的裙子,我扯坏了你的发髻,你推我搡的乱作了一团,桌面上的瓜果盆盘也叮铃咣啷的掉了满地。

永嘉坊自然有管事的人在院子里守着,那七娘也是个冷静胆大之人,这混乱的场面并没持续多久,那台上突然蹦出来的“女鬼”,很快便叫人按住了拖了下去,有那胆子大的贵女一直盯着台上瞧的,便看到那“女鬼”的身子其实十分虚弱,被一个婆子拉了一把,便软塌塌的摔倒在了地上,而且显然也没有什么反抗之力,看见那几个婆子扑过来,便吓的捂着头趴在戏台上一动也不敢动了。

这一通大闹下来,这生辰宴自然是进行不下去了,各家小娘子在被好一通安抚之后,便匆匆忙忙的各自被送回了家中,这一晚上,城内各府的话题便都是围着那永嘉坊打转了。

其实,于这长安城高门贵府里,谁家没有些内院里的阴私事情呢,这一般情形下,只要别闹的过分,哪怕是迎头碰上了,谁也不会对别人家的事情去指手画脚,反而都会极有默契的装着没看到。可是,永嘉坊今日闹的这一出,却是在那灯火通明的戏台上,活生生的演出了一幕编也编不出来的精彩好戏,再加上之前“看人发帖”的风波本就得罪了不少人家,这事便再也没法简单压下去了,反而是愈演愈烈,到了这第三日上,长安城里甚至传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传言来。

也不知道是由哪个说起,虽永嘉坊三缄其口,却有崔氏的小娘子认出了那“女鬼”不是别人,正是那一直住在永嘉坊里养病的崔六娘崔玉芬,而又不知道是何人,竟然将此次的事情与多年前有关太子殿下的那个流言扯在了一起,直指这崔六娘便是当日被太子殿下在永嘉坊醉酒后所染指的那个小娘子,她因受了惊吓后便精神失常了,所谓的养病,不过也是一直被拘禁在屋子里不让她见天日罢了。

而此次则是因为看守她的丫鬟婆子们疏忽了,才给这疯了的六娘逃了出来,她本就被关在小曲江旁边的西苑里,离这边很近,恍恍惚惚的看着这边灯火辉煌的便直奔过来,因有小戏子进出,这小曲江本就略有些混乱,一时没看住,便给她直接跑到了那戏台上,这才弄出了这场闹鬼的好戏。

这谣言传出来的第一天,那永嘉坊的郡公夫人顾氏便领到了传召她进宫的懿旨,这事情颇为微妙,安国郡公也不方便出面,而等顾氏进了那含凉殿后,便看到座上并肩坐着圣上李盛和崔皇后两人,顾氏忙敛了敛心神,俯身叩拜了下去。

顾氏行礼拜见后便开始再三请罪,澄清绝无传言中的事情,那崔六娘崔玉芬不过是因为脾气焦躁得了癔症,和太子毫无关系,顾氏又咬着牙说道,虽然自己从小将这六娘养在身边颇有几分感情,但如今出了这样的谣言,他们府上打算立即将她偷偷处置了,绝不能牵涉太子殿下一分一毫。

顾氏这话刚一说完,便被那崔皇后瞪了一眼后叱道:

“我看嫂嫂如今也是昏了头了,当初你们不知道早早把她处置了,如今再动手,岂非是欲盖弥彰,本来还只是谣言暗地里传传,若是她一下子没了,岂不反倒给落到了实处。”

被崔皇后这么一说,顾氏连忙垂下头不敢再分辨什么,崔泽芳则扭头看了看李盛,她刚才故意将话说的狠绝,便是想要激的李盛也出言挽回,将此事就此压下,李盛心肠绵软,平日里最不喜欢听到自己喊打喊杀的,谁知道此刻李盛却只是皱眉端坐,半响也没出声。

“圣上,您对此事有何看法?”,崔泽芳忍不住还是开口询问道。

李盛这才看了她一眼,开口说道:“既然本来没有什么事情,便不要再大张旗鼓的去折腾什么了,更别说什么杀人灭口了,不过......此事无端端一再被人提起,朕看着倒是很有些蹊跷,当年出事的时候,朕早就问过民儿了,他说此事纯属子虚乌有,背后恐怕是有人刻意捏造污蔑,那时朕还怀疑是郑党的余孽在动摇我朝根基,但如今此事又突然冒出头来,倒叫朕越发看不懂了......”

崔皇后一听李盛突然提出质疑,心下不由咯噔一下,李盛已经多年不问朝政,可但凡事情涉及到太子李济民的事情,他却绝不是好糊弄之人,而且这么多年了,不论大小事情,圣上对李济民这个嫡长子都是深信不疑的,从未有过一丝动摇。

“这事来的突然,又是以这样的情形闹出来的,对民儿的声誉极为不利,他如今正是关键的时候,朕看此事不能轻易放过,崔夫人那里也别多做什么,那小娘子非但不能随意处置了,反应该想法子将她早些养好了精神,多带她出去走动走动才是,其他事情,朕会吩咐民儿自己派人去彻查清楚的。”

崔皇后和顾氏听李盛这样吩咐,都连忙俯身应命,顾氏见这圣上思路清晰、决策果断,与平日里所的简直传判若两人,心里难免心虚气短,此事他们做的漏洞甚多,两次闹出事情都是在永嘉坊,头一次还是那六娘机缘巧合自己撞上去的,应该查不出什么毛病,而此次若认真追查起来,恐怕很容易就会露出马脚,想到此处,顾氏不由抬眼去窥探崔泽芳的脸色,却见那崔皇后虽微微皱着眉头,神色却很是颇为淡定,顾氏这才略微安下了心神,稍后便告退出来了。

待这正殿内只剩下帝后二人时,两人却俱是半天也没言语,崔泽芳心里清楚,此事确实如顾氏所担心的那样漏洞甚多,但是,事情走到了这一步,就算有漏洞,也已经并没有什么关系了。

静默片刻后,还是崔泽芳先开口问道:“大兄,对于此事,你是否有些疑心我那兄长的府上?”

李盛神情有些疲劳,用手指揉了揉了自己的眉心后,才缓声说道:“这种事情,难免涉及诸多诡计,有人栽赃嫁祸那永嘉坊也不一定,在查清楚之前,阿阮你也无需胡思乱想什么。”

崔泽芳听李盛言语中并没否认有怀疑永嘉坊的意思,心中不由冷冷一笑,想了想,便探身过去握了李盛的手,言辞恳切的说道:

“大兄,若是此事真查出和我那兄长府上有什么牵连,阿阮是绝不会姑息放过的。”

李盛仿佛此时才注意到崔泽芳神色有异似的,忙拍了拍她的手宽慰她道:

“阿阮你别想多了,说起来如今民儿在朝上处事沉稳有序,颇受诸位老臣与清贵的推崇,且他那东宫也安稳,你那侄女又已经怀上皇孙,这一点小小的流言,还损害不了他的根本,朕只是觉得此事来的颇有些蹊跷,这流言传出的也未免太快了些,还是让民儿自己去彻查清楚才放心。”

李盛说完这番话后,又忍不住伸手去揉自己的眉心,崔泽芳见状,连忙关切的问道:“大兄已经服药多日了,难道还是没有什么效果吗?要不要换一位太医再重新诊治一下?”

原来这李盛上次晕厥之后,虽当时因害怕昭美人遭到责罚,隐瞒着并未告知别人,但这圣上龙体事关重大,李盛自己也不敢有丝毫轻视,第二日便赶紧宣了太医替自己诊脉。

这几日,李盛都按着那太医的方子在吃药调养,同时又一直单独起居在钟鸣殿中,未曾再宣召过昭美人侍寝,不过这调养多日后,李盛不但没觉得身子有所恢复,反而越发感到精神萎靡不振,连白日里都会莫名的渴睡疲劳,此刻他见崔泽芳担心,忙打起精神说道:

“已经好多了,不过昨日乍听到那流言难免心绪不安,休息的不太好罢了,阿阮无需担心。”

崔皇后又上下仔细打量这李盛的脸色,想了想后柔声说道:“大兄,那太医院金提点并未判定您这身子虚弱与那房中之事有关,都只说您这是脾阳虚的老毛病,需要长期调理的,虽然这清心寡欲也许暂时对身子有利,但若是您心情不渝,终日闷闷不乐的,反倒对您身子无甚好处,阿阮看那昭美人颇能替大兄开心解闷,大兄你即便不召她侍寝,也可以只管叫她相伴身边说笑弹唱,好替您解解烦忧啊。”

李盛被崔泽芳这番话说的,难免老脸一红,他前阵子与昭美人日日相伴习惯了,这十几日猛然间成了正宗的孤家寡人,自然是十分烦闷,已经几次动了要传召昭美人相伴的念头,都硬是强行克制住了,此刻被崔泽芳说破了心思,一方面心虚,一方面却也觉得她说的甚为有理,便笑着搂了崔泽芳的肩头说道:

“阿阮既知我烦闷,为何不自己来陪我消遣解忧,咱们也好久没手谈过了,来来来,阿阮咱们这就来下上一盘。”

崔泽芳见李盛这样的做派,自然也要给圣上一个面子,两人便焚香品茗摆出黑白子厮杀起来。

不过这日之后,李盛果然又不时召了那昭美人到钟鸣殿歌咏相伴了,隔了一段时日,甚至又让她留宿侍寝,头一次侍寝时李盛还难免担心,结果却觉得有了这软香入怀后不但没觉得身子不济,反倒是身心都爽利了不少,他心中大喜,行动间便又少了许多顾忌。

而东宫那里,李济民不用父皇多吩咐,自然把他这娈童的流言当做一件大事追查起来,他特意挑选了当年山匪投诚过来的几个锦衣卫前去秘密查办,势必要找出这幕后真凶。

可是,没过几日,这东宫詹事府却突然冒出了更棘手的事情,一下子打乱了李济民原来的部署,这日,本该是詹事府各人休沐的日子,那东宫门下宾孙树却突然跑来求见太子殿下,李济民一贯看重他,便马上召见了。

那孙树进的殿来时,额上已经是爬满了豆大的汗珠,看到李济民后,便噗通一声跪在了殿中,颤声说道:“启禀殿下,小臣该死,小臣犯了死罪,小臣今日突然发现,殿下您留了眉批的那些文书不知何时丢失了大半,小人担心那些文书如今已经流传出去了......”

李济民一听这话,顿时也变了脸色,啊的一声,整个人都呆住了。

  ☆、第214章 欢喜

长安城中风云变化,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定国郡公夫妇自然一时还并没有得到消息,李纪终于办完了自己的正事,当然就要轮到去做一些表面文章了,他这一趟打的可是探望旧部的名义,那定州与蔚州两城的守军中,可是有不少将领早就在翘首以盼了。

探望旧部这种事,是无需郡公爷夫妇再日夜兼程的赶路了,李纪特意嘱咐部署放慢了脚程,几乎每走一个时辰都要找地方停下来休息,等他们车队这样走走停停的终于来到定州城的时候,玉华与女眷们也大都已经恢复了精神和体力。

这定州,便是当年太子妃车芷兰一家拼死守卫之地,在车芷兰被选为太子妃后,朝廷特意派了人在定州城头刻了一座忠义碑,就是按着当年卢彦孝所提的那个思路,并不提车家当年的冤案,只大力宣扬车家人忠君勇义和圣人的爱民如子及广袤胸怀,如今这定州城倒是因为出了个太子妃车氏而扬名了。

而李纪就是当年带着人解了定州之围的将领,这定州守军与他曾共同浴血城头,这感情自然是不一样的,更何况他堂堂一个亲王之子加上冠华大将军,能携着娇妻特意从长安城远赴北疆来探望边疆守军,更是极为少见的,李纪他们车队来到城下时,那定州城的守将李司马早已率众在城外迎候了。

李纪放马奔到那李司马跟前,见李司马俯身要跪拜自己,连忙跳下马一把就将他扶了起来,看着他银盔下露出的满头的银发,李纪心中一声长叹,便伸手重重拍了拍李司马的肩头,朗声笑着说道:

“长久不见,李司马这膀子还硬邦邦的甚为结实啊,怎么样,可还敢和我这个小辈去沙场上单独较量一场吗?”

李司马见这冠华将军虽封了郡公娶了娇妻,却仍是当年在军中不拘小节的脾气,心里欢喜,便也不再与他拘礼,携了他的手,带着众人就往那城中去了。

当年那场对战回鹘大胜之后,像李司马这样的有功之臣,又是古稀之年的老将,本应该顺理成章的官升三级被调回京城安享晚年了,但这李司马却因为早年自己误会挚友车镇将一事而一直深怀愧疚,他早就立于那定州城头车镇将舍身就义的地方发过誓言,今生便要长守在这定州了,直至埋骨于斯,朝廷感念他忠勇大义,虽这定州司马一职升不上去了,却敕封了他一个正四品的勇义伯的爵位,并可世袭三代,在武将里也算是地位尊崇的了。

这进了城梳洗一番之后,那李司马早在家里设好了晚宴招待李纪夫妇,玉华虽然还有些疲劳,但这李夫人及守军将领的夫人们与那长安城中贵妇不同,一个个性子都颇为豪爽朴实,见了玉华这样玉雕一般的精致人儿,都是毫不掩饰的喜欢与呵护,并不因为她是郡公夫人而疏远敬畏于她,玉华见多了那长安城内各人戴着面具的聚会宴饮,今日倒是难得痛痛快快的享受了一番宴饮的乐子。

见玉华丝毫没有架子,言谈间也颇有见识和品格,那李夫人看着越发心喜,便笑着对玉华说道:

“郡公夫人今次来的时间倒是巧了,明日便是那北疆有名的古尔邦节,白日里那些异族人会打扫房舍,做馓子等节日糕点,还要去他们自己的寺庙里参加会礼,这些与咱们都不相干,不过到了晚上,他们便会于这城外开阔的草稞子上举办那麦西来甫歌舞集会,除了有叼羊、赛马、摔跤等赛会外,其他所有的人都可以自行上去作舞的,那些异族人个个都能歌善舞,男女交往也随便,他们几百人聚在一起穿着盛装旋转作舞,还有各色乐器吹拉弹唱,场面十分热闹新鲜,郡公夫人您若有兴趣,我明日便带您去看看。”

那李夫人其实也只是随便说说,她也知道这京城中的贵人们十分讲究礼仪规矩,不比她们这些常年在北疆滞留的人粗粝,这郡公夫人年纪又还小,更要避嫌疑,应该不会敢去那种乱哄哄的地方。

谁知玉华听了心里确实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这李夫人说话间虽然带着忌讳,可玉华却一下子全听明白了,这古尔邦节就是那回鹘人的大节日,她身上本流着回鹘人的血,幼年时也被赵蜜儿灌输了不少回鹘人天高地远的畅快生活,对这回鹘人的事情自然十分感兴趣,她原本以为这北疆和长安城一样,对这回鹘两个字也是严防死守的,谁知看这些夫人的言谈,倒是压根不怎么在意,那李夫人还知道用“异族人”这话来掩饰一下,其他几位夫人干脆是常常把那回鹘人几个字直接挂在嘴边说说的。

玉华不好在宴席上去详细追问此事,等宴会散了回到了他们的住处,便马上拉着李纪询问起来。

李纪见玉华满脸的兴奋之色,一与自己碰面便问起那回鹘人的事情,心内不由咯噔一下,好半天才掩饰了过去,想了想对玉华说道:

“这世间的事情最可笑的便是掩耳盗铃,这回鹘人本是北疆的大族,管你长安城再如何忌讳,难道还能将他一整个族人都彻底湮灭吗?别说北疆这边了,那长安城里的柔旋舞和骑射服,还不是照样在用回鹘人的东西,北疆这边自从双方议和之后,早就没那些忌讳了,这边境的人不怕别的,最怕的就是那两国常年征战,他们相邻而居上百年了,这之间的情谊和往来,又怎么是口头上说禁就能禁的掉的呢?”

玉华之前并没敢和李纪仔细探讨过这回鹘人的事情,这李纪的父亲卓王本就是死于回鹘人与薛延陀人的手上,她并不清楚李纪对于此事的看法,此时听他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心中不由突然有些惭愧与暗自佩服起来,其实她心中也早知道这李纪于大事上是个心胸和见识都十分宽广之人,可自己总是对他带着些成见。

李纪心中虽有担忧,但见玉华脸上难掩对那古尔邦节的向往,便笑着说道:“那古尔邦节倒的确是难得一见的热闹,五娘你若是想去,明日我带人亲自护着你们几个去开开眼界,这定州城内的很多汉人都会去瞧热闹的,他们还会穿上那成套的胡服混进回鹘人当中一起作舞呢,你想不想也试一试?”

玉华一听这个,眼睛立即亮了,她仿佛有些不敢相信的瞪着李纪,一副生怕被李纪耍弄了的表情,李纪被她这小摸样逗的嗤一声笑了出来,马上便扬声叫了李司马府上的人进来,让他们连夜就买几套回鹘人的衣服过来,除了玉华的,连带着几个小丫鬟的也一齐备下。

“郡公爷,真的吗?咱们这样的身份,真的可以去那古尔邦节上戏耍吗?”,直到那下人都已经领命出去了,玉华仍有些不相信,瞪着一双盈盈美目看着李纪又追问道。

李纪笑着伸手在她额头上重重一敲后说道:“还不去早点歇下,累了这么多日了,明日爬不起来就哪里也去不成了。”

这第二日午后,那李司马的府上果然送了好几套胡服进来,除了年轻女子穿的,竟然还有两套男子穿的衣服,玉华今日心情本就十分兴奋欢喜,此时眼珠一转,便将小六子抓来命他也一起换起来。

等着玉华等众人都一起换了衣服出来,其他人看着玉华与小六子两个都傻掉了。

玉华与小六子身上俱有那回鹘人的血统,可平日里却完全看不出胡人的特征,只不过生的比一般人要精致艳丽许多,可是今日将这正宗的回鹘人的服饰一换上,特别是头上扣上了那镶金戴玉的四方棱形花帽后,这两个混血儿却仿佛藏也藏不住了,两张漂亮脸蛋与这回鹘人的服饰格外的协调相称,一下子简直有些现了原形的感觉。

这些人中,只有李纪一个人知道他们二人的底细,此时看着他们两个心里也不由十分感叹。而其他人并不知道这个缘故,只是被这一主一仆两人此刻旖旎华丽的模样给看花了眼,阿蛮她们当着郡公爷的面,不敢去开夫人的玩笑,便团团将那小六子围住,拉拉扯扯,叽叽喳喳的赞叹个不停,小六子脸上早已涨得通红,一开始还频频向李纪与玉华这边瞟过来默默求救,待见那两位主子均是一副笑盈盈看好戏的模样才彻底死了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4页  当前第8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2/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崔氏玉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