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崔氏玉华_分节阅读_第12节
小说作者:沈芳好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48 KB   上传时间:2015-08-03 15:57:32

崔玉林如此作态,玉华也就连忙顺势下了台阶,她抬头惊喜交加的看着崔玉林,秀眉高挑,眼睛瞪的溜圆,频频点头不已,仿佛生怕崔玉林反悔了一般。崔玉林以往与这五娘碰到,她总是一副安静羞怯的姿态,此时难得见她露出小女儿的憨态来,整张小脸也瞬时鲜活了,真当是美目亮如寒星,浅笑润如初妍,崔玉林也不由的有些看呆了,心里一动,便顺手摘了自己髻边的一枚盘金簪花下来,拉过玉华,轻轻将那簪花别在了她发髻边,笑着说道:“五娘真是乖巧,来,这簪花给你戴着,让姐姐看看漂亮吗?”

玉华伸手摸了摸那簪花,便喜滋滋的起身向元娘道了谢,两人一起回到了堂屋里,顾氏那边已经吩咐了下去,今天留她们几个在正院里用午膳,正在问几个小娘子可有什么爱吃的菜,琪娘几个脸上都是掩不住的喜色,争着在顾氏跟前卖好说笑着,因七娘在,六娘也不敢再腻在顾氏身边,但仗着自己人小,说话也就随便些,此时便爱娇的说道:

“母亲,我好久没吃到您这里的茄鲞了,可想了。”

顾氏冲她点头温和一笑,瞟了眼站在旁边的饶嬷嬷,饶嬷嬷便开口说道:“奴婢记下了,不知其他几位小娘子还有什么爱吃的?都可告诉老奴。”

而顾氏一看到元娘与五娘进来,便招手说道:“五娘过来,别光顾这和你姐姐说笑,过来让我好好看看。”,崔玉林就在身后轻轻推了玉华一下,掩嘴笑道:“五娘快过去吧,娘见了你,眼睛里都没有我了。”,玉华便缓步来到了顾氏靠坐的梨花木广榻前,俯身一福,叫了声母亲。

这下,原来还一片欢声笑语的屋里顿时冷清了下来,几双眼睛都盯在了玉华身上,顾氏则像毫无察觉的样子,只管笑盈盈的把玉华揽到了榻上坐着,细细问着她的起居饮食和学业情形,而顾氏另一侧的七娘崔玉媛,则挺着小身板端坐在那里,咕噜噜的转着大眼睛,来回打量着其他几个人,见六娘气的嘴都歪一边了,便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而此时堂屋门口,青竹帘外有人影闪过,有人低低叫了声夫人,饶嬷嬷一见便掀帘出去了,等她再进来时脸上便多了几分郑重其事,玉华一见,连忙从顾氏怀里站了起来,福了一福,扭身坐到了六娘身边,果然饶嬷嬷疾步来到了顾氏身旁,伏在她耳边轻声说了几句,顾氏挑了下眉,略一思忖,便笑了起来:“今日倒是凑巧了,本是你们父亲休沐的日子,我才让人去问他呢,可有空进来与你们见一见,谁知又突然来了客人,说是太子殿下来找你们父亲有事商量,这下子他只能等下次再见你们几个了。”

太子两字一说出来,玉华感觉自己周围的空气顿时都有些不一样了,四娘六娘还好,只是满脸的好奇与羡慕,而芸娘琪娘两个俱是身子一震,眼神*辣的盯在了顾氏与元娘身上,元娘崔玉林却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仍风轻云淡的问着几人喜好的菜色,芸娘她们哪还有心思说那些,只神不守舍的随口应付着,玉华见了这般情形,不禁好奇起来。

不一会儿,又有丫鬟在门外通禀,说是太子殿下送了些玩物给府里的小娘子们,顾氏忙命人拿进来,不知这太子是早有准备呢,还是后来补的,元娘和七娘两人的东西是单独一份的,各用一个金丝楠木嵌红蓝宝石的匣子装着,玉华五人的东西则都是一样的,每人一个掐丝珐琅器八方梳妆盒,这样的荣幸,可是五个小娘子从来不曾想过的,四娘激动的直到用膳,脸上还浮着两坨红晕。

等送她们回去之前,顾氏又整色说道:“你们五人虽都是极好的,但要想顶着永嘉坊的名头出去,还差的远些,前阵子我只一心想着让你们尽量多学些,也好早点带你们出去长见识,可没想到你们身子都羸弱,如今虽然功课是减了,但你们几个切不可懈怠,三位师傅都是极为难得的,别人想学也还学不到呢。”

从几人进府第一次见顾氏开始,她便总是笑语盈盈的,那份亲切妥帖看起来真与亲娘无二,这一下板起脸来,却顿让人觉得威而不怒,气势可畏,几人除了唯唯应诺,哪还敢有二话,尤其六娘更是庆幸不已,多亏昨晚做了决断,否则差点酿成了大错。而芸娘甚至几番犹豫,要不要求母亲把课业重新加回去才好。

几个小娘子自回沁芳阁不提,而顾氏午休起来,便遣人去外院看看太子殿下是否走了,等探信的人回来禀告了,饶嬷嬷却站在顾氏屋外有些犹豫起来,想了想,便命小丫鬟去拿了自己常用的一套象牙刮痧板过来,才缓步进了房里,午后正是顾氏看府里账册的时间,她盘腿坐在榻上支着头来回翻阅着,饶嬷嬷一进门,便劝说道:“夫人也歇歇吧,一上午应酬那些小娘子也没得闲,您本就不耐暑热,让老奴来帮您松快松快。”

顾氏见她拿着刮痧板,便笑着说道:“你这老货,又把祖传手艺拿来献宝了。”说完便斜靠着由饶嬷嬷伺候,饶嬷嬷手法轻柔绵密,眼见顾氏慢慢松了眉心,身子也软了下来,又等了片刻,才在顾氏耳边轻声说道:“太子殿下待的时间不长,看着倒像是专门来送东西一般,本大概还是想见见大爷二爷还有两位姐儿的,听说几位新来的小娘子也在一起说话,便没再提起,老爷下午......”

说到这里,饶嬷嬷嘴上和手上同时慢了下来,压低了声音说道:“老爷去了外院书房,又派人到沁芳阁去接了人......”,说完这话,饶嬷嬷便小心观察着躺在榻上的人。

顾氏并无任何异样,仍是睡眼惺忪的慵懒样子,半响才嗤一声笑了:“就知道你这老货把这套玩意儿拿出来,准没好事,我看你也是糊涂了,难不成我还要去管那些猫儿狗儿不成?”

饶嬷嬷急忙连声认罪,额上却已经密密的渗出了些汗来,要真是猫儿狗儿,她哪还会如此担心受怕的呢。

安国郡公崔泽厚除了年轻时有过几个通房,并无妾室,也无庶出的子女,他除了宿在正院,便是在“忠泽院”里办公事,这忠泽院位于正院东北侧,坊里一般都称其为外院,除了崔泽厚设在主院的书房和卧房,后院里则住着他几个心腹幕僚。

主院书房门口摆着两株松柏盆景,崔泽厚推门进去了,只留贴身管事崔军守在门外,书房内置着整套的降香黄檀家具,靠北窗的围榻前,一人长身而立,烟色纱裙拖曳迤逦,正是程娘子。

崔泽厚只一扬眉,漫不经心的说道:“还不褪干净了?”,程娘子程平便随手解了纱裙,仍默立于原地不动,崔泽厚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才上前将她按在了榻上。未几,这书房内便响起连绵不断的痛苦□□,门口立着的崔军却是一副无知无觉的样子,榻上,崔泽厚伸手扯着发髻将人拉到自己眼前,见那素日至清至冷的面孔已是沉溺迷离,才满意的松了手,却不知那人埋下脸去的一瞬间,便嗖然变了神情,仍是至清至冷。

崔泽厚素来爱惜身子,从不服食什么丹药,书房内这荒迷的□□便也消散的颇快,他很快已经衣冠齐整的坐在了书桌后面,只不过那榻上的人仍是未着寸缕,崔泽厚半阖着眼沉声问道:“怎么样,我这几个女儿,可还有入得了你的法眼的?”

程平深情淡漠的仿佛坐在沁芳阁东厅里教学一般,冷声答道:“姓崔的能有什么好东西。”

听了这无礼至极的话,崔泽厚不怒反笑,呵呵两声说道:“你这女人,唯有被压着时还会说两句人话,怎么了,我这郡公府,哪里比不上长乐公主的兴庆坊?你若还想回去陪着她的孤魂,我倒可以成全你,如今万妙阁正缺人呢?”

“郡公爷恕罪,程平不过一时失言罢了。”程娘子嘴里说的虽是赔罪的话,可脸上哪有任何惶恐认错之色。

崔泽厚仍是不以为意,显然是见惯了她这副样子,想了想又说道:“今日太子殿下来过,倒应该把你请出来一见的。”

“郡公爷说笑了,太子哪里认得我是谁?”

崔泽厚启唇一笑,漫声说道:“这宫里谁不认识你程尚宫呢,谁不认识你程平程观音呢,你这样脱的赤金光溜的他自然是不认识,穿上衣服,许就想起来了。”。见程娘子脸上终是变了颜色,崔泽厚心情越发愉悦起来。

再说那太子李济民离了永嘉坊不久,便依约来到了东市的一处酒肆里,他出永嘉坊时便已遣了众锦衣卫回去,只留了李甲、李铁两个亲卫跟着。顶楼包间里已有两人等他多时了,其中一人身形高大,背窗而坐,仍可看见他左脸上肌肉起伏不平,一条贯穿左颊的长疤,扯的他左边嘴角眼角都微微上扬,好似总在冷笑一般,这人,正是卓王李华死而复生的长子,李纪。

在李纪左手边坐着一人,闹渣渣的络腮胡须遮了他半个脸,只一双豹眼炯炯有神看的分外清楚,这人穿着簇新的铜钱纹蓝金绸缎袍子,却看着极不称身,说不出哪里别扭。

李甲推门先看见李纪,便点头示意,又看到旁边这人,身形便挡在门口不动了,李纪见状站起身,叫了一句“三哥”,李甲听到身后主子吩咐他让开,这才缓缓移到了房里,可全身上下仍是紧绷着的,李济民跟在李铁身后走了进来,看到房内二人的情形也略有些惊讶。

待李铁将门阖上了,李纪旁边那壮汉,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趴伏着不动了。

太子抬眉看着李纪,问道:“这位是......”

见李纪突然一笑,太子李济民不由的觉得有点不妙,他这堂弟从小便是个极少笑的,这次回来以后更是变了面瘫,如今这样阴恻恻笑起来,配着他那条疤,实在看着不详。

“这位,便是当年绑了我的人,也是给我脸上留了这道疤的人。”

  ☆、第26章 扶植

李纪话还没说完,两名亲卫俱是身形一动,已经封在了太子身前,倒是太子仍十分沉静,冲二人一摆手道:“退下吧!”,李济民自问在这世上可全然信任的人寥寥无几,眼前这个威武少年倒算是其中一个。

“三哥先坐下说话吧。”李纪躬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将太子让到了主位坐下了。

李济民斜了李纪一眼,便开口骂道:“今儿怎么突然肯开口了,早干什么去了,白白害我挨骂,你还杵在那干嘛,还等我请你入坐吗?”

李纪也不理会,撩袍便坐下了,那胡须壮汉仍趴伏在地上不动,李纪又替太子斟了一杯九酿春,两人一干而净,才开口说道:“这人叫刘腊,他是延平门出去鸡窝子山上的山匪头子,当年有人出了二百两金锭子要他把我掳去宰了,后来知道我是爹的儿子,便没下去手,算起来也可说是我的恩人。”

李济民冷笑了一声:“恩人?砍你一刀却没要你命的恩人吗?”

人人都说太子李济民长相肖母,清俊风雅,而性格肖父,宽厚温润,可现下一句话冷冷的问出来,上位者的威势与压迫感顿时扑面而来,那趴在地上的人微微一抖,身子伏的更加低了些,而李纪也立即起身躬立,俯首说道:“太子殿下息怒,且容臣弟细细回禀,臣弟绝不敢做任何隐瞒,刘腊开始收了钱要杀我不假,但其后他护得我这六年的周全也不假......”

李济民不耐烦的一挥手,说道:“得了得了,你给我闭嘴,你叫刘腊?抬起头来,你来说说,当年究竟是怎么回事,谁让你杀他的,后来为什么又不杀了?若有一句不实,你别以为他李纪就能护的你周全,父皇再如何偏疼他,孤要杀个山匪,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刘腊趴在地上又默默后退了几步,才慢慢抬起头来,并不敢直视李济民,只盯着自己身前的楼板,略一思索,开口说道:“启禀殿下,真正想要害世子爷的人是谁,草民确实不知道,当年草民还在葛丘山落草,这事牵桥搭线的就是我的手下,诨名叫做瘸五的,他原是长安城内本地人,因奸了寡嫂才逃到山上的,可后来他也被人灭口了,我也曾去查过,瘸五那寡嫂早就上吊死了,他家里没剩下一个人,一点线索也没找到,至于草民当时为什么没对世子爷动手,殿下您老确实明察秋毫,世子爷确实在袒护草民,草民当年只是一个见钱眼开的山匪,鄙贱无知......”

说到这里,刘腊不由抬眼看了李纪一眼,这十六岁的少年背窗而立,虽躬身俯首,但仍高出了常人一个头去,蜂腰乍背,长身挺拔,不说不动间仍携猛虎下山之势。

当年自己和兄弟们把他虏到了葛丘山上,并不知道他是谁,只是看着一个孩子遇到这种事竟然沉稳如常、毫无惧色,便好奇多留了他一刻,谁知李纪冷笑着打量了他一番,说道:“本以为占山为王的都是绿林好汉,谁知连要抓我一个十岁的小子,竟要出动十来号人马,真当都是废物点心。”

因李纪那时便已身高八尺,看着并不像十岁的孩子,掳他时几人还破费了些周折,被李纪当场耻笑了便难免羞恼,刘腊能占山为王凭的就是一身硬底子功夫,为了戏耍李纪,也为了挽回脸面,便笑说自己可以绑了右手与他单打独斗一场,让他死个服气。

谁知两人一交手,刘腊才觉得不妙,李纪不过十岁的年纪,虽练过拳脚却也没什么深厚的功夫,可这小儿天生神力不说,又极为冷静狡诈,而最麻烦的是,李纪当时存的完全是一个以死相搏的念头,只管命门大开却也要拼死咬自己一口,与人相斗最怕就是泄了胆气,刘腊被李纪这不要命的招式晃了心神,一个不小心竟被他一口咬住了脖子,刘腊当时只觉得要被野兽给咬断了咽喉一般,左手抽出绑腿里的刀子便往李纪头颈戳下去,李纪一个闪身才划在了脸上。

刘腊至今清清楚楚记得李纪当时的样子,他被自己一脚踹的飞出去躺在了地上,一头一脸的血却在哈哈哈大笑,口中大骂着无耻匪类、孬种怂包,刘腊也说不清楚自己当时是个什么心情,一会儿想着要立刻把这小畜生一刀一刀慢慢剐了泄愤,一会儿又隐约觉得此人定然出生不凡,杀了恐怕惹来大祸,反正他当下是把弟兄们拦下了,没让他们直接杀了李纪泄愤,只把他暂且关押起来,准备自己想想清楚再做打算。

结果当晚便有蒙面的黑衣人血洗了葛丘山,刘腊能做到山匪头子自然不是蠢笨的,他当即便抓了李纪在身边,想着此祸事必因这小儿所起,不管如何先拿住了这个把柄再说,刘腊并不知道这一念之间竟然救了自己一命,当他拖着李纪往一处密道逃去时,却被一蒙面人追上一刀向他背心砍过来,刘腊当时听到脑后的风声心便凉了,只当自己死期已到,谁知他身侧的李纪却欺身撞了他一把,又举手用腕上的铁链挡了那人一刀,刘腊才得以转身一剑刺死那蒙面人。

而后刘腊也顾不得多想,带着李纪从一处悬崖上跳了下去,那悬崖被繁茂的树木遮掩着,看着极为深幽险恶,其实树枝下有一处岩石挑出,是刘腊早就看好的后路,两人在那里生生躲了四五天,李纪差点因高热死了,是刘腊偷偷溜出去买了吃食药物回来才救下了,只等到一切都平复了,两人才敢出了葛丘山,几年间下来,刘腊却又做回了老本行,在鸡窝子山上重又扯旗落草,而他身边一直有个年少的二当家,常年脸上带着一个皮面罩,身手却是极好的。

听刘腊说完了,太子李济民脸上已是几次变色,也不看李纪,半响才咬着牙问道:“你既逃得命来,为何不回来找我和父皇?你可知道父皇因为你,悲恸到整夜整夜的无法入睡,差点便......”,李济民说不下去,啪一声把面前的酒杯扫飞了出去。

李纪撩袍跪倒,沉声说道:“臣弟知错,当年是臣弟人小糊涂所以想岔了,可臣弟那时若真有任何一刻觉得会有性命之忧,定会回来找皇叔和殿下做主的,绝不会白白送了性命,让皇叔和三哥为我伤心......”

李济民听他这样一说,脸上紧绷的面皮才松了下来,自己与这堂弟从小一起厮混长大,果然是最知道自己的,自己嘴上恨他莽撞胡来,可心里却着实是替他担惊受怕,一想到李纪堂堂皇家血脉、卓王长子,却被人欺辱迫害至此,李济民顿时怒火攻心,他看了李纪一眼,命道:“起来坐下。”

李纪也不推辞便起身坐了回去,刘腊虽腿已经跪的酸麻了,却一动不敢乱动,李济民也不理他,只皱眉看着李纪,问道:“是谁?”

李纪却只瞟了跪在一旁的刘腊一眼,说道:“此事我迟些再向三哥细说,如今倒有一件大事要与三哥商量。”

李济民气的只想挥手抽李纪一巴掌,这混小子从小就是这样,看着闷声不响,却是个最有主意的,自己这个做哥哥的,却时常要被他牵着鼻子走,他正要开口斥骂,李纪却抢着说道:“这刘腊如今在鸡窝子山却也混的不错,算起来快有二百来号人马,里头也有小弟我这个二当家的心血,他倒是个有远见的,从前也就一直想着要招安......”

这话一说,李济民便真来了兴趣,朝廷是官,山贼是匪,而官匪勾结一事却是古来有之,司空见惯的,若手中有支可为己所用的匪徒,倒是能替自己办不少棘手之事的。

想到这里,李济民才正眼看了看刘腊,漫声说道:“招安?那自有兵部可以办理......”

李纪此时便探身凑到了李济民跟前,缓缓说道:“是跟兵部招安,还是跟您招安,此事还请三哥定夺......”

太子这边厢与李纪商议大事,却不知道自己一趟永嘉坊之行,却已搅得这沁芳阁人心浮动,四娘一穿过竹林,便从丫鬟手上接过了那掐丝珐琅器八方梳妆盒,边走边喜滋滋的来回看着,而她身后却突然传来了芸娘的一声娇叫:“呀,五娘你头上这盘金簪花可真真精巧,你何时有了这样的好东西,早晨出去时还未见到你戴呢?”

四娘一听这话,豁然回身去看几步外的玉华,果然见她发髻边有一枚盘金簪花,嵌着细碎的宝石做成了梅花的形状,极为精巧,四娘眼睛顿时看直了,而琪娘此时则上前了一步挽住了玉华,柔声说道:“定是元娘姐姐送的吧,真是漂亮,看着倒像是宫里出来的东西,说不定是皇后娘娘赏的也不一定,五娘可要小心放好了啊。”

见玉华没有否认,走在最后的六娘顿时眉头一紧,咚咚加快脚步,绕开众人,快步往沁芳阁走去,其他几人默默对视了一下,也纷纷往前走了,玉华便落在了最后,她默然看着几人的背影,不知在想什么。

这日午后自然算作了休沐,玉华休憩起来,便说等下想要洗头,问赵嬷嬷有没有加了茉莉花香料的猪苓,这还是五娘第一次提出额外的要求,赵嬷嬷虽略显惊讶,还是去寻了。

赵嬷嬷前脚刚走不久,玉华便听到隔壁门吱呀响,她微微一笑,心道:果然是个毫无耐心的。

片刻后,玉华的房门便被人敲响了,进来的,是四娘崔玉露。

  ☆、第27章 收服

四娘是由她的丫鬟阿平陪着来的,她脸上略带了些亢奋,和上午在正院里刚刚得了那梳妆盒子时的神情差不多,两人坐下没寒暄几句,四娘便叫阿平与阿蛮都到门口去等着,她有些要紧的话要和五娘说,阿平和阿蛮都犹豫了一下,阿蛮的眼神不自觉的看向了自家的小娘子。

自从阿蛮治好了脚上的冻疮,她对着五娘的时候便很有些心绪复杂,仿佛摸不清这个小娘子的虚实一般,那张绝美又安静的小脸后面似乎有另一个人在,比如此时她看着五娘,面上仍是平时软懦乖巧的模样,可阿蛮总觉得她整个人不知哪里却隐约透出一丝莫名的兴奋。

玉华见阿蛮直愣愣的看着自己发呆,还以为她在征询自己的意思,便微微冲她点了点头,阿蛮见了稍微一愣,便拉着阿平一起出去了。

四娘待两个小丫鬟刚刚阖上门,便俯身凑近了玉华,低声说道:“五娘,你怎么没把元娘姐姐给的簪花上戴着呢?是不是不喜欢?”,然后也不待玉华答话,就一把攥住了玉华细细的手腕,急急的说道:“你既不喜欢那簪花,那就借我戴两天吧,等过几天我再还你?”

说罢,四娘便紧盯着玉华的脸上不放,手下也攥的更加紧了,疼的玉华不由一缩胳膊,两人便这么僵持了一会儿,直到玉华缓缓的点了点头,四娘脸上立即绽出一个满意的笑来,才松开了手。

玉华仍是从梳妆台里面拿出了那个盘金簪花,这次她并没有用绢帕包着,就这么握在手上走了过来,还没等她到近前,四娘便迎了上去伸出了手,玉华便也把东西往前一递,似乎是要送到四娘手里的意思,可等四娘抓住了簪花想把它拽过来的时候,却没拽动。

四娘一愣,这才把眼睛从那金灿华美的簪花上移到了五娘的脸上,然后便傻了,站在对面的五娘正歪着头瞅着她笑呢,那笑容不知该怎么形容,是俏皮?捉挟还是嘲讽?崔玉露突然意识到自己从前似乎就没怎么见五娘笑过,她心里没来由的一惊,然后便恼羞成怒起来,压低了声音恶狠狠的说道:“你干什么呢?还不快松手?”

玉华一缩脖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然后慢悠悠的开口说道:“四娘姐姐,你说我这个时候,要是大声叫起来,说你要抢我的簪花,阿蛮她们在外面不知能不能听的到呢?”

话音刚落,四娘的手便如被针扎了一般急缩了回去,等她再反应过来,便涨红了脸低吼道:“谁抢你簪花了,你可别瞎咧咧!”

“哦?簪花你没抢?那母亲赏我的翡翠镯子呢?”玉华扬着眉毛,脸上一派天真的问道。

四娘这下真慌了,她有些结巴的说道:“镯子...镯子怎么了?”

玉华手里摆弄着那簪花,笑嘻嘻的说道:“让我想想啊,四娘姐姐平时也出不了这院子,那镯子呢,定然只能放在自己房里,恩...我猜啊...不是在梳妆台里搁着,便一定是用帕子包了放在枕头下面吧,也好方便每日临睡前拿出来细细赏玩一番......”

在玉华说到枕头下面时,四娘便脸色一变,玉华瞧见了,便掩着嘴吃吃的笑了起来:“哈,果然是放在枕头下面的,四娘姐姐,我现在要是叫了阿蛮进来,说你偷了抢了我的镯子,让她们去你的房里好好搜一下,你说,那会是怎样一个热闹情形呢?”

“你......那镯子是你自己借给我的?什么偷不偷的,你,你你疯了不成?”四娘已然快急哭了。

“借?母亲赏我的,这么贵重的一个翡翠镯子,我怎会随便借给别人呢?分明是你抢去的,你瞧,你今天又想来抢我的簪花呢?”

“你血口喷人,你胡说八道,你,你疯了,母亲她们不会相信你的!”

听了这话,玉华突然拉下脸来,她慢慢靠近了四娘,沉声喝道:“我胡说?哼,我倒要看看,等呆会儿在你房里搜到了镯子,咱们到了母亲和姐姐跟前,她们是相信我呢,还是相信你?”

四娘此时已经说不出话来,她木呆呆的立着,脑袋里已是炸开了锅,若是闹到母亲那里去,会怎么样呢,想到母亲与长姐对五娘素日里的偏爱,再想到玉华平日里怯生生的模样,四娘发觉自己已是走进了死路里,镯子现下就在自己枕头下面,只等这小贱人随时叫起来,自己便马上要倒大霉了,说不定被直接赶回家去也不一定。

玉华也不管她,扭身坐到了红木桌旁,惬意的靠在桌沿上仰头看着四娘,手里的簪花轻轻的敲打着白云石桌面,发出嗒嗒嗒的脆响。

“你...你到底要干什么?呜呜呜...”,等四娘再开口时,已经带了哭腔,她死命的捂着嘴只发出低低的呜咽声。

玉华嘴角扯出一个笑,眼神却突然凌厉起来,她慢慢的,一字一顿的说道:“我,要你现在跪下来向我赔礼。”

四娘一噎,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泪花在眼眶里直打转。

见她半天不动,玉华又轻声说道:“四娘姐姐,别怪我没提醒你啊,赵嬷嬷替我寻猪苓去了,这会子也该回来了,你若不愿意,咱们就叫了两个姐姐进来吧。”

四娘只觉得自己腿一软,已经跪在了玉华面前,垂着头涨红了脸,想哭却又不敢,只低低抽噎着,玉华只静静的看着她不响,四娘抬头飞快的看了她一眼,才想起了什么,便呜咽的说了几句话,含含糊糊的隐约能听到赔罪,对不住几个字眼,说完便忍不住就要放声哭出来了。

玉华见状,一伸手便拉了她起来,在她耳边急急的说道:“姐姐快忍回去,要是惊动了别人,我可也救不了你了。”

四娘一听这话,顿时觉得心里一松,她本就是个没心没肺的脾气,急忙咽了几口大气,硬是忍了回去,圆润粉白的脸却涨的通红,扁着嘴巴,皱着眉毛,整个人一抽一抽的,玉华看了心里暗自好笑,脸上却不显,扶着她在雕花圆凳上坐下了,还拿出帕子,从桌上金丝白瓷壶里倒水打湿了,递给四娘叫她洁面。

此时的四娘只觉得脑袋晕晕沉沉的,仿佛梦里一般,傻傻的接过帕子擦了擦脸,耳边却听到玉华问道:“五娘实在是好奇,到底是谁撺掇姐姐来跟我过不去的,姐姐能否据实以告?”

撺掇?四娘愣了半天,才低着头轻轻的嘟囔道:“没...没人撺掇我...”

玉华听了这话却一本正经的摇了摇头,柔声说道:“我不信,姐姐与五娘素来和睦,怎么会无缘无故的再三上门来欺负我?”

听玉华说的诚恳,四娘先是臊红了脸,而后却也回过神来,是啊,几个小娘子中,琪娘性子清冷倨傲,芸娘又是时常跟在琪娘后面的,六娘性子燥不说,之前在安邑坊住着的时候就和自己合不来,唯有五娘脾气温和软糯,学问又好,自己之前学业上有些不会的还常问问她的,两人还能不时说上两句闲话,确实也算的上和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4页  当前第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9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崔氏玉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