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户小娘子_分节阅读_第17节
小说作者:月生春秋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73 KB   上传时间:2015-04-28 21:39:48

  荀哥张口结舌地看着芸娘,小脸涨得通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倔强地忍住,不让泪水滚落下来

  芸娘沉默了半晌,缓缓说道:“荀哥儿,爹曾经教导过我,在决定自己的亲事时,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要遵循自己的心。现在,姐姐也同样教导你,在决定你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未来时,不论是学医也好,继续读书也罢,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要遵循你自己的心。”

  荀哥呆呆立住,似乎脑中一片混乱,左右为难。宋芸娘便又柔声道:“你不用过多担心家里,现在爹爹身体已经好了很多,姐姐也找到了挣钱的法子,将来就算供你到靖边城读书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你要知道,我们家三个人是一个整体,只有你好,我和爹才会好……”

  站在一旁的萧靖北零零星星听到了一些只言片语,他有些诧异,想不到看似平静和谐的宋家,居然也有这般不为人知的心结和隐情。他明白了端庄秀丽又能干的芸娘为何这般年龄却还一直云英未嫁,“招赘……招赘……”他将这两个字默默在心里念了两遍,突然觉得内心一阵茫然无助和刺痛。

作者有话要说:  

  ☆、  城门口的巧遇

  宋芸娘结束了对荀哥的训话,看看太阳已经高高挂在天空,此时已近正午,便和萧靖北一起沿着来路折返,去茶馆寻刘栓财,准备一起回张家堡。

  沿路经过一家药店,芸娘想起和那几个女子的五日之约,便又买了些做面脂需要的药材。经过一家包子铺时,闻到包子铺里散发出来醉人的香气,芸娘咽了咽口水,不禁勾起了馋虫,这才发现已经饥肠辘辘,看到荀哥压在吞着口水,她便买了十来个包子,此时毕竟已近正午,虽舍不得进饭馆吃饭,但路上好歹也可以简单地填填肚子。

  走到茶馆门口,看到刘栓财早已在茶馆等得不耐烦,见他三人返回,脸上笑成了菊花,忙乐颠颠地收拾起大包小包走出来。他见芸娘三人一改之前的兴高采烈、谈笑风生,都变得神色黯然,沉默不语,便只当他们逛街累了,也收敛了满脸的笑意,默默跟着他们往城门走。

  四人到城门处的车马驿取寄存在那里的马匹和骡车,只见这里热闹非凡,一支骑兵队伍正要出行,几十匹战马正不耐烦地跺着蹄,打着响鼻,喷着白气,时不时发出一阵阵嘶鸣。身旁的一队士兵也正在整理行装,准备出发,他们均是全副武装,身上披挂的盔甲和佩戴的兵器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旌旗飘舞,盔帽上的红缨在风中飘舞,颇为壮观。

  芸娘等人小心地从旁边绕过,取了马匹和骡车,正准备离去,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一声惊喜的叫喊声:“芸姐姐,荀哥儿”,听上去很是耳熟,却是分手了快一个月的许安文的声音。

  宋芸娘循声望去,只见那支骑兵队伍中,有一个瘦小的身影,却正是一月未见的许安文,只见他正踮着脚,高高举起手对自己挥舞着,他身旁站着一名身材高大健壮的男子,一身戎装,却是快有一年未见的许安平。

  许安平也看到了宋芸娘,脸上露出了不敢置信的神色,随后又转为惊喜,他使劲揉了揉眼睛,似乎这才回过神来,便激动地大踏步向芸娘走来,步伐越走越快,到最后几乎是疾跑。他身披盔甲,头戴盔帽,脚踏铁网靴,腰挂大刀,盔帽上的红缨随着他的步伐在风中飘舞,地上的尘土也随之震动,伴随着他的,似乎还有一股硝烟战场上的肃杀之气,迎面滚滚扑来。

  宋芸娘愣愣看着越来越近的许安平,觉得他和自己记忆中的那个青涩少年判若两人。大概是经过了战火的洗礼,许安平身材更加高大挺拔,整个人更为成熟稳重,他神色坚毅,刚性十足,周身张扬着一股凛冽的气质。

  转眼间,许安平来站到宋芸娘面前,他怔怔站在芸娘身前,低头痴痴看着她,坚毅的目光转为柔情似水,又变回那个热情洋溢、含情脉脉的少年。

  宋芸娘在这滚烫的目光下有些局促,她忙开口打破沉默,惊喜地说:“安平哥,你怎么在这里?”

  许安平看着魂牵梦绕的人儿就站在眼前,恨不得一把搂在怀里,却只能控制着自己牢牢立住,只用目光缠绕着她,柔声说:“我为周将军送急报过来,马上便要启程走了。”

  “那……你回不回张家堡?……张婶婶挺想你的。”

  许安平眼神一黯,“如今战事严峻,我还要赶去定边城和周将军会和,就不能久待了。我娘平时就有劳芸娘你照看了。”他语气一转,又变得热情而激动,“今天居然能在这里见到你,我真的是太意外,也太开心了。”

  芸娘也笑道:“我也没有想到能在这里见到你。看到你这般安好,我便也放心了。”

  许安平目光胶着在芸娘身上,怎么也舍不得移开,他只觉得芸娘比自己记忆中更娇俏美丽,更让人魂牵梦绕。他呆呆站在那里,身后气喘吁吁地跑过来的许安文拍醒了他,“二哥,太……太好了,真……真没想到居然……在这里可以碰到芸姐姐,这真……真的是老天爷的安排。”他弯腰喘了会儿气,又说:“正好,你要送给芸姐姐的礼物就不用托我转送了吧,你亲自送给她吧。”

  许安平一愣,似乎这才注意到芸娘身旁还站着几个人,居然也难得的脸红了,他不好意思地拍了一下许安文的肩膀,小声道:“你小子说话也不看看场合。”

  许安文大大咧咧地说:“怕什么,咱们北方儿郎哪有那么多唧唧歪歪的讲究和避讳。你今日一去,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再回来,现在碰到了芸姐姐,你不赶快亲自送给她还等什么?”说罢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递给许安平。

  宋芸娘难为情地低下来,心里埋怨这许安文究竟是真聪明还是假糊涂,哪有这样教唆他二哥的。正有些手脚无措,却见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递到自己面前,许安平结结巴巴地说:“芸娘,这是我……我今日刚买的,选得匆忙,希望你喜欢。”

  宋芸娘低着头囧在那里,手脚无措。许安文早已一把接过盒子塞进芸娘手里,“芸姐姐,快收下吧,你的生辰不是马上就要到了吗?这可是二哥精心为你选的礼物。二哥今天一到靖边城办完了差事,便马不停蹄地去为你选礼物。听二哥说,当时首饰铺里本来还有一件更适合你的,可是不巧刚刚被别人选走了,很是遗憾呢!”

  一直静静站在一旁的萧靖北自然早已发现这许安平便是在首饰店里遇到的那名男子,他心里感触良多,想不到自己和他居然在同一时间、同一家店里为同一名女子挑选礼物,居然还看中了同一件,幸好,自己早到了一步……他想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将手放在胸前,按了按装玉簪的小盒子,便似有些安心。

  许安文也看出了萧靖北是店里遇到了男子,他愣了一下,却也立刻拱手行礼,“在下许安平,不知兄台……”

  萧靖北便忙回礼,“在下萧靖北,方才在店里不慎买了兄台心中所爱,多有得罪!”

  “哦,你是萧大哥!”许安文这才认出了萧靖北,他叫道:“原来二哥看中的那枚玉簪是你买去了。”

  宋芸娘闻言不解地看向萧靖北,心想,他不是一直和自己在一起吗,什么时候去买了玉簪?

  萧靖北见芸娘面露疑惑之色,却误解了她的意思,只好支支吾吾地解释:“我……我见那枚玉簪很适合……靖娴,便买下送给她。”

  许安文便对许安平眉飞色舞地介绍道:“这位萧大哥很是厉害,那日胡勇那小子用鞭子打芸姐姐时,多亏他出手相救。”

  许安平闻言很是心痛地深深看了一眼芸娘,急道:“芸娘,竟有这样的事情?你有没有伤到?”又咬牙切齿地说:“我一定不会放过胡勇那小子!”

  芸娘笑着摇了摇头,轻声宽慰道:“没关系,早就好了,安平哥你不用担心。”

  许安平面色稍缓,又对萧靖北拱手道:“多谢萧兄仗义相助。”

  萧靖北忙笑着回礼,心中却很是纳闷:不知这许安平和芸娘是何种关系,许安平一看便是对芸娘情根深种,只是芸娘虽然神色始终淡然,但是却一口一声亲热地叫着“安平哥”,看上去似乎十分亲密……他不觉心中涌现出一股酸涩之意,看着意气风发的许安平,想到自己的待罪之身,想到低矮的茅屋里那一家子老小,特别是京城里还有一个和离了的妻子,便觉得有些自惭形秽,虽然内心很不愿意,但腿还是下意识地往旁边挪开了几步。

  时间紧迫,许安平军务在身,已有士兵过来催促了好几次,他心里再舍不得也只能和芸娘道别,不过,居然能在这靖边城见到芸娘一面,并且亲手送她礼物,实在是没有想到的意外之喜,也足够许安平回想、甜蜜好一阵子。他骑在马上随着骑兵队伍向远方驰去,远远地还勒住马,回过头不停地挥手,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芸娘。

  宋芸娘他们挥别了许安平,便又和许安文道别。许安文自是百般不舍,他拉着荀哥的手,佯怒道:“好你个小子,到了靖边城居然不来找我,要不是我眼睛尖看见你们,只怕你们早就悄悄溜走了。”

  荀哥本因今日书店之事情绪不太高昂,心事重重,此刻便也只是淡淡地说:“下次来的话一定找你。”

  眼看许安文佯怒要变成真怒,芸娘忙笑道:“三郎,我们今日本为卖粮而来,还要买些日杂物品,时间仓促。再说,靖边城这么大,谁知到哪里去寻你。以后有机会,我们一到靖边城什么事都不先做,第一件事便是去寻你,可好?”

  许安文闻言也觉得自己有些强人所难,便呵呵笑道:“你们若再来靖边城,办完了要办的事情,便去西四巷的书塾寻我,咱们好好聚聚。”

  作者有话要说:

  ☆、荀哥儿的决心

  和许安文分别后,宋芸娘他们一行四人踏上了回张家堡的路途。和来时路上的兴致勃勃不同,现在他们都有些意兴阑珊。刘栓财本想好好卖弄卖弄刚才在茶馆里听到的新奇故事,可见这几人都沉默不语地坐着,便也只好郁闷地埋头驾车。

  回程的路上,因骡车不像来时负重过多,荀哥儿便和芸娘一左一后地坐在骡车上,萧靖北一人骑着马,紧紧行在骡车旁边,他不断勒紧缰绳,调整着马的步伐,始终配合骡子的速度。

  荀哥儿紧紧抱着怀里的一摞书,垂头想着心事。他是确实喜欢读书,也明白父亲的抱负,可他跟柳大夫学医后,柳大夫对他的期望甚高,他实在不愿辜负柳大夫,更不想因读书一事耽误姐姐。荀哥儿小小的眉头紧紧皱着,左思右想,面色郁郁。

  宋芸娘紧紧握着手里的小木盒,觉得如火炭般烫手。刚才她悄悄打开盒子看了看,里面躺着一只白玉手镯,色泽温润细腻,通透无暇,一看便是佳品,更让她内心难安。一直以来,她都只是将许安平视为兄长,虽然隐隐约约知道许安平的情义,但因种种原因,却从未往更深远处想。况且,许安平在张家堡时还是个青涩的少年,满腹的情怀往往只流露于眼神之中,连暧昧的话语都不曾多说一句,哪里敢像今日这般大胆地示意,害得芸娘猝不及防,无所适从。可是……许安平对芸娘的情义越深,表现越明显,她便越害怕,越退缩。今日她若不接这盒子,便是对许安平太过残忍,可她接了这盒子,便是鼓励了他,势必让他的感情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她不知该如何阻止许安平越来越浓烈的感情,她已经将许家人看做了自己的亲人,她最不愿意伤害的便是自己的亲人……宋芸娘眉头深锁,陷入深深的自责和为难之中。

  萧靖北默默骑在马上,也是满腹心事。他虽活了二十多年,不但娶了妻,连孩子也快五岁了,可却从未尝过情滋味。在京城时,因家里微妙的气氛,他便也和父亲一样寄情于武学,在男女感情一事上很是淡然。到了成亲的时候,也只是和京城里其他富贵家的公子一样,听从父母之命娶妻生子,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过下去,想不到家里出了那样大的变故。来到这边境,就好像是在另一个绝然不同的世界重生了一般。遇到宋芸娘后,和芸娘的每次接触都带给他不同的感触和震撼,他从未见过芸娘这般热情、善良、坚韧、活力的女子,却也在一次次震撼中不知不觉被芸娘吸引,慢慢有了患得患失的情愫,竟然就像情窦初开的少年一般。他的满腹心事未能对芸娘表达,今日却杀出来一个勇猛无畏的许安平,许安平清白的身世、干净的过往以及和芸娘五年的情谊,让一向无所畏惧的他居然生出了些许退缩之心……

  此时早已过正午时分,太阳被密密的云层严严实实地挡住,天阴沉沉的,乌云密布,正像宋芸娘他们三人灰暗的心情。一路上,宋芸娘他们三人都在低头沉默地想着心事,连错过了午饭时间也不自觉,只有刘栓财地一边孤寂地驾车,一边默默地啃着包子,心里在纳闷这三个人逛个街居然会累得如此模样,看来自己不陪他们一起再接着逛街实在是明智之举。

  回到张家堡,萧靖北和宋芸娘他们直接在永镇门分手,他本当着守门的差事,今日只请了半日假,现在却已耽搁了些时间,自是赶着回去销假。宋芸娘他们则直接坐在骡车回到了宋家。

  宋思年早已在家里翘首望了老半天,见芸娘和荀哥平安回来,这才放下一颗悬着的心,忍不住埋怨道:“芸娘啊,你这孩子太胆大妄为了。现在人人都在说外面不太平,没事都呆在堡里,你还往外跑,不但自己去,还带着荀哥去。爹在家里担心了大半天啊。”

  芸娘暂时放下满腹的心事,露出轻松的笑容,“爹,别自己吓自己,没事儿,我听安慧姐说,现在大队的鞑子兵被周将军他们牵制在定边城呢!就算遇上鞑子,也顶多是小队人马,更何况,还有萧大哥的保护呢!您看,我们今日去靖边城卖粮不但多卖了几两银子,还以便宜的价钱买了面粉、布匹什么的,比在堡里面买划算得多呢!”说罢,兴致勃勃地将买回的物品一一指给宋思年看。

  宋思年也饶有兴致地看了一会儿,突然发现荀哥儿牢牢抱在怀里的一摞书,好奇地问:“你还为荀儿买了书吗?是不是都是医书?荀儿你现在看书要不要紧,头还疼不疼?”

  荀哥儿又心虚又难受地低下头,却支支吾吾无法开口。芸娘看着父亲担忧的眼神,很是心酸,她瞪了一眼荀哥儿,笑着对宋思年说:“爹,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荀哥儿的记忆恢复啦。他买的全都是些四书五经的书,咱们荀哥儿又可以好好读书啦!”

  荀哥儿闻言一震,抬头愣愣地看着芸娘,想不到自己左右为难、思量了一路的难题,芸娘一回来几句话便为他做了决定。

  宋思年却是喜出望外,他激动地大声说:“荀儿恢复记忆了,太好了,太好了,真是祖宗保佑啊。”他忙慌着到厢房给妻子的灵牌上香,芸娘在门外听到了宋思年对亡母低低的叙话,听他说着说着,发出压抑不住的哭声。芸娘不禁悲从中来,她恨恨看着荀哥儿,小声骂道:“你小子再耍花样,不好好读书,小心我饶不了你。”

  荀哥儿目瞪口呆地站在一旁,他没想到这件事对父亲的打击如此之大,不禁后悔万分。他不知道将来自己究竟会走上哪一条路,眼下只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按父亲的期望好好读书,绝对不能再让他伤心了。

  傍晚,宋思年差荀哥儿去请柳大夫过来吃晚饭。今日刚到靖边城采购了一番,晚饭自然颇为丰富。

  饭桌上,宋思年喜笑颜开地告诉柳大夫:“柳兄,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荀儿的记忆恢复了,他又可以读书啦!”

  柳大夫闻言也十分欢喜,随后又疑惑地问:“荀哥儿是什么时候恢复的?怎样恢复的啊?”

  宋思年当时只顾惊喜,却也没想到这一层,便也跟着问:“对啊,是怎样恢复的啊?”

  荀哥儿目光躲闪,求救般地看向芸娘,芸娘便叹口气,随即笑着说:“今日上马的时候,荀哥儿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将头磕了下,吵了一路上的头昏,到了靖边城后,居然又好了,还说记忆恢复了,想看书,萧大哥便给他买了好些书。”

  宋思年自然是口念阿弥托福,连声感谢上天保佑。柳大夫却是将信将疑,他命荀哥儿伸出手给自己诊脉,又仔细看了看他的头,面露疑惑之色,思量了一会儿,又若有所思地看着荀哥儿,荀哥儿便心虚地低下头。

  柳大夫见荀哥儿的神色躲闪,心中已是了然,他本就对荀哥儿失忆的症状感到怀疑,现在越发证实了自己的推断,便也笑着说:“我看荀哥儿大概是摔了一跤后,将当时头脑中堵塞住的部分又摔通了,所以恢复了记忆。宋兄,真是可喜可贺啊!”

  宋思年闻言越发笑得开心,宋芸娘和荀哥儿自是感激地看着柳大夫。

  柳大夫又说:“荀哥儿虽是我徒弟,在学医上也很有些天分,但学医是失忆之时的权宜之计。现在既然恢复了记忆,是继续学医,还是重新读书,也应当好好思量思量。”

  宋芸娘面露震撼之色,心知做师傅的人怎能舍弃聪慧好学的徒儿,实在是因为柳大夫是善良大度之人,全然为荀哥儿考虑,没有自己的半点私心。

  宋思亮还没有开口,荀哥儿已双膝一沉,跪在了柳大夫面前,“师傅在上,请受徒儿一拜。”他恭敬地拜了柳大夫,挺直腰背坚定地看着柳大夫说:“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徒儿一定会继续跟着师傅学医,将师傅的医术继承下去。但是……”荀哥儿看了一眼满脸紧张的宋思年,接着说:“还请师傅允许徒儿在学医的同时,能跟着父亲读书。徒儿认为,学医和读书二事并不矛盾,只要徒儿勤奋好学,一定会两不相误。”

  柳大夫、宋思年和芸娘都面露惊异之色,宋思年和芸娘眼里闪着泪光,柳大夫欣慰地捋起了胡子,缓缓颌首赞同,“荀哥儿,做事不半途而言,重情守信,都是难得的品质。你小小年纪能做到如此,为师很欣慰。只是,你以后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艰辛,你……做得到吗?”

  荀哥儿挺直背,昂着头,目光坚定地大声道:“徒儿一定可以做到,敬请师傅放心!”

  “好!好!”柳大夫忍不住击掌叫好,宋思年也自豪地看着儿子,百感交集。芸娘悄悄用手背擦了擦眼角沁出的泪珠,她笑中带泪地看着荀哥儿,觉得荀哥儿好似破茧成蝶一般,经历了这一番挫折,整个人变得更加意志坚定,斗志昂扬,反而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作者有话要说:  

  ☆、徐富贵的礼品

  宋家人说开了心思,此刻正开开心心地吃着丰富的晚饭,你给我夹一块肉,我给你夹一筷子菜,小小的餐桌上气氛温馨祥和,其乐融融。

  离宋家不远的城门处,萧靖北刚刚和下一班守城的士兵们换了岗,正拖着站麻了的双腿向家中走去。

  此时早已经过了晚饭时刻,深秋时节的天黑得格外早,沉沉暮色已经笼罩了张家堡,堡外城墙边的茅屋大都漆黑一片,住在堡外的军户和流民比堡内的更为贫苦,自然是舍不得点煤油灯,往往天一黑便早早上床歇息。

  萧靖北走过一间间静寂无声的茅屋,感觉走在一片荒芜人迹的旷野中,阵阵呼啸的寒风迎面袭来,他不禁又冷又饿,连脚步都带了些虚浮。萧靖北今日劳累了一整天,从早上到此刻粒米未进。清晨赶着出门走得匆忙,中午又错过了中餐,傍晚时分,负责下一班守城的几个士兵吃酒吃忘了时间,耽误了好长时间才匆匆赶来换岗。

  又饥又寒的萧靖北本就心情郁闷,冷着一张脸走近家门,远远便听到厢房里传出萧瑾钰的哭声,他心情更加烦躁,沉着脸走进正屋,却见昏暗的煤油灯光下,小小的钰哥儿趴在王姨娘怀里,撅着小屁股,哇哇地哭着,一旁的李氏脸气得通红,手里高高扬起一根鸡毛掸子,想打却无法狠心打下去,王姨娘一手紧紧护着钰哥儿,一手忙着拦李氏,正急得跳脚,看到萧靖北走进房门,如看到救星般地叫道:“四爷,快劝劝姐姐。”

  萧靖北本就心情烦躁,见到这乱糟糟的场面,不禁大喝了一声: “不准哭!”钰哥儿身子猛地一震,回头惧怕地看了看父亲,一下子止住的哭泣变成了抽泣和打嗝,小小的身子一抽一抽地,泪汪汪的大眼睛可怜兮兮地看向王姨娘,李氏见状心疼地放下了手里的鸡毛掸子,王姨娘便趁机抱着钰哥儿出了正屋。

  “母亲,”萧靖北坐到凳子上,有气无力地揉了揉眉头,疲惫地问道:“钰哥儿惹您生气啦?”

  李氏叹了口气,指了指桌子上摆放着的一堆物品,萧靖北这才看到简陋的桌子上堆着大包小包用油皮纸包着的物品,便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哪里来的?”

  李氏苦笑着说:“这是隔壁的徐富贵送过来的一些糕点、布匹之类的,说是看我病了这么长时间,探望我的。”

  萧靖北闻言不解地扬了扬眉头,李氏接着说:“我们两家虽然隔壁挨着,又是一道充军过来的。可我病了这么长时间,他家什么时候来看过?你现在一当上小旗了,那徐富贵马上就过来了,说的是看我,其实还不是讨好你。”

  萧靖北厌烦地皱了皱眉头,“那您怎么还收下?”

  李氏气道:“我哪里肯收下,那徐富贵放下便要走,打的又是探望我的幌子,只说是一些糕点之类吃的东西。我们两家毕竟是邻居,我想着若过于推辞又伤了和气,只好勉为其难地收下,结果那徐富贵走到门口却说,希望你能好好照应徐文轩,给他在城门处安排个轻松的差事。”

  萧靖北闻言有些错愕,随即冷笑道:“真是无利不起早的商人,他倒是惯会钻营。只是这次只怕打错了算盘,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小旗,哪里有什么能力安排徐文轩去城门守城?”

  李氏却笑了,“你还真是小看这徐富贵了,人家早就找通了路子,将徐文轩安排在城门驻守了。不然的话,怎么你们五个人一道充军来的,四人都去了边墩,却只有徐文轩一人留在堡里?徐富贵只怕是看我们是邻居,好打交道,便想将徐文轩安排在你负责的那一班,这才上门套套近乎呢?”

  萧靖北不觉气极反笑,“这个徐富贵,还真是有一手,怪不得他们家老爷派他一路跟着徐文轩过来。”他叹了一口气,又道:“不过这徐富贵也算是忠仆了,徐文轩有他在一旁照顾,少吃了多少苦头啊!”他转念一想,又问:“不过,这又关钰哥儿什么事?”

  李氏想到可怜兮兮的钰哥儿,不觉又辛酸又生气,“我知道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徐富贵所托之事万一令你很为难,他的东西我们还是不要为好。哪晓得我千叮咛万嘱咐,刚转了个身,钰哥儿便将一包糕点偷偷拆开吃了。吃了还不算,他怕我发现,还将吃不完的悄悄塞在床底下,要不是我看见他嘴角的残渣,还真被这小子给瞒过去了。”说罢,想起钰哥儿那又可怜又狡黠的小模样,又忍不住捂着嘴笑。

  萧靖北也忍不住弯了弯嘴角,却又肃然道:“这小子真的要管教,只是他还这么小,太不懂事,还是要慢慢跟他讲道理才好。”

  李氏也叹了口气,她想到钰哥儿在京城里也是锦衣玉食地养着,成天一群丫鬟婆子护眼珠子般地看护着,哪里吃过什么苦。家里出了事后,亲娘舍下他不管,充军路上拖着跟大人们一起走一程抱一程,不知吃了多少苦,小小年纪却也十分懂事,知道看大人们的神色,再苦再累也不吵不闹。只是毕竟还是小孩子,又这么长时间吃些粗粮,看到美味的糕点自然嘴馋,自己刚才却也是心急,有些过了……想到这里,又有些后悔。猛然想起王姨娘和钰哥儿出去这么久还没有什么动静,便起身想出去看看。

  刚走到门口,却见王姨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面片汤进来了,钰哥儿迈着小短腿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旁,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盘馒头,看到李氏站在门口,腿便有些哆嗦,停住脚步怯怯地看着李氏。

  李氏叹口气,弯腰接过盘子,和王姨娘一起走进房里,将面片汤和馒头放在桌上,又心疼又自责地对萧靖北说:“瞧我,净顾着拉你说话了,都没想到你还没有吃饭,还是王姨娘心细,快趁热吃点吧。”

  萧瑾钰也鼓起勇气走到萧靖北身边,细声细气地说:“父亲,快吃东西吧,是我和姨奶奶一起做的。”他又看向李氏,“祖母,您别生气,我知道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页  当前第1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户小娘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