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户小娘子_分节阅读_第10节
小说作者:月生春秋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73 KB   上传时间:2015-04-28 21:39:48

  王姨娘说:“四爷去山上打柴了,请问你是……”

  宋芸娘闻言便将手中的篮子递给王姨娘,笑着说:“小女子姓宋,名芸娘。前几日,多亏萧大哥出手相救,方使小女子免受鞭挞之苦。这是萧大哥当日借给我的衣裳,另外,还有一些吃食,略表谢意,还请笑纳。”

  王姨娘有些迟疑地接过篮子,萧靖娴却冲到芸娘面前,“哦,你……你是那日在城门送我们馒头的……你到底是男是女?”

  宋芸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诚恳的说:“因家父、小弟受伤,故此当时我不得不男扮女装在城墙服役,如果造成了你们的误解,还请原谅。”

  萧靖娴脸颊绯红,一双眼睛泛着雾气,有些气鼓鼓地说:“男不男女不女,奇奇怪怪,你的东西我们不敢要!”说罢,便要将篮子退还给芸娘。她当日在城墙见到芸娘这位俊俏郎君出手相助,不觉触动芳心,正有些小女儿情怀,今日见到自己芳心暗许的竟然是一名女子,不觉又是气又是羞又是恼。

  宋芸娘有些愕然地僵在哪里,王姨娘一向是看人眼色做事,哪里做得了主,讪讪地站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屋里走出一位拄着拐杖、满脸病容、四十多岁的中年妇人,她有着一双和萧靖北相似的眼睛,可此时却黯淡无光,虽然面色蜡黄而憔悴,身形消瘦,但举手投足间仍然充满了威仪,她淡淡地问:“靖娴,出什么事了?叽叽喳喳像个什么样子!”眼睛却是望着芸娘。

  芸娘忙对着她恭敬地行了一礼,萧瑾钰早已从地上爬起来,跑到这名女子面前,“祖母,这是那日在城墙给我馒头吃的姑姑,她今日来还爹的衣服,还送了些吃的东西来。”

  中年妇人——萧靖北的母亲李淑华眉头微微一挑,静静看着芸娘,芸娘忙将之前说过的话复述了一遍。

  李淑华李氏闻言面色柔和了不少,她微微笑着,一派云淡风轻,“宋娘子,些许小事,不足挂齿。多谢宋娘子将我家四郎的衣服送回,只是这其他的,实在是愧不敢受。”

  宋芸娘见她面上彬彬有礼,实则暗含戒备,便诚恳地说:“这些都是自家做的野菜干和酸白菜,只是乡野粗陋之物,实在是算不了什么。你们刚到张家堡,想必万事俱缺,想当年我们一家刚刚到这里时也和你们一样,亏得左邻右舍出手相助,才慢慢渡过难关。这里虽然地处边境蛮荒之地,但军户们大多淳朴,还请各位不要太过疑虑。”

  李氏看向芸娘,一直平静的面色微有波动,她正想开口,却猛然又发出一阵咳嗽,咳得撕心裂肺,连背都佝偻了起来。

  王姨娘、萧靖娴忙扶着李氏,萧靖娴一边为李氏抚背顺气,一边满脸怨气地怒视芸娘。

  芸娘不觉苦笑,没想到自己还件衣服而已,倒好像是惹事来了,她有些手足无措,退也不是,进也不是。

  “父亲,您回来啦!”随着钰哥儿一声清脆的童声,萧靖北背着一捆木柴出现在几人面前,打破了这僵持着的、乱糟糟的局面。

作者有话要说:  

  ☆、萧家人的争执

  萧家的正房很是矮小简陋,只摆着一张又小又破的方桌,旁边几条长凳。

  此时,李氏端坐于上首,王姨娘和萧靖娴一左一右地立于她身后,好似左右护法。宋芸娘和萧靖北分别坐在左右下首,刚刚结束了之前的寒暄,室内一下子突然静默了下来,昏暗的屋子里,气氛显得有几分怪异。

  正蹲在门口玩泥巴的萧瑾钰也感受到了这奇怪的气氛,他抬起头,睁着晶亮的大眼睛,好奇地在每个人脸上打量。

  宋芸娘放下了手里的粗瓷茶杯,起身对李氏和萧靖北屈膝行了一礼,“李夫人,萧大哥,天色已不早了,芸娘就先告辞了。”

  经过一番交谈,李氏现在对芸娘的态度已经温和了很多,她端庄地对芸娘微微颌首,脸上有着和煦的笑容,“宋娘子如此客气多礼,老身这里多谢了。以后若有空闲,还请多到家里坐坐。”

  萧靖北微微皱着眉头,他想到住在不远处的白玉宁和张大虎,还有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人,便对芸娘道:“宋娘子,这里毕竟是城墙之外,不是很安全,不如我送你回去吧。”

  宋娘子忙推辞,笑道:“我在张家堡住了五年,对这里的人大都很熟悉,萧大哥你们刚搬来不久,想必家中杂事繁多,就不要耽搁你的时间了吧。”

  李氏忙说:“四郎你就送送宋娘子吧,这里毕竟是堡外,我看这里住的大多是些面色凶狠、孔武有力之人,宋娘子毕竟是个小姑娘,还是小心一些为好。”

  宋芸娘推辞不过,只好再次道谢,挎着空篮子离开了萧家,萧靖北紧跟在她身后,一起出了门。

  宋芸娘离去后,萧瑾钰玩累了,趴在王姨娘怀里昏昏欲睡。王姨娘将萧瑾钰抱在怀里,一边轻轻拍着,一边笑着对李氏说:“姐姐,我看这宋娘子文静娴雅,谈吐不凡,又知礼仪懂进退,人也长得标致。听她刚才所说,她父亲原来也是举人老爷,做着钱塘的知县,也算是出身诗书礼仪之家。您看咱们四爷现在孤零零一个人,钰哥儿又小……”

  李氏眼睛一亮,想了一会儿,又黯然说:“我们刚刚到这里,万事俱缺,连住的地方都不够,哪里有功夫考虑这种事?况且,就算我们有这样的想法,以我们现在这种境遇,四郎还带着一个孩子,谁知人家姑娘愿不愿意?”

  王姨娘道:“四爷人中龙凤,英武不凡,哪有小娘子不爱慕的?想我们以前在京城的时候,那刘大人的女儿不是宁愿做妾都想跟着四爷吗?四爷现在又对宋娘子有恩……”

  李氏见王姨娘越说越不像话,便忍不住打断她:“事关人家姑娘家的闺誉,以后可不要随口浑说。我看宋娘子年岁也不小了,虽然没做妇人装扮,应该没有嫁人,但谁知有没有定亲?四郎的事,还是等我们安定下来再说吧。”

  萧靖娴在一旁忍了半天,实在忍不住了,便插言道:“那宋娘子有什么好?一个女子,抛头露面、只身一人到男子家送东西,成何体统?更别说她还和一群大男人一起修城墙……”

  “你当这里是哪里?京城吗?”李氏斥道:“这是边境!在这里,女子就得像宋娘子一样有主见、有胆识,敢抛头露面,能为家里出力!若还像往日那样娇娇怯怯,柔柔弱弱,只怕活都活不了几天!靖娴,你看你四哥现在这么辛苦,天天起早贪黑地打柴,修房子,屋前屋后的忙活,你就放下你的大小姐架子,帮家里出出力吧!”

  萧靖娴虽是庶出,但萧家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而且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萧定邦的嫡妻——英国公府的大小姐李淑琴生前和萧定邦琴瑟和鸣,恩爱非常,生了萧靖东、萧靖南、萧靖西三个儿子,却不幸早逝。英国公府为了维系和萧家的姻亲关系,更为了不损害靖东、靖南、靖西三子的利益,便将李淑琴的庶妹李淑华嫁给萧定邦做填房。李淑琴嫁给萧定邦后,在生养上一直颇为困难,第五个年头才生了萧靖北,之后一直无生养,便将身边的丫鬟王玥儿开脸做了姨娘。因萧定邦对李淑琴一往情深,又是武将,对女色只是淡然,因此家里除王姨娘之外,便无其他的妾室,萧靖娴是唯一的庶出子女,也是唯一的女儿。故此,萧家上至长公主、萧定邦、李氏,下至王姨娘,萧家几个儿子儿媳,都对她十分骄纵,也养成了萧靖娴刁蛮任性的个性。

  此时,从没被李氏如此严厉呵斥过的萧靖娴听了这几句重话,眼圈忍不住红了,她越想越气,越气越口无遮拦:“我看那个什么宋娘子,一派小家子气,长得也一般,哪里有资格跟四哥相提并论,哪里又及得上我四嫂十分之一?”

  “住口!”李氏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震得萧靖娴打了个哆嗦,萧瑾钰也吓得睁开眼,环顾了一下四周,看到他熟悉的几个人,便又沉沉睡去。

  李氏怒道:“以后不准再提那个抛夫弃子、没有良心的女人!你四哥早已与她和离,她又是你哪门子的四嫂?”

  萧靖北的妻子孟娇懿本是荣国公府的嫡女,在萧家大厦将倾之时,孟家便迫着萧靖北与她和离,并将孟娇懿接回了荣国公府。

  萧靖娴忍不住嘟噜:“那也是孟家逼的,又不是四……又不是她自愿的!”

  “孟家拿刀逼她啦?拿绳子绑她啦?她不愿意的话孟家再怎么逼她也没有用!你看看你大嫂、二嫂和三嫂,大郎、二郎、三郎和老爷被……被……”她嘴唇抖了半天,“斩首”二字始终无法说出口,“别说你大嫂、二嫂一个上吊,一个自刎,都以身殉夫,单说你三嫂,人家可是县主,平时又骄纵又跋扈,我一向不喜她,对她表面和煦,内心冷淡,可我真是错看了这孩子。穆王府来人接她的时候,她硬是一头撞柱身亡,说什么要‘生是萧家人,死是萧家鬼’……唉,要不是婆婆和皇后娘娘以自己的性命保下了四郎和钰哥儿,保下了萧家最后的血脉,我老婆子还苟活个什么,还不是随老爷一起去了?”她说着说着,老泪纵横,声音哽咽,语气一转,又面带嘲讽地说:“也只有你那好四嫂,家里富贵时,巴心巴肝地嫁进我们家,可家里一落难,逃得比谁都快!”

  四个嫂嫂中,萧靖娴和孟娇懿年岁相近,很是交好,萧靖娴始终不信孟娇懿是那无情无义之人,她嘟着嘴,还想说些什么,却见王姨娘不住地冲她使眼色,再看到李氏面色凄苦、脸色发白、嘴唇颤抖,似乎又要忍不住咳嗽,便怏怏住了嘴,走到李氏身后,轻轻抚着她的背。

  宋芸娘此时正和萧靖北一前一后慢慢走着,萧靖北调整着脚步,默默配合芸娘的步伐,始终保持落后她半步的距离。他高大的身形稳稳地走在芸娘身侧,芸娘觉得自己笼罩在他的保护之下,格外心安。

  芸娘哪里会想到此刻因为她的原因,萧家正发生着一番大争执。她此时心里正在暗笑,想不到这萧靖北也这般迂腐,居然不敢与自己并肩而行。

  此时太阳已经偏西,将两人的身影拉的老长,斜斜地铺在地上,好似紧挨在一起。

  宋芸娘不小心看到地上纠缠在一起的影子,不觉有些面红心跳,她忙稳住心神,轻轻开口:“萧大哥,我看令堂似乎病得不轻,不知是否找大夫看过了?”

  萧靖北眉头紧紧攒起,显得既为难又自责,“我打听过了,整个张家堡就只有一名医士,我去找过他好几次,可每次都吃了闭门羹。”

  芸娘微微皱了下眉头,转瞬又轻松地笑道:“萧大哥,如果你信得过我的话,我可以推荐一名大夫。这位大夫姓柳,虽然现在和我们一样是军户,但他以前是行医的,医术也很高明。如果可以的话,我明日便请柳大夫给令堂诊病。”

  萧靖北闻言有些激动,那双深邃的眼眸也泛出了闪亮的光彩,“真的?如此便太谢谢宋娘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  

  ☆、柳大夫的喜事

  萧靖北送宋芸娘到永镇门后,芸娘说什么也不让萧靖北继续再送了,“萧大哥,进了这城门,我闭着眼睛都可以走回家去。你家里都是老弱妇孺,事情那么多,快回去吧。”

  萧靖北深深看了芸娘一眼,他双手抱拳冲芸娘行了一礼,“那萧某就不多送了,今日感谢宋娘子的馈赠,明日还烦请宋娘子为我母亲请那柳大夫……”

  宋芸娘笑着打断了他,“萧大哥,不用如此多礼。到这张家堡的,家家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个个都有说不出的苦痛,咱们军户之间不互相帮助、彼此照应,还能指望谁来体谅咱们呢?”

  萧靖北看着这名巧笑倩兮、爽利干脆、充满活力的女子,觉得她身上有一股不屈的劲头感染着自己,便觉得再艰难的日子也不能失去希望,也要好好过下去。

  旁晚,宋家的饭桌上又坐了四个人,除了宋家三人,柳大夫现在已经是宋家的常客了。

  前些日子,宋芸娘去下东村寻柳大夫时,看到家里杂物遍地,乱七八糟,冷锅冷灶,想着柳大夫一个孤老头子哪里会自己照顾自己,便经常去柳大夫家帮忙收拾,并邀请柳大夫常到宋家吃饭。

  于是,柳大夫常常过来,倒非常受宋家的欢迎。宋思年喜欢和他谈天,芸娘和荀哥喜欢缠着他问些医理。

  吃罢饭,芸娘将萧家的情况说了一遍。

  “没问题,我明天就去看看。”柳大夫很干脆地说,他想了想,又露出促狭的笑容,“芸娘,我怎么觉着你对这萧家的事情好像格外上心啊?”

  芸娘笑着反问道:“柳大夫,难道我对您的事情就不上心了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只要是对我宋芸娘有恩之人,我自然会牢记在心,想法设法地报答。”

  柳大夫便对宋思年叹道:“宋老弟,你养了一个重情重义的好女儿啊!自从认识了你们一家人,我孤老头子的日子可是大变样啰!芸娘隔三差五地去我家里收拾,家里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衣服上的大窟小眼也都打好了补丁,不再破破烂烂、寒寒酸酸。我老头子还经常腆着脸来你们这儿蹭饭……宋老弟,你虽然和我一样落难于此,但你儿女双全,孩子们又都懂事听话,我真是羡慕你啊……”

  他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回想,芸娘见状忙使眼色给荀哥,两人悄悄离席,给宋思年和柳大夫各倒了一杯热茶端过来。柳大夫欣慰地接过茶杯,接着说:“想当年,我娘子虽然去得早,没有留下一男半女,但我也从族中选了一个远房侄儿带在身边,精心教导医术,当自己亲生儿子一样教养。想不到我一出事,这小子比谁都溜得快……”说罢,他低下头,半垂着眼睛,用手捋着胡子沉默不语,有些伤感。

  宋思年陪着沉默了一会儿,便开导柳大夫:“柳兄,我和荀儿都多亏柳兄的诊治,柳兄与我意气相投,俱是性情中人。你虽然孤身一人,但我宋思年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

  柳大夫抬起头,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想法,神色一亮,便腆着脸对宋思年笑着说:“宋老弟,我和你打个商量,我看芸娘对我百般照顾,孝顺懂事,不如……我认芸娘为我的义女吧?”

  正在收拾碗筷的芸娘一下子愣住,宋思年也稍微怔了下,忙笑道:“好啊,承蒙柳兄看得起我家芸娘,芸娘又多了一个人疼爱,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他看向芸娘,“芸娘,还不快见过义父?”

  芸娘忙放下手中的碗筷,恭敬地给柳大夫跪下磕头,诚恳地拜道:“芸娘见过义父,义父请受女儿一拜。”

  柳大夫忙起身将芸娘扶起,脸上露出了开朗的笑容,眼神变得明亮,连胡子都抖擞了起来,“好啊,好啊,我柳言也有女儿啦,我柳言不再是孤老头子啦!”他越说声音越亮,说到最后却低沉了下来,略有几分哽咽。

  芸娘忙说:“义父,今日可是喜日子,您可千万别伤心。您放心,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孝顺您的!”

  柳大夫又恢复了神色,看了一眼宋思年,笑道:“你也别太孝顺我了,小心你亲爹嫉妒呢!”

  宋思年笑着摇了摇头,手指着柳大夫,“柳兄,你呀……”

  芸娘笑嘻嘻地说:“亲爹、义父我都一样的孝顺,绝不厚此薄彼,如何?”

  柳大夫又笑着捋起了胡子,“那我可是占了便宜啰,你亲爹含辛茹苦养了你二十年,却也只是和我一样的待遇,我这个义父当得值啊!”

  一屋子的人俱都大笑,小小的房子里充满了欢乐,满满的喜意似乎可以冲出房顶。

  柳大夫想了想,又说:“可是我这个义父过于落魄,竟然浑身上下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见面礼。”他沉吟了片刻,“我柳言一生引以为傲的,就是行医以来积累的一些医学,不如我就传授给芸娘,也好继承我的衣钵!”

  宋思年闻言有些震动,柳言医术高明,芸娘若能学得一星半点儿,自然可以受益终身,“只是,芸娘纵使学了您的医术,却难以传承和发扬,自古以来多是男子行医,这女子行医却是不大方便……”他不知不觉间,就将心中的忧虑说了出来。

  柳大夫也觉得宋思年此言很有道理,便又捋起了胡子,他突然看到站在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荀哥,此时室内已是昏黄,荀哥的一双眼睛却显得越发明亮。柳大夫看向荀哥,“荀哥儿,我问你,你对诗书的记忆没有了,不知你能不能学医呢?”

  宋思年、宋芸娘闻言俱是眼睛一亮。

  荀哥有些发愣,他迟疑地说:“我……我也不知道,应该是可以的吧?”

  “那你想不想学医呢?”柳大夫又问。

  荀哥站在那儿思量了一会儿,脸上神色变幻,似乎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良久,他坚定地说:“我想!柳大夫,我想学医!”

  “好!”柳大夫大声说,他的声音高昂而兴奋,他激动地看着宋思年,“宋老弟啊,看来我今日不但认了一个义女,还可以收一个徒儿啊!”

  宋思年忙推了一把犹自站着发愣的荀哥,“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快拜见师傅!”

  荀哥忙跪下磕头拜师。柳大夫今日双喜临门,兴奋莫名,他终于找到衣钵传人,终身所学不会无人继承,又认了一个聪慧孝顺的义女,他似乎觉得就算在这张家堡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屋内几个人面带喜色,笑意融融,正在开心地交谈,却听得院门吱呀一声,伴随着室外的一阵寒风吹来,隔壁的许安文走进了房门。

  他进门时一改往日的嬉皮笑脸,面色有些沉重,见到宋芸娘他们几人喜笑颜开,也感染了他们的气氛,笑着问:“宋大叔,柳大夫,芸姐姐,荀哥儿,你们怎么这么开心,有什么喜事吗?”

  芸娘笑着告诉了他。许安文拍手笑道:“那可真是喜事!我还一直为荀哥儿不能再读书而遗憾呢?现在荀哥儿可以跟着柳大夫学医,也算没有糟蹋他那聪明的脑袋瓜儿了。”

  荀哥不好意思地抿嘴笑,芸娘伸出手指,弹了一下许安文的脑袋,笑着打趣他:“三郎,难道你不聪明吗?你也要好好读书,别糟蹋你的脑袋瓜儿才是啊!”

  许安文垮下脸,丧气地说:“可不是吗,我就是来向你们辞行的,我明天就要回靖边城书塾去读书了。”

  芸娘和荀哥闻言都有些不舍,荀哥忙问:“三郎,马上秋收在即,你不留在家里帮你娘吗?”

  许安文苦着脸,“我倒是想啊,可是我姐夫说,到时候安排两个军士过来帮忙,叫我安心在靖边城读书,不要老想着跑回来。”

  宋思年和柳大夫见这三个孩子分别在即,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便悄悄退到厢房,自去叙话。

  正屋里昏黄的煤油灯光不停地跳动,静静守候着正在依依不舍地话别的三个人,窗外呼呼的寒风不断敲打着窗棱,拼命挤进来一两丝细风,围着屋内的三个人打着旋,带来了室外的寒意,也给这离别前夕增添了几丝不舍的离愁。

作者有话要说:  

  ☆、城门口的送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0页  当前第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7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户小娘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