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九案侦办组(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24节
小说作者:姜晨竹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229 KB   上传时间:2024-03-01 13:00:33

  九起案件的侦破工作虽然在向前推进,但谁也望不到路的尽头。

  可能有的案子破与不破,只隔着一层窗户纸,可是在捅破它之前,却倍感乏力。

  6月15日,距攻坚行动开始的那天,已经整整三个月了。九案侦办组到达吉宁,研究跨吉宁、苏北、黑沙三省四市的“小超市”抢劫杀人系列案件。

  这一系列案件的作案动机十分明确——劫财。从1988年至1998年,犯罪嫌疑人作案四起,杀害十三人。被害人均在农村经营超市生意,家庭较为富裕。首案提取到三枚烟头,有两枚做出了DNA。在四起案件的现场分别提取到了足迹。有两人参与了四起案件,另外一人只参与了一起案件。自然,串并案靠的是足迹。

  但这靠得住吗?不少人心里还画着个问号。

  足迹技术太有历史了,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人们对传统技术越来越不重视了。尤其是年轻人,对这门技术的科学性了解甚少。

  这一系列案件,是九案中作案手段最残忍的。四个家庭的所有成员被杀,无一幸存。

  犯罪嫌疑人先是踩点,然后十分有耐心地等到夜间人们熟睡以后,从窗户进入室内。动手杀人的犯罪嫌疑人为两名,分工明确,分别持刀和铁棒,直奔要害,谋财意识明显,杀人坚决果断,不留活口。

  根据警方的深入调查走访及现场勘查检验情况,时间追溯到了1988年。有两个人凑在一起,商量着怎么样又快又多地搞到钱。两个人身高一米七左右,年龄在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一胖一瘦。他们心黑手辣,具有充足的犯罪心理准备和经验,正当壮年,至少一人有抢劫、盗窃犯罪前科。他们很可能是狱友,可能是叔侄,可能在此之前就已经结伴作过类似案件……他们在对战多名正值壮年的受害人时,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控制能力,而且从伤人的力度上可以看出,他们下手果断,毫不迟疑。他们选择的工具是非常得心应手的铁棒,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

  张自勇家有五间大房,却没有院子,门窗也没有采取安装防护栏之类的防盗措施。超市开在前院,后院是自家居住用房。有钱且无防护,这两个信息无疑被犯罪嫌疑人捕获了。

  1988年10月15日下午6时许,两名犯罪嫌疑人开车携带工具来到了营房村的机井房。机井房处留有车轮印和从车上下来的两个人的足迹。他们徒步走到村口,在这儿有人接应。接应的人给他们指点了张自勇家的位置,他们先期进村观察过,然后根据经验,选了一个非常好的瞭望地点——距张自勇家一百米远的芝麻地。来来回回的成趟足迹,说明他们长时间在此窥视,期待着天黑,期待着横财。在等待的过程中,三个人各抽了一支烟,把烟蒂扔在地上,有个人还在干燥的土地上撒了一泡尿。

  夜幕终于降临了。他们望向小小的村庄,一次又一次。直到次日1时许,张自勇家的灯终于熄灭了。他们嗅着金钱的味道,决定起身,带着对金钱的欲望去杀人越货。三个人悄悄来到张自勇家的客厅门口,门关得死死的。听到鼾声已起,他们互相对了一下眼神,黑暗中闪过充满邪恶的光。于是,他们溜到客厅北侧的西窗下,撬开窗户,钻窗而入,窗台下的地面与窗台上都留下了足尖向内的鞋印,窗台上还留下了普通粗棉线手套印。其中两个人一前一后,尽量轻地从窗台上跳进了客厅。而接应的人没有进入室内,大概是在望风把门。

  外间卧室里有两张单人床,两名身体健硕的店员睡得很沉,地面上扔了不少烟头。借着月光,听着鼾声,两名犯罪嫌疑人蹑手蹑脚地分别站在两名店员的床边。两人举起铁棒,再次对了一下眼神,几乎就在同一时刻,分别狠狠地砸向了床上沉睡的壮汉。鲜血飞溅,他们丝毫没有手软,连续多次击打头部。两条壮汉当场气绝身亡。

  二人得手后,来到里间卧室的窗下,准备钻窗而入。但是,此时张自勇听到了动静,起身下地。于是,二人迅速回到卧室门口,其中一人飞起一脚,将卧室门踹开了。两个人一胖一瘦,如狼似虎地冲进屋内,一人手持铁棒奔张自勇而去,另一人直奔张自勇的妻子而去。很快,夫妻二人的头部、身体多次被击打,倒于血泊之中。两名犯罪嫌疑人以为他们已死,便分头查找财物。他们在里间卧室内发现了保险柜,用事先准备好的螺丝刀进行撬盗,然后又到其他房间翻找财物。倒在卧室里的张自勇从昏迷中醒来,勉强站起身向门外跑。在门口守候的引路人发现了张自勇,将他拖回了房内。另外两名犯罪嫌疑人手持铁棒出来,一阵乱打过后,张自勇毙命。

  三名犯罪嫌疑人拿着钱财,按照原计划的路线离开张自勇家,逃之夭夭。

  这是四起串并案中的首案,发生在吉宁省白沟县。之后的三起案件,作案手法类似。

  在这起案件的调查中,警方发现了关联现场,在那里发现了三组不同花纹的足迹和三枚烟头。2012年,将三枚烟头做了DNA检验,其中两枚得到了数据,但是全都没有比对上。

  这是一小片芝麻地,主人是徐德光,当时四十三岁。

  邱实说:“案卷上写着,徐德光在侦查员走访的当天说,他在清理芝麻地时,看到地上有三枚烟头。但是,第二天再次找他走访时,他说地里有一个烟盒,里面有烟,他抽了,把烟头扔在了地上。他的话明显前后矛盾,当时有没有进一步调查?”

  案发地白沟县公安局的副局长何山说:“我后来接手搞过这起案件,也找当年的侦查员问过。他们说,后来去找过徐德光几回,他再没改过口。徐德光有三个儿子,他说儿子从来都不去芝麻地,芝麻地都是由他一个人打理的。”

  何山个子不高,微微有些中年发福,两鬓有些白发。眼睛不大,但很有神,眼周的皱纹不少,一看就是从业多年的老干探。

  关鹤鸣问:“近期有没有回访徐德光?”

  何山说:“还没去。想向各位领导汇报后,再进行下一步行动。”

  “这个关联现场,离案发现场有多远?”关鹤鸣问。

  何山把烟叼在嘴里,把手腾出来,从文件袋里拿出一个U盘,插到电脑上,然后指着屏幕上的手绘图说:“这个是当时出现场的民警自己画的。这上面清楚地体现出,关联现场有三组成行的足迹,还有坐痕,另外就是三个烟头的位置。在关联现场,可以看到不远处案发现场的房子,之间的距离大约有一百米。”

  关鹤鸣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难度很大的案件怎么办,怎么开展下一步工作?首先,要做好梳理工作,彻底理清我们手里有什么,分析怎么用,组织全国的专家进行会诊。其次,梳理类似案件,找到源头案件。全是钝器,没有锐器,起点很高,犯罪嫌疑人作案经验和心理准备充足,这起案件应该不是真正的首案。动手的两个人多半都有案底,从作小案发展到了作大案。我们得尝试从历史上去找,从源头上去找。”

  话音刚落,朱会磊说道:“不好意思,我插一句。这么多年,有没有提取过徐德光的生物检材,进行DNA检验?”

  “没有。”何山说,“从来没有。”

  朱会磊说:“引路人为什么要把另两名犯罪嫌疑人带到芝麻地休息守候?因为对芝麻地相对熟悉,或者说,很熟悉主人的作息时间,知道他不会再到离家并不远的芝麻地里了,所以他们才在这里放心地守候了六七个小时。我建议,立刻派人去提取徐德光及其亲属中男性成员的生物检材,毛发、唾液都可以。”

  关鹤鸣紧接着说:“我同意小朱的判断。”

  朱会磊对何山说:“不管多晚,麻烦您第一时间把结果告诉我。”

  接下来的事情,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徐德光现在跟大儿子一起生活。他身体很好,自己下地种田。当天下午两点多,两名侦查员接到指令后来到他家,递给他一支烟,请他讲讲1988年的事。

  已经七十多岁的徐德光一听就急了,说:“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你让我一个老头子说什么?”

  “烟是什么牌子的?”侦查员小白问。

  “这哪儿还能记着!”徐德光的情绪十分激动。

  小白赶紧转换话题,说上边要求回访证人,只是走个形式。又聊了会儿天,小白表示要走,徐德光把他送出了门。

  小白突然想起手机忘在屋里,便转身回去拿。小赵站在门口,跟徐德光又聊起天来。

  小白回屋后,把徐德光刚抽完的烟头捡了起来。

  凡事皆有因果。

  晚上10点,徐德光吸过的烟头检验完毕,做出了DNA数据。

  何山给朱会磊打电话,告诉他:“朱法医,徐德光的DNA跟关联现场提取的两枚烟头均不同一。这就进一步证实,徐德光说现场的烟都是他抽的,显然在说谎。”

  朱会磊说:“何局长,关联现场提取的烟头现在在哪儿?”

  “前些天送到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了。”何山说。

  “第三枚烟头还是没做出来?”朱会磊问。

  “是啊,时间太久了,降解得太厉害了。”

  “那两枚烟头的DNA图谱有吗?”朱会磊问。

  “有,在我手机里存着呢。走到哪儿带到哪儿,随时做好比对的准备。”

  朱会磊听完,笑着说:“徐德光的图谱也有吧?”

  “他们那边刚做完,我就马上给你打电话了。我让他们把图谱传过来。”

  “辛苦你们了!”

  朱会磊拿着图谱,仔细看了起来。工作中的他,安静、专注,虽不动声色,却也彰显着一身霸气。十几分钟后,何山把徐德光的DNA图谱传了过来。

  朱会磊先是看了一小会儿,然后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写算算,最后又打开电脑进行操作。

  他站起身,急匆匆地来到邱实的房门口,重重地敲了两下:“邱处,我是会磊。”

  房门打开之后,邱实问:“DNA有情况?”

  朱会磊一听,笑着竖起大拇指,说:“这张图谱……跟徐德光是单亲关系。”

  “说具体点儿!”邱实眼睛一亮,赶紧让他进来说。

  刚关上门,朱会磊就急着说:“经过目测、手工计算和电脑软件核查三道比对,徐德光跟关联现场提取的甲号烟头的主人很可能是父子关系。”

  邱实用拳头撞了一下朱会磊的大臂,说:“快把何局长叫来!”

  何山接到电话,三步并作两步地赶了过来。一看见邱实他们,他立即说道:“就等着你们的电话呢!”

  邱实示意何山坐下,把手里的电话接通,说:“关局,徐德光的DNA结果出来了。小朱刚才比对过了,跟关联现场的甲号烟头是单亲关系。”

  听了邱实的汇报,关鹤鸣说:“这个情况跟何局长说了吗?”

  “现在何局长和小朱都在我这儿。”

  “好,我这就过去。”

  邱实刚要放下电话,只听关鹤鸣补充说:“把小罗也叫过来。”

  挂断电话,关鹤鸣大步走向邱实的房间。

  邱实一边给罗牧青打电话,一边打开门迎了出去。

  很快,关鹤鸣和罗牧青都到了。

  何山两只眼睛里盛着满满的渴望,一见到关鹤鸣就迫不及待地问:“关局,要不要先把徐德光的三个儿子控制起来,提取他们的生物检材?”他激动得话都有点儿说不利落了。

  “别急,沉住气,咱们再把案子捋捋。”关鹤鸣笑着说。

  待几个人坐下,他让邱实先说说想法。

  邱实说:“情况来得比较突然,我谈一点儿不成熟的想法。徐德光的证词前后矛盾,可以确定事出有因。根据单亲比中结果和足迹推测的年龄,很可能是徐德光的大儿子。可这个烟头,毕竟是从关联现场提取的,即便确定是他抽的,也不能指认他有作案嫌疑。再说,作案人一共三个,如果马上控制他,可能会打草惊蛇。”

  关鹤鸣又让朱会磊谈谈想法。

  “邱处说的很有道理。仅凭关联现场的烟头,这个证据太弱,被他推翻的可能性很大。现场有足迹,如果能比中,咱们的底气就会更足一些。”

  关鹤鸣说:“足迹也仅仅是出现在院子里。另外还有两个人,所以咱们要动他,就一定要有必胜的把握。你说呢,何局长?”

  何山听了,连忙把上身往前欠了一下,说:“那生物检材先提取一下,验证了以后,才好研判下一步工作。”

  “可以。”关鹤鸣十分肯定地说。

  第二天早上,白沟刑警秘密提取了徐德光三个儿子的生物检材和足迹。中午,结果出来了,徐德光的长子徐大生的DNA与关联现场的甲号烟头DNA比对成功。又经过足迹比对,徐大生与案发当天在村口接应犯罪嫌疑人的引路人十分相似。但是,由于提取的是皮鞋足迹,现场是运动休闲鞋,又过了这么多年,所以不能给出认定结论。

  徐大生的嫌疑陡然上升。

  这个结果,完全符合前一天晚上九案侦办组的分析。

  罗牧青好奇地问朱会磊:“什么叫单亲比中?DNA的数据,怎么就看出来是不是比中了?”

  朱会磊立马得意起来,卖着关子说:“天机不可泄露也!”

  罗牧青有点儿失望,低头不语。

  朱会磊见她不高兴了,心头突然一紧,立即说:“不过嘛,可以给你稍稍透露一点点。”

  她假装不感兴趣,嘴上说“我哪敢听天机”,眼睛却盯着朱会磊。

  “比中,就是数据线全部长得都一样。单亲,就是一半长得一样。排除,就是多个长得不一样。听懂了吗?”

  罗牧青摇了摇头。

  “说了你也听不懂,浪费时间,浪费感情。”朱会磊撇了一下嘴,皱着眉头,眼睛里却含着笑意。

  “挺佩服你的,总算给案子找到了突破口。”罗牧青的话很诚恳。

  “话可别这么说!这案子,不好搞。”朱会磊的头夸张地摇晃着,“就看物证鉴定中心能不能从送的那一大堆东西里做出数据来了。”

  “你为什么会选择当法医?”

  “嗯,这个问题嘛,说来话长。不过,最简单的一个原因,是学法医专业很划算。一般的医科专业,学四十几门课,我们比他们多学十几门。学费都一样,学制也一样,赚大了。是吧?”说完,他呵呵地笑起来,开心得有点儿不像话,洒脱得像个还没出校门的学生。

  六、杀手现形

  回到北京已是6月下旬。

  邱实把涉及九起案件的DNA数据再次打包发送给全国公安机关,请他们在工作中注意比对,然后着手召集全国的指纹高手开展会战。

  这期间,陕西发生了一起小学老师侵害女学生的案件,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关鹤鸣受指派去陕西开展工作。

  朱会磊到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协助对跨三省四市的“小超市”系列抢劫杀人案件的检材进行检验,争取能做出嫌疑人的DNA数据。

  罗牧青回报社汇报工作,也算休整一下。

  邱实说:“指纹会战7月初开始,为期两周,到时候通知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页  当前第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九案侦办组(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