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九案侦办组(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22节
小说作者:姜晨竹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229 KB   上传时间:2024-03-01 13:00:33

  邱实说:“正常。关局说过,没有发现也是收获,说明之前的勘查已经做得很细了。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在已经提取的物证基础上再研究。”

  “想吃什么?我请客。”朱会磊说。

  邱实连忙说:“我请,咱们一人一碗酸汤面。听说这儿的酸汤特别好。刚才这屋里十多年不见阳光,太阴冷,吃碗热汤面出出汗。”

  三个人顺着路往回走,进了一个小饭店,找了个靠门的位置坐下。

  “罗记者,以前进过命案现场吗?”朱会磊问。

  “没有,这是第一回 。”罗牧青的语气里带着一点儿倔强。她做好了接受冷嘲热讽的准备。

  “什么感觉?”朱会磊问。

  罗牧青想了想,说:“呃……有点儿紧张。”

  “紧张什么啊?”话音未落,朱会磊微皱着眉,这句话便脱口而出。

  她有点儿歉意地说:“说不清楚。”

  “就是害怕呗!你们记者真会用词,还紧张。”

  听了这话,罗牧青尴尬地笑了一下。她的确害怕,而且是越来越害怕。

  朱会磊一脸的不屑。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她总是有些挑剔和不客气。

  看着她不卑不亢但又不失礼貌的态度,朱会磊心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被激发了。

  “我告诉你,这没什么可怕的。这种居民房出事,一点儿不用害怕,因为你又不会住在这里。可是有些宾馆,也是出过事的,结案以后服务员收拾一下,客人照样入住。一般来说,衣柜里、床垫下边的床屉里,都有可能放过尸体。”朱会磊一边吃面,一边滔滔不绝地给罗牧青讲着他经历过的各种离奇和血腥的案件。

  邱实偷偷地笑着。朱会磊一遇到罗牧青就会秒变话痨。

  人为什么会恐惧?因为未知。

  一个案件没破的时候,会有成百上千种犯罪嫌疑人的样貌,会有几十种关于作案过程的猜测。但是,当案件侦破了,仿佛一切只要三言两语就说清楚了,毫无悬念。

  当天晚上,DNA专家刘会开和陈晶熬了一夜,但还是没有做出有价值的DNA数据。两天后,刘会开和陈晶再次进入了这个现场。他们坚持认为,这么大的场面,一定会留下犯罪嫌疑人的痕迹。他们又对窗帘、衣柜、烟灰缸、擦手布等进行了细致的勘查,提取了大量检材。但是,最终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虽然做出了多人的DNA,但没有一个是重复性的,并不能直接指向犯罪嫌疑人。

  经过对新旧物证的检验鉴定,技术专家一致倾向于两人作案。两个人的年龄均在三十岁左右,身高一米六八左右。

  经过对现场的重新勘查,四连指指纹到底是否为犯罪嫌疑人所留、是否具有比对认定价值,成了技术专家与“开里两案”专案组民警争论的焦点。

  关鹤鸣说:“命案积案时过境迁,留下的东西不多。这个四连指指纹,四根手指都是‘斗形纹’,仅在现场出现过一次,且有变形。这种纹形很少见,是一人所留还是一人多次或多人所留?一定要用现代的科学思维方式对其进行甄别,充分利用。”

  经过激烈的讨论,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四连指指纹应该是犯罪嫌疑人在用力移开挡在卧室柜前面的衣帽架时留下的,属于一人所留的变形指纹,具有一定的认定价值。

  金业简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就是案犯所留的四连指指纹。

  “有什么,用什么,怎么用”,这是九案侦办组侦破疑难命案积案的基本思路。“统一思想,统一认识,集中力量,统一行动”,这是九案侦办组确定的基本原则。

  这个案子必须从指纹突破,必须坚持本地采集的方法。关鹤鸣尽量说服大家:“这个案件反映出来的,就是本地人作案。在马一昆被杀案中,我认为犯罪嫌疑人认识马一昆,并对他进行过观察。之前有人提到,买一支枪比杀警抢枪的风险要小得多,这恰恰说明案犯敢于对一名警察下手,必定有相当大的把握。马一昆一天的活动很多,可以说行踪不定,所以很难跟踪,应该是守候。他的住处结构很复杂,所以他们事先踩过点。他们事先把楼道的灯绳拉断了,然后从录像放映厅入口进入楼道守候,离开的时候没想到进入的门锁上了,所以血足迹有折返现象。马一昆的死亡原因是钝器打击头部,合并锐器刺破心脏。照明条件差,两个人处于移动位置,非常高效,体现出有非常默契的配合:望风、掩护、撤退,更加印证了这是一起精心预谋的案件。”

  说到这里,关鹤鸣停下来看了看大家的反应。见没人质疑,他又继续说:

  “何健康一家被杀案中,我同意入室方式为守候开门。杀人后,二人先翻找,然后对被害人加固,最后破坏现场,经由房门离开。何健康和女儿均已吃饭。他的外衣、袜子脱了,其女儿穿好外衣和鞋准备上学,他们没有任何接待客人的迹象。桌子上的一次性水杯只有一个,也不符合接待两位客人的礼节。因此,不符合敲门进入,从侧面反映出他们与何健康并不是亲朋关系,但对他家的成员情况、作息时间等都很了解。两案直线距离五百米,能够看出来案犯对大环境相当熟悉。综上所述,应该是本地人。”

  关鹤鸣陈述完自己的观点,接着说:“心里放不下什么环节,现在就说。咱们下一步怎么干,今天就要定下来。定下来就要朝这个方向干,谁也不能再犹犹豫豫。”

  “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专家。像这种四根手指都是斗形的人在全国多不多,有没有统计数字或比例?”开里市公安局年轻的刑侦民警孙旭阳问。

  “这个……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数据。”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的刘维摇了摇头。

  “我听说,咱们当地有的少数民族,就有不少人是四连指斗形纹。”关鹤鸣的话让在场的不少人感到吃惊,这一点好多当地人都不清楚。

  关鹤鸣接着说道:“不要把案件想得太复杂,那样反而迷惑了自己。有一点十分明确,就是这伙人是冲着钱去的。种种迹象表明,他们被生活所迫,急需用钱,所以铤而走险。他们人熟、地熟,拿了枪还在本地作案,你还不相信他是本地人?”

  东南州公安局局长王智贤沉思了半晌,表态说:“我同意关局长的方案。下一步我们就启动指纹采集工作,中心区域就是开里市区及各郊区县。我们申请政府的支持,组织社区工作者,一定做到保时、保效。”

  “上次我们来,让你们摸清底数……”关鹤鸣说。

  话音未落,王智贤马上说:“我们落实了,总共九十二万人。”

  “如果我们不走运,三个月干完;如果我们走运,有可能干到一半就水落石出。什么是运气,运气就是正气。我们干的是正义的事,运气的天平一定会向我们倾斜。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预祝你们早日破案!”关鹤鸣慷慨激昂地说道,“坚定方向,坚定信心,相信最终的胜利是你们的!”

  通常,人们总想找到最快捷的办法,认为这样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在案件的侦办过程中,必须要一板一眼,常常是最笨的办法最有效。

  三、再陷科学迷雾

  一波三折。就在云成市祥县专案组群情激昂,以为案件马上就要告破的时候,曾经发生过的一幕又上演了。

  栗姓家族的人全都找到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的DNA与案件现场提取的DNA比中。

  这简直是致命的一击。

  祥县专案组再一次陷入了科学的迷雾。

  DNA细分数据都是一样的,照理说,人就应该在这个家族里呀!可又跟当年的程姓家族一样,就是找不到与犯罪嫌疑人DNA常染色体分型完全一致的那个人。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案件攻坚到了关键时刻,关鹤鸣决定带领九案侦办组奔赴祥县,跟祥县专案组民警一起进一步分析问题,也给他们鼓鼓劲儿。

  祥县公安局从局长到民警都急得冒火。

  祥县公安局局长魏可光见了关鹤鸣他们,就忙不迭地诉苦:“真是见了鬼!这科学到了咱祥县怎么就成伪科学了?”他明显瘦了一圈儿,下巴都变尖了,额头上的几道横纹变得更深更长了。

  “怎么看待科学?怎么看待历史?怎么看待文化?怎么看待人情?”关鹤鸣举重若轻,和颜悦色地说,“遇到困难是正常的,说明我们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不能一遇到阻碍,就回过头怀疑方向是否正确。我们的分析,是一步一步推来的,要坚信它的客观性。出现新问题,这也是好事。在解决它的同时,我们就离胜利更近了一步。”

  此时的朱会磊格外冷静。他的小眼睛眯了起来,说:“不要着急。既然在咱们预定的侦查范围内找到了这个家族,就很有希望找到真正的目标。一定要再对这个家族的变迁历史进行深入调查,看看这个家族里有没有发生过继、领养等类似的情况。”

  兵分两路。

  关鹤鸣和邱实对专案组近期的工作进行分析,寻找突破口。朱会磊、罗牧青跟着祥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杨智一起去走访调查。

  栗姓家族住在水磨村。在与村里的长者聊天时,他们得知,栗姓家族上三代有一个儿子在打仗时当了逃兵,后来就再也没有出现在栗家过。这条线索十分重要,但再向其他村民求证时,并没有人记得此事。

  朱会磊、罗牧青跟着杨智找到了栗家六十多岁的长子,向他了解祖辈的事。他说,好多年前修家谱的时候,听老辈人说,有个男孩送给邻近的东井村一户姓籍的人家了,后来就再也没有听说过。至于当逃兵的事,也从没听说过。

  大家来到东井村,找到几位老人求证。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说,他小时候曾经看到过一个坟头,父亲说那是籍六娃的坟。据说,籍六娃是个逃兵,他家人造了座假坟,说他在打仗的时候死了。但是,后来这位老人再没见过那座坟,也没再听人说起过。另外的几位老人则说,这个村从来没有姓籍的人家,到现在也没有。

  三个人去查县志。整整一下午,他们从县志上也看不到籍姓家族存在过的记载。

  这个消息到底确不确实?走出档案室,朱会磊一屁股坐在大树下,身心俱疲。

  他问杨智:“派出所那边,户籍底册都查清了吗?”

  “刚才回话了,说能查到的底册都查了,没有姓籍的。”

  大家一时无语,愁眉不展。

  “我有个想法,不知道合适不合适。”罗牧青一边看着朱会磊,一边怯怯地说。

  “要说就快说。”朱会磊看着她吞吞吐吐的样子,着急地说。

  “刚才那位老人家说,见过籍六娃的坟。专案组以前在追查程家的时候,查过祖坟的墓碑。要不咱们分头行动,也去村里的祖坟地找找?”

  朱会磊瞪了她一眼,不耐烦地说:“馊主意。没听人家说,后来再没见过。这是农村,每个家族都有自己家族的坟地,不允许外姓人埋进来。”

  “这倒也是。还有,我见过有的地方捐建庙宇塔院,都有一个记载捐建者姓名的功德碑。东井村有没有比较老一些的庙或塔之类的?如果有碑的话,我们去看看,万一……”

  朱会磊一听,眯着细长的眼睛笑了起来,手指在空中画了一圈儿,说:“嗯,这倒是个主意。”

  他转头问杨智:“有没有这样的地方?”

  杨智说:“我对这个村也不太熟,得找村支书问问。”

  于是,几个人找到了村支书。支书姓冯,挺热情,主动带着他们去了广济寺。寺院不大,是一个长方形的院落。院内有天王殿、大雄殿等,香火旺盛。

  大雄殿前面有一个捐建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很多名字。粗略地算了一下,碑上总共有三四百个人名。

  冯支书说:“这个庙也有百年历史了,正殿被烧了之后,又重新捐建,这碑就是那时候立的。当时可不是光本村人捐钱,你们看,好几百人呢。”

  “对,县志上记载了这件事,但是没有具体的名单。”罗牧青说。

  “嗯,记性不错。”朱会磊伸出了大拇指,“开始干吧!”

  上、中、下,三个人一人一段,开始寻找。

  天很快就黑了下来,三个人心急如焚,勉强保持着耐心,好不容易看完了一遍,没有找到。他们怕看错看漏,就找寺里的人借了手电筒,又互换分工看了两遍,确实没有籍姓捐献者。

  三个人垂头丧气地离开了。

  往回走的路上,朱会磊问冯支书还有没有别的捐建碑。

  冯支书说:“我印象中,也就这个寺院有捐建碑。”

  回到住处,朱会磊难掩失望。吃饭的时候,他咬了自己的腮帮子,“哎哟”了一声。

  罗牧青看了他一眼。他放下筷子,捂着脸说:“不想吃了。”

  科学的结论没有错误,DNA细分数据存在基因突变,但它万变不离其宗。从程姓家族到栗姓家族,按照DNA细分数据的指引,他们一路追查,一路跌跌撞撞。如果找不到籍姓家族,就意味着这条线断了。

  邱实一边嚼着馒头,一边安慰朱会磊:“不用着急,犯罪嫌疑人应该就在既定的圈子里,找到他,只是时间问题。今天就安排人员到东井村排查案发后外出的人员。这个范围很小,只要走访到位,就能把他捞上来。”

  罗牧青一脸不解地说:“有两个人都说到籍姓了,可是在村子里却找不到一点儿踪迹,也真是奇了怪。”

  关鹤鸣听着他们的议论,默不作声。

  吃完饭,他把筷子放下,胸有成竹地说:“这个案子不要急,咱们已经站在跑道上了,千万不要乱,一步一步往前跑就行。不出意外,很快就能突破。”

  朱会磊一夜没睡,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在手机里打开DNA数据比了又比。好不容易挨到了天亮,他收到了罗牧青的微信:“我和杨智大队长去东井村,你去不去?”

  他一下子坐起来,跳下床,套上衣服,抓起手机就去敲隔壁的门。

  罗牧青问了一句:“谁啊?”

  “我,开门。”朱会磊闷声答道。

  罗牧青马上说:“稍等一分钟。”速速收拾停当,打开门,她背着包就往外走,随手把门带上了。

  “也不早说!你等五分钟,我刷个牙,洗把脸。”朱会磊说完,转身回房间去了。

  “哦,那我回房间等。”她正说着话,突然一拍脑门,“晕,看我这脑子,房卡忘拿了。”

  朱会磊边往牙刷上抹牙膏边说:“不介意就进我屋里等。”

  罗牧青连忙说:“算了算了,你动作快点儿,我门口等。”

  “也是,别让人误会了。”朱会磊诡异地坏笑着,罗牧青的脸微热起来。

  朱会磊在屋里忙,罗牧青站在门口解释说:“昨天晚上杨智给我发微信,说他想起来了,好像县志上写过捐建水井的事。这么多年来,村里的房啊、地啊、路啊都有变化,现在也不知道这井在哪儿。我就说,今天早上到村里再转转,反正村子也不算太大。时间太晚了,就没打扰你。今天早上想想,还是告诉你一声吧。”

  他也不说话,几分钟就梳洗完毕了。

  两个人上了杨智的车,一路飞驰,到了东井村。村里的清晨没有多少人和车,一路上想找个人问问都难。

  杨智说:“我以前到这个村里来过,咱们把这个村全转一遍也用不了多少时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页  当前第2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九案侦办组(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