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九案侦办组(出书版)_分节阅读_第18节
小说作者:姜晨竹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229 KB   上传时间:2024-03-01 13:00:33

  他脸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看着她说:“小罗,你辛苦啦!跟着我们吃不好,休息也不好。”

  “没有没有,都挺好的。我还是第一次跟着你们一起破案。以前都是案子破了,我才去采访,没有悬念。”她急忙答话。

  “悬念,就是没破的时候,你觉得他是高智商的。云里来,雾里走,就像练过盖世神功,说他有特异功能也有人信。等破了案,这个人看起来太普通了,你又怀疑是不是抓错了。”关鹤鸣喝了一口汤,接着说,“不过,有一点倒是真的,你看不见他,他可是一直盯着你。有的逃了十几二十年的,说自己快忘了这事儿了,可你抓他那天,眼神一对,他什么都想起来了。”

  罗牧青笑了起来,说:“关局,我先跟您请示一下,不管哪起案件抓到了人,能不能让我采访他?”

  关鹤鸣稍微思索了一下,说:“等抓了人,让你问。”

  大家全笑了。

  罗牧青觉得他反应真快,也没驳了她的面子,还像开玩笑一样,这事儿就过去了。

  刚吃完饭,大约两点钟,云成市公安局刑技处的技术人员吴一明来了。朱会磊猛喝了几口水,就跟着他走了。

  “邱处,他去干什么?”罗牧青好奇地问。

  “小朱跟着吴一刀去实验室。”

  “那人叫吴一刀?”

  “叫吴一明,外号吴一刀,是云成市局的法医。”

  关鹤鸣和邱实带着当地的专案组继续研究案情。

  关鹤鸣问了很多问题,但一直都不表态,只是静静地听。从他的表情上也看不出有任何波动,不知道他倾向于谁的答案。

  晚上,罗牧青把这一天的行程记录下来,把用手机拍的照片分好类存到了电脑里。

  10点多的时候,“乘风”发微信问她困不困。她回答:“精神着呢。”俩人几乎在同一时间发了“大笑”的表情。

  “乘风”说:“你是我认识的第一个老北京人,不过你的北京话好像不太地道。”

  “我平时说的都是普通话,个别字没注意,有点儿北京腔。”罗牧青解释道,“单位里北京人不多,北京话吞字,好多人听不真切,所以平时都说普通话。除非跟北京人在一起,才能沟通无障碍。”

  “那你以后教我说北京话,好不好?”

  “那我就好为人师了。”罗牧青的心情好极了,“你是哪里人?”

  过了足足有两三分钟,“乘风”的信息才发过来:“我也是北方人。”

  “哦,好像也没什么口音。”

  “我也一样,都说普通话,习惯了。”

  “乘风”没有告诉她具体是哪里人,她有点儿疑惑,也有点儿失望,感觉他不够坦诚。

  北京女孩大概是全中国最直率和没心机的吧。一旦她充分信任你,就会口无遮拦,想到什么说什么,哪怕是别人认为很俗气的愿望,也会直接告诉你。她不会藏着掖着,甚至大大咧咧。她爱什么、厌什么都在脸上写着,都在话里话外。或许,这个说法仅限于未经世事的女孩,不是女人。

  罗牧青恰好介于女孩和女人之间。她让自己把不满暂时咽了下去。

  “乘风”感觉到了她的欲言又止,为遇到善良宽容的她感到幸运。

  “等你回来,你问我答。”“乘风”的这句话让她宽慰了不少。

  有“乘风”的陪伴,她睡得很好。

  不过,罗牧青还是被楼道里的脚步声吵醒了,然后听到了开门关门的声音。她睡觉轻,有动静就醒。

  她从枕头下面把手机掏出来,三点半,是隔壁的开门声,朱会磊回来了。

  “早上8点开会,他也睡不了多久。”她想,“这个人傲是傲了点儿,但也确实敬业、严谨。”

  在耳濡目染中,罗牧青对九案侦办组三个人的看法也在悄然改变。她不再像过去那样抵触了,反而对案件告破燃起了希望。

  第二天早上,朱会磊果然没有去吃早饭。

  罗牧青跟服务员要了一个食品袋,装了一个鸡蛋、一个小花卷,回到了房间。要是从前,她会把门打开,便于听到朱会磊房间的动静,但现在她知道白金“8?05”杀害妇女案件的细节之后,莫说打开房门了,就是出去进来都会倍加小心。

  她竖起耳朵使劲地听,七点半的时候,朱会磊起床了。

  过了十分钟,她去敲朱会磊的门。

  她以为里面会问一句“谁啊”,没想到倏地一下门开了,他穿着背心短裤出现在她面前。

  罗牧青的眼睛慌乱地躲闪着,低着头把装着早点的袋子递给他,羞羞地说:“帮你拿了点儿吃的。”

  朱会磊真不是个省油的灯:“为什么突然这么好心?”

  他这问题气得罗牧青抬头看着他的脸说“我没事闲的,吃饱了撑的”,说完转身就走。

  朱会磊还第一回 见罗牧青生气,急忙说:“吃的,放下呀!干什么来了啊?!”

  罗牧青回头瞪着他,转身把袋子塞到他手里,也不管他接住没接住。

  朱会磊是一边往嘴里塞着花卷一边往会场走的,一进门就瞅了一眼罗牧青,她也在看他。

  俩人目光相对,罗牧青狠狠地翻了个白眼,嘟着嘴。朱会磊却笑了,露出一嘴嚼烂的花卷。他的座位一直都是挨着罗牧青的。

  会议开始了,首先就是朱会磊向大家报告DNA检验结果。

  他把花卷硬咽下去,顺手把罗牧青放在桌上右手边的保温杯拿起来,拧开盖子喝了一大口,又很自然地放回了原处。

  然后,他打开了话筒,说:“各位领导,我们连夜对被害女童贾明明背心上的精斑进行了重新检验,发现有精子,只是量很小。虽然并不能完全断定犯罪嫌疑人存在性功能障碍,但是,可以证实他年龄并不一定很大,我们高度怀疑他患有性功能方面的疾病。一般医院都会对患者进行隐私保护,患者也可以不使用真实姓名。虽然难度很大,但如果有条件,我建议进行排查。我的发言完毕。”话音刚落,他又抄起罗牧青的保温杯喝了两口,眼睛根本没看她是什么表情。

  此时,关鹤鸣要宣布一个方向性的决定。这个决定原本想让邱实来说,但考虑到会涉及责任承担的问题,他决定由自己来说。

  “经过两次踏勘,结合法医的检验结论,以及专案组积累的大量案件资料,我们对本案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关鹤鸣停顿了一下,决断地说道,“视频录像里的四十岁左右男子,目前条件下不予考虑。”

  这句话让专案组成员十分意外。

  这些年,他们围绕视频录像里的这名男子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还在进行。

  难道是因为找不到这个人就把他排掉了吗?

  “根据我的分析,这个人不是案犯。”关鹤鸣这种态度明确的语言表述,让大家更想知道其中的缘由了。

  “从作案手法上看,真正的案犯显现出了年龄不大、并不成熟老练的特点。法医的检验结果也显示,案犯并不一定年龄较大。而视频中的男子与三名女孩有相遇的可能,但如果与她们相遇,就必定会与下沟作业的两父子相遇。事实上,这两父子没有看到他。而我们没有其他视频能够查到他离开西沟的时间,因此,这条线不再关注。”

  往往办案时间越长,就越怀疑侦查方向是否正确,而有些事越查不清,就越纠结于其中。关鹤鸣果断地把这条线切断,把侦查思路引到了正确的路线上。

  说完,他向邱实示意了一下。

  “根据现场,我们认为犯罪嫌疑人与三名被害女童为偶遇。他采用威胁的方式将三名女孩带至案发窑洞,这说明他对周边大环境熟悉。之后,他对三名女孩进行了猥亵。可以看出,他性需求迫切,具有一定的性变态行为,之后逐一将她们杀死,以灭口。从现场捆绑的绳子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充分准备。地上的两枚烟头,推测是犯罪嫌疑人杀人后抽的烟,用来稳定情绪和思想后路。最后,他用枣刺遮掩洞口,这是典型的当地人做法。现场留下了很多生物信息,说明他的反侦查意识不足。根据足迹,我们推算案发时,他的年龄在二十岁至三十五岁之间。”邱实说,“九案侦办组的建议是,三晋专案组全面展开家系排查,范围是以发案现场为中心,向外辐射五公里。”

  “这个人不远,可能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关鹤鸣说,“你们不用怀疑自己最开始的主攻方向,单是用枣刺遮挡这一个动作,就能断定他就是当地人。我都问过了,当地人就有这个习惯,拿枣刺挡个门,盖个东西。”

  信心是攻破一切难题的必备条件。面对一支迷茫的队伍,要把其拉回到新的起跑线上,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你们拿着DNA到全国去比,到处找墓碑,还研究大清律,这些工作绝对不白做,体现了破案的决心。往往案子久侦不破,就会怀疑方向错了、范围错了,什么都错了。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对不对?把现场吃透了!当你能对现场的每件物品、每个细节都合理解释的时候,就是吃透了!使用枣刺遮盖门和尸体,这是下意识的行为,只有当地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才会这么做。这就是关键!抓住这一点,哪儿也不要去,就在当地找人。”关鹤鸣态度坚决,字字铿锵。

  “怎么找人?我们这几年在祥县做了大概两万人的DNA,也没比中。”云成市公安局副局长葛志飞说。

  “是,数量够多了,可为什么没网住人?漏了!”关鹤鸣用手指点着桌子,说道,“祥县这些年变化不大。河南现在使用家系排查的方法破了不少案,积累了一套经验。朱会磊在这方面也有一些研究,前些天又让他专门跟郑州的专家进行了交流,让他给大家讲讲怎么绘制家系图,怎么利用家系缩小侦查范围。”

  朱会磊从资料袋里拿出几张纸,举在半空说:“这几张是郑州民警绘制的家系图。家系图可以大幅提高效率,使用图谱管理,实现快速查询、检索、比对。需要注意的是,本地人员要绘制,整体搬迁的也要绘制出原居住地。这样我们就能很快把底数清干净,避免漏户漏人。”

  邱实说:“一定不能有畏难情绪。明天河南郑州的两名技术民警会到咱们祥县来帮助工作,带领大家绘制家系图。客观地说,这起案件的条件,是九起疑难案件中最好的。犯罪嫌疑人基本上可以确定就在祥县,比较好找。只要把家系排查做好了,这起案件很有可能是九案中最先取得突破的,请大家坚定信心。”

  云成市公安局副局长葛志飞说:“好,明天专家来了,我们学会了家系图,马上就落实。另外,对于西沟当天的做工人员,我们还想再回访一次,当年有十几个人一直落不了地。”

  关鹤鸣略微沉默了一下,说:“要是不放心,就再做一遍。一条线索落地,为以后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过去总不落地,每次重启侦查,这条线都要再从头来查,可查到一半,又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搁置了下来。这一次,这方面的问题要彻底解决。”

  关鹤鸣知道,他们这些年确实花费了很大力气,把本地翻了个底朝天,找不见人,又跑到全国去找。现在让他们转回头来就在本地查,他们有点儿接受不了。转变观念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给他们一点儿时间。

  部署完工作,关鹤鸣用目光扫了一下全场,说:

  “关于前期工作,我还要多说几句。我听到有人反映,因为当时很快就拿到了DNA,所以对其他工作有些忽视,工作没有到位,比如对动机、过程分析不透,走访取证不细。十年前视频就比较普遍了,不可能只有这一个视频资料。去年我办的一起案子,一开始也说没有视频。我到案发地周边查看了一下,看到有视频。局长说是新安装的,实际上四年前就装好了。这一次,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细。我听说县局有一百三十多名民警,辖区人口有二十多万,显然警力有限。咱们的家系排查要紧紧依靠群众,把村干部、治保积极分子发动起来。”

  四、拉开三条战线

  踏上开往白金的高铁,罗牧青发现邱实的脸色很难看。

  她试着问了一句:“邱处,您脸色有点儿差,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邱实摇摇头,叹气道:“政策放开了,我们想要个老二,结果早上接到我爱人的电话,说她夜里起床没站好,摔了一跤,孩子没了,两个多月了。”

  “现在嫂子身体怎么样?有人照顾吗?您是不是得回去看看啊?”

  “不用,家里有老人照顾。”

  “关局知道这事吗?”

  “说了,他没表态。”邱实说。

  罗牧青不好再多说什么。这就是关鹤鸣。他是铁人,所以跟他一起工作的人,早晚也会成为铁人。在他心里,似乎没有什么是比案子更重要的事。也正因为如此,他一年将近三百天都在外办案,忙得连儿子的婚礼都没有参加。这些年,他对家里亏欠了很多,但只能在心里欠着。

  他们赶到了白金市公安局,同时到达的还有漠北通辽市公安局的足迹专家谢志中。谢老已经七十岁了,是刑侦技术领域里泰斗级的人物。

  关鹤鸣听了白金和漠北包头两地专案组的汇报,觉得工作进展不太理想。不过,白金专案组把上次他关注的交通问题查清楚了。

  关鹤鸣问:“周边哪个县市的人来这儿最方便?”

  老民警石海岩说:“离白金最近的,是芸州的榆东县和榆西县,其余的地方都得四个多小时。进出白金的公交车不算太多,芸州和白金公司来回对开,始发车是早上6点30分,末班车是下午6点。每间隔一个小时左右一趟车。芸州市到白金市的距离是九十七公里,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到。榆东县离得最近,六十公里,一个多小时就能到。”

  白金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赵传红说:“我感觉跟车站没有联系。犯罪嫌疑人像个走南闯北的推销员。再说,咱们得相信科学吧。现在DNA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了,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根据DNA判断,嫌疑人是江浙一带的人,又在包头作过案,这符合推销员的特征。”

  朱会磊眨了几下他的小眼睛,说:“赵大队,咱们就从科学说起。科学的结论通过数据体现,数据通过试验得到,而试验样本的数量决定结论的可靠性。据我所知,目前的科研机构样本数据很少,他们的结论可靠性还有待评估。”

  不得不佩服朱会磊,他三言两语就把看似复杂和牢不可破的科学问题解释清楚了。

  “然后,再说说推销员的特点。在案卷上写着,目击者看到犯罪嫌疑人穿着一双半高跟的鞋。我想问一下,现场的鞋样找到了吗?”

  赵传红说:“首案时,受害人的邻居出门倒水,看见一名男子背对着被害人的家门。头发长,没戴帽子,白塑料底黑面半高跟布鞋,蓝色大裆裤,黄上衣……”

  朱会磊见赵传红没有正面回答,继续追问:“我想象不出男人穿的半高跟鞋是什么样。半高跟到底是多高?有鞋样吗?”

  石海岩说:“没有。就是那种当时很多人都穿的半高跟的鞋,与当地人的穿着打扮很像。”

  赵传红说:“那个年代很流行穿这种鞋,大概两三厘米高吧。”

  “这么普遍,为什么没有找到鞋样?”朱会磊追问。

  没有人回答。

  过了半晌,白金分局局长郭杨说:“我们派人去全国的各大鞋厂都找过,浙江、福建都去过,确实没找到。”

  “外地来的推销员,为了推销东西,常会用语言或衣着吸引别人的注意。这样高调的做法,与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是否吻合?此外,犯罪嫌疑人的穿着打扮与本地人十分相像,而且在作案的十四年中,除了在包头作案一起外,其余都在白金。说他是外来的推销员,恐怕难以说通。”

  面对朱会磊的反驳意见,白金专案组的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邱实平和地说:“我们专门邀请了谢志中谢老一起研究。”

  谢志中搞了一辈子足迹,不善言辞。他一开口就是案子:“咱们当地有没有开办年头儿比较长的鞋厂?”

  “有,有两家,案发的时候就开着。”郭杨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页  当前第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九案侦办组(出书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