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明上河图密码6:醒世大结局_分节阅读_第8节
小说作者:冶文彪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437 KB   上传时间:2020-03-10 19:35:17

  梁兴装作看街景,暗暗留意,发觉这两拨人目光并无交视,应该是两路人,恐怕分别是冷脸汉和摩尼教所使,却无法判别各自是哪方。

  梁兴不由得有些起疑,这两方人恐怕不只想谋害自己,当另有所图。他迅即想到紫衣客。冷脸汉和摩尼教都想争得紫衣客,却恐怕都未发觉紫衣客被梁红玉劫走。他们跟踪我,是想从我这里寻到线头。他不觉笑起来,正怕这些人轻易罢手,有了紫衣客这个饵,两边自然绝不肯甘休。不过,眼下不能轻易让他们得知紫衣人下落。

  他正在暗暗盘算,邻座有两个泼皮吃了茶,却不付钱,起身便走。茶肆那个跛足老店家忍气白望着,看来是常被两人白欺。梁兴顿时有了主意,连同两个泼皮的十文茶钱,摸出二十五文钱搁到桌上,朝老店家指了指两个泼皮,而后起身赶上两个泼皮,低声说了句:“快走,你们仇家就在后头。”两个泼皮一愣,不由得一起回头寻望,那厢车车夫和靴店前两个汉子也正望向两人。两个泼皮顿时慌起来,梁兴又低声说:“莫回头,快走!”两个泼皮听了,忙加快脚步,跟着梁兴一起向北急走。

  走到任店街街口,梁兴又低声说:“进任店。”两个泼皮满脸惶疑,茫然点点头,跟着他走进了店里。这任店是汴京七十二家正店之一,楚澜曾邀梁兴来这里吃过酒,一顿便花去七十两银子。这时已近正午,店前站了几个大伯在高声招徕,梁兴说:“要二楼阁间。”一个大伯忙引着他们上了楼,进到一个临街华美阁间中,梁兴先走到窗边,装作看景,有意露出脸。跟踪的那两路人各自停在街对角,那车夫和两个汉子都盯着这边疑惑张望,厢车帘子也掀开一角,里头隐隐露出半张脸,似是个年轻女子。莫非是摩尼教那个明慧娘?

  梁兴装作不见,望了片刻,才回身笑着让两个泼皮坐下:“到了任大哥这里,他们不敢造次——这位大伯,你好生伺候我这两位兄弟,多荐几样你店里的上等酒菜,上回来吃的那石髓羹、煠蟹、两熟紫苏鱼都甚好,我去跟任大哥说句话便来。”说着便走出阁间,沿着过廊转到楼角,那里有道梯子通往楼后。他快步下楼,穿过后院一道小门,来到后头一条小巷,曲曲折折绕到贡院街。

  后头虽再无人跟随,他却仍不敢大意,一路穿街拐巷,从东北边陈桥门出了城,到郊外一个步军营里寻见几个军中朋友。那几个朋友许久未见,并不知他近况,只知他去了高太尉府,尽都道贺,纷纷出钱,买了些酒肉果菜,吃喝说笑了一场。日头落山后,梁兴才离开那里,沿着土路,绕到南城外,才沿着官道,大步赶往红绣院。

  赶到红绣院时,夜已浓黑。他绕到西墙,腾身翻进后院,来到梁红玉住的那座绣楼。楼上楼下都无灯光,梁红玉自然是去前头接客了。梁兴先去楼底下那几间房门前试推,门都没有锁。他又轻步上楼,一间间试过,也都未锁。看来紫衣人并未藏在这楼里,除非有暗室。

  他依邓紫玉所言方位,寻到梁红玉卧房,推门进去,一阵馥雅香气扑来。里头暗不见物,他摸寻半晌,才摸到一把椅子,走得有些困乏,便坐下来等候。等了许久,酒意困人,不觉睡了过去,直至被一阵脚步声惊醒。是两个人上了楼,脚步皆轻巧。走到门前时,一个女子声音:“你去歇息吧,我坐一坐,消消酒气再睡。”是梁红玉。另一个年轻女子应了一声,随即离开,轻步走向西侧房间。梁兴不由得坐正了身子。

  门被推开,灯光先映了进来。随后梁红玉走进了屋子,头戴金丝盘玉花冠,身穿朱红销金衫裙,手里挑着一只镶银琉璃灯笼。一眼看到梁兴,她猛地一颤,但旋即恢复镇静,脸上现出些笑意,轻声问了句:“梁大哥?”

  梁兴不由得暗暗赞服。见她莹白面容添了些酒晕,月映桃花一般。一对明润杏眼不避不让,直视过来,有些英寒逼人。他不由得站起了身。梁红玉却像无事一般,仍含着笑,轻步走到桌边,从一个黑瓷筒里拈出一根发烛,伸进灯笼里燃着,点亮了银鹭烛台上的红烛,随后轻轻吹熄了灯笼,转身搁到旁边的博古架上。这才回身又望向梁兴,笑着说:“我猜你要来,不过,那人不能交给你。”

  梁兴越加钦佩,也笑着问:“你劫走那人,是要替父兄报仇?”

  梁红玉面色微变,并不答言。

  “钟大眼船上那个紫癍女是你。”

  梁红玉只笑了笑。

  “那紫衣人的信息,你是从楚澜处得知?”

  梁红玉又露出些笑,却仍不答言。

  “楚澜夫妇先前躲在你这里?你可知他们是借你为刀?”

  “他们搭船,我行舟,各得其所而已。”

  “以你一人之力,哪里敌得过摩尼教成百上千徒众?”

  梁红玉又不答言,只笑了笑。

  “你既能与楚澜为伍,何不与我联手?”

  “好啊。不过,眼下还不敢劳动梁大哥,等——”

  梁红玉话未说完,窗外忽然闪起火光。梁兴忙走到窗边,推窗一看,火光是从楼底升起,并非一处燃着,楼下周遭一圈皆被火焰围住。火中一股油烟气,是被人泼油纵火,火势极猛,迅即便燃上二楼,即便院里众人来救,也已难扑灭。梁兴正在觑望,忽听得一声锐响扑面飞来,他忙侧身疾躲,一支短箭从耳侧射过,嗖地钉到了后墙一只木柜上。

  他忙躲到窗侧,向外望去,透过火光,隐隐见对面树下藏了个黑影。再一看,不止一人,草丛树影间,还有两个黑影。恐怕整座楼都被环围,只要从门窗露身,便有弓弩狙射。而那火焰携着浓烟,已燃至门窗外,灼热呛人⋯⋯

  四、三英

  张用一直等到第二天晌午,才听见院外传来开锁声。

  听脚步声,进来的是三个人。他们先走进了中间正屋,张用则在左边的卧房。这卧房什物全空,只有一面光土炕,张用便横躺在这土炕上。他听到那脚步声离开正屋,向这边走来,忙在麻袋里侧转过身,脸朝向屋门。麻袋上有道小缝,正好在眼前头,他便透过那道小缝瞧着。

  门被推开,三个男子先后走了进来。由矮到高,依次各高出一个头,如同三级人梯一般。他们走到炕边,仍前后排成一列,又都身穿同一色半旧团绣深褐绸衣,乍一看,像是个三头人立在眼前。张用在麻袋里险些笑出声。

  前面那个最矮的手里摇着一根香椿枝,眯起小眼,用鼻孔哼道:“居然真的送来了。”

  最高那个张着空茫大眼:“大哥,这笔买卖还作数吗?”

  中间那个睁着不大不小呆瞪眼,忙跟着点了点头。

  最矮的闷哼了一声:“我倒是想,可佛走了,庙空了,这香烧给谁去?”

  最高的又问:“对岸那庄院人虽走了,房屋还在。我们搬过去,丢进那院里不成?”

  中间那个忙又点头。

  “从这里搬出去,上百斤重,走到下头那座桥,再绕回对岸,至少二里地。不要花气力、耗粮食?不但没处讨酬劳,万一被人瞅见,闲惹一顿官司。”

  “早知如此,清明那天,咱们在东水门外便该将这人捉回来。”

  “那时东家只叫咱们盯梢,吃人饭,听人言,这是规矩。”

  “唉,可惜又是一顿空碗白饭。”

  “白饭?连着这几夜,我们去对面那庄院里搬的那许多东西,不是钱?你从前穿过锦缎?你身上这绸衫哪里来的?”

  “这些都是人家丢下不要的,值钱的恐怕全在那后院里,你又不让进去。”

  “那里头你敢进?你又不是不知后院那场凶杀。那可是汴京城天工十八巧,任一条命都贵过你百倍。一旦牵扯到咱们身上,你有几张嘴去辩?几颗头去挨刀斧?咱们走江湖,保命是第一。”

  “大哥总说带我们走江湖、摸大鱼,至今莫说吃鱼肉,连鱼汤都没沾几口。如今住处也没有,整日在那破钟庙廊檐下躺风吃雨。这江湖到底在哪儿?”

  中间那个忙用力点头。

  最矮的重重哼了一声,用香椿枝指了指脚下:“江湖?你大哥我在哪里,哪里便是江湖。走,跟着大哥继续乘风破浪去,迟早在这汴京闯出个沧州三英的名头来。”

  “炕上这人就丢在这里?”

  “不丢在这里,难道背走?你问江湖,咱们江上行船,这人湖底沉尸。这便是江湖。走!”

  三人列成一队,走出门去,从外头将院门锁上。张用听见最矮那个边走边高声吟诵:“莫问此去归何处,满地江湖任风烟。莫叹万人沉尸处,且饮一盏浪底欢⋯⋯”

  张用等三人走远,才掏出那药铺店主留的一把小刀,割开麻袋,钻了出来,展开四肢,平躺在那炕上,回想方才三人言语。看来,自己本该被送到对岸一个庄院里,可这三人的雇主已不见了人,那庄院也空了。那雇主难道是银器章?他用那飞楼法遮人眼目,和天工十六巧一同隐迹遁走,难道是躲到了对岸那庄院里?最矮那人又说那后院里发生了一场凶杀,更牵扯到十六巧,他们难道遇害了?

  他再躺不住,翻身跳下土炕,踩着院角一口空缸,爬上墙头,跳了下去,到河边朝对岸望去。那边树丛间果然露出一座大庄院,院门紧闭,看不见人影。下游一里多远处有座木桥,他便大步走了过去,过桥绕回到那庄院门前。

  门上挂了只大铜锁,门前土地上有四行车辙印,看那印迹,已隔了数天。院墙很高,他绕到旁边,沿墙一路寻看,见东南角上有株大柳树,一根粗枝弯向墙头。他便笑着过去,抱住那树干往上爬。可他自小迷醉于工技,从没爬过树,只大致记得其他孩童爬树的姿势,似乎得用双腿盘住树身。可那柳树太粗,伸臂都合抱不过来,两腿根本盘不住。他试了许多次,都爬不得几尺。倒觉着自己像蠢蛤蟆攀井壁一般,不由得倒在地上大笑起来。

  笑过之后,他有了主意,去摘了几十根长柳条,三根编作一股,箍住树身扎紧,边上编一个蹬脚环。向上每隔两尺,一道道编上去。边蹬边编,不多时,便攀到那根粗枝上。他爬到枝头,却发现离墙头还有三尺多远,得跳过去才行。他从没做过这等事,又怕又欢喜,瞄准墙头,大叫一声,奋力跳了过去。那凌空飞跃之感,让他无比欢欣。可跳到墙头上后,双脚根本难以立稳,身子晃了几晃,倒头栽了下去,重重摔到地上,顿时昏了过去——

  等他醒来时,日光在顶上刺眼闪烁,已是正午了。

  我昏了一个多时辰?他分外惊喜。

  他一直好奇人昏过去是何等情状,曾叫犄角儿拿捣衣木槌用力砸他,犄角儿却始终不肯用力。他便自家朝墙上撞,头破血流,却仍没昏成。犄角儿哭嚷着死拽住他,他只得作罢。这回终于领略到了。

  原来,昏过去便是昏过去,除去坠地时咚的一声、后背和内脏跟着猛一震痛,其他全记不得。倒是醒来这会儿的滋味极新鲜,并未尝过:头发晕,脑里有嗡嗡声;眼珠有些发胀,看物似乎有些虚影;后背酸痛,第四、第五两节 脊椎骨尤其刺痛;左边肺叶似乎被震伤,有些揪痛⋯⋯细细体察过后,他左右一瞧,那株大柳树竟在身侧,自己仍在墙外,并没有栽进墙里。他一愣,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得内脏被扯痛,疼得咧嘴大叫。

  半晌,他才费力爬起来,周身似乎处处都痛,一条腿扭了筋,却还能走动。他笑着想,若是摔残在这里,动弹不得,又没人救,那等情形才更绝。不知自己是要竭力求生,还是索性躺在这里,细品等死的滋味?从一端看,求生是造物之力,等死是自己之心,不知造物和己心,哪个能胜?从另一端讲,造物也有致死之力,等死乃是顺从;求生,则是不愿听命,以己力抗造物。此外,这两端之间,还有个中段——在这绝境之中,毫无求生之望。若依然竭力求生,是用己力助造物,以求奇迹;若只等死,则是看清己力与造物之限,无须再争,休战言和⋯⋯他越想越好奇,竟有些遗憾自己没有摔残。

  当然,没摔残也有没摔残的好。比如如何翻过这高墙。爬树看来不成,他便瘸着腿,慢慢往前,一路查看。

  绕到后墙,见那里有扇小门关着。他过去推了推,那门竟应手而开——

  五、舞奴

  陆青饱睡了一场,醒来时,日头已经西斜。

  他睁开眼,见窗纸被霞光映得透红。这一向,他疏于清扫,桌面、椅面、箱柜上都蒙了一层灰。原先,他若见屋中不净,心便难静。这时瞧着那些灰尘,细如金沙,竟有一番空静寂远之美。他不由得笑了笑,净与不净,因境而转,自己之前太过执于一端。

  他出神许久,才起身洗脸,生起火,煮了一碗素面,坐到檐下那张椅上,边吃边瞧院里那株梨树。那梨树新叶鲜茂,被夕阳照得金亮,浑身透出一股欢意,要燃起来一般。他又笑了笑,连它都不安分了。随即又想到,万物皆动,何曾有静?又何须执守?正如《周易》中那句“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他对“自强”二字仍觉不甚中意,强便少不得勉强,勉强便不顺畅。人间大多烦恼皆来自这“强”字。不过,这一句总意,他头一回有些赞同,细忖了一番,去掉一字,又调了一字,改作:“天行健,君子自然不息。”

  这样一改,他才觉顺意。面也吃罢,便去将碗箸洗净,取了些钱装进袋里,出去锁了院门,缓步进城,去寻访一位名妓。

  有人曾见王伦与唱奴李师师同上游船,李师师乃汴京花魁,等闲不会见人,陆青因此想到了舞奴崔旋。

  五六年前,一个妓馆老鸨带了一个女孩儿,来请陆青相看。那女孩儿便是崔旋,当时才十三四岁。小脸尖秀,双眼细长。眉如燕尾,向上斜挑。身形瘦巧,又穿了件深紫窄衫,乳燕一般。老鸨牵着她进来,要她施礼,她却甩开了手,先走到一边,仰头看那墙上挂的邵雍先天图,那图集合伏羲八卦与文王六十四卦,演化乾坤流变之象。她瞅了一阵,才扭头问:“这勾勾叉叉,画的是些什么?”一对小眼珠异常黑亮,目光则银针一般,直刺过来。陆青并未答言,她一撇嘴:“你也不懂,白挂在这里唬人。”老鸨忙摆手阻住她,将她拽到陆青面前:“陆先生,您给相看相看,这女孩儿将来可成得了个人物?她样样都好,只是这性儿,小驴子一般,叫人心里始终难把稳。”

  陆青注视崔旋,崔旋也斜着头,回盯过来,毫不避让。瘦嫩小手还不住抠弹指甲,剥剥响个不住。陆青当时给她判了个“反”字,时时逆向人意,事事都求不同。运得巧,技惊世人;行得拙,自伤伤人。

  陆青当时还见到,这女孩儿心底里,有一股怨痛已生了根。正是这怨痛叫她如此反逆难顺,此生怕都难消难宁。他却不好说破。崔旋听他讲解时,先还一直冷笑,后来似乎觉察,目光一颤,却迅即扭开了脸,又去望那墙上的先天图。直至离开,都没再看过陆青一眼。

  过了三四年,崔旋以精妙舞技惊动汴京,名列念奴十二娇。她事事都好逆反,慢曲快舞,轻歌重按,更能立在倒置花瓶上,或静伫,或急旋。又只爱穿乌衫黑裙,人都唤她黑燕子。

  歌不离舞,十二奴中,她与唱奴李师师最亲近,陆青因此才想到去她那里打问。

  崔旋的妓馆在朱雀门内曲院西街,原先名叫寻芳馆。她成名之后,改作了乌燕阁,那楼阁彩画也尽都涂作黑漆。陆青行至那里,已是掌灯时分。见那黑漆楼檐挂了一排镶铜黄纱灯笼,配上彩帘锦幡,倒也别具一番深沉妩丽之气。

  他走进正门,那老鸨正在里头催骂仆人点烛,扭头见是他,忙笑着迎了过来:“陆先生?您下仙山、降凡尘了?这两年,您闭关锁户,我这里女孩儿都没处叫人相看。那些相士眼珠里印的全是银字铜文,哪里能瞅清楚人影儿?”

  “林妈妈,我今日来,是有些事向舞奴讨教。不知是否方便?”

  “旋儿?陆先生有什么事问她?”

  “唱奴。”

  “李家姐姐?她们姐妹俩已经有许多日子没聚过了。”

  “此事关乎我一位故友,只问几句话便走。”

  “这⋯⋯旋儿这两日又犯了旧脾性,昨天蔡太师的次孙蔡小学士邀她去西园赏牡丹,她都推病不肯出来。好在那蔡小学士性格宽柔,一向知疼知怜,并没有说什么,还差人送来了些鲜牡丹。又托话教我好好惜护旋儿,莫要损了她那娇躯燕骨。陆先生,您先随我到后头阁子里坐坐,我上去问问,她若不肯下来,我也只好赤脚过河——没筏子。”

  陆青点头谢过,跟着林妈妈走到后院一间阁子里,林妈妈叫人点了茶,而后便上楼去了。陆青见那阁子里也一色黑漆桌椅,装点了些彩瓷、铜器、锦绣,甚为雅丽。正中靠墙一架黑漆木座上,摆了一只建窑大黑瓷瓶,插了十几枝鲜牡丹,紫红与粉白纷杂,如云如霞,是牡丹绝品,号称“二乔”。陆青一向不爱艳物,这时见那牡丹衬着一派墨黑,艳气顿消,如妩丽佳人深坐幽阁,妍容自珍。

  他正在默赏,锦帘掀开,一个女子走了进来,浑身上下一色黑,袅如一笔东坡墨柳。第二眼,陆青才认出是崔旋。比几年前高挑了许多,却也越发瘦细,那双细长眼带着深冷倦意,望过来时,目光似有如无。她嘴角微启,强带出一丝笑,懒懒问了声“陆先生”,随即走到那黑瓷花瓶前,去瞧那牡丹,口中淡淡问:“妈妈说,陆先生有话要问我?”

  “我是来打问唱奴李师师。”

  “她?”崔旋冷冷笑了下,“陆先生问她什么?”

  “她与我一位故友近日在一处——”

  “哦?她已经失踪了三个多月,又活回来了?”

  “我那故友名叫王伦,不知——”

  “我不认得。”崔旋伸手摘下一朵牡丹,片片揪下花瓣,不住往地上丢。嘴角笑着,目光却射出一阵冷意,“人都说我和李师师好,陆先生难道也没猜出,我恨谁,才会跟谁好?”

  陆青心里一沉,却不好说什么,便抬手一揖:“多谢崔小姐,叨扰了。”

  他刚要转身,崔旋却忽然唤道:“陆先生,你当年相看我时,从我心里瞧见了什么?”

  “恨。”

  崔旋先一愣,随即笑起来,但旋即眼中竟浸出泪来:“这恨仍在吗?”

  “已化入骨血。”

  “无救了?”

  “有。”

  “怎么救?”

  “灯尽莫怨夜云深,梅开试寻当年月。”

  崔旋低下头,望着手中那半残牡丹,静默半晌,才轻声说:“多谢陆先生。你去寻琴奴吧,她和李师师是真亲真好。你拿这根簪子去,她便不会拒你——”

第六章 旧事

  无滋蔓,无留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页  当前第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明上河图密码6:醒世大结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