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明上河图密码6:醒世大结局_分节阅读_第25节
小说作者:冶文彪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437 KB   上传时间:2020-03-10 19:35:17

  樊泰犹豫着点点头,冯赛忙过去帮他解开了绳索。

  周长清忙吩咐扈山:“让两个护院一起去,再叫几个壮实些的伙计!”

  冯赛忙说:“不必,只我和樊泰两人去便可。眼下还不知谭力安危。若已出了事,去再多人也无用;若还安全,他见这么多人,必定会逃走。再想找他,就难了。”

  “你单独去,我有些不放心——”

  朱广在一旁高声说:“冯相公放心,我们两个抵在这里。而且,我们也不是随意杀人的强梁。”

  周长清虽点了点头,眼中却仍含疑虑。冯赛却顾不得多言,忙拽起樊泰,一起快步出门,先上到虹桥顶。樊泰扒着桥栏,望两边寻看。河两岸泊了数十只船,河面上往来的也有数十只。樊泰望了一阵,忽然指着上游北岸河湾处露出的半截船尾:“在那里!”

  说着便疾步飞奔,冯赛忙紧跟下桥。樊泰跑得极快,片刻间便将冯赛甩开。等冯赛拼力赶到那河湾,见岸边泊着一只小客船,船舱里传来一阵沙哑哭声,是樊泰。他忙跑到岸边,费力跳上船,喘着气走进船舱,却见樊泰跪在船板上,一个人躺在他身前,身上几处伤口,血水流了几摊,已经凝固,开始发乌,显然已死了几个时辰。冯赛缓了缓气,才轻轻走近,望向那尸体面部,正是谭力。

  三、火妖

  梁兴垂首坐在船尾。

  梁红玉执意不肯离开,要等着看完河湾中那场厮杀。梁兴虽低着头,耳中却不断传来怒喝、惨叫声。

  半个多时辰后,声响越来越少。到最后,只剩两把刀互击之声。梁兴不由得抬头望去,几十只船全都静浮水面,火把燃着了几只船身,火焰照耀下,只有中央那只游船上,还有两人在拼斗。其中一个是安乐窝头领匡虎,另一个是个白衣黑帽男子。两人都已受伤,举动滞重,却仍在竭力拼斗。七八个回合后,匡虎闷喝一声,一刀戳中白衣男子腹部,那男子顿了片刻,随后倒栽进水中。匡虎似乎笑了两声,跟着仰倒在船板上。

  河湾顿时寂静,只有芦苇唰唰拂响。良久,梁红玉才轻声说:“那白衣男子是焦智,摩尼教四大护法最后一个。我们过去看一看。”

  梁兴虽不情愿,但这局是自己布的,如何能背转身,装作不见?

  他从水中捞起长篙,撑动小船向那边驶去。到近前时,见船上、水面数百具尸首,全都是青壮汉子,难以分辨各是哪一路人。梁兴避过那些船只和尸首,将船靠近中间游船,攀着船舷,翻身上去。一眼看到匡虎躺在船板上,咧着嘴,微露些僵笑,已经死去。离他几步远,则躺着谭琵琶,手脚仍被绑着,胸口上插了把剑,耳边那个玛瑙坠子映着火光莹莹闪耀。

  梁红玉随后也攀了上来,她望着梢板上几十具尸首,也微蹙眉头,不发一言。扫视片刻,她似乎发觉了什么,走到船尾一具尸首边。梁兴顺着望过去,认出那是楚澜贴身护卫管豹,管豹大睁着眼,似乎在怨愤上苍。他的右臂搭在胸口,手里攥着一团红丝帕。梁红玉俯身抽出那丝帕,展开瞧了瞧,随即丢向水中,被风吹到旁边着火的船上,迅即燃尽。

  梁红玉转头望向梁兴,目光似笑似倦:“一个都不剩。要等的三个却没来。”

  梁兴却忽然想起儿时跟着一个老军学认“武”字,老军说,武乃止加戈。武为止武,战为止战。他当时似懂非懂,后来或因技痒,或为意气,总忍不住好斗之性。却从未如今夜这般,全然背离武之本义,挑起争斗,令人相互残杀。

  他心中沉重,不愿须臾逗留,低头说了声“走吧”,随即跳下了船。梁红玉略一犹疑,也跟着跳下。梁兴低头不看左右,用力撑船,划离那些船只,来到湾口下船处,寻见原先那只小篷船,默默上了那船,顺流划回到那座小木桥。梁兴将船停到岸边,低头望着河水,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梁红玉盯着他轻声说:“你无须自责。那些人并不是泥胎木人,他们来,各有其因,或为利,或为仇,或为忠心,各人生死各人担。而且事情已了,再想无益,不如好生谋划,接下来该做什么。”

  梁兴闷思半晌。今夜借谭琵琶这假紫衣人,虽将那三路人诱来,却并无所获,徒送了许多性命。方肥、楚澜皆是高明之人,冷脸汉及背后主使也非庸人,恐怕很快便会识破,定会继续追寻那紫衣人,势必会引出更多杀戮。他想到“武”字,低声说:“寻见紫衣人,终止这些争斗厮杀。”

  “好,你去牵马,我去还船。咱们下一座桥头会合。”

  梁兴心头松了一些,点点头,将船篙递给梁红玉,抓起那把刀,转身跳上岸,去林子里寻见那匹黑马,牵出来时,梁红玉那船已轻快漂远。他骑上马,并没有去追,只缓辔而行。一路思寻,越发觉得,人世真如暗夜,寻路难,循路不偏更难。

  眼下要追查那紫衣人,却不知其来由。那人又行踪诡异,能够随意出入密闭暗室,形同鬼魅,如今不知遁去何方,到哪里寻去?

  他思忖许久,忽而想到一人——施有良。劫持施有良妻儿,胁迫他的,自然是冷脸汉一伙人,施有良恐怕知晓紫衣人来历。无论如何,该去问一问。只是不知施有良现在何处,先到他家中瞧一瞧。

  寻到这个线头,他略振作了些。旋即想到梁红玉,恐怕不能再让她牵扯进来,她受了伤,性情又太过执著,还是远离为好。他见前头有条岔路,便从那里离开了河边大道,沿着一条土路,向南行去。夜路崎岖,马行不快,等绕到城南的戴楼门时,已是清晨。

  他想,白天前去,若被人瞧见,又得给施有良增添麻烦。自己也已困乏,不如晚上再去。于是,他在城外寻了间客栈,将马牵到后院,叫伙计喂饱。而后胡乱吃了一碗菜羹、两个肉饼,便去房里躺倒大睡。

  等他醒来时,已是傍晚。他怕又有人跟踪,算过房钱马料,骑马在城外绕了一圈,吃了碗棋子面。等到天黑后,才慢慢进城,一路都没发觉异常。来到西兴街口,见小街已经没有行人,只有一些门缝里透出些灯光。看到左边第五家门缝里也有些微光,梁兴心里顿时翻涌。这扇门,他曾当作家门一般。

  下马走到院门前,他犹豫片刻,才抬手敲门。半晌,里面应了一声,随即一阵咳嗽,是施有良。

  院门开了,背着光,只见消瘦身影,看不清脸。施有良身上原本时常带着军器监桐油硫黄的气味,这时却变作浓重酒气。

  梁兴张开口,却喉咙发涩,咳了一下,才唤出口:“施大哥——”

  “哦⋯⋯你?”施有良有些惊讶,又有些虚怯。

  梁兴正要再次开口,忽觉旁边火光闪亮,扭头一看,愣了一下:一个人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摇着铜铃,朝这边走了过来,身形步姿极僵硬。装扮更是怪异,头戴朱红道冠,身穿紫锦衫裤,身披紫锦大氅。看体格是男人,脸上却画眉涂脂,嘴唇抹得鲜红。

  那紫衣怪人走到梁兴近前,却不看他,转身望向施有良。火光映照之下,梁兴才看清,几日不见,施有良竟枯瘦得不成模样。他盯着那怪人,目光急颤,嘴唇也抖个不住。

  那怪人摇动铜铃,口中急念了一串古怪话语,念罢之后,嘴中忽然喷出一道火焰,直冲向施有良。梁兴大惊,忙要伸手去救,施有良已惨叫一声,浑身旋即燃起火来。梁兴忙一把脱下外衫,施有良已奔跳出门来,栽倒在街上,不住打滚惨叫。梁兴拼力挥动手中布衫,去扑打他身上火焰,却哪里扑得灭,只听到施有良嘶声大喊:“救我妻儿!贴职!”连喊了数声后,再不动弹,火却仍未燃尽。

  梁兴悲怒至极,转头去寻那紫衣怪人,却见那紫衣怪人往街那头快步逃去。他从马背上一把抽出钢刀,急追了上去。那紫衣怪人却拐向了旁边一条小巷。街上邻舍听到惨叫声,纷纷出来探看。

  梁兴飞奔到那巷口,见那巷子是个死巷。那紫衣怪人刚奔到巷子中间,忽然停住脚,伸出右手,朝空中舞弄了一番。又倒转左手,将火把伸向自己后背,竟点燃了那件紫锦大氅。随后将火把向后用力一抛,险些砸中梁兴。梁兴忙闪身避过,却见那怪人立在那里,一动不动,火焰已燃遍后背。

  梁兴惊在原地,身后许多人纷纷赶来,也都驻足惊望。

  古怪却并未结束,那怪人静立片刻,全身已燃着,双足却忽然离地,身体缓缓升起。众人顿时惊叫起来。那燃火身躯却不断上升,灰烬不住飘落。升到半空中时,竟烧得只剩一簇火焰,旋即燃尽。

  巷子顿时一片漆黑⋯⋯

  四、水妖

  张用总算能站得起来了。

  这一天一夜拘绑,让他对筋骨、血脉、肌肉、呼吸有了不少新见,他绕着蚕床,一边甩动手脚,一边连声感叹:这身体真是奇妙至极,一毛一孔、一精一血、一筋一骨,拼凑起来,竟能如许灵敏、强韧,不但能感能觉、能知能思,更蕴藏喜怒哀乐万端情致,演化出善恶美丑无限样态,真正是天地之灵、万物之英。他原本便对造物惊叹不已,这时更是崇仰无比,不由得朝天拱手一揖:“我不知您是神是仙、是灵是气,无论如何,请受张用一拜!”

  “你在拜谁?”门忽然打开,刚才那绿衫婢女端着一盘饭菜走了进来,那双水亮大眼里满是疑义。

  “拜那个叫你端饭菜进来的。”

  “章员外?他还没回来呢。”

  “呵呵,那便拜没叫他回来的。”

  “嗯?”女子越发纳闷。

  “你是阿翠。”

  女子瞅了他一眼,仍不答言,将托盘搁到门边一张旧木桌上。

  张用细瞅着她,不由得赞叹:“真正奇妙,他不但能叫人说真话、道假话,还能叫人假里藏真、真中藏假,或似真实假、似假实真,更或是不真亦不假、似真又似假——唉!真正奇妙!”

  女子听得疑惑,微有些恼:“不知你在叨嘈什么,你不饿?”

  “又饿又胀,得先解手。哈哈,上边吃、中间消、下边解,生而即知,不学自会,奇妙奇妙!”

  女子脸顿时沉下,转身快步出去,朝门边冷声说了句:“给他拿个马桶进去,门锁好。”

  一个身着褐绸衫的壮汉提了个旧马桶,进来搁到门边,出去锁上了门。张用笑着过去,溺了泡长尿,又细细参研了一番排泄的道理。转身见那托盘里有两张油饼、一碟麻油萝卜丁、一碗麦粥,他刚要伸手去抓那油饼,忽而想起便后人都要洗手,不由得停住手,又细考起脏与净的道理。

  就这般,以往从未留意之事,样样都变得新鲜,他一件件细察细想,全忘了身在何处、为何而来。直到后窗外传来那女子声音:“你们两个去接员外。”

  他听到后,不由得走到后窗边,向外望去,一眼先看到宽阔河水,映着夕阳余晖,万尺金缎一般,果然是黄河。房后一段斜坡,生了些青草,水边搭了座木栈桥,桥边拴着只敞口小船,梢板上乱堆了些麻绳,一只长橹斜架在尾板上。张用并没看到那绿衣婢女,只见两个褐绸衣汉子走下草坡,一起上了船,一个解开缆绳后,坐到了船头梢板上;一个立在船尾划橹,显然是个熟手,虽是横渡,却划得平稳轻快,很快便远离栈桥,笔直驶向对岸。

  张用望着那河水,想到百十年来,黄河屡屡改道泛滥,不知冲毁了多少民屋田地。朝廷为寻治水良策,也不知起了多少争议,花费了多少民力物力,至今却始终无能为力。张用一直想沿着黄河,走到源头,去探查一遭,看能否寻出个利导之法,却始终未能成行。这时黄河就在眼前,水声漫漫,似在低声唤他。他想,等了结了眼前这桩事便去。

  分了一阵神,再看那只船,竟已驶到了对岸。那岸边有株大柳树,树身弯垂到水边。那船便泊到了那柳树旁,一半船身被柳荫遮住。船上两个汉子这时望过去,身形已小得不足一尺。划橹那个坐到船尾歇息,船头那个弯着腰,将缆绳拴到了树干上,而后跳下船,在岸边来回走望。

  那岸上稀落有些行人车马往来,田间散布村落,四处升起炊烟。半晌,夕阳落山,暮色渐起。有个人走向那只船,只能隐约辨出似乎是个盛年男子。岸上那汉子迎了过去,两人一起走近水边,汉子扶着盛年男子上了船。那汉子仍走到船头坐下,盛年男子则坐到了船中间,划桨汉子也随即起身,摇动长橹,小船向这边驶来。

  这时对岸景物已被暮色掩住,河面一片苍茫。张用一直瞅着,小船驶到河中央时,隐隐辨出,那盛年男子肥头宽肩,下巴一圈络腮浓须,正是银器章。只是,银器章平日浑身散着豪阔气,即便坐着不动,也昂昂然的。这时他却不时向前后觑望,隐隐透出些不安。张用不禁笑起来,假虎如今成贼鼠。

  他正笑着,那船后一丈多远处,水面忽然一亮,再一瞧,一团亮光从河水中浮晃而出,圆月一般。

  咦?月亮从河中间升起?不对呀,今天才月初。张用忙仔细望去,并非月亮,而是一盏白琉璃灯。随着那亮光,一团影子也跟着浮了起来,立起在水面上。映着那光,张用一眼瞧出,是个人。

  那人头戴银闪闪莲花道冠,身穿紫袍,肩披一领紫锦大氅,脸抹得粉白,嘴又涂得血红。他挑着那琉璃灯,伴随一阵急急铜铃响,竟在河面上踏水而行,疾步追向那船。

  船上三人也已发觉,一起回头惊唤。张用听到银器章连声催嚷:“快划船!快划船!”粗砺的声音在河面上回荡。

  船尾那汉子慌忙加力,急急摇橹,船随之加速。紫衣道人却紧追不舍,在河面上疾奔,紫锦大氅于风中招展飞扬。不多时,他便追上那船,直奔到船右侧,扭头望向船中的银器章,忽然放声念起了咒语,银器章惊得缩到船舷另一侧。

  那道人念了几句之后,银器章猛然惨叫一声,随即趴伏在船里。那道士也停住咒语,沉入水中,不见了踪影。

  河面顿时变暗,除了水声,再无声息⋯⋯

  五、失神

  陆青来到皇城东华门外,穿进斜对面一条巷子。

  他是来寻皇城使窦监。此前他已打问到,窦监是个孤儿,杨戬将他收养进宫,一力扶持至六品内侍都知,出任皇城使,并将这巷中一院房舍赏给了他。皇城司设在东华门内的左承天门,由此处步行去皇城司只需一盏茶的工夫。

  陆青来到那院门前,见黑漆门楼虽不雄壮,却也透出肃然贵气。他抓起门环轻轻叩响,应门的是个年轻白嫩男子,头戴直角幞头,身穿紫绢袍子,是个内侍。陆青报上姓名,说明来意。那内侍翻了翻眼,说了声“且等着”,便关门进去。半晌出来又翻翻眼:“进来吧。”

  陆青随着他走进院中,见里头并不宽阔,厅前两株古松,恐怕有上百年,树身如蟒盘曲,树冠巨伞一般,几乎将院顶遮尽,院里十分阴凉,甚而令人背寒。

  陆青走进厅中,见窦监端坐在一张黑漆椅子上,身穿一件白绢凉衫,直直瞅着他。面皮白净,脸型圆柔,五官和顺。虽已年近四十,乍一瞧,似个二十来岁温善士子。唯有那目光才显出年纪,沉暗、谨慎、细敏、狠利,混杂了在宫中三十年拼争之迹。与清明那天不同,今日他眼中更透出些哀寂、惶惑,恐怕是由于杨戬之死。

  窦监并未起身,也未请陆青坐,开口便问:“你要问什么?”声音喑哑冷厉,如同利刃划破布帛。

  “清明那天,杨太傅到汴河,是否去见王伦?”

  “那天你在太傅轿子边,看来并非偶然?”

  “我在寻一个孩童。”

  “你去那轿子边做什么?”

  “那孩童是个孤儿。”

  窦监目光一颤,眼中寒意陡升:“你对太傅做了些什么?”

  “窦都知寸步不离,护着那轿子,岂会不知?”

  “我⋯⋯你⋯⋯”

  “窦都知当年有杨太傅救护,我要寻的那孩童,却生死不知。”

  “什么孩童?”

  “他名叫王小槐,王豪之子。”

  “我并不认得,也不晓得。”

  “他与杨太傅同乡,拱州睢县帝丘乡。”

  “这又如何?”

  “王豪临死前,将帝丘那片田地献给了杨太傅。今年元宵节,王小槐又将田契交给了杜公才。之后,他便失踪不见。”

  “田契一事,我知道。但那孩童去向,太傅不知,我也不知。”

  “清明那天,林灵素现身汴河,身后跟了两个道童,其中一个便是王小槐。”

  “哦?你既然已知他下落,来我这里问什么?”

  “窦都知可否认得建隆观道士陈团?”

  “不认得。关于林灵素,你还知道些什么?”

  “王伦。”

  “王伦?”

  “去年腊月,王伦被捕,该是窦都知所为。”

  “是我。他和林灵素有何关联?”

  “王伦被捕后,为何旋即又被放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页  当前第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6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明上河图密码6:醒世大结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