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明上河图密码5_分节阅读_第25节
小说作者:冶文彪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368 KB   上传时间:2018-05-29 18:19:20

  活了二十多年,这是他头一回说出这个字。如同吃醉了酒,不由得躺到草坡上,笑着睡了过去。等他醒来时,一钩新月斜挂天上,已是深夜了。

  他着了凉,头有些昏。四处望望,月影之下,到处一片安宁,没有一丝声响。他忙爬起身,沿着田埂来到那棵大柳树旁的草棚子前,低头钻了进去,揭开草垫,在壁板边摸到藏的小铲,从角上开始挖了起来。

  可是,挖了一尺多深,底下仍是土。他记得极清楚,这片是最早埋的,底下是一把银壶、两只银烛台。当时虽挖得深,却也只有一尺多。他顿时慌了起来,忙拼力继续挖。然而,又挖了一尺多深,仍没有。他又挖旁边一片,挖了近两尺,还是没有。他急得几乎要吼起来,继续慌慌挖其他地方。

  这草垫底下,一共埋了十二处,为了好认,他是按横四纵三挖的。十二处全都挖遍,都没有。挖的时候,那土极紧实,并不像被人挖过。他不肯信,将那片地全都挖了个遍,一样都没找见。

  他丢下铁铲,坐倒在土堆里,惊得疑心是在做梦,忙用力拍头掐腿,虽然极痛,却仍不信这不是梦。原本头就有些昏沉,这时脑仁越发疼起来。他又疑心自己走错了地方,出去绕着那棵大柳树,前前后后,反复辨认了几圈。这大片田野间,只有这一棵大柳树,绝不会错。他重又钻进草棚,用铁铲翻寻了一遍,实在累极,才趴在草垫上,昏昏睡去。天亮醒来后,他又里外细细寻看了一遭,才不得不死心:恐怕是鬼搬走了那些银器,不让我去见娘。

  他再没了力气,靠着从王豪家支的那几贯工钱,四处晃荡了几十天。钱用尽后,才又去人家户寻活儿做。

  他原本绝了念,没想到娄善寻见了他,许他一百两银子,让他去杀王小槐。那见娘的念头忽地又活转过来,催着他无暇多想,一口便答应了。

  正月十三,他带着娄善给的三贯路费和一把尖刀赶往汴京。正月十五傍晚,来到东水门外。他到处闲走了一转,买了几只胡饼,天黑后,坐在城门外的石台上,边吃边等,等得几乎睡着。快半夜时,进出城的人已经稀少,他一眼瞅见一顶轿子抬了过来,那轿顶上插了根枯树枝,在孙羊正店灯光映照下,极醒目。

  他顿时慌起来,不知该如何下手。这时,一辆牛车从护龙桥缓缓行了过来,他忙躲到那牛车内侧,跟着一起进了城门洞。而那顶轿子也恰好行过来。两下里顿时挤住,他忙抽出尖刀,将手伸进轿帘,朝里飞快连刺了几刀,感到刀刀都戳进了肉里,还碰到了骨头。他不敢逗留,挤过那牛车,飞快逃进了城里。略绕了绕,便又出了城,连夜往襄邑赶去。

  回来途中,他时时忍不住想起刀刺进人身那触觉,心里怕得不得了,觉着一路都有鬼影跟随。回到皇阁村,他去寻娄善讨那银子,却被他家庄客恶声拦住,吓骂了一顿。他越发胆寒,再不敢想那银子。

  惶惶游荡了几天,又听村里人说,王小槐还魂闹祟。他听了,几乎吓破胆。王家人请了相绝陆青来驱祟,他忙挤过人群,也进去求助。陆青望着他,眼里忽冷忽热,半晌才缓缓开口:“你之卦乃大畜。恩难暂存,恨易长留。灯熄长夜,火灭寒冬。一念无明,所至皆暗……”最后,陆青又教了他那句话,他一听,忍不住哭出了声:

  “偷来又还去,孤寒一梦空。”

  水篇 木匙案

  第一章 颐

  颐,养也。人口所以饮食,养人之身,故名为颐。

  圣人设卦推养之义,大至于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与人之养生、养形、养徳、养人,皆颐养之道也。

  ——程颐《伊川易传》

  窦好嘴和同村几个同伴一起赶到东水门外军巡铺附近,照着相绝陆青所言,各自分散在街两边,等着那轿子。

  窦好嘴是邻县望楼村人,在皇阁村东边,窦好嘴和王小槐两家隔了不到半里地,站在他家门前,远远能望见王小槐家那大宅院。近半年来,窦好嘴不知朝那里望过多少回。那院墙在一大片田地间极显眼,长长一带赭黄,厚土夯实,榆柳荫护,一顿饭时间都绕不完。那里头住着的那个七岁孩童,瘦得猴一般,手里却攥着望楼村全村人的生死。

  人靠田养,田靠水养。这一片乡里溉田,全靠那条睢水。只可惜,睢水流进皇阁村后,被那座大土丘拦住,折向东北,绕过了望楼村。早年间,从北边睢水到望楼村,有一条几里长的水沟,倒能溉田,只是太窄浅,又偏在两乡交界处,无人肯出工出力治理,因而时常堵塞枯涸。

  五十年前,王安石推行农田水利法,两边知县争功,抢着雇募人力开掘,那条水渠深阔了许多。望楼村大受其益,舒畅了二十来年。新法受阻后,无人再管顾这区区一条小水渠,泥沙渐渐淤积,水渠重又变作小水沟,时常断流。北边那村庄为保自家田地,又不时截阻沟水,望楼村便越发枯渴。为争水,望楼村和北村不知斗了多少回。但水源在北边,即便争得一时,却难保长久。

  说起来,睢水绕过大土丘,皇阁村东南边大片田地灌水也愁,尤其是三槐王家,田地大半在这一片。他们迁来这里几年后,王豪行商致富,自家出钱,召集族人和庄客,在皇阁村中间深挖疏浚出一条水沟,王家宗族自此才不再愁水。王豪自家东边的田地却仍缺水。他家宅院后头那片田地原是当今宫中太傅杨戬家故地,原有一片小水塘。王豪将那片水塘扩了两三倍,引入睢水,解了东边溉田之困。

  从这大水塘到望楼村,只有半里地,是望楼村解除水困唯一捷径。可恨的是,王豪却毫不通情,不肯让望楼村人从他家田地挖水沟通过去。望楼村便只能干望着那片大水塘,白白焦渴。

  去年,王豪一病而亡,只留下个六岁孤儿。望楼村人顿时觉着求水有望,村中大保长莫咸忙借吊丧,去求王小槐。王小槐却说,他父亲留了话,不许给望楼村引水。那时不但王家宗族哀聚一处,连襄邑、宁陵两县官吏都来吊丧。望楼村人不好作难使强,只得暂忍。

  偏生去年天旱少雨,望楼村大半田地都干枯了。村里大保长莫咸只得又去求王小槐,王小槐却越发傲横,不但不答应,连大保长带去的酒礼都丢出门来。大保长虽气恨之极,却不敢得罪,只能赔笑告辞。别无他法,他又去襄邑寻人使钱,得见了县尉,恳求县尉施压救助。那县尉却说,王豪虽只剩个孤儿幼子,三槐王家却仍有数百口,这世代望族,在朝中多有故旧姻亲,谁敢招惹?况且皇阁村东边那些田地全是他家私产,哪里能随意使强?除非王小槐也死了,那些田产没了官,才能下官令开渠。

  大保长莫咸听了这话,顿时狠下心来,向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征收引水钱,穷者三五百文,富者三五贯,总共集了一百八十贯。大保长得了这钱,召集村西头离王小槐家最近的八家户主,低声嘱咐说:“那小孽畜既不给我们活路,我们只好自寻活路。这冤仇是你们挑起来的,便该你们去解。这事就托付给你们几个去办,全村的存亡便看你们了。那小孽畜若能说得通,便尽力去说;若说不通,便设法除了他。用他一条性命,换来咱们村子一百多户人家子子孙孙性命,想来老天也赞同。谁做成了这事,这一百八十贯钱便归他。这是大恩德,往后他家的田税也由全村人户分担。若是你们八个一起做成,钱平分,田税免三年——”

  那八人从大保长家出来,一起苦着脸来到村西头,望着王小槐家那大宅院,谁都说不出话。窦好嘴便在其中。

  窦好嘴今年四十出头,本名窦拾,之所以被人唤了这个绰号,是由于他一向口舌灵便、和气善言,只要话头一起,便如线轴滚下坡,绕绕扯扯,再停不住。可听了大保长那番言语后,他的舌头似乎抽了筋,再说不出一个字。

  他扭头望着路口左边,自家那十来亩地,大半种了麦,小半种的豆,还有一片地才种了胡荽。那时正值暑夏,麦子即将抽穗,豆子开始结荚,胡荽则才起苗。十来天滴雨未落,地已干裂,麦豆蔫萎,胡荽嫩苗更是眼看便要枯死。他只能驾着牛车,去几里外的睢水搬些水回来救急。可几桶水浇到田里,如同拿几粒麦子救一条饥汉,哪里济得了事?他一天天干瞅着庄稼,心里眼里冒火,焦得不知咒骂了多少遍王小槐该死。可这时真要让他去取王小槐的性命,他顿时没了主张。

  他见其他人都不言语,只好说:“这事独个儿恐怕难做成,咱们各自回去思谋思谋,明天再聚到一处商议。”

  八人各自点头散了,窦好嘴回到家里,见院子里挂满了白绢,一匹匹在小风里摇扬,白得晃眼。厨房前架着大锅,烧了沸水,浑家齐氏正挽起袖子,抓着木叉,在锅边煮绢。女儿手执木杵,在方木臼旁捶捣里头的熟绢,一杵一杵,声音重闷。儿媳则蹲在大木盆旁,用皂角水淘洗上过油的绢,三人正在制油衣。

  这些水,是从村里那口井打来的,如今那井也眼看要枯。看到锅边盆边溅落的水迹,窦好嘴心里一阵疼。他不便当着女儿和儿媳说这事,便唤了浑家,一起走进卧房,关起门,将大保长说的话低声告诉了浑家。齐氏一听,顿时瞪大了眼,压着声气惊唤起来:“大保长自家不去,全村一百多户人家也都坐着不动弹,偏叫咱们去做这歹事?”

  “他寻我们几家,是为三年前那桩旧怨。”

  “三年前咱们也并不是只顾自家,不也保全了全村人的田地?这也能怨到咱们头上?”

  “说是这般说,毕竟是我们几家做下的。而且,还有那一百八十贯钱和往后的田税……”

  “你莫不是真要去做这犯死罪、招天谴的歹事?若是被斩了头,便是一百八十万贯,能买回命来?”

  “若是没了水,恐怕今年都挨不过去。再说,我哪里敢动手去谋人性命?你常日间主意最多,好生想想,有没有其他稳便的法子,让那小孽畜松口答应。”

  “我这两天倒是想到了一个主意,只是不知——”

  “快说来听听!吃不着肉,闻闻肉香,也能得些口水润肚肠。”

  “王小猴儿的那把木匙——”

  “木匙?小孽畜如今还离不得那木匙?”

  “嗯。伺候那小猴儿饭食的,这两年换了阿秦——我三舅娘那个外甥女。今年立春,我去三舅娘家,阿秦也在那里,道起那小猴儿,说他每日饭食,仍离不得那把木匙。”

  “哦?”窦好嘴心里一动。

  王小槐吃饭只用一把木匙。两年前,王豪带着王小槐去县里赴宴,到了筵席上,才想起忘记带那把木匙,王小槐顿时哭闹起来,饿了大半天,却一口都不肯吃。王豪只得叫仆人骑马赶回皇阁村,来回四十多里路,去取那把木匙。这事在乡里传得人人皆知。

  窦好嘴低头思忖:“若是拿到那把木匙,便能降伏那小孽畜……”

  “阿秦说那小猴儿百般难伺候,她正犹豫要不要辞工。大保长既许了一百八十贯钱,咱们拿出三十贯给阿秦——”

  “对!其他的你都莫管,这是天大的事,你赶紧去寻阿秦,便是全舍了那些钱,若能弄到那把木匙,也是千值万值!”

  “三十贯已是胀破肚的价了。阿秦在王家苦一年,也不过这个数。”

  “你个妇人家,针眼里寻牛,只见牛毛。这事若做成,田便得救了。再说,一年田税免六贯钱,十年六十贯。有了水,咱们好生活到七十,不就白省了一百八十贯?”

  “你才是个呆瞪汉,被牛尾巴抽肿了眼。一百八十贯,那是牛毛?那是二十几头牛!排成行,能从村头排到村尾!全村人得了水,却叫我自家舍那么些牛?咱们家那头老牛,如今瞧着比我外祖还老,稍干些的草都嚼不动了,才耕两角地,便喘得鼻窟窿都要涨破。你没见它一上田便淌眼泪?呜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页  当前第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7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明上河图密码5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