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玄幻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尘缘_分节阅读_第62节
小说作者:烟雨江南   小说类别:玄幻小说   内容大小:1.31 MB   上传时间:2013-04-15 12:31:53

  云风自然知道纪若尘洛阳之行的目的,为的就是重新拉拢寿王李安,以为插手庙堂的基石。此事殊不容易。算起来纪若尘到洛阳不过半月,云风本以为他能够在洛阳立足已是极难得之局,弄得一个不好,进不得城门都有可能。可这才半月功夫,纪若尘志就连军权都拿到了手?

  云风心中疑惑难解,改以道德宗秘法询问事情经过。

  纪若尘同样运起道德宗秘法,大略向云风说了先暗中策反龙象白虎二天君,再堂堂正正登门拜见,其后当堂斩杀真武观二道士立威的过程。再后来则是向寿王陈明利害,许以厚利,并提出以道术仙法助寿王练兵选将,如此就将军权拿到了手。依纪若尘理解,既然道德宗要大举插手庙堂之争,那本宗弟子就不能只知驭凤落雷,御剑画符,也得通晓行军打仗,粮秣转运才是,所以今日才安排本宗弟子来城南大营熟悉军务。

  云风听了仍是有些不解,按纪若尘所说这些,仍不会让这寿王如此合作才是。寿王是何等人物,当时既然选择了真武观,交出道德宗弟子,定是已经思前想后,算清了厉害缓急。若尘一番口舌,数句虚无缥缈的承诺,再加上真武观的两条人命,也不足以颠覆局面。

  纪若尘见了云风表情。知他仍有疑惑,于是笑笑道:“云风师兄,我与那李安言道洛阳大劫要应在他身上,主洛阳未来将成帝都。他回府苦思了三日,就完全变了另一个样子,事事配合。呵呵,没想到有时候信口一说,倒是会有大用……”

  纪若尘说着说着,却见云风面色有些不对。当下恢了笑意,肃容问道:云风师兄,若尘所为可有什么不妥吗?”

  云风望着纪若尘,半晌叹道:“我此次下山,除了辅助你之外。还带来一个消息,那就是守真真人已推算出困篁蛇逆天改命,本朝气运有变,洛阳有成帝都之象。”

  “什么?”纪若全失声道。

  中夜,月明。

  整座大营静寂如空城,火把的噼啪声是唯一动静。挺立在岗位上的夜哨已与旗杆桩柱溶为一体,只有枪尖刀锋偶尔反射出一溜寒光。月华水银般泼泻下来,数以百计的军帐首尾相接,法度森严,彷佛盘踞在黑暗中的一头异兽。

  整座军营最高的阅军楼顶,纪若尘抱膝席地而坐,怔怔地仰望着空中高悬的半弯弦月。

  月色下升起一道淡淡的身影,如轻烟般落在纪若尘的身边,也如他一般抱膝坐下。这人一身道装,虽生得相貌平平,却自然而然让人有亲近之意,正是云风。

  云风也抬头仰望天上孤月,微笑问道:“怎么?无心修道。”

  纪若尘心头一颤,云风最后四字用的是肯定语气,难道自己道心动摇、茫然迷惑已经表现得那么明显了吗?在这清冷的月光里,在这漫溢杀伐的军中,在自修道起就陪伴一侧,无微不至看护照顾着他的云风道长面前,他忽然觉得也不隐瞒得太多。

  “师兄,我……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修道?就为了羽化飞升吗?不停的修炼,若今世飞升不了,那就转入轮回,下一世再重新来过,直到修成大道为止。但是羽化飞升之后,所去又是何处,位列仙班?三十六天中又有些什么?三十六天之上还有些什么?直有一天身处在了飞升彼岸,是否一切又当重新开始?

  纪若尘入道门时虽然年幼、可是心智已成,和那些自幼修道之人大不相同.他非是因慕道羡仙而修行,亦非认定大道就不再有旁念.纪若尘的修道,初时纯为保命,掩饰那天降的错缘.洛水一役后,他虽然不能尽知道德宗真人们深若渊海般的布局用意,但以他的敏慧,也隐隐知道,当初令他最害怕的假冒谪仙一事已不是曾经以为的那么重要.

  心头千钧重担一落,竟是骤然失了目标.

  而且他自那名金光洞府女弟子口中得知,在他下山前一月,金光洞府已经得到消息,说他将会离山修行,前往洛阳,且随身带有重宝二如此各派才会有时间提前布置,在路上劫人,他初下山时,送去轮回的众人分属多个门派,可知这个消息传得十分之广二若不是各派均以为他飞升有望,抢人之心重过了夺宝之望,还不定是何结局.,且他离山的消息透得如此之早,若非道德宗出了内奸,就是真人们有意放出的消息.也即是说,他成了一枚诱饵.

  其实这几日纪若尘早已想过此事,纵是诱饵又能如何?就算知道了宗内诸真人想拿他去作诱饵,他也同样会去做.,从入龙门客栈时起,几乎一切重要的决定都是旁人替他定的.修棍术,入道门,习法术,乃至于与顾清订亲,其实没有一件事是他自行作主.或许只有一件,那即是洛阳大劫后,他要离开道德宗.可是就算是为了顾清,他也得回道德宗。何况细细想来,道德宗实对他有再造大恩,没有任何时不住他的地方,虽说这全是因为谪仙二字.

  这一桩一桩的事压在心头,已是数年之久,那沉甸甸的压力,只是在今夜发了出来而已。

  云风微笑,虽然若尘说得凌乱,但他仿佛很清楚若尘想表达些什么.他抬手一指脚下沉睡的大营,道:"若尘,你看.这芸芸众生,大多数人劳碌一生,求的不过是温饱二字.又有些人时时处处钻营逢迎,为的亦止是名利二字。其实纵是坐拥天下又能如何?这副皮囊仍不过吃三餐眠三尺,百年后一入黄土.我辈修道之人,又有几个俱大神通者真愿高踞那庙堂之上,受四海朝拜?"

  纪若尘点了点头.少时经历、五年修行、两次俗世行走,他的感觉也是如此,大道虽然艰难,但每一步都别有洞天,个中滋味远胜过了尘世问的蝇营狗苟,勾心斗角:

  云风似乎是叹了口气,但脸上却仍是亲切的笑意:‘可是若尘,这些在我们看来全无意义的事,在他们而言往往就是生存的全部.我们仅是幸运了些,入得道德宗,方才有这时月感叹的机会。说来,我当年也曾有如你今日的迷茫,那时我创录的是下山历练,游历天下,十一年后方始回山."

  纪若尘大为诧异,当即问道:"然后怎样?"他知道云风曾行走尘世,一直以为是为本宗处理俗务,不想是因云风自身修行的原因。

  云风笑道:"怎样?下山时是怎样,上山时还是怎样."

  纪若尘讶道:"这又是为何?"

  云风道:"虽然我还是不知道此世的意义在哪里,不过我用了十一年的时光学会了先把这事放下.既然想不明白,那且先专心修道,做做手头的事,日后说不定哪一天也就明白了."

  说到此处,云风拍了拍纪若尘的肩、道:"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些肯定正确的事,那无论如何,修道总是不会错的。"

  纪若尘喃喃道:"既然想不明白,不若修道.

  云风看他皱着眉,抿着唇,苦苦思索的样子,不由笑道:‘再过两个多月就是你的订婚之典了,宗内虽不准备大办,但也会邀些道友前来观礼.你的道行若是弱了,可实在不大好看.虽那顾清淡泊如云,不会计较这些,但谁知云中金山云中天海之流又会说出些什么话来。两月时间不会有何突破,但总好过白白荒废。"

  一想到订亲之典,纪若尘又有些.恍惚的感觉。真是如此吗,顾清,这往昔梦中也想象不出的神仙般的人物,真的将从此结缘,成为仙侣?

  云风又道:"顾清这么年轻,却有如此道行修为,实在是匪夷所思.想来她的累世渊源机缘果报均是非同小可二能得如此仙侣,即是福缘,也是压力.你自己好自为之吧.

  纪若尘忽然想起一事,优像着问道:"师兄,景霄真人中了青墟毒手,难道就这么算了不成?"

  云风叹一口气,道:"当然不是.只是你有所不知,青墟宫中并无虚无此人.说到这里,云风忽然咦了一声,望向了东方,纪若尘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却是一无所获.

  云风远眺了一会,才收回目光,皱眉道:"刚才似乎见那里灵气杀机一闪而过…,嗯,想是我看错了."

  三日后,纪若尘留下八位道德宗弟子,命他们继续钻研军旅之道,自已则与云风回到了洛阳.

  入夜时分,纪若尘来到了济天下所居的别院,但听得书声朗朗,济天下正在乘烛夜读。纪若尘静静地听了一会,方才叩门而入.济天下见是纪若尘,放下手中书卷,两眼一翻,道:"原来是你,可有什么事吗?"

  纪若尘踱到桌旁.凝目看去,那书原是本前朝歼史.桌上还摆着一壹酒,四样小菜,不过是笋干、花生米、苗香豆、泡椒,.济天下一边夜饮,一边读史,倒是过得有滋有味.

  见纪若尘翻看那本野史,济天下当即道:"既然收了你的银子,做了你的幕僚,我自然要尽些心力。抓住时间读读史书,好能以史为鉴,免蹈前人覆辙。"

  纪若尘在桌边坐下,向济天下拱手道:"济先生,我当日用你之策,向李安陈说洛阳有帝都之象,果然令寿王回心转意.先生的卦象推算学究天人.竟然可以推算出这等大事来、实是让若尘佩服!只是不知先生用的是何术法,紫微斗数,先天卦象,还是南帝河图?"

  济天下瞪了纪若尘一眼,道:"我只管献策,你只管用策。至于此策从何而来,循何理而成,就不是该说与你知的了."

  纪若尘微微一笑,心中早有定计,当下道:‘若先生不吝踢教,那月例供奉升为百两纹银如何?"

  济天下正端了杯酒饮到一半,猛然听到纪若尘此言,一口酒登时走岔了路,当下连呛带咳,满脸涨得通红,腰也弯了下去,全仗着右手扶住了桌子,才没有滑落到地上去.纪若尘吓了一跳,慌忙上前扶住济天下,道:"济先生,你不要紧吧?"

  济天下呛咳不已,一才以爪住纪若尘衣袖,好不容易转过一口气来,只叫出一声"一百五十两!",就又大咳特咳起来.

  纪若尘失笑道:"那就两百两吧!"

  咣当一声,沉重的梨木椅翻倒在地,纪若尘猝不及防,一把没有挽住,济天下从他扶持中滑落,重重坐到地下.济天下好不容易挣扎爬起,可是咳得手足无力,根本提不动数十斤重的梨木椅.纪若尘随手一拎,已将那张琦子拎起放正,又扶济天下坐定.

  济天下哼了一声,整好衣冠,敛眉肃容,正襟危坐,才道:"圣人有言,何必曰利,只有仁义.我并非是贪图这点供奉,只是见你诚心求学若此,如大旱之望甘霓.当令世风日下,人心浮夸喧躁,象你这等赤诚求知虚怀纳物的学子已然不多,我不得不指点你一下啊。"

  纪若尘忙恭恭敬敬地称谢:"是是,多承先生指点."

  济天下当下咳嗽一声,道:"我早就和你说过当今天下表面上一片升平气象,实则危机四伏。本朝外实而内虚,各地节度使均坐拥重兵,掌一方民政大权,可收时帛,任官吏.朝廷禁军却武备松驰,员额不满二此等危局,一有心人必然看得出来.寿王还不是个蠢材.他当然明白.又据史书所载,帝室兴衰之前皆有诸多天地异相以为征兆二你看洛阳这一场大闹,可是数百年未曾见过的。这一劫是何兆头,那些有心人想必是能推算的定要好好推算,不能算的也会胡猜一气."

  纪若尘深以为然.

  济天下顿了一顿,盯了纪若尘一眼,又道:"你年纪轻轻,所学有限,可李安哪看得出来?他看得见的只是道德宗弟子的法衣.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在他耳中,都是道德宗诸位真人的法谕.你讨他说洛阳能成帝都,他这镇守洛阳的王爷势必心花怒放,喜中又有忧,也就不会去细想你究竟是不是说谎,不过话又说回堂堂道德宗弟子居然会说谎,当今之世谁会相信?李安自己想要应了这个兆头,那自然要把明皇轰下宝座去.真武观、杨国忠怎等人可是明皇心腹,李安想造反,还能找他们不成?当然得靠着你这领袖天下正道的道德宗了."

  纪若尘听得征住,难道这济天下真的只是信口胡说?又或是智计过人如此?他无意识地拿起手边的那册纤史翻动,低头一看,书页上正是讲述前朝文帝开国之时,四方如何呈现诸般异相,直是绘形绘色,如撰者亲眼所见.只是内中许多荒诞不经之处,修道之人如纪若尘一看就知纯属胡乱编造.

  济天下就准备凭着这么一本至少大半是杜撰而成的野史,为他筹谋划策不成?

  他今晚过来,本想从济天下这里套出些话来,摸清些底细,谁想到处处碰壁.而任他如何出言试探,察言观色,这济天下都不似有分毫道行的模样。

  纪若尘无言,谁有告辞.

  回到居处.他沐浴薰香,盘膝静坐.欲修一晚的三清真诀,可是他坐了半天,却怎么也定不下心神来。枯坐半个时辰毫无所得,纪若尘索性披衣而起,隔窗望月.小楼前一裸疏落格桐伸出三两旁枝越过院墙,最高的梢头挂着半轮缺月,笼罩在昏黄的薄晕中,明天会有大风.

  纪若尘正胡思乱想,突然脑中一个记忆的片断闪过,想起那块记载着无尽海秘法的翠玉简还在自己手里,既然静不下心来修炼,不若看看这块玉简上都载着些什么.人妖殊途,无尽海秘法乃是妖族修行之用,纪若尘可不敢去炼.只是他山之石育以攻玉,开阔些眼界总没有坏处.何况日后与青衣重逢青衣,自己还要督着她修炼呢.

  想到青衣,纪若尘胸中又是一紧,实是不知该不该,以及如何告诉她自己订亲之事.

  那么,殷殷呢?

  他刹住脱缰野马般的念头.有些慌张地取出了翠玉简,似是生怕再多想一刻就会触摸到内心深处不该触动的地方般.

  纪若尘定了定神、颂起洪荒卫所授口诀,玉简上慢慢浮现出一篇篇文字,随着他的心动意转往复循环闪现.

  那玉简开篇乃是一篇总诀,纵论天地玄荒大道,其后方为修炼心诀,再后则是诸般道元运用、克敌法门.纪若尘先览了个大略结构,知道那诸多修炼.心诀法门自己是一个也用不上的,即便用得上也不可能去学.三清真诀暗合天地神通,深奥莫测,他就是穷一生之力也无法尽通,哪还有余力修习别家法门?是以纪若尘又跳回起始处,细细读起那篇总诀来.洪荒卫说他可以自己领悟之处,指的应也是这篇论道总诀.

  "道者,万物之始,物从道生,故曰始……”看到这里,纪若尘暗点了点头,看来紫阳真人所言不差,大道惟一,殊途而同归.这无尽海秘法起始论道,主旨其实与三清真诀如出一辙.

  总论过大道后,接下来说的就是天地万物之始,这开篇结构也与三清真诀一样.可是两部人妖分别奉为至宝的经文至此分道扬镳。

  据三清真诀所载,在未有天地之前,万物为空,无天无地,无阴无阳,无月,无晶无光。谁有太上道君独处玄虚之中.其后太上道君自虚空而下,《开天经》一部,共四十八万卷,每卷四十八万字,每字辟空百里,如此,清浊始分,四方形象方立.

  可是这篇《论道》中却道,万物未成之时,谓之混沌玄黄。其后混沌之中一气始生,历亿万岁而成玄,元,始三气,三气又历亿万岁而成九气。三气为天地之尊,九气为万物之始.自此始有天地万物.

  天地之始,万物之源,这两部典籍可谓背道而驰.

  三清真经认为天地是为太上道君所辟,其后分天地,生万物,开人智,皆为太上道君所授.而无尽海论道则是说天地万物乃自混沌中来,自然而生,非是有超然于混沌之上的某位至仙所创.

  既然开篇既有本质不同,接下来这两部经文自然是越行越远,修气炼身已是迥然有异.但法宝丹药等支流学问却又相近许多.

  人妖殊途,修成的道果也各有不同,这纪若尘是知道的.只是他没有想到两族典藉时于天地之始解释会有如此不同.

  两部经文当中,必定有一部错了.

  甫一登上太璇峰,张殷殷即丢下了面色阴郁的明云,若风一般向景霄真人所居的别院奔去。明云急跟了几步,又颓然停下。这一路上张殷殷与他说的话加起来不超过五句。

  明云性格内敛,处事四平八稳,从无任何突出之处。尽管景霄真人一直夸赞他天资过人,他也确是年轻一辈中出类拔萃的弟子,可是性情飞扬脱跳的张殷殷从来都不喜欢和这个师兄多相处,闷也闷死掉了。经平昌一战,张殷殷对明云缩手缩脚的表现更是不满,若非还有本宗别脉的师兄在侧,以张殷殷的性子怕早冲明云大发雷霆,然后一走了之,哪还会对他假以颜色?

  张殷殷穿堂过室,去势疾若流星,才过后殿,就大叫道:“爹,娘,我回来了!”太璇宫弟子门人闻声纷纷退避三舍。

  眨眼间她已冲入后花园中,叫道:“爹!娘!我这次下山可是见识到了无尽海的妖怪呢!”

  后花园中,景霄真人正自一边品茶,一边与黄星蓝奕棋。听到张殷殷的叫声,他面露喜色,起身笑道:“殷殷,你终于回来了!”

  “是啊……啊!”张殷殷猛然停步,惊叫一声,惊疑不定地望着眼前鬂发如雪的老人。看他相貌衣着,应该就是父亲了。可是原本气度飘逸如仙的景霄真人怎会是如此一副龙钟老态?

  张殷殷呆呆立了一刻,猛然扑入景霄真人怀中,大哭道:“爹!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到底出什么事了?”

  黄星蓝在一旁叹道:“你父亲在洛阳受了奸人暗算,现在伤势仍未痊愈。过段时候……道行就会恢复了。”

  张殷殷并未注意到黄星蓝话语中的那一个停顿,闻言后终于去了大半心事。但当她抬起头来,与景霄真人的双目对个正着时,却是越来越心惊,越来越心凉:“不……不对!爹,你的真元呢?元神呢?怎么都看不到了!爹……你……你的道行……”

  景霄真人伸着双臂把爱女揽在怀里,爱怜地抚着她的秀发,微笑道:“傻孩子,你可是我张景霄之女,怎么也跟那些尘世儿女一般想不开呢?我既然今世飞升无望,那么轮回就是迟早的事情。早点晚点,又有何区别呢?早一日轮回,就能早一天修成大道。殷殷,你天资过人,连这点也堪不破么?爹放心不下的只是你呀,你从小太过顺风顺水,爹只怕你将来受不得挫折,吃不得苦楚。”

  张殷殷凝望着景霄真人洞悉世事、却已神光不再的双瞳,咬着下唇道:“爹,你放心,我什么苦都能吃的。究竟是谁把你害成这样,我一定要为你报仇!”

  景霄真人微笑道:“究竟是谁下的手,就连我现在都说不清楚。不过天道循环,报应不爽,那人既然害得了我,总有一天会露出形迹来的。你想为我报仇,那也可以,什么时候你道行入了上清境界,什么时候就可以考虑这件事了。”

  “上清吗……”张殷殷默念了几遍,用力点了点头。

  她本已收住了悲声,咬牙切齿想着报仇大计,忽然又低头靠入景霄怀里,哇的一声,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

  翌日清晨,张殷殷从所居的别院中走出,双眼微现红肿。以她的道行和对容貌的爱惜,仍压不下面上哭痕,显是昨晚足足哭了整整一夜。

  她一出院落,就朝着太上道德宫方向的大道行去。身后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殷殷,你去哪里?”

  张殷殷转过头来,见明云立在路旁,青布道袍有些湿意,似乎已在这颇见风寒露重的清晨候了许久。明云眼圈有些发青,显见昨晚也是一夜无眠。

  自以纪若尘为敌、开始刻苦修道之时起,张殷殷平素就是在太璇峰也很少与明云等同宗师兄弟见面,而起手修习天狐秘术后,更是一月也未必碰得上一回。且她不喜明云木讷呆板,也就越来越少与他搭言。此时见明云相询,她不耐地道:“我要去找紫阳真人,你有什么事吗?”

  明云面色变幻不定,挣扎片刻,方道:“殷殷,你不是要去找紫阳真人,而是去找纪若尘的吧?”

  张殷殷两道柳眉慢慢竖起,脸上已是阴云笼罩,冷然道:“明云师兄,我去找紫阳真人,如果再顺便问问若尘师兄回山了没有,这有什么不妥吗?”

  明云欲言又止,最后苦笑道:“这……当然没什么不妥。你先随我来吧,我带你去看一些东西。”

  张殷殷耐心素来不好,见他说话有前段没后句,眼看着就要发作。只是历经了这许多事后,她的脾气倒也收敛了许多,又素来知道明云性格沉稳,从来不做莫名其妙的事情,当下只是一动不动地冷睨着明云,等他进一步解释。

  明云把张殷殷的神态反应尽收眼底,心里叹了口气,道:“和你要去的地方正是顺路,不会耽误的。”说罢领先走去。

  见明云就是不愿明说要带她去看什么,张殷殷用力蹙了下黛眉。见他果然走的是去太上道德宫的大道,也不想再耽搁时间,当下压下性子,跟了过去。转眼间两人即越过索桥,步入太上道德宫,又绕过主殿,停在了巍峨壮观、依山临崖的邀月殿前。

  邀月殿殿高五层,本就十分瑰丽宏伟,乃是道德宗用来举办庆典,宴请宾朋之所。此时数十名道士正在邀月殿周围内外忙个不停,栽树移花,置石引泉,重贴金箔,再设玉栏。

  张殷殷心中疑云大起,再想到一路行来,处处可见有道士们在清理杂草碎叶,洗刷奇珍异兽,一副要举行庆典的模样。可是这当口非年非节的,又举行哪门子的庆典?

  她看看身边仍是不发一言的明云,撇了撇小嘴,就想顺手拉名道士来询问。但一缕说不清道不明的畏惧悄悄袭上心头,不知是明云那古怪的神色,还是始终盘踞深心的隐忧,她却忽然有些怕了,不敢去揭开这个谜底。

  她不开口,明云也是一言不发。两人就这样矗立在道旁,和身边的两只石猊吼一起呆呆看着邀月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6页  当前第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2/1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尘缘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