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仙侠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皇帝们的死后生活_分节阅读_第493节
小说作者:文绎   小说类别:武侠仙侠   内容大小:2.61 MB   上传时间:2020-07-15 12:36:52

  “不不不不”朱瞻基一边夺命狂奔一边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他大叫:“司礼监太监不过是揣摩朕心来做简单的判断,每逢国家大事,朕都亲自过问内阁官员,仔细议定。唐朝的宦官掌兵权,我用的宦官不掌兵权。如果不用宦官,恐有黄袍加身故事。”

  “你让内阁票拟,让内阁大臣替你想事,让宦官替你做决定,那你当皇帝为的什么?吃喝玩乐?”

  朱瞻基被追的走投无路,试图上树,又来不及爬上去,虚晃了一下,一个折返跑:“言官约束皇帝,皇帝谨言慎行,大臣却可以花天酒地,这不公平。票拟和批红的权力皇帝随时可以收回!没有权臣权宦!”

  朱元璋越发愤怒:“你执政时,大臣竟能坦然花天酒地?你的律法何在??你的锦衣卫何在?”这分明是你管束的太松散,以致于官员忘记君臣之分。

  朱瞻基:“啥??”还能这么解释?这话确实有道理,我真是个仁君,放任的他们一点都感受不到生命之可贵。但像太*祖太宗那样就不必了,太可怕,做不到。

  他最终还是体力耗尽,被抓住了,祖宗们分别在他屁股上抽了一巴掌,就施施然去洗手。

  出征前要祭告太庙,立两岁的朱见深为太子,以免后顾之忧,这也得祭告太庙。

  “这是去送死吗?提前立个太子继位?”

  “孙氏如果成了太皇太后,明朝就没指望了。”

  “那你还不去磨刀。”

  朱元璋和朱棣都气乐了,没错,他们出征时也让太子监国,那时候太子都多大岁数了?四五十岁的太子当然能监国,皇帝当然不担心自己会死在外面。两岁的……那有屁用啊。

  在细细的考究国力,和偶尔归来的人索取人间兵力的数目。

  非常少啊,有几个卫所加起来只有四万士兵,还是战斗力不强的屯田兵。

  朱瞻基见势不妙就想溜,朱元璋猛地伸出腿,在他路过时,一下把他绊倒在地:“别走。”

  这是又一次熟悉的、啪叽一下被绊到在地上,只不过这次不能拿个缸把人扣住,反而有可能被对方扣住。只能忍痛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兵力虽然重要,百姓疾苦也很重要。我想效法文景之治,让百姓休养生息。”

  这个解释还算是合理,朱棣几次北征把国家耗尽,也被人称为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要想厚待百姓,就得减少国家开支,裁撤军费当然是一个大项目,由主动进攻改为防守,能省下很多钱粮。

  瓦剌、鞑靼就是蒙古部落名称,听起来只是藩王,实际上非常强大。

  不仅皇帝们放心不下,阎君们也很担忧,唯恐鞑靼人重回中原,又要改朝换代,都知道该地区现在没有完整的超长长城,是以荒地和堡垒作为屏障。

  嬴政叹气:“长城要配合四十万以上的军队使用啊。”

  修个长城然后再屯兵防御,那可比单纯的北征容易多了。具险以守啊,有山就格外加高,便于士兵奔走作战,没有山就平地起一座墙,让步兵在平地上防御骑兵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倒是从朱元璋到朱瞻基一直在修长城,明长城的用料和秦长城也类似,但你们兵力不足,光有墙有什么用呢?

  瓦剌部现在很强,脱欢、也先两代人的经略行之有效,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

  朱祁镇出征时带了二十万军队,号称五十万,还带了满朝文武,以及一千多名宫女太监杂役。

  未战先退,退还不彻底退,就在边境上徘徊,全程没有听到皇帝发号施令,完全是王振在指挥,之所以如此,只不过是因为王振非常了解皇帝,处处贴合圣意,做了一个最好的传声筒,朱祁镇只说一句不想无功而返,王振就把军队带到他暗示的方向去。最终在土木堡被人追上了,还不肯进居庸关里。

  一个英国公,两个尚书,几个侍郎,几个寺卿,一群御史……等五十余名文武官员整齐划一的变成鬼,义愤填膺的围着皇帝。

  朱祁镇眼看走不脱,就坐在地上,一动不动。

  他看起来挺平静,不知道是真的镇定自若还是被吓傻了。正如古书上要求君王少言寡语——这样大臣就不知道你有多蠢了,只要保持面无表情,看起来就很冷静。

  王振在混乱中被杀,魂魄也来和这些鬼魂聚首,急切的奔到皇帝身边:“万岁,不能在此坐以待毙啊!”

  人鬼殊途,朱祁镇当然听不见他说的话。

  张辅本来还拿着兵器想杀敌,没防备被一个瓦剌士兵从自己的魂魄中穿了过去,这才发觉自己已死。左右看看,只余一声长叹。自从靖难之战,阖家追随燕王起兵,历经四朝天子,老将现在也差不多算是马革裹尸,只是死的有些憋屈。

  “嗯?”

  那边其他发现自己已经被杀的官员,顾不得皇帝就要被抓走,先抓住王振的魂魄一顿痛殴。五十多个人一起殴打一个人,排队都不知道要排多久,其他人先去悼念一下自己面目全非的尸体,然后隔空对王振鞭尸。

  “啊呸呸!”

  “咳~呸!”

  王振一向把满朝文武视作府吏,想不到在失去皇帝的庇护之后,这帮人如此疯狂凶狠,他连一声惨叫都没传出来,就被打的话都说不出来。

  后面等着痛殴王振的还有几万士兵。二十万大军,折损了三分之一,这六万多鬼魂,哪一个不对王振恨之入骨。

  虽然罪魁祸首是皇帝,但自幼学的是忠君爱国,无论皇帝做了什么错事,都是有人把他教坏了,绝不是皇帝自己不思进取。他们宁愿相信年仅二十岁的皇帝是太监手里的提线木偶,也不肯相信愚蠢的是皇帝本人。

  鬼卒们很有经验,且非常有耐心的在旁边等他们砍杀撕咬王振泄愤,等他们嚎啕大哭,再等到他们一个个的认清自己成了孤魂野鬼,在狂野中飘荡时,架起大锅,倾入高汤地狱带来的千年老汤。

  那叫一个香啊!一罐汤兑一锅水,都是香喷喷的上好高汤。

  地府的科技也在进步,以前搭建的鬼门固定在某处,轻易不移动,现在已经制造出便携式鬼门,只要人间有数千具尸体,就可以直接用刻有符咒的木料,根据榫卯结构互相咬合,往地上一搁,就是一个鬼门。

  “每个鬼可以喝一碗汤,要回老家看亲人的在头七当天夜里自己回来!其他人直接跟我走!”

  根据研究发现,喝过这个汤的鬼,躲在人间会觉得很不舒服,一定要去阴间才觉得适宜。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就这么应用。

  瓦剌收获了二十万匹战马,粮草辎重不计其数,还有一个皇帝。

  也先太师觉得这好像是个机会,不知道通过皇帝这把钥匙,能不能打开通往京城的大门。咱们可比金国厉害多了,金国是打破京城才得到皇帝,咱们可以带着皇帝去打破京城,刺激!

  噩耗传到京城,孙太后和钱皇后慌忙送去八车珍宝,蟒龙缎和珍珠6托,以及黄金白银,确保‘北狩’的皇帝性命无忧。

  朱见深虽然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却能感受到气氛的紧张,吓得趴在高大健壮的万贞儿怀里,嘤嘤嘤。

  于谦建议:皇帝最大的价值就是他是个皇帝,赶紧立新君。先帝同母的弟弟,当今天子也有弟弟,都行。赶紧立一个。

  朱祁镇被俘的消息传到地府时,宋朝的两个皇帝弹冠相庆:“我们不孤单!”

  “可喜可贺。”

  赵哲:“呸!”

  赵匡胤:“我打!”

  朱元璋拿出了唐太宗的礼物:“煎出来。”

  张秀闭门不出,在屋内大哭:“我怎么不杀了王振呢!”

  朱高炽:“这怪不得你,谁知道他将来会做出这种事,即便杀了王振,还有别的宦官呢。”

  等到朱祁镇亲自带着瓦剌军在去大明边关叫门、叫守军开城门的消息传来时。

  朱元璋:“唐太宗,这服药的药效不太行,恐怕得用人心当药引子。”我现在吃了朱祁镇的心肝都不用焯水!他怎么还不死?

  李世民:“你别着急,会有那么一天的。嬴兄很喜欢借鼎给别人烹昏庸的皇帝,你要吗?”

  朱元璋摆摆手:“不比,我家有锅。”

  “恐怕放不下。”李世民从来不用酷刑,但他现在也头疼,为别人家的不肖子孙能气成这样,也是可以了。

  朱棣幽幽的说:“放不下可以切碎。”这哪里是我的子孙,分明是瓦剌的细作。可怜我的张辅啊,老成谋国的忠臣,落得这样的下场。

  朱瞻基拒绝对此负责。

  子不教父之过,父亲死得早除外。

第352章 永镇太平

  朱瞻基有个同母弟弟,朱瞻墡, 为人庄重警觉。

  非常警觉, 警觉到孙太后召他去继位, 他都不肯。哥哥留下了富裕的国家,被侄子糟蹋完了, 侄子自己还成了送上门去的俘虏。思量再三,看到的不只是眼前的皇帝,还有远方的倒霉侄子, 有徽钦二帝的故事‘珠玉在前’, 想也知道瓦剌人会怎么做, 只要朱祁镇还活着,孙太后就会为了儿子有些冲动的举动。边关告急, 京城附近的二十万大军死走逃亡, 自己就算继位也不能罔顾皇帝的性命, 如此紧要之时, 如果当了皇帝,恐怕连宋高宗都不是, 做的是宋钦宗, 到时候尴尬不?

  机智的上表要求立皇太子为帝, 让皇叔朱祁钰监国。

  但残存的一半朝廷早已经一致同意了朱祁钰的要求, 就他登基, 好歹是个二十二岁的年轻人,坐在皇位上有几分威信,看起来也比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子可信, 可靠。

  朱祁钰也很果断,把朝廷大事托付给于谦,自己不干预,由他全权处理。

  ……

  朱祁镇非但舒舒服服的做了个俘虏,连带他宠爱的宦官喜宁更是飞快的投敌叛国,给瓦剌太师出了无数敲诈勒索的好主意,不仅提供了明朝重要据点的军事实力和将领实力,还踊跃献计,劝也先不要轻易放弃,拥戴皇帝回京复位,皇帝还没死呢,不能让他弟弟夺取皇位。

  在这件事上,也先和朱祁镇达成一致,采纳了喜宁的建议。

  朱祁镇就亲自去边关城门下叫门,幸好及时立了新的皇帝,双方的命令冲突,谁是皇帝就听谁的。

  于谦:“社稷为重,君为轻。”

  虽然京城里缺乏粮食,十分之九的士兵缺乏甲胄武器,穷到去土木堡战场捡兵器,并调南京洪武年间的库存来用,还没赶上。

  朝中官员人心涣散还有人想撤,皇帝亲自当了带路党,进宫北京城时就被搁在旁边看着。

  但是他守住了。

  负责记录‘京城保卫战’的阴间史官们啧啧称奇,纷纷说:“幸好朱祁镇被抓走了,要不然一定守不住。”

  “朱祁镇为这次战争做的唯一贡献就是他不在京城里。”

  “当年徽钦二宗要是提前死了,说不定不会有靖康之耻。”

  “朱祁钰是真命天子啊。识人信人,说托付朝政,就托付给于谦。自己也不逃,岳飞要是遇到他就好了。”

  “于谦拯救了大明朝,不封王就亏了。”

  “封王就不是人间了。人间吗,不公允,付出血汗以身许国的人,有几个得到应有的爵禄、追封和祭祀了?我打算上奏阎君,提前许给他成为神鬼。”

  “我猜他也会被人立庙祭祀。”

  不只是皇帝可以成为神鬼,那些道德非常优秀、拯救了一城一池的人,如果没被当地人立庙祭祀,靠香火成神,阴间就赠以一枚神鬼丹。不过大部分神鬼还是喜欢在地上走路,没有漫天飞舞,道德高尚的人不爱炫耀,都喜欢踏踏实实的背着小箩筐、拎着包袱,行走在普通的鬼魂之中。

  喜宁建议先分来一西安地区为主的大臣和官员拥戴,争取和京师的朱祁钰对抗。

  瓦剌人觉得操作起来非常麻烦,遭遇的抵御会非常强。

  喜宁又建议取道应天府,南方富裕且是正统所在。

  也先却觉得地域差异太大,他们关外的瓦剌人绕到南方,且不说距离遥远,一路上对地形不适应,还怕千里绕到过去对方已经在当地做好防御的准备,劳师远征又去地形气候都不适应的地方作战,不合适。川蜀、关中地区的人性情彪悍,当年大元攻打都打了五十年,自己只是太师,不要过多的耗费兵力,现在瓦剌人没有能力和野心灭掉大明,新的皇帝居然不蠢。

  朱祁镇虽然非常雍容镇定,反应却很慢,现在才明白过来:喜宁好像已经叛变了!弄死他!

  (朱元璋:我看这厮叛变了!)

  京城保卫战从调动、紧急备战开始,人间和阴间两边都有详细记录,记录的时候还不知道是成是败,如果成功了,记录怎么成功,失败了,要记录怎么失败。

  明朝皇帝们的信息渠道非常广泛,朱祁钰在成功保住了京城、瓦剌人带着老哥撤出关外之后,去太庙祭祀,敬告全过程。也有几个勤劳热心的前朝皇帝拿了内部传阅的详细记录来给他们看:“君臣相得,朱祁钰算是个垂拱而治的明君。”

  找一个合适的大臣,把朝政托付给他,自己别捣乱,这就是古之贤君的职业道德。也有些比较特立独行的皇帝认为,只要累不死,就往死里累。

  汉唐的皇帝们都回乡——帝镇已经算是故乡了——庆贺明朝没有灭亡,他们省了很多事,改朝换代那可是一场浩劫,一场加班,还会有不少刚跑去投胎的朋友遭遇不测。

  歌舞宴乐,平时空空荡荡的地方瞬间充满了上百人,分成好几拨,蹴鞠场上皇后们先占了场地,愉快的踢了起来,看一群皇帝在旁边等着,故意不让地方,踢的越发激烈。

  唐朝的皇帝们炫耀起自己新做的曲子,琵琶玉笛交相辉映,一曲接一曲的演奏起来。

  皇帝戴上假指甲也能弹古筝,刘骜哐哐哐的弹了一曲《十面埋伏》,弹的指甲都飞了。这本是琵琶曲,本来叫《淮阴平楚》,讲的是楚汉相争垓下决战时十面埋伏的场景,这主题古已有之,但历代都有差别。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6页  当前第49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93/5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皇帝们的死后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