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仙侠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假如古董会说话_分节阅读_第156节
小说作者:兔耳齐   小说类别:武侠仙侠   内容大小:691 KB   上传时间:2020-05-14 20:42:40

  观众进场以后,跟上一期一样,都不需要事先活跃气氛,他们本身的情绪已经相当高涨了。

  主持人上场以后,还未热场的现场便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迟兴微微鞠躬,感慨的说道:“感谢大家的掌声,这掌声是对我们节目最大的肯定。”

  听见这掌声,靳木桐也被感动到了,网上的好评如潮虽然她也看到了,只是总觉得没什么真实的感觉,可现场观众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他们的喜欢溢于言表,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今天首先为我们带来讲述环节短篇的便是靳木桐。上一期节目当中,她选择了一种相当特殊的藏品,鸽哨。让我们来看看,她究竟要如何讲述鸽哨的故事。”

  北京的街头,太阳逐渐升起,胡同口的小贩开始摆摊,一个老头骑着老旧的自行车在胡同口停下。

  “给我来碗面茶!”他叫道。

  “好嘞!”

  小贩将一个饼,一碗面茶打包了递给了他。

  付款以后,老头骑车进了胡同,没走多远,便看见一家小店,小店刚开门不久,一个人坐在里面埋头雕刻着什么。

  老头将自行车停在院子里,拎着面茶走进小店。

  “老王,你要的面茶。”

  “谢了,帮我放桌上。”

  “我最近新得了几只鸽子,刚训飞的差不多了,带来给你瞧瞧。”

  北京胡同里寻常发生的一幕就这么娓娓道来,整部片子拍的十分有北京的韵味。

  当鸽子飞起,鸽哨声在北京上空响起的时候,过路的行人抬头张望,现场的观众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部片子很是日常,也很简单,却如同一杯清茶,让人清冽到了心里,看完内心也是暖暖的,跟着进入了北京养鸽人的寻常生活。

  靳木桐的旁白响起:“临走的时候,我问了王师傅一个问题,如今的客人逐渐减少,小店的经营日渐艰难,你打算做到什么时候呢?”

  这时画面中出现了王师傅的脸,他脸上的笑容朴实:“以前生意好的时候也就图一乐子,也没想过要赚多少钱。以后只要还有一个客人愿意来,我便能为他开着。我也有个小心愿,希望能坚持到这门手艺找到传人的时候,那样,就算我不做了,将来北京的天空,也能响起鸽哨声。”

  一番话说得现场观众感慨万千,再度鼓掌,为王师傅的坚持,也为这清新的短片。

第181章

  接下来便是邹海宁讲述的环节, 今天他选择的也是以小电影的方式呈现故事。

  幕布徐徐拉起, 荧幕亮起,伴随着战火的炮声,一个男声响起。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战争。早在四年前,北平紫禁城运出了第一路南迁文物,这些文物光打包就花了半年时间, 每箱文物都有纸、稻草、棉花保护着, 除了木箱, 有些特别贵重的文物外甚至套上了铁箱。一队队车马, 从神武门出发,将这些国宝运出了紫禁城。跟着文物出京的,还有当时的文物保护者, 故宫人。”

  “这是最重要的一批, 运到南京,务必保证它们的安全!”

  “是!保证完成任务!可是……南京就真的安全吗?”

  那人顿了顿:“很难讲, 不过,我会尽快找到合适的地方,一旦有备选的藏宝处, 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好, 请上峰放心!我一定会护国宝安全!”

  四年后的1937年, 南京沦陷……

  国宝被迫从南京迁出,分三路往西部迁移。

  其中负责南线的一名护宝人名叫黄源,他自打接受了这个秘密任务以后, 便只能离开自己刚结婚不久的妻子,踏上了这条艰辛无比的道路。

  他的孩子还在襁褓之中,他也舍不得,只是,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舍不得也只能舍,一路跟随八十箱文物来到了贵州安顺,在这里,他奉命驻守在华严洞,守护着一箱箱珍贵的墨宝。

  这八十箱文物,虽然是三线西迁文物中最少的,却也是最珍贵的。这里面甚至有书法家王羲之的墨宝,有宋徽宗赵佶所绘制的《腊梅山禽》,有无数的名家名作,他原本从小学画画,原本也很爱画画,如今却每天驻守在这山洞边,这仿佛便是他此生最重要的事情。

  他跟着故宫人,在当地人的保护下,守着这些国宝寸步不离,只有一次,形势没那么艰难的时候,才跟着老乡来到安顺镇上,繁华的小镇,在战中也迸发令人心动的勃勃生机。

  黄源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到这么热闹的场景,这副景象,仿佛让人看见了和平,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没有日本人,没有骨肉相离,没有生灵涂炭,也没有国宝不得不颠沛流离,来到这里。

  他仿佛只是不小心闯入的普通过客,看着这些人们。

  在镇上,他没买什么东西,只买了笔墨纸砚。

  战时条件有限,不过依旧能买到这些品质不太好的纸笔,不过这些已经足够。

  回到华严洞,黄源画下了安顺镇上的看到的那些场景,并命名《安顺牛场》。

  画面再闪现,突然来到了现代。

  2011年一名台湾的老人在博客上登出了一张照片,照片上的画便是《安顺牛场》,这张画被贵州省的一本杂志编辑看到后,得到老人许可,将这画刊登在了杂志上。

  这副画很快便引起了轰动,因为这画上的人物有上百个,场景足足有数十个,有当时各种民族,各种职业的人,老人、学生、商贩、军人、传教士等等。可以说是安顺版的清明上河图。

  只是,这幅画让人震惊,这个画家却一点名气都没有。

  黄源?

  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这个人都不曾在画坛留下过自己的名字。

  这样才华的人,怎么会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在安顺这个地方,却这么多年完全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这幅画虽是照片版的,但是清晰度非常好,署名清晰。

  一位年轻人找到了杂志社,说想要了解这位黄源的详细信息。一段尘封的历史就此揭开。

  年轻人联系上了老人,想要知道画这幅画的人在哪里。

  老人惋惜说道:“哎,这是我的老友,多年前便去世了。孩子,你跟他有什么关系呢?”

  年轻人顿时泪流满面:“这位黄源先生,极有可能便是我的爷爷,我父亲在世时,最大的心愿便是找到他去了台湾音讯全无的父亲。没想到,找了很多年,终于在这幅画上看到了他的名字。”

  老人深知这事情严重,带着画来到安顺,见到了这位年轻人。

  年轻人手中拿着爷爷年轻时的照片,老人这才老泪纵横:“这便是黄源,是我的好友。”

  年轻人叹息着说道:“当年家里人都到处找他,找不到,只当他在保卫南京的时候就牺牲了,没想到他竟然来过安顺,可是他为什么要来安顺呢?还画了这幅画。”

  老人擦了擦脸上的泪水说道:“孩子,你爷爷当初因为送故宫的文物才来的安顺啊!我们都是故宫人,那时候为了保护文物,不得不隐姓埋名,如果不是留下了这幅画,他当年拼死保护文物的过去无人知晓。”

  画面又回到了抗战时期,黄源刚刚完成这幅画,旁边一个年轻人笑着说道:“你这画的好像比安顺镇上的还要繁华呢。”

  黄源说道:“我希望有一天,我能送文物回到故宫,然后我能带着妻子孩子能再来一趟安顺,那时候,这里拥有真正的繁华,我们也能成为这繁华的一员。”

  画面定格在这里,旁白响起:“很可惜,黄源的心愿没能达成,他跟家人失联多年,直到去世,他再也没能回到安顺。而他守护的那八十箱文物,也被送到了台北,如今存放在了台北故宫。不过,他的家人没有忘记他,去年,他的家人将黄源的骨灰接回了家乡安葬,回家之前,他的孙子带着他再度来到安顺集市,也算是圆了他多年前的一个梦想。”

  灯光亮起,现场所有人都十分安静,似乎都沉浸在那段令人怅然的历史当中。

  迟兴忍不住问纪松柏:“纪教授,你也是故宫人,你对这个故事怎么看?”

  纪松柏想了想说道:“无论是哪个时候,故宫人始终用生命守护这些珍贵的文物,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我想对当年为保护故宫文物献出宝贵青春甚至生命的前辈们致敬。希望他们能放心,如今无论在故宫,还是台北故宫,他们当年守护过的文物都被完好的保护着。”

  现场响起了掌声,这掌声里,似乎还有抽泣的声音。

  迟兴又看向邹海宁:“你当时怎么想到讲述黄源的故事呢?”

  邹海宁说道:“其实我原本想要讲述《快雪时晴帖》的故事,可是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无意间看见了这个认亲的故事,被深深感动。我觉得《安顺牛场》要比《快雪时晴帖》还能代表华严洞的故事。”

  靳木桐看到这里也由衷鼓掌,黄源隐姓埋名,为守护国宝奉献一生,只留下了这一副画,最后只能通过一幅画,让他和骨肉团聚,如今的人实在很难想象当初的先辈为国宝奉献精神,不过好在,故事留下来了,也终究会流传下去。

  这个故事有点点沉重,接下来便轮到祁珩了。

  他讲述的是八大山人《孤鸟图》的修复过程。

  靳木桐觉得有些小忐忑,毕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影片中表现的如何。

  此时的任嘉瑜按照流程已经在后台准备了,因为只有她的讲述环节是现场演绎,她为此彩排了很多次,务必要达到万无一失才行。

  录制现场,外面影片已经放到一半了,任嘉瑜偷偷看了看,观众们的表现虽然非常专注,不过情绪似乎波动不是很大,也就是说,祁珩拍摄的影片观众喜欢的程度还未可知,她心中暗暗一喜,只要祁珩发挥一般,今天hold住全场的那个人就是她了。

  此时,导演过来再跟她交代了一下要注意的走位、打光等情况。

  任嘉瑜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了。

  祁珩的短片结束以后,按照流程并不是直接录制观众的反应,反应部分是直接录制的,只需要录制嘉宾和主持人的反应,很快就要进入她的环节。

  这个时候,似乎有什么意外发生,录制被暂时中止,现场观众议论纷纷,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任嘉瑜忍不住再度探头看去,只见纪松柏正在台下跟伊导演说着什么。

  她只听到一句:“美人枕环节不用录了。”

第182章

  《民间的宝藏》本期录制的第三位讲述的嘉宾是祁珩,他带来的短片非常特别。

  首先,这个短片呈现的是八大山人的《孤鸟图》的修复过程,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个很少能接触到的领域。

  其次,短片拍摄的主人公,便是现场的一位专家,和一位人气嘉宾靳木桐。

  最近的几期节目中,靳木桐的表现非常亮点,这就让这个短片更令人期待了。

  古琴配乐响起,镜头沿着紫禁城长长的走廊一路往前,镜头里是个年轻女孩的背影。

  她一路走进了紫禁城中的西三所,一只猫蹲在花坛中,女孩冲它打招呼:“鳌拜,你今天来的这么早?景阳宫的老鼠都抓完了么?”

  那猫耳朵动了动,脑袋挪开,一副并不想要回答的模样。

  不过随着女孩走过,它有些不情愿的站起来,跟着她往里走。

  路上逐渐遇见不少人,女孩跟他们一一打过招呼。

  祁珩略带磁性的嗓音响起:“这是故宫文物修复工作者平常的一天早上。不过,今天对于靳木桐来说,是个不太平常的一天,因为今天她将开始着手修复刚刚在节目中面世的八大山人真迹《孤鸟图》。”

  接着便是靳木桐跟师父纪松柏讨论的场景,两人言简意赅,并没有讨论多久便将分工定了下来,靳木桐从匣子里将这幅珍贵的画拿了出来,开始着手修复。

  影片中,随着时间的推进,一幅残破的画逐渐被修复的越来越完好,而影片的节奏一直未变,是一种淡淡的平铺直叙的手法进行拍摄,可观众们却看得十分投入,津津有味。

  这和之前守护国宝的故事相比,虽然更加日常一些,却也相当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

  影片播完,现场观众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哇,真不错。”

  “没想到靳木桐这么有才华,之前我以为她会文物修复只是炒作的噱头呢。”

  “哇,纪教授的徒弟果然厉害,这画在她手里已经修复的差不多了。跟之前完全不像是同一幅画!”

  “纪教授的全色也超级厉害,简直化腐朽为神奇。”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5页  当前第1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6/20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假如古董会说话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