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_分节阅读_第194节
小说作者:木南斐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638 KB   上传时间:2023-07-22 14:49:02

  尽管李世民没说出后面这些话,甚至表情还很和善,但在场的文臣,哪个不是人精,又怎么可能听不出来李世民真正的想法……不过他们想的也是一样,既然要回答,自然是不能落于人后才行。

  “陛下放心,臣等自当竭尽所能。”

  李世民满意嗯了一声,笑着点了点头:“那朕先道一句,诸位爱卿辛苦了。”然后边听着天幕,李世民又突然话锋一转——

  "说起来,这所谓‘唐诗’和‘宋词’,是否有可比性?"

  "诸位爱卿觉得,我大唐的诗作,和这宋朝的词作相比,孰优孰劣?究竟谁能更胜一筹?"长孙无忌等人互相对视一眼:"这……"

  他们当然愿意说自然是唐朝的诗作更胜一筹,但如此直白说出来,就显得有些那什么……会不会太自视甚高?

  魏征在此时倒是反应极快,站出来率先开口道:“陛下,我们大唐可是有那李白和杜甫。”“是也,还有那孟浩然和王维。”

  “那诗鬼和小李杜也很不错,和宋朝相比,我大唐足可是人才辈出。”李世民又是点了点头。

  其实他问这话倒也不是要攀比什么,而是一直听天幕讲到这里,好像这宋词对比他大唐的诗作来,总还是少了点什么,可既然唐诗和宋词能并列,总不至于就是如此——

  【在柳永之后,我们要再来介绍一位和柳永同时代的大文豪。】

  【先前说了,柳永属于婉约派,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而婉约派是最先出现的,数量也最多,但宋词可不止婉约派一种,既然如此,开创了其他词作风格的词人又是谁呢?】

  【这位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开创了豪放和旷达写词风格的,在宋朝文坛

  上,足可以被称为“大神级别”存在的,同时又被后世誉为“词宗”的,以及有着多个别号称呼的大文豪——苏轼。】

  【为什么说苏轼是宋朝文坛上“大神级别”的存在?】

  【因为如果说唐朝两个顶级诗人是李白和杜甫的话,那提起宋朝文坛上的顶级存在,那就一定是苏轼了,而且据说有一次宋神宗问身边大臣,说苏轼之才可以与哪位古人比肩?众臣议论纷纷,提的最多的就是李白。】

  【而后宋神宗一锤定音道:“李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

  众唐人:"……???"

  脸呢?就这么自信?!

  唐朝李世民时期。

  听天幕说到这里,李世民和几位大臣也是骤然间有些沉默。说李白有苏轼的才气,却没苏轼学识广博?

  他们的诗仙李太白可是能作出《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近酒》,《行路难》那么多首千古佳作来的!

  你宋神宗倒是真敢说!

  【苏轼有多博学?客观来说,在写诗方面,苏轼和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在写词方面,苏轼又和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而在散文方面,苏轼又和欧阳修并称为“苏欧”,同时他们也还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二的文人。】

  【还有在书画方面,苏轼和黄庭坚,米芾,以及蔡襄并称为“宋四家”,除此之外,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可是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另外两个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了。】

  【所以可见苏轼在诗作,词作,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可堪一绝。】"喔?如此听着,这位苏轼可当真是强悍。"

  刘彻纯属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尤其看这唐朝人和宋朝人争辩得越发激烈,若不是一发言就自动显示身份姓名,他可真想亲自上个场,也发表一下看法才行。

  啧啧,这会儿提到李白和苏轼,将两者相提并论,竟是争辩的更厉害了。唐朝那边多是不服的。

  哪怕天幕说了这苏轼的诸多“并称名号”,也依旧无法说服太多唐朝人。倒也是,毕竟这文人要拿作品说话。现在这苏轼的词作可都还没出来呢,也不知究竟会优秀到何种地步?

  【唐宋八大家里面都有谁,大家还记得吗?】>【这里面可是有三位姓“苏”的,即苏轼,苏辙,还有苏洵。】

  【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辙是苏轼的弟弟,是的,这一家父子三人,可都是宋朝的大文豪,并且合称为“三苏”。】

  【有这样的家庭氛围,苏轼年轻的时候可也是年少有为,而且早早就跟着父亲还有弟弟一起,去到都城开封要参加当时的科举考试,并且在当时还发生了一件趣事——】

  【据说那一场科举考试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而那时的宋朝科考不是糊名制度吗,然后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简直惊为天人,但欧阳修却以为这章试卷是自己的弟子曾巩的,也就是同为唐宋八大家的曾巩。】

  【于是为了避嫌,欧阳修就给了这张试卷第二名的成绩,结果最后才发现,这张试卷的作者,竟然是年纪轻轻的苏轼。】

  【不过也是因为此,苏轼结识了可以称得上是他伯乐的欧阳修,还称欧阳修为自己的老师,而欧阳修也很赏识苏轼,并且因为欧阳修为苏轼的宣传和造势,这使得苏轼一下子就在当时的宋朝文坛出了名。】

  秦王宫。

  嬴政一边阅览在他的提问之下,那不断涌现出的答案,一边听着天幕之言。听到这里时,就不由得摇了摇头。

  这开端简直莫名的熟悉,一开始仕途仿佛很顺利的样子,那接下来……

  【欧阳修的《梅圣俞诗集序》中出现过一句话——"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这句话演变出的一个成语叫做“穷而后工”,放在词上,也可以说是“词穷而后工”。】

  【也就是说当时的文人认为这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词就写得越好,所以按照这个定理……在宋朝文坛上是“大神级别”的苏轼,可想而知他的仕途有多坎坷和跌宕起伏了。】

  正准备进京赶考的苏轼:"……"

  心情复杂,极度复杂。

  苏辙挨在兄长身边:“那我们还去吗?”

  父亲苏洵背着手,教训两个儿子:“去,为什么不去?有天幕之言,一些事不就可避免了吗?”苏辙:“可天幕说‘词穷而后工’诶,为了兄长以后在文坛上的地位,要不然还是不——”话还没说完,后脑勺就被苏轼给拍了一下子。>

  苏辙顿时笑起来,拍着兄长肩膀:“好的好的。”"不管怎么样,兄长都是这个!"然后朝着苏轼竖起了大拇指。

  被弟弟如此调侃,苏轼立即又要去拍人。两人到底都年轻心态,对天幕所说担忧影响不大,心态竟还都不错。

  苏洵在旁边看着摇了摇头,然后自己再认真继续听下去——

  【提起苏轼的仕途坎坷之路,和当时的“王安石变法”是分不开的,因为关于“王安石变法”,我们先前也提到过,有学者认为,苏轼总体上也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不过他反对的是这变法太急了,认为应该循序渐进才是。】

  【也因此,苏轼对于“王安石变法”究竟是反对还是中立,没有太明确的界限。

  而哪怕是中立,其实也更多是偏向想让王安石的变法慢下来,但这总体而言,与“王安石变法”是不符的。】

  【于是苏轼在这时候申请了外调,去了杭州做了通判,因为王安石的变法,在那时正如日中天,哪怕是当时的司马光,都无法与王安石的变法相抗衡,所以苏轼认清自己在朝廷中也改变不了什么,干脆就离开了是非之地。】

  【在杭州赴任期间,苏轼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也写了很多诗篇,其中就有一首赞美西湖的千古名篇,可谓是更奠定了苏轼在文坛上的地位,这首诗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中最后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

  【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苏轼开始大量作词,是的,你敢相信吗,苏轼作词,竟可以说是半路出家。】

  【之前说苏轼开创了豪放和旷达两种风格的词作,大概就是因为他半路出家,别人专业填词,他专业“突破”。】

  "嗯?"

  李世民看了看苏轼写的那首诗,又听天幕说起最后这一句,心想是因为半路出家,所以所受局限性更小,由此反倒是让词作的风格更多样化起来了吗?

  那就不知这豪放和旷达风格的词作,究竟是何种模样了。不过这首诗倒是写的也当真不错。不知这苏轼的词和这诗相比起来,又是如何?

  【之所以说苏轼的仕途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因为苏轼在做了三年杭州通判之后,又去了密州做知州,而他到密州任职期间,正逢宋朝和

  西夏开打,更确切说是西夏在入侵大宋。】

  【于是苏轼在和朋友一起打猎的时候,为此有感而发写了一首词。】【这首词就是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李世民念着这首词,眼睛一瞬间就亮了起来。这词,可当真是狂气十足啊!

  比之那婉约派的词作风格,更叫他忍不住赞叹!亲射虎,看孙郎。

  西北望,射天狼。

  一种直抒胸臆的豪迈气概扑面而来!

  此词一出,这苏轼,倒也真是名不虚传。

  【这首词与之前的词作风格大为不同,如果说之前的词作风格,是由歌伎在宴会上唱的那种,那苏轼的这首词,就该由将士们击鼓传唱,豪放又气概十足,且充满了阳刚之美。】

  【而这时候的苏轼,已经40岁了,在密州的时候,他还梦到了自己已故的妻子王弗,且距离亡妻去世,也已经有十年了,所以苏轼因为格外怀念自己的亡妻,再次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没有任何华丽辞藻的堆砌和雕琢,但却深刻表达了苏轼对于已故妻子的思念之意,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思致委婉,境界层出,实为脍炙人口的千古词作。】

  【而在苏轼于密州做知州的这期间内,他和自己弟弟已经七年未见了。】【所以因为特别思念自己弟弟,苏轼再次写下了另一首千古名篇——】

  【即我们更为熟知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不是听到这个词牌名,都要唱出来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其实这首词还有个"前缀”,就是在“明月几时有”前面,还有一句“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其中的“子由”,指的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

  【加上这句后,这首词是不是看着就跟写日记似的,只不过我们写日记大概就是今天的天气好,心情不好,而苏轼写日记,却能写下千古名篇来,啧,人与人的差距。】

  人与人的差距……>这几首词下来,也真是让他们见识到了何谓人与人的差距了。

  怀念亡妻和想念弟弟,竟然能写出这样的词作来,叫他们还能说什么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还有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词从头到尾,竟无一处不美,不叫人震撼!怎能把对亲人的思念写的如此超脱和美妙?真是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多出彩?】【南宋文学家胡仔曾这样评价这首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而且话说回来,以往的词,很少是写给妻子和兄弟的,而苏轼写的这两首词,可谓是从内容上,也再次扩展了宋词的内容边界,除此之外,其实也是在表达仕途在外,失意却也乐观超脱的旷达胸怀等。】

  “兄长!哥!”

  苏辙也不跟自己兄长打闹了,一把就握住了苏轼的手,感动到泪眼汪汪。他的兄长,竟是给他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

  还是余词俱废的那种。

  他何其荣幸!

  一想到会和自己弟弟七年未见,苏轼也是不禁握住了苏辙的手。

  “弟弟——”

  苏洵:"……"

  他在旁边暗自叹了口气,眼不见心不烦,再继续听着天幕往下说——

  【因为苏轼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和,所以他一直在外漂泊做官,在继密州担任知州后,苏轼又去了徐州和湖州担任知州,而也就是这个时候,苏轼的人生迎来了一个巨变——】

  【简单来说,就是苏轼曾经写了很多反对变法的诗作,所以被改革派记挂在心,于是为此编织了罪名来诬陷苏轼,而这也就是和苏轼有关的,著名的“乌台诗案”——苏轼被关进了御史台的监狱里,甚至还给自己弟弟写了两首诀别诗。】

  【他是想要自杀的,但在被关押期间,苏轼的朋友亲人一直都想救他,这其中还包括王安石。】【王安石还写信给宋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

  【所以一番运作下来,宋神宗最后还是放了苏轼,但有一句话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轼是被放出来了,可也被贬到了黄州去,自此,从乌台诗案过后,苏轼的人

  生就可谓是跌到了人生谷底。】

  【就像苏轼写的那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足以见证他沦落成为一个犯官,心理的落差之大。】

  苏洵这时候往旁边一看。

  行,兄弟两个都不说话了,表情还都有些复杂。

  “这大概才是天幕说的‘词穷而后工’,都给我好好听着。”两人只能蔫嗒嗒的开口道——

  “是,父亲。”

  【黄州可以说是苏轼的人生低谷,但也可以说是凝练苏轼的地方。】

  【毕竟别忘了,苏轼可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苏东坡”,而黄州之地,就是使得苏轼真正凝练为苏东坡的地方。】

  【苏轼很多重要的作品,几乎都出自黄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2页  当前第1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4/2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盘点四大发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