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综武侠]我自倾城_分节阅读_第110节
小说作者:若然晴空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626 KB   上传时间:2020-03-24 18:57:45

第154章 三国(21)

  一场军中大比到最后, 赵云占尽风头。

  武将对耐力的要求不低,然而就连吕布也是五百回合型选手,可见常人的承受能力, 赵云呢?他都不知道打了几个五百回合了。

  倒也不是李澈军中就有那么多厉害武将, 而是赵云习惯于给别人留些颜面,除了一开始的那个, 后来上场的人,他都尽可能让对方在台上多待一会儿, 免得轻易下去, 遭人耻笑。

  然而除了李凝, 压根没人注意到这一点。

  不要问,问就是恨。

  大比结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 只要赵云到了演武场,众人都是躲着他走的。

  好在自那之后,赵云也很少去了。

  演武场上一展锋芒,李澈也问了一回, 便应了孙策的请求,把赵云转为正号将军,他如今手底下带着五千人马, 平日里都在城外安营,连休沐日都很少回城里来。

  吕英勾着脑袋窥视了几日,确认这么个杀器是不会出现在演武场的了, 这才放下心来, 提着方天画戟去试身手。

  这些日子她一直在跟着吕布习武, 她是半路出家,甚至连基础都没有,全凭天生神力,对上普通人还好,倘若对上赵云孙策这样的高手,很难讨得了便宜,吕布便从握戟的姿势教起,虽然起初父女二人都有些别扭,但后来一个认真教,一个努力学,倒也把这别扭的气氛给掰正了。

  也说不上是哪一回,吕布教吕英教得有些晚了,外头又下了雨,严氏站在廊檐下看了半晌,见吕布要顶着雨离开,便让他宿在客房里。

  又过了几天,张辽的妻子怀孕了,张家又喜又忙,吕布便没再去打搅,慢慢地在家里住了下来。

  因来徐州是投诚的,生死难料,吕布来时孤身一人,等他在徐州住了一段时间,并州被全盘接手,他帐下的文臣武将也就一批一批来了徐州。

  李澈慕名见了贾诩,这位老先生平日里在吕布帐下十天半个月难得说几句话,到了李澈这里,两人难得相谈甚欢。

  武将先行,文臣是最后一批,这最后一批里自然也包括了吕布的爱妾貂蝉。

  貂蝉离间吕布董卓时年方十六,如今也奔三的人了,吕布前年便又纳了个二八小妾,跟在貂蝉身边,倒像是个婢女,胜在年轻。

  两人同乘一车,到了徐州城下,马车不让进,便改为步行,陈宫亲自把二人送到将军巷。

  一见貂蝉和新妾,吕布心里就是一个咯噔。

  果然没等他有什么动作,院中发觉动静的严氏便走了过来,她倒也有一样好处,从来不向外人发作,只看了看吕布,说道:“这是我和大娘的屋子。”

  貂蝉有些惊讶地看了一眼严氏。

  吕布轻咳一声,对陈宫道:“我过些日子要去北海任太守,在徐州实在没有住处,公台稍待,我先让人把她们安置下来。”

  陈宫一脸懵逼地点了点头。

  然后吕布就吩咐人把两个爱妾安置在了一处租聘来的院子里,也没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就那么不尴不尬地又折返回来了。

  严氏没再说什么,也没再理吕布。

  陈宫发觉,这些日子不见,吕布的改变真的很大。

  磨去了一身轻狂锋芒,他现在看上去比以前平和了不少,并不是那种做了主公之后渐渐惜身不敢战的颓废,而是一种真正的平和。

  比吕布改变更大的是跟着吕英来到徐州的送嫁将军。

  这伙人以张辽为首,充分展现了什么叫少主吃肉我喝汤,吕英在女营混得风生水起,张辽等人进程也不慢,不少刚来的武将还在一头雾水的时候,他们已经能够给昔日的兄弟做向导了。

  只是这份向导仍旧让人摸不着头脑。

  高顺刚分得了一套房子,隔壁住着的是先前跟着吕英来徐州的郝萌,他在徐州人生地不熟,先前跟着吕布的时候,他和郝萌的关系也不错,便时常找他问询。

  郝萌告诉他,军中头号人物是至今还在北边收地盘收人头的太史慈,随后就是孙策,这人年纪虽轻,却是一员猛将,很受李公信任,之后便是大将张郃一伙,这人手下多是降将,能力也不错。

  高顺盘算了一下,还没等他算出个所以然,就听郝萌说这些就是给他做个基本介绍,实际上没啥用,军中不搞小团体。

  吕布帐下头号小团体首领高顺看了看郝萌,露出一个属于猛汉的笑容。

  郝萌挨了一顿打,兴致仍然不减,又给高顺讲了讲高墙之中的女营,他刚起了个开头,就见高顺又露出了笑容,当即慌得一批,连忙说道:“女营的主将是李公的妹妹,正经的女兵营,我们大娘子如今就在女营供职。”

  高顺拧起眉毛,一副奇怪的样子。

  郝萌又道:“李公和旁人不同,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妹妹,先前有个谋士提出要把李娘子嫁给曹公之子谋求联姻,当场就被李公让典韦砍了头。”

  高顺更加奇怪了。

  郝萌见四下无人,又压低声音说道:“这位李娘子尚未嫁过人,生得天姿国色,貂蝉夫人都不能比,平日好武,大家都说她轻易不肯嫁庸人……”

  高顺摸了摸胡子拉碴的下巴,打断了郝萌的话,“你说这么多,就是想提醒我,这位李娘子美则美矣,不能惦记。”

  郝萌有些尴尬的搓了搓手。

  高顺有些好美色的小毛病,对郝萌的预防针不以为意,只道:“放心罢,没来之前文和先生已经说过了。”

  郝萌知道,贾诩和其他谋士不同,吕布帐下的武将几乎都肯听他的话,他交代过的事情,高顺是肯定不会出纰漏的。

  只是他还是觉得有哪里不大对劲,又说不上来。

  在军中待了十来天左右,高顺见到了李凝,虽然只是远远一眼,却能让他记得很久。

  同时他也有些理解了李公的想法。

  是嘛,绝代佳人百年难遇,兄妹又怎么样,他要是李公,他也会做同样的事情。

  先前文和先生提醒的时候他还觉得有些奇怪,毕竟就算是兄妹逆伦,也没有为个女人连传宗接代都不肯的,可见了人,他才发觉,假如他是李公,他也碰不了旁人了。

  吃惯珍馐美味,谁还肯吃观音土呢?

  高顺琢磨了一下他见过的美人,觉得这话没什么毛病,就算是貂蝉夫人,被这么一比,充其量也就是清粥小菜。

  李澈并不知道贾诩在没见面的时候,就给了他和李凝这么个推论,并且普及到了吕布帐下八成的武将,这些人在经历过和高顺差不多的心路历程之后,做了无数次心理建设,见军中同僚思想如此单纯,甚至有一点同情。

  当然也有心肠好的,讲义气的,不忍自家兄弟被李公弄死了还不知道为什么,便把这话拿出来说。

  几乎所有第一次听见这个推论的人都惊呆了,随后想法就从“好像很有道理”慢慢变成了“不行,越想越有道理”,再到“这肯定是真的”。

  这道风声几乎只在吕布帐下武将那里传播,故而传得十分隐蔽。

  说出这话的贾诩本人在李澈身边待了一段日子,倒自己把自己的推论推翻了,李澈对妹妹持的显然不是肤浅的乱伦心态,但贾诩仍然认为这对兄妹的关系很奇怪。

  一个正常的兄长应该是像孙策那样,虽然关心妹妹,吃喝穿用管够,有时也溺爱几分,但绝到不了满心满眼都是妹妹的地步,贾诩甚至怀疑,要是这位李娘子出了什么事,李澈能跟着去死。

  何其怪哉!

  李凝近来发觉不少从前偷偷看她的人都开始避着她走了,虽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这显然也影响不了她的心情,近来蔡琰总揽军务,把先前很多她觉得十分复杂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孙策还把他的妹妹送了过来,这个孙小娘子比吕英大一岁,使双刀,武艺不错,难得熟读兵书,有兄长之风。

  这就凑了两员副将一个军师的基本配置。

  孙小娘子闺名尚香,来也就来了,还自带五百女侍,个个都是从小教的武艺,有了她们,女营练兵的进度一日千里。

  贾诩认为孙策实在是个很有头脑的人,他当初选择李澈而不是曹操,结果一来就是二把交椅,如今见女营走上正轨,又让妹妹领着那些女侍过去,往后李营之中,他便是铁打的半壁江山。

  不过孙策本人倒还真没想那么多,孙尚香是自己吵着闹着要来女营的,因为她要再待在母亲身边,就要被逼着嫁人了。

  本是权宜之计,来了之后,孙尚香就不想走了。

  女营的气氛比她一个人在家里训练丫鬟要热闹得多,还有吕英这么个陪练,更重要的是,主将还是个天仙似的大美人。

  她天生机灵,一来就发觉了自家长兄对大美人不可言说的小心思,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不肯行动。

  孙尚香都要替孙策急死了。

  男未婚女未嫁的,就算凝姐姐年纪大了一些,可她长得美啊!还是李公的妹妹,往后说不得就是个开国公主,这碗软饭吃下去得多香!

  她要是个男子,还轮得到他?

第155章 三国(21)

  天将入秋。

  谁都知道自古秋收过后,便是战时。

  李澈派遣太史慈横扫幽、冀、并三州之地, 不论是凉州韩遂马腾, 还是远在辽东的公孙度, 都在猜测李澈下一步的部署。

  战局打到如今, 李澈的强势是很明显的,当年韩遂带着十万兵就敢造反,如今带着十万兵, 简直就跟没带一个样。

  三州失陷之后, 陆陆续续也有一些大小势力来投,少则三五千兵力,多则六七万人马, 有的还自带地盘, 李澈阵营很快就迎来了一大批鱼龙混杂的新人。

  因大将太史慈远在北疆, 公孙瓒据守颍川带兵养老, 吕布年后就走不任武职, 能镇得住场子的除了孙策就是张郃严纲等人, 不少人便有了争番的念头。

  李澈没过问这些, 争权夺利是人之常情,按得住这个按不住那个, 原班人马能压得住后来者最好, 要是压不住, 他也不会去管, 反正争到最后也是替他做事的。

  先前李澈征益州时打跑过的刘备也派人来降, 他大半生一事无成, 领着两个义弟带着些人马,到处依附势力寄身,好不容易被人说动一次想效当年袁绍反客为主,占据益州,还被李澈的天降大军打得败逃,此后名声也坏了,找不到势力依托,到现在军饷都发不出来,只好来投李澈。

  按照刘备的真实想法,他是宁愿投曹也不愿意投李澈的,不光因为李澈反汉之心天下皆知,更因为旧主刘璋也在李澈帐下任职,他忠义半生,不料一步踏错,更未成事,成了旁人口中的笑柄不提,连他自己也没有脸去和旧主共事。

  但转念一想,刘璋昏庸无能,原本就内忧外患,没能力守住益州,地有金不拾,非是忠义,而是傻子,他唯一失算的就是东面李澈打仗不讲究基本法,一口气直打到了益州来,坏了他的盘算。

  更重要的是,手底下五万人马连饭都要吃不上了,再迟疑下去,兵马一散,就是想投降都不值钱了。

  不得已之下,刘备和两位义弟商量了一夜,到底还是做下了决断。

  关羽和张飞并没有意见,这么多年下来,他们早就习惯了颠沛流离,何况这一次的决定也不是很糟。

  两员大将都说通了,剩下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筹码,也就是俗称的卖个好价钱。

  李澈掌七州之境,剑指天下,多方投靠他的势力之中,比刘备兵力多的还比他训练精良,比刘备兵力少的却有自己的地盘,兵又少又没地盘的至少能放得下面子溜须拍马送女儿,相比之下,身为汉室宗亲,兵少没地盘,就连手底下的大将也比人家低几个档次,刘备发觉自己真的很难卖出高价。

  事实上他的两位义弟都很有能力,二弟云长当年温酒斩颜良,三弟张飞战吕布一百回合不落下风,只是跟着他这么多年碌碌无为,连带着名气也远不如人,刘备琢磨许久,最终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

  这也没有办法,他帐下是没有谋士的。

  先前那个提出要他先占益州,再图荆州,一统巴蜀的谋士在他心里已经没有了姓名。

  诸葛亮也很冤枉,按照正常的流程,李澈拿下豫州兖州之后,就该休养生息外交内安,至少也得消化个三五年,趁着这个时间发育起来简直刚刚好,谁能想到李澈那样一个聪明人压根就不管治理善后,穷兵黩武一心扩地盘呢?

  他更没想到作为李澈未来最大的对手,曹操竟然还跑去资助对方军粮。

  如此种种巧合和不可能之下,益州易主,三分天下即将变成两雄相争,这属于意外情况,千百次里撞上一回就够倒霉的了。

  随后自家兄长来信,说他已随着旧主投靠了李澈,站在家族的立场上,他希望诸葛亮尽早动身去曹操那里。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士族的通识。

  当初袁绍起势,他帐下便有了荀谌,同宗的荀彧荀攸则去了曹操那里,李澈成势之后,荀家仍然派人去他治下任官,这种多线投资有利于保存家族,广撒网倒也不必多捕鱼,只要这些人里有一个成势的就够了。

  这种多线投资并不会损害主公的利益,相反,这些谋士虽然同出一族,甚至是亲兄弟,只要认了主公,就专心替他谋算,不会因为同族情谊而心慈手软。

  如今李澈占七州之地,曹操刚下一州,手里一共三州,局势虽然明显,却也不能小看了他,诸葛亮理智上并不愿意投靠曹操,挟天子令诸侯虽然好用,却令天下多数支持汉室的士人反感,相比之下,李澈从未出仕汉室,虽也叛了张超,却叛得坦坦荡荡,比起那些大小反王,他的成分更近似于黄巾军。

  也难怪总有黄巾余党投靠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页  当前第1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0/14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综武侠]我自倾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