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逢春[综]_分节阅读_第115节
小说作者:养心殿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1.65 MB   上传时间:2019-06-06 12:35:35

  王夫人知道薛家有钱,但是没想到她这一出手这么大方。这么多的银子,在任何人家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这钱若是落在贾家,就算料理完家中的几场儿女婚嫁的大事,再加上老太太的那一场,也都用不完的。

  探春早晚要嫁人,若是许了别人家,再遇到这种挥金如土的婆家可太难了,既然娶不回宝钗那么个金口袋,探春的这一场婚事换回来的聘礼银子也不少了。

  王夫人想了想说道:“薛家若是能出五万两,我便和你定准了,老太太那边我替你去说。”

  薛夫人松了一口气,还有点怕王夫人记挂着之前的事,不同意这场婚事。还是宝钗说得准,要她直接许下聘礼银子,说她姨妈才会干脆的答应。薛夫人又有些伤心不知她姐姐何时开始变成个见钱眼开的样子,她朝夕相处,竟然还不如宝钗看得准,无论如何,能答应就好。

  薛夫人说道:“姐姐只管去说吧,能得一个合心意的儿媳妇,薛家不在意多花点钱。”

  见她答应的那么痛快,王夫人心中有些后悔提少了。

  于是给薛家的两兄弟提探春和邢岫烟提亲的事儿,便到了贾母面前。老人家平时最喜欢保媒拉纤的,在心中忖度了一番薛蟠兄弟的身份人品,不由得觉得十分满意,探春之事她当下就做主同意了,只说要再问一问贾政的意见就齐全了。

  至于邢岫烟,老太太也从中做个媒人,向邢夫人去说媒。邢夫人正想与薛家搞好关系,哪有不同意之理,所以这两对儿的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成了未婚夫妻的关系。

  这时订婚之后,再隔几年成亲也是有很多的,迎春那时是事出有因,孙家催的急才匆匆的把人嫁过去。

  现在薛家又要准备新房,又要准备各种新婚所用之物。贾家又要给女儿置办嫁妆,少说也要一年半载,才能妥当。

  只不过他们薛家再接贾家的女孩过去住,探春和邢岫烟是无论如何要回避不去的了。因为有一种说法,未婚夫妻婚前相见会折了他们的福分,所以自从定亲之后,男女双方最好都不要见面。

  贾府那边,贾母八月初三过八十大寿,贾府上下举家欢庆,从七月二十八日到八月初五日,荣宁两处齐开筵宴。因是整寿,薛夫人家中无事让她操劳,便也打算过去松散几日。

  二十八日贾家请了几位世交的皇亲驸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人。

  余人正在看戏,南安太妃提议要见贾府的众小姐们,于是贾母谦虚几句,派人请来黛玉探春惜春。

  南安太妃挨个拉过她们问,几岁啦,读什么书。三人一一回答,南安王太妃,一手拉了探春一手拉着黛玉说:“这几个姑娘们,个个都是好的,倒叫我不知夸哪个好。”

  贾母陪笑着说道:“王妃太过谬赞她们了,她们年纪小,哪里受得起。”

  南安王太妃又问:“对了,我记得那年与贾府一起进香的,有一位薛家姑娘,听说也住在你府上,怎么不见出来?”

  薛夫人一听这是在问宝钗,于是上前答道:“回太妃的话,因她哥哥封了职建府,小女已经搬回家中去住了,今日没来,才没能瞻仰太妃娘娘的贵颜。”

  南王太妃“哦?”了一声,说道:“令郎是哪位,不知又封的是什么官儿?”

  薛夫人带些喜意的说道:“圣上恩典,不是什么大官,是护军参领。”

  南安王太妃慢条斯理的说道:“怪不得我没留意,这京城之中大官小官多的是,所以这升升降降的倒不惹人注目了。”她不无遗憾的说:“看来今日是见不到那位薛姑娘了。”

  薛夫人以及贾母等人都觉得这南安太妃的话音有些不对。不过这种场合,谁也不会去得罪于她。而且众人都知道她最近风头很盛,因为她儿子南安郡王,受封为征南将军奉旨去攻打南疆,是国家的功臣,所以南安王太妃无论到了何处,处处也被人敬让三分,气焰越发不可一世了。

  薛夫人因是老亲家过寿,便是有人对她不敬,也只能忍气吞声了,何况太妃的品级比她大了许多,受几句冷言冷语,还能找回来不成。

  探春黛玉惜春三人,在一头雾水之中收了南安王太妃的见面表礼,各自捧着所得的香珠,笔砚等物回房去了。

  那日薛夫人被南安太妃下了面子,之后贾府的几天宴席,都称身上不怎么舒服,便不去了。

  等到他们家的宴席过后,隔日,王熙凤亲自来看薛夫人,见她身上其实没什么不舒服,应该是觉得那日南安太妃不怎么礼貌,所以面子上有些过不去,便笑着劝慰道:“家里好容易有这样的热闹,姑妈还不同去喜庆两天,您不在那,别说是我们,连老祖宗都说怪没意思的。”

  王熙凤是个惯会哄人的,没一会儿,薛夫人就被她哄的忘了烦恼,只顾与她说笑了。

  王熙凤是带着巧姐儿一块儿来的,这孩子被奶妈抱的久了,却要挣扎着下地。

  王熙凤说道:“你急什么?都到了这儿了,定然能让你见到你宝姨妈的。”又向薛夫人说道:“这个丫头的急性子随了我,还不如她弟弟桂儿沉得住气,在家中就嚷嚷着要见宝姨妈,到了这府中更是恨不得长双翅膀飞过去,对了,宝丫头呢在家吧?”

  薛夫人说道:“宝钗刚刚还在这边,管事的回说外门上有客人来了,她就过去了,说不定得待会儿再来见你。巧姐要是急着见她姨,让丫头带着去找她吧。

  ”薛夫人于是又派身边两个老成的丫头带着去。

  王熙凤笑道:“姑妈也太周全,我知道你府上道路平坦,就让巧儿自己跑着玩儿吧,何必劳动两位姐姐。”

  薛夫人笑道:“在家中是不会有什么事儿,但是她人小,身边得跟着人。”

  不一会儿巧儿没找到宝钗,反倒与另一个小家伙嘻嘻笑着手牵手回来了。

  王熙凤一看:“这不是在板儿吗?原来是刘姥姥在府上!”

  这时薛宝钗和刘姥姥也已经进得厅来,互相见过礼,刘姥姥更是朴实热情得不得了,非要又给王熙凤磕头,又要给薛夫人磕头,薛夫人忙让拉住让座,王熙凤亲自扶住她,说道:“姑妈这里最不兴这些虚礼的,知道你这份心意就成了,姥姥快坐吧,你怎么有空来,你来他们这儿干什么来了,可也要到我们府上去?”

  宝钗说道:“凤姐姐说话就像蹦豆子一样,你一下扔出这么多问题,便是我都犯愁先回答哪一个,何况刘姥姥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还是我告诉你吧,刘姥姥是我特地请来的,我有些庄子里的事不明白,所以想请教请教她老人家。”

  王熙凤说道:“怪不得呢,我就说刘姥姥进一次城,怎么也会到我家去坐一坐,这次怎么就巴巴儿的只来你这儿了。”

  刘姥姥笑道:“二奶奶说的不错,要不然这次从姨太太府上走了之后,也打算去给你老请安的。”

  王熙凤笑道:“呦,这顺路的人情我可不接,要是哪次知道刘姥姥是特地来看我,我才领情呢!”

  薛夫人笑道:“还是凤丫头的这张嘴呀,谁都比不过她机灵!对了,宝钗你找刘姥姥来干什么?我竟然是也不知道的,大老远的折腾她这副老骨头,虽然还硬朗,到底是上了年纪的人,我记着刘姥姥比老太太还大三岁呢吧?”

  刘姥姥说道:“都说是贵人多忘事,可见是不真的,姨太太却连我这老婆子的年龄这小事都记得,老婆子是比老太太年长了几岁,今年正好八十三了。”

  薛夫人与王熙凤又感叹了一番刘姥姥的长寿硬朗。

  刘姥姥说道:“别看我年纪这么大了,还照样下地干活呢,我一天半天出的活计,不比年轻的时候差多少。”

  薛夫人说道:“那可使不得的,您老这个年纪也该享享清福了。”

  刘姥姥说道:“托姨太太,奶奶和姑娘的鸿福,我家现在不只是当初的那几亩没什么玩意的薄田了,也买了几亩肥田,还盖上了砖房。不过我向来是闲不住的,若是让我在家里炕上躺着,反到骨头要呆酥了,下地去干点活,出去走走反倒舒畅。这不,这次姑娘问我庄家地上的事儿,老婆子也才答得出来,不然还得回家问邻居去。”

  王熙凤奇怪的打量宝钗:“咱们宝姑娘越来越接地气了,怎么京城里那些赚钱的铺子还不够你折腾的?又去打听人家庄家地上的事儿做什么?”

  宝钗说道:“这两者倒是无关,你也知道,薛家也有几个庄子,但是每年的产出如何,全靠庄头年前送上来的收成,多少就是多少了。这些年来,我们只知道收租,对这其中旱涝晴雨会有怎样的收成全不知情,也不知道那些租了我们庄中地去种的佃户们过得如何,我在家中琢磨庄子上的事儿,便想起刘姥姥,这些事儿她知道的最多,便派人接了她来,顺便让她和他们家的小孙子在城里悠闲待上几天。”

  刘姥姥对王熙凤说道:“奶奶不知道,姑娘问的那才叫仔细呢!还说,还说要请了大夫给庄里的佃户们免费看病吃药!七十岁往上的老人还要每月发些粮米!我种了一辈子的地,做梦也没碰见过这样的好东家,若不是姨太太家的庄子在金陵,要是就在咱们京城附近,我们就举家都要搬迁过去,给她家做佃户呢!”

  太和殿

  宫中文武百官早朝的时候,皇帝大发雷霆,全都是因为六百里加急的平南军中上来的一个折子。

  雍正气愤的说道:“朕一重用汉臣,你们就说我不给满人老臣机会,是朕没给吗?朕派了两万兵马让南安郡王带着去平南面那五六千人的叛乱!就算是不会带兵打仗的人,也知道什么是以多胜少吧?!就算是赢不了,总不至于输得太丢人!可是现在结果怎么样?几个月过去了,一封捷报都没有,现在反而跟我说,南安郡王让人家给俘虏了!主帅让叛军给俘虏了!这仗打成这样,简直是荒唐!可笑!”

  虽说可笑,可是下面的众臣却没一个敢笑的,而是齐声说:“请皇上息怒!”

  十三王爷是带过兵打过仗的,这时他出来说道:“皇上,西南那一带都是少数民族,沟通困难,而且边陲之地,本就乱象丛生。地形又不开阔,还可能有瘴气,所以我军可能还有些不适应,请您再给他们一些时间,区区几千人的叛军,必然不会是我大清国的对手。”

  与南安郡王府一样同是军功出身的一干老臣,也都为他求情。

  雍正皇帝沉思了一会儿说:“朕也知道,他有一堆不能速战速决的借口,可是现在国家财力空虚,很多大臣和各地方官员所欠国库的亏空还没还上,国家也没有钱再在西南那边耗着,我看这仗没必要再打了!既然那一方要义和那就义和吧,再传旨让南郡王府出一位郡主,与那番邦去和亲。”

  南安郡王府接到宫中的旨意之后就已经乱了套,南安郡王只有一个妹子是待嫁之龄,而且是南安郡王太妃亲生。另有两个小女儿不过还在襁褓之中,所以这和亲的人选只能是那位唯一的莉姿郡主了。

  这位郡主从小就被南安王妃娇宠惯了,早就有京中权贵前来求亲,他们左一个看不上,又一个看不上,后来就听说郡主的眼光太高,不敢来求。她已经到了二十三岁还未挑选到如意郎君,在这个年代算是晚嫁的了,南安太妃还指望女儿配个金龟婿,谁成想一道圣旨就要配给那南边的野人了。

  莉姿郡主听到那圣上传旨的消息,哭着来找太妃:“太妃娘娘,你快救救我吧,我不要嫁到南边去,我不要和亲!”

  南安太妃当然舍不得她,又是宽慰,又是安抚,答应她一定会想个办法。半晌后,南安太妃说道:“早知如此,还不如把你早点嫁在京中了。”

  这一日贾府匆匆接到外门上的传话,说:南安太妃来访!

  现在京城上下都知道,南安王爷打了败仗,让人俘虏了的消息。谁能想到这南安太妃这时候还有心情串门子。

  贾母还是得说道:“快请!”对于这位高品级诰命的到来,贾家全家上下只能严阵以待。

  南安郡王府以及其他三个异姓王府都与贾府是世交老亲,现在除了北静王府仍然是王爵之外,其他三府已经是次一等的郡王爵位。他们都是从刚入关时一起在皇上身边伺候才定下的交情。

  所以南安郡王太妃也不拐弯抹角,来了之后直接说明来意,想在贾家的女孩当中认个干女儿,作为南安王府的郡主去和亲。

  贾母王夫人等人都是一惊,他们也知道,皇上要让南安郡王府的郡主去和番的消息。

  南安郡王太妃心中早有了中意人选,说道:“我看上次你家的三小姐就很好。”

  王夫人也不想忤逆了这位太妃,可是仍得实话实说:“回太妃娘娘的话,探春已经订了亲了。”

  南安郡王太妃倒是没想到会这样,她之前问了人家女孩儿的年龄,倒是没问是否定亲,只以为还这么小,应该是没有说人家的,不过她是以自己家的女儿年龄做对比,“当真定亲?你可别唬我!”

  王夫人和贾母等,都连忙起身说道:“不敢有瞒太妃,确实定了人家。”

  南安王妃想到探春己订了亲,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那那位黛玉表小姐难道也订了亲了?”

  这时贾母就不得不说话了,她连忙说道:“黛玉倒是没定亲,不过,她从小养在老身身边,我家中还有个年龄相仿的宝玉,老身所以早早已经有了想法,是打算留她在家中的。”

  王夫人神色一动,虽然早知贾母有此意,但是这还是她头一次当众说出来。

  贾母原来也打算隐忍着先不说的,一来宝黛的年纪都小,二来打算再看看黛玉的身体如何。

  贾母虽然疼爱黛玉,但是也只是外孙女,还隔了一层,再怎么也越不过宝玉去。

  黛玉若是总多病不好,不是长寿之相的话,贾母也不打算将黛玉嫁给宝玉。贾宝玉在贾母看来是日后贾家的接班人,无论如何都应该娶一个福寿双全的女子,不能拖他的后腿。

  今天见南安郡王太妃的意思是必须得带走一个姑娘,贾母素来疼爱黛玉,自然不舍得她去遭那份罪,所以只能这时说了。

  贾老太太又补充道:“而且黛玉身子骨向来弱,恐怕经不得跋山涉水的奔波。”

  南安王太妃想起黛玉弱柳扶风的身姿,确实是弱不禁风,不是好的人选。他们贾家上次相见的只有三位姑娘,最后那一个惜春还是一个小孩子,也太过不适合。

  南安郡王太妃说道:“探春到底定亲给了谁家,何时订的亲,能不能去退了?”

  王夫人说道:“这也是今年设定的,定给了她姨表亲的薛家。”

  南安王太妃喃喃的说道:“薛家?”

  贾母说道:“本来以我们贾家与南安王府的关系,能为太妃娘娘分忧是义不容辞的事,只是家中确实没有适龄的女儿,所以还请娘娘原宥,不如,太妃再去看看别家?”

  南安王太妃还是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薛家?就是那个曾经做过皇商,后来他们家又有人以武职入官的那个吧?”

  王夫人说道:“正是。”

  南安郡王太妃说:“我记得他们家的女孩子是让宫中撂了牌子的吧,不用参加选秀?”

  王夫人一听这话便有心结,这还是她与元春亲自操刀,没想到谋算薛宝钗未成,还给娘娘招来了皇上的猜忌。上次元春已经悄悄告诉她,因为私自操纵摒除秀女的事儿被发现,元春遭了圣旨一顿训斥。这对宫妃来讲是十分丢脸的事,所以元春便有些病殃殃的一直未好,才有上次的贾家举家去省亲。

  王夫人因此其实是有些怨恨宝钗的,特别是上次进宫时看得出来,宝钗与皇后宫中走得比元春宫中都近。

  于是王夫人说道:“没错,宝钗这孩子才被撂了牌子,还没定人家,太妃娘娘若是想见一见她,我这就派人去她家传召。”

  贾母和一旁陪侍的王熙凤,都看了王夫人一眼,觉得她这样行事有些不妥。

  王熙凤更是心中焦急,但是这个时候若是离开或者出去派人传话也太过明显。

  南安王太妃与王夫人对视一眼,说道:“那就派人去传吧,我在这里等她。”

  于是王夫人派了一个自己的心腹嘴紧之人,让她备好了轿子,去薛府接薛大姑娘:“就说我们都在,有事找她商议,余者不用多说。”

  王夫人派了人走之后,贾母房中之人,无一人作声,都在静等宝钗的到来。

  一向沉稳的鸳鸯不知为何却一副慌乱的样子,她服侍贾母向来稳妥,竟然当场失手打翻了一盏茶,好在是撒到了桌子上和地上,并未洒到贾母身上。

  鸳鸯一个劲儿的告罪,说道:“老太太,我这就下去找抹布把这里收拾干净。”

  贾母说道:“快去收拾了,怎么越有客人在,你越要出事故。要不是因为你平日最贴心,我一定要打你。”

  鸳鸯又告了一声罪,就要出去。

  南安郡王太妃说道:“慢着,不过是一点儿茶水渍,放在那也没什么,还是等那薛大姑娘来了,再忙这些小事儿吧。”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69页  当前第11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5/2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逢春[综]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