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红楼]大夫人的穿书红包群_分节阅读_第48节
小说作者:久周旋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344 KB   上传时间:2018-06-30 19:21:06

  当今既要选继承人,总也得为这个养了这么多年的儿子考虑几分,总想挑一个将来能好好照料废太子一家的新帝。

  想通了这一层的皇子们都恨不得在这个侄子面前表现出最和蔼可亲的一面来。

  可偏偏被不声不响的老四拔的了头筹,先把妻妹家的小子送到了这个侄子身边当伴读。

  不肯放弃的皇子们今儿这个给侄子送从南方运来的稀罕的水果,那个明儿立马送来基本古籍。

  连带着皇子们的母妃为了给儿子的皇位出力,也是连番敲打了内务府的奴才们,切不可怠慢了。

  皇子们还都吩咐了自个的儿子,在宫里都得做出一副兄友弟恭的样子,要让着这个弟弟(哥哥)。

  贾珠这个当伴读的自然也跟着享受到了不少福利。皇帝请来当先生的大儒们自然是有几分功力的,也不会跟贾政似的对贾珠非打即骂,从来没个好颜色。

  在这种情况下,贾珠倒是显现出了些小孩子的活泼来。

  不过这种给皇孙当伴读,又有大儒教的,也有一点不好。

  现如今世人读书,基本上都是为了能考中一个功名,哪怕是勋贵子弟们也是一样。

  可皇孙们他们是不用考科举的啊,要是皇孙都去参加个府试会试的,那你让主考官是挑中皇孙好呢,还是挑不中好。

  挑中了,皇孙在学识稍微差一点,指定有文人会写文章骂,可要是没挑中,你这不是看不上皇家的教育么?脑袋还要不要了?

  大儒是皇帝请来的,教的时候也自然是以皇帝的孙子们为主,伴读们不过是顺带的。

  这么下来,这教的就基本上都是上位者之道了。科举考试什么的,就不在大儒们教的范围之内了。

  顾砚在宫里给他表弟做了一年多的伴读以后,就上了折子不去宫里。虽然哪怕顾砚一辈子没考中个功名,他头上好歹还有个魏国公的爵位。

  可他要是真不去参加科举,他那个年近七十身体还十分硬朗的太爷爷就能举起拐杖了揍他。

  顾砚也快十三了,他打小的底子打的好,在家里温习了大半年就打算去杭州府参加府试了。

  贾瑚刚刚出了孝,对自己的学识水平也自视甚高,听说表哥要回江南参加府试,也闹腾着想去。

  瑚哥儿先如今也不过十岁,在顾悕之和贾赦看来,就是个小学两三年级的水平,哪里敢就这么放了瑚哥儿出门。

  可瑚哥儿的理由也是现成的,这不是还有顾家的表兄一起嘛。贾代善是支持瑚哥儿去试一试的,史氏原先倒是也舍不得,可经不起瑚哥儿撒娇。

  正好顾怀之又说他也想回江南去游历一番,刚好把顾砚和贾瑚两个小子带过去,这样路上也放心。

  顾悕之想着贾敏和林海现如今也在杭州,就算是离金陵也不是很远,横竖还有贾家族人和贾敏他们可以照看着,索性也就同意瑚哥儿去见一见世面。

  心里也想着,要是这次不中,也正好能磨一磨瑚哥儿的锐气。

  这番下来,倒是琏哥儿闷闷不乐了好几天,他年纪尚小,哪怕是有顾怀之做担保,也没人敢放他出门。

  短短几天内,他哥和他师父都走了,只留下他一个,更令人伤心的是,他师父走之前还给他留了大量的作业,足够让他做到他师父回来。

  顾怀之既然带着贾瑚去参加府试,就不允许自己看好的徒弟连个小小的府试都过不了,反正路上也是坐船,索性就给顾砚和贾瑚两兄弟补课。

  顾怀之是江苏巡抚的次子,这番送顾砚和贾瑚来自然是要回家一趟的。

  正好,贾家虽有族人在这边,但是早在贾赦在扬州当知府的时候就将他们收拾了一遍,这会儿让贾瑚一个小人家住到贾家的祖宅里也不放心。

  魏国府这一支又与其他的顾氏一族关系不怎么好,顾砚要在这边落脚还得去买一个院子或者租一个。

  所以顾怀之索性就将他们两都带回了顾家。顾怀之他们这一支是山阴顾氏的嫡支,顾怀之的父亲有当着江苏巡抚,自然是不会却了两个客院。

  顾家本来就有意与魏国府的那一支交好,这会儿来的一个是魏国府的外孙子兼顾怀之的徒弟,一个是魏国府未来的当家人,怎么都得迎一迎了。

  顾家可能是常出奇葩,顾怀之和顾恒之都是一样的大龄单身男中年,都向往着当个名士,云游四海什么的。

  可顾怀之没孩子,不代表他哥也没孩子,更巧的是他哥还有个与贾瑚同年的闺女。

  贾瑚和顾砚都是晚辈,到了别人家里来见一见女眷也是有的。贾瑚继承了他爹娘的好相貌,又是顾怀之这个一心想当名士,特爱装b的师父教出来的。周身的书卷气就能让人心生好感了。

  有闺女的爹娘都一样,恨不得早早的替闺女找好一个童养夫,知根知底的,这样闺女嫁过去也不会受欺负。

  贾瑚和顾砚两个半大的孩子光是站在厅堂里就是一种风光霁月的感觉,让正在愁着给闺女找个什么样的童养夫的顾大嫂看得眼前一亮。

  顾砚是同族,自然只能排除在外,可顾大嫂越看贾瑚越觉得合适。贾瑚的母亲是顾家人,哪怕两支的关系不怎么好,她闺女也得喊人家一声姑姑。这做姑姑的难道还能摆婆婆的架子?

  更为难得的是,顾怀之还是贾瑚的师父,这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即使贾瑚欺负了自家闺女,日后要揍也方便。

  这么想着,顾大嫂就更加热情起来了。

第93章

  因为古代的医疗技术差, 现如今, 世家大族里头没几对早早就定了亲的, 生怕一方去世, 另一方背上克妻或者克夫的名头。

  所以,顾大嫂虽越看越觉得贾瑚当女婿不错,也没露出半点要结亲的意思来。更何况, 就算是要结亲,也得找贾瑚的父母商量才是。

  只不过在衣食住行上对贾瑚和顾砚两人越发上心了些。

  原本, 贾敏和林海也在杭州府, 又是亲姑母, 贾瑚倒是理应住到林家去。

  早在贾瑚他们刚准备下江南的时候,顾悕之就派了人给贾敏送了信。

  贾敏原本是打算收拾好了两个客院,让贾瑚和顾砚两人住,以她和顾悕之的关系, 顾砚也可以算是她的亲侄儿了。

  只是毕竟这两人是来科考的,又有顾怀之这个当师父的跟随。原本在京城时, 顾怀之不介意住到荣国府, 可这在江南,好歹也是顾家的大本营, 顾怀之总不好再住到林家了。

  反正论起来也是亲眷,让贾瑚和顾砚两个住到了顾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更何况, 贾家的祖籍在金陵, 贾瑚还得在金陵参加府试, 倒不如住在顾家比较方便。

  倒是顾砚, 顾家的祖籍在杭州府,顾砚少不得来叨扰林家几日。

  现如今的风俗就是见了年轻的世家子弟都喜欢考校一番,贾瑚和顾砚在顾家住了几日,被顾家上下考校了一番以后,也就快临近县试的时候了。

  为着要早点出发也好了解一下当地知县的喜爱哪种文章什么的,顾砚也就早早的从顾家告辞赶往杭州府了。

  然后迎接顾砚的是来自前科状元郎林如海的考校。

  对于顾砚和贾瑚这种打小就有名师教导的来说,县试只不过是名次问题。

  能不能通过院试当上秀才,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不过鉴于瑚哥儿年纪尚小,除了顾怀之这个一心觉得自己教出来的徒弟最棒以外,众人都觉得,贾瑚能成为童生就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这时候几乎江南是文风最盛行的地方,殿试的前三甲几乎都出自江南。

  当然,觉得贾瑚能考中的,除了顾怀之还有一个就是史氏了。自打贾瑚走了以后,史氏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得劲了。

  白日里顾悕之和王氏去向史氏请安,史氏最多的问话就是“也不知道瑚哥儿到哪里了?外头哪里有家里好,也不知道瑚哥儿会不会住不惯?”

  顾悕之倒还好,好歹是当娘的,史氏这么问,顾悕之还能跟史氏有点共同语言,一起聊一聊贾瑚。

  可坐在旁边的王氏就成了个尴尬人了,自从史氏把王氏送到了家庙去住了一阵,回来以后又令王氏抄了不少经书。

  现如今王氏倒是摆出了一副一心向佛的样子,年纪不大,倒是已经开始念珠不离手了。

  顾悕之和史氏在上头聊贾瑚如何如何,王氏便在边上念佛,只是不知道是在求佛祖保佑呢,还是求什么了?

  一旦有科举考试,那些供奉着文昌菩萨的庙里的香火能好上一倍。史氏也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京城南门外的文昌庙特别的灵验,便想着要去拜一拜。

  这种事情史氏自然是不会带了王氏去的,别看王氏现在吃素念佛的,可万一去了庙里咒她的宝贝大孙子可怎么办。

  所以就只有史氏和顾悕之一道出了门,这文昌庙在山上,原本自有轿夫抬着她们到山上去。

  可史氏非说这样就不灵验了,直接让轿子停在了山脚下,打算自己带着丫鬟婆子们爬上去。

  要不是顾悕之拦着,这庙里的香火又实在是太旺盛,过往的行人太多,史氏都想一步一磕头的到山上去。

  “太太不必太费心,瑚哥儿还年轻呢,这次没考中也正好挫挫他的锐气。”史氏这年纪在古人看来就是已经算是老年了,平日里又是进出都能坐轿的。

  且看史氏身边的丫鬟婆子们就已经都是一副气喘吁吁的样子了,更别提史氏了。顾悕之只能在边上劝着史氏最好改了主意。

  史氏原本已经累得靠身边的丫鬟们搀着了,一听顾悕之这么说,立刻中气十足起来“胡说什么,有菩萨保佑我的瑚哥儿呢,瑚儿这么聪明,怎么会考不中呢。你还是当娘的呢,快给我呸掉。”

  说着,史氏又立刻双手合十,虔诚的向着山顶说道“菩萨啊,我儿媳妇胡说的,您可得保佑了我们家瑚哥儿考中啊。”

  顾悕之:“……”

  贾瑚还真不负史氏的期望,一举通过了府试,正式成为了一个童生,也算是有功名在身了。

  因为还要留下来参加接下来的院试,贾瑚便只派了下人们回来报喜。

  顾砚那里也是如此,顾砚此次算是子承父业,也得了头名,派来报喜的小厮都是兴冲冲的。

  顾慎之怕顾砚小小年纪坏了性情,等接到顾砚派来的人报信以后,顾慎之还特意把自己的长随派了过去,照看顾砚。

  而贾赦就尴尬多了,他总想着贾瑚小小年纪,哪怕是文采出众些也到底不能跟那种学了多年的比,不料贾瑚竟然中了。

  更尴尬的是,贾瑚比当年贾赦考的名次,恰好高了一名。贾赦再想想他当年是以十五岁的高龄考中的童生,而且他这十五岁还是老黄瓜刷绿漆那种。

  贾赦记起了瑚哥儿当初闹着要跟他表哥一起下江南考试时候,他是怎么说的来着“既然你要去,我这个当爹的也不拦你,到时候名落孙山可别来找我哭。”

  现在贾赦他想哭。

  众所周知,想当名士的不仅得才学好,周身的礼仪都让人觉得有一种世外高人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你得会怼天怼地怼皇帝。

  鉴于顾怀之现如今名士的名头还不够响亮,皇帝还没敢怼,但是怼他亲爹已经是能让他亲爹想揍死他了。

  作为深得顾怀之真传的贾赦的两个儿子,都是个怼爹的好手。贾琏年纪小,可能还弱一些,但是贾瑚已经能引经据典的怼得贾赦哑口无言了。

  但是贾瑚作为府里最受宠的存在,贾赦一旦有半点想揍他的想法,贾赦他爹贾代善就能随手拿起军棍来揍贾赦。

  然后史氏就能给贾赦念叨半小时的“儿子太不孝顺了,他就是容不下我了,居然我揍我的大孙子,我要带着大孙子回金陵去了。”

  最后他的亲亲媳妇还能罚他睡书房。

  贾赦现在仿佛就已经能听到儿子几个月以后回来怼他的声音了。

  史氏一听到她的大孙子中了童生,第一反应就是文昌庙实在是太灵验了,多亏了她早早的替瑚哥儿去求了菩萨,该明儿该给庙里送点香油钱过去,保佑她的瑚哥儿一举中了秀才才好。

  贾代善则是要淡定的多了,仿佛贾瑚中了童生也是应该的。当然要是贾代善这段时间去茶馆没去得特别频繁,会更有说服力。

  听闻贾瑚以十岁幼龄考中了童生,基本上跟贾瑚同一个时代的孩童们都得遭个殃。

  最先深受其害的就是贾珠,王氏已经装了许久的和善人,可等到传来了贾瑚考中童生,王氏实在是装不下去了。

  这段时间二房的丫鬟们老是摔碎茶碗,茶具都已经换了好几套了

  大房有出息,就显得二房更加平凡无能了,可怜她的珠哥儿现如今还在宫里受白眼呢。

  王氏在心里对大房越发怨恨了,可又是实在没什么人手能对大房做些什么。

  王氏只能抱着放假回来的珠哥儿哭“珠哥儿,娘只有你了,你一定要争气了,给我们二房扳回一城。”

  可贾珠大概是扳不回这一城了,他只比贾瑚小了一岁,十二岁的童生,哪怕是中了头名,放在江南也不是没有。

  更何况,要让贾珠说点御下之道什么的,贾珠还说得上来一点,可要说科举,贾珠就没什么能耐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9页  当前第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8/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红楼]大夫人的穿书红包群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