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绑定了学习暴富系统_分节阅读_第173节
小说作者:宋杭杭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561 KB   上传时间:2021-01-16 13:22:31

  “发给厨师的工资,发了之后就没了;买云小厨花的钱,万一快餐店真的开不下去,我们还可以将二手的云小厨卖掉——我打听过二手云小厨的价格了,挺保值的,现在基本上都是九折。”

  韩婉蓉愣住了,“对啊,云小厨二手的也能卖。”

  龚钰点头,“二手云小厨很好卖的,挂在网上后很快就能出手。不卖的话,云小厨现在也是送礼的硬通货,送亲戚朋友,亲戚朋友收到后都特别高兴。”

  这么算起来,开店需要投入的成本,基本上只有店铺的房租了。赔钱也只赔房租。

  韩婉蓉被龚钰说得心动了,龚钰这一通分析,韩婉蓉也觉得这个生意能做。

  但唯一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这个快餐店的生意没门槛啊……”

  “以前开小饭店还需要老板有厨艺,现在有了云小厨,只要有一点本钱,人人都能用云小厨开快餐店了。”

  韩婉蓉听到龚钰的话,的确生出了“这个生意我能做”的自信,但是她转念一想,她能做的生意那可太多人能做了!

  太多人比她有钱、太多人比她有时间、太多人比她有能力……

  龚钰的心态比韩婉蓉乐观许多,“对啊!这个生意门槛不高,所以谁动作更快,谁就抢占了先机!”

  “我们先挑个好位置开快餐店!其他人也想开店,不就得离我们的店远一点吗?都用云小厨烧菜,不会有人直接把店开我们店旁边吧?”

  “反正我觉得可以试试!赔钱也赔不了太多,赚钱却有可能赚很多!距离我们实现人生目标又进了一步!”

  韩婉蓉一咬牙,“行!我们一起干!”

  韩婉蓉和龚钰两人给饭店取得名字十分简单粗暴,就叫“云小厨的快餐店”。

  两人在饭店选址上,很是费了一番功夫,最终租下了一间距离韩婉蓉公司不太远的一家商铺,商铺距离地铁口也不太远。

  开快餐店,自然要选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虽然地铁口附近的商铺租金贵了不少,但是地铁口带来的人流加持很重要。

  最好位于公司密集或者居民区密集的地方,韩婉蓉和龚钰两人不约而同地认为前者更好——现在购买云小厨的家庭很多,居民区聚集的地方,很多人都自己在家里用云小厨烧菜了,用不着来她们店里吃快餐。

  在公司密集的地方,还不能是拥有食堂的大公司,许多小公司都是没有食堂的,员工的午餐要么叫外卖要么在附近饭店解决。

  韩婉蓉公司所在地附近就完美符合这个条件。

  最妙的是,韩婉蓉公司附近还有好几家教育培训机构,每逢周末都有巨大的人流量。

  韩婉蓉说道,“我们除了一日三餐,还可以做下午茶。”

  龚钰茫然地看向韩婉蓉,“啊?快餐店里做下午茶?”

  韩婉蓉笑道,“对啊,你也可以理解为咖啡店里卖一日三餐啊,现在不是很多店都这么做吗?”

  韩婉蓉有女儿,比龚钰多了一些生活经历,“这附近的几家教育培训机构,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周六周日全天,充满了来送小孩子上培训班的家长。”

  “小孩子们的培训班上课两小时,家长们根本来不及回家。许多家长都会在附近找个店坐一会儿,咖啡厅、快餐店,都是首选。”

  “饭店里的厨师要休息,云小厨不需要啊!做完午饭之后,云小厨给自己洗个澡,立刻就能继续做下午茶了!”

  “洗水果、切水果,做个果盘。”

  “炸薯条、炸鸡块,做个小吃拼盘。”

  “云小厨轻轻松松搞定下午茶啊!”

  “再配上咖啡、茶水、各种果汁,下午茶不就齐活了吗?”

  “家长们对食物要求不高,只是想花点小钱,买一个可以等待休息两小时的舒服座位,吃点喝点都是顺便。”

  龚钰听到韩婉蓉的话,双眼闪闪发亮,激动地抓住韩婉蓉的手,“你这么说,我就更有赚钱的信心了!”

  “早饭、上午茶、午饭、下午茶、晚饭……一天能赚五个时间段的钱,怎么可能赔呢?”

  “既然这样,家长们休息为主,吃东西为辅,那我们得把环境收拾的舒服点……”

  韩婉蓉和龚钰两人进行开店前忙碌的准备工作。

  .

  云小厨火热销售的同时,云歌完成了自己的论文,投稿给《Science》。

  随着毕业日期临近,云歌已经完成了所有的课程,通过了所有的考试。

  只差一次毕业答辩。

  云歌的论文投稿后,收到录用信息的速度比她预计的快很多!

  云歌投稿后只过了三天时间,就收到了录用通知!远远低于通常以月为单位的审稿周期!

  除了审稿时间外,《Science》的回复中还有一项令云歌十分例外。

  《Science》在录用云歌论文的同时,还向云歌约稿,希望云歌能够写一篇新的小论文,或者将这篇论文中的一小部分摘出来独立成论文,发表在《Science》预计成立的新子刊《ScienceRo波tics》上。

  简单来说,就是请求云歌写一篇论文为新子刊抬格调、撑场子。

  虽然Science的子刊不如Science,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来说,在上面发表论文也是非常难达到的成就了。

  但是现在Science约稿的言辞恳切,生怕云歌会拒绝他们的要求。

  下一篇论文写什么,什么时候写,云歌暂时还没有想好。

  但是她看到《Science》成立子刊《ScienceRo波tics》的消息,心中突然生出一个想法不如她也创建一个刊物?

  一个可以让国内科研工作者深入探讨学术问题,不必担心科研成果因此被外国盗窃的刊物?

第141章

  云歌生出自己创建一个期刊的想法后,立刻行动起来。

  一直以来,顶尖的权威的期刊都由外国创建,是因为在上一轮的科技发展中,那些国家走在了前面。

  但是,随着AI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科技发展已经进入到新一轮的竞争中。

  这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而中国在新的一轮科技竞争中,已经走在了前列。

  既然如此,其他领域暂且不说,AI领域为何还要以国外的期刊为权威?

  她自己创建一个AI方面的权威期刊,让全世界各个国家钻研AI的科研工作者的论文,全都投到中国创建的期刊上,难道不是更好吗?

  如今在世界范围,云歌毫无疑问是AI领域的领跑者。

  Science的子刊ScienceRo波tics创立前必做的事就是向云歌约稿,需要云歌的论文为期刊提升格调、树立权威。

  既然她的论文如此具有象征意义,

  那么她为何要在ScienceRo波tics上发表论文,而不是将论文发表在中国自己创建的期刊上?

  为中国自己的期刊提升格调、树立权威,不是更好?

  到时候,ScienceRo波tics没有云歌的论文,国内的期刊却有云歌这个领军人物的支持。

  二者谁更权威、谁的影响因子更高、科研工作者们更愿意在哪个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

  或许,中国在AI领域创建的期刊,真的有机会超越Science即将成立的子刊ScienceRo波tics。

  云歌将自己的想法与P大计算机学院的戴院士详谈。

  戴院士听到云歌的话,脸上的神情变得十分复杂。

  戴院士沉默片刻,突然叹了口气,低声说道,“不敢想啊……”

  “什么?”云歌没听清楚。

  “不敢想啊……”戴院士又重复了一遍,“真是不敢想啊……”

  出生在建国前,在戴院士整个求学生涯中,国内的科技一直都是落后的。

  “我小时候,人们都在喊口号,赶Y超M。你们这代人大概已经无法理解了,第一次听到赶Y超M这个口号时幼年的我心中有多震撼。”

  “那时候在我们国家的人们心中,Y国和M国就像遥不可及的月宫一样,只能仰望。我们和人家的距离真的太远太远了,远到一辈子都赶不上。”

  “当时喊赶Y超M,是中国百年来被压迫的民族主义感情的爆发。但即使被压迫了百年,被压迫到了极致,赶Y超M的口号也只是单维度的——钢铁产量十五年内赶上Y国,二十年内超过M国——我们只敢想一想钢铁产业这一个十分局限的领域。”

  “至于多领域的、全方位的追赶发达国家……即使在当时那么狂热的氛围中,大家提出一个又一个过于乐观的不合实际的目标,人们依旧想都不敢想。”

  “七八年,我们P大计算机科技系正式成立。那年我已经三十岁了,是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本科生。入学时,我的专业是计算机和软件。其实那时候我连计算机是什么都不知道,我根本没见过计算机。不止我没见过,全系所有人都没见过。”

  “对,计算机系里没有计算机,一台也没有。”戴教授说道这里,脸上露出了一个无奈的微笑,笑容里有几分遗憾,又有几分怀念。

  “我们要学数学、物理,这些基础课还有教材。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连教材也没有,都是老师们随着讲课的进度编写讲义,然后油印出来发给学生。”

  “教学设施也很简陋,全靠老师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对,你能想象吗?程序框图都是板书,程序框图还不算什么,大段大段的源程序,也都是用粉笔写在黑板上的。”

  云歌随着戴教授语速缓慢的话,被拉入了那个时代。只有真正学过计算机、自己写过程序的人,才明白老师在黑板上写源程序,学生们靠这种方法学编程意味着什么。

  太难了。

  “后来,有个女老师灵机一动,在备课时就提前用毛笔,把需要讲解的框图和源程序,全都绘制在大大的纸张上。纸张的长度和黑板的宽度一样,上课的时候一张一张地挂在黑板前,这样给学生讲解,效率一下子就高多了。”

  “然后老师们就都学会这一招了,每节课讲的东西更多,我们学生只能拼了命的跟上老师们的节奏,拼了命的学,暂时不明白的就先死记硬背下来。”

  “没有计算机、没有教科书、没有学习资料……但是P大的计算机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那时我和我身边的同学们,刚进入大学时Y语都不怎么好,但即使Y语不够好,看过的论文我们也全都烂熟于心——因为论文太少了,就那么几篇,我们一遍又一遍地看,里面的内容都能背下来了,里面的图闭着眼睛都能画出来。”

  “那时候看着国外的论文,心中只有绝望,国外那样的水平,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啊?我们真的能达到吗?”

  “我读书的时候,全系只有个别几位教师能够作为访问学者到M国交流和进修。出国交流和进修的机会很少很少,而且出国交流和进修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M好。老师对我们说,走出国门的时候热血沸腾,回来的时候浑身的血又凉了。想从国外学习真正的知识和技术太难了,人家钻研出来的东西不可能无偿分享给你,而我们国家又有什么研究成果可以与人家互换呢?”

  “但即使是这样,依旧要出国,依旧要想办法从学到东西回来。为了有更多的出国机会,系里的领导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把负责实验室建设的老师派出去‘接机’。就这样,趁着把计算机从国外带回国内的机会,我们的老师出去,努力与国外的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那时候,为了能出国学习,真的是费尽心思。

  而现在,MIT邀请云歌去读大学,云歌拒绝了;MIT邀请云歌去做讲座,云歌又拒绝了;MIT两次被拒绝后,依旧没有气馁,云歌不肯去,MIT的师生们就都过来了。

  “我读大学的时候,哪里听说过《ure》和《Science》?”

  “后来,知道《ure》和《Science》了,心中也只是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把《ure》和《Science》上的计算机领域的论文都看懂,那就太好了……”

  至于自己在《ure》和《Science》上发表论文,哪里敢想?

  “如果有一天,我们国家的计算机专业领域也能像国外一样优秀……”

  这样的想法,戴院士只能藏在内心最深处。他相信有很多人心中和他有一样的想法,他的同学们、他的老师们,但是从来没有人敢说出口。

  “后来,我读了硕士、博士,然后留校当了老师。国家越来越强大,各方面都发展地越来越好。我胆子也大了一点,敢想的越来越多。那时候我最好的想法,如果我们也能把学生送进哈佛、MIT那样的世界名校就好了,如果能留下一两个进入惠普、摩托罗拉那样的大企业工作就更好了……”

  “在那样的大企业里学到先进的知识,然后回国建设我们国家自己的算机行业……”

  戴院士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自己的国家里竟然也有本科期间就能在NS上发表论文的学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84页  当前第1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3/18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绑定了学习暴富系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