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人都爱马文才_分节阅读_第590节
小说作者:祈祷君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19 MB   上传时间:2018-12-27 16:45:43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家出家时往往将家中所有的田地“捐献”给寺庙,而后再为寺庙耕种,和寺庙分成田地中的出产。

  由于不用交税,寺庙只是借个名义,往往可以躲避大量的赋税。

  除此之外,僧人在土地买卖中用“捐献”代替“交易”私下签订契约的事情也屡屡发生,一些大的寺庙甚至坐拥良田千顷,雇佣上千“信徒”为其耕种。

  南方还不似北方,北方常年征战,真打起仗来没有了军粮,再怎么尊重佛门也免不得去打打秋风搜刮一番,南方佛门是真正没有经历过多少动荡的,萧衍统治了梁国二十多年,这些佛门就也经营了二十多年,比起还要在山上自己种菜养药的道门,佛门可谓富庶的流油。

  这也是当年达摩不愿意留在南朝的原因。

  南朝的僧人都不像修行自我的出家人,反倒像是某种职业,达摩出身富贵却放弃了富贵的生活,自然是更有追求的,看不上这些已入“歧途”的可怜人。

  再一次踏上南朝的土地,面对这个国家最高统治者对佛门的改革,达摩说不上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考虑到心头预感的“劫难”,他决定还是去见梁主萧衍一面。

  此时的建康已经不是当年的建康,达摩一身胡僧打扮,拿的又是魏国的度牒,一进城就遭到了多方的盘查,很多听闻过达摩名声的信徒明明对他很感兴趣,却完全不敢接触他,甚至不愿和他眼神接触,仿佛碰到就会出事一般。

  等他到了同泰寺,按照挂单僧人的要求请求“挂单”并求见梁帝时,已经被太子萧统之子惊吓到成了惊弓之鸟的同泰寺僧人甚至不敢开门。

  密西陀便是胡僧,还是当年和达摩同时进入的梁国。

  密西陀出于一己私欲差点毁了整个同泰寺,现在达摩去而复返,也是胡僧身份,谁知道他来做什么?

  要不是达摩出于无奈告知自己带了萧综的信件南下,恐怕都见不到萧衍一面,前后差距可想而知。

  萧衍听说达摩去而复返、想要求见他时,原以为他是听说同泰寺出了事,来谋主持之位的。

  直到听闻他带着儿子萧综的信件,才喜出望外的请他入台城。

  见到达摩后,他刻意忽略他胡僧的身份,仔细地询问了萧综在魏国的境况,得知儿子在魏国动乱后的这一年里都住在洛阳的永宁寺,借僧人的身份保全自身,没有吃什么苦后,总算是松了口气。

  达摩和萧综接触也不久,并不知道他入寺之前的事情。而萧综对达摩也有提防,很多事情并没有和僧人们说明白,但达摩何等聪慧,自然能看得出萧综一直在暗地里谋划着北方的大事。

  他有意交好梁主、为佛门谋求生路,所以便直接将萧综报平安的家书交给了萧衍,至于另一封提防马文才的信,由于还没接到魏国那边的消息,达摩并没有拿出来。

  萧综离国几年,两边消息断绝,自然有许多话想要和父亲讲,那一封信厚重无比,足足有几十页。

  达摩是从水路过来,整个信函用厚厚的牛皮纸包裹、又在外封了防水的桐油,打开时颇费了一番功夫。

  但看到那封信完好无损地交到萧衍手上时,任何辛苦和功夫都是值得的。

  萧衍迫不及待的打开信,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

  萧综从自己流落魏国开始讲起,再讲起自己在魏国见到的诸多变化,皇室中为了争夺权柄如何引狼入室,被引入的胡人是如何像屠狗一样屠杀自己国家的宗室和官员以至于国破家亡,自己不得不隐匿佛寺云云。

  和对陈庆之、马文才所说的一样,他着重写了自己对争权之后产生的恶果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又预想到自己身份的尴尬会在梁国几位皇子间产生更大的动荡、更会让父皇为难,所以决定不再返回梁国,而是留在魏国。

  “做父亲的不就是为了给子女遮风挡雨的吗?这笨孩子!”

  萧衍一看到儿子为了国家安稳不准备回国了,顿时捧着信纸老泪纵横,恨不得立刻出现在二郎面前,将他痛骂一顿才好。

  可是继续往下看去,他就半点就舍不得骂他了。

  非但生不出骂他的心,甚至连眼中的泪水也已经渐渐收了,目光越来越锐利,表情也越来越严肃。

  萧综继续写的,自然是向父亲阐述自己准备怎么“留在魏国”。

  和与陈庆之、马文才遮三分掩三分不同,萧综对着父亲,是半点都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和手段,从自己如何发现流民中有破落贵族的家臣和门客开始说起,到自己如何收拢人手、如何利用萧宝夤对他的信任在萧宝夤的府中安插人手,又准备如何从萧宝夤这边入手,谋夺魏国的基业。

  是的,萧衍刚看到的时候,还以为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眼睛才发现真的写的是如何谋夺魏国的基业。

  他将自己的想法说的非常明白,将郦道元的死、萧宝夤如何被他逼反、他安排的刺客如何行刺萧宝夤使其军心动摇不得不停在长安等一干计划脉络写的清清楚楚。

  为了实现计划,从他自己到到达洛阳的白袍军、陈庆之和马文才都是他的棋子,也是催动他所有计划实现的最重要引线。

  萧衍再如何疼爱孩子,最重要的身份却是一位国主、是南方这个庞大国家的实际掌权者,当他开始阅读这个计划开始,他所有的注意力就被这个精湛而巧妙的计策全部吸引,再也顾不上考虑其他。

  一边看,还一边在心中推演这些计划合理与否、能否推进、会产生多少错漏和疏忽,如何弥补等等。

  在这一刻,静坐读信的萧衍和远方的萧综思想融为了一体,真正的做到了“心心相印”的交心境界。

  在无数个分别的日日夜夜里,萧衍要靠幻想如何“拯救”和“弥补”归来的儿子来安抚他的思念;

  而在同样的日夜里,远在异国的萧综何尝不是靠着一遍遍推演、完善、补充自己的计策,才能抚平骨肉分离的痛苦?

  对于萧衍来说,他失去的是一手教养长大的儿子;

  对于萧综来说,他失去的是“失而复得”的父亲!

  谁也无法说清,到底是谁的思念更痛苦,但毫无疑问的,他们从未放弃过自己的儿子父亲。

  当萧衍看到他决定留在魏国夺下洛阳,为父皇打下一个“北梁”,与兄长萧统的“南梁”鼎立南北时,泪水终于又一次夺眶而出。

  “大郎,大郎不在了,他若是知道大郎不在了,该有多难过、多失望!”

  若不是对兄长还有恭爱之心,又怎么能轻易放弃那样的位子?

  “这才是我的儿子,是最像我的儿子,萧宝卷怎么配有这么好的儿子!!”

  萧衍握着信的手直颤抖,心中为儿子无比骄傲,恨不得向全天下发出诏书,昭告萧综是他萧衍的儿子!

  “若大事能成,待北方是‘梁’而不是‘齐’,全天下都会知道萧综是谁的儿子!”萧衍眼眶湿热,“他写这么多,只是想告诉我这个,他只想告诉我,他只认我这个父亲,不是其他,只是我……”

  为了自己的父亲,他愿意放弃争夺皇位,放弃和兄弟们的仇怨,放弃回到故国后的归属感和优渥地位。

  虽然放弃了这些,早已融入骨血中的骄傲和才能却不允许他向别人摇尾乞怜。

  他的儿子是一只离家的孤狼,想要凭自己的本领重新带领一支新的狼群,等到了那一天,他要率领狼群打下自己的地盘,再高傲的昭告世人:

  ——他回来了,以王者的身份。

  萧衍三十岁前从未领略过当父亲的滋味,当他刚刚开始当上父亲时,便恨不得将青年时那些从未有过的父爱全部交给这些孩子。

  这么多年来,他高兴过、失望过、痛苦过,到如今,他胸中全部的热情和慈爱都苏醒过来了,灌注到了远方那个儿子的身上。

  萧衍握着那封“家书”,乐得浑身发抖,既被儿子信中描述的愿景欢喜的直欲叫唤,又想第一次做父亲那样似的,慌张到不知道该给儿子提供些什么,才能让对方高兴。

  他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二郎,直将他捧入云端、捧到众人面前,让他成为全天下最让人羡慕的人。

  这样的激动和振奋直到他抬起头看到达摩的那一刻,才稍微清醒了一点,没有失态到当场手舞足蹈。

  恢复冷静的他,开始站在一位君王的角度开始考虑,如何能给儿子提供帮助、如何能建立起真正的“北梁”,如何为儿子的成功增添筹码。

  “他需要兵力,很多的兵力,否则无论哪一方一旦背叛,他无法压制各方的势力;”

  “除此之外,他还需要很多的粮食、财帛;他需要用金钱打动收买魏国那些‘义军领袖’与豪族阀门,使其与之结盟,长期征战需要更多的粮食……”

  “他还需要人口,徐州、豫州、青州有大批流民南下,十室九空,他需要在未来几年内收回这些地方,就得有人为他提供税赋、徭役……”

  “大郎不在了,我原以为三郎经验不足性格又轻浮,不堪大任,现在二郎主动撑起北方的大局,三五年内魏国之乱不足以遗祸南方,若二郎要留在北方建立北梁,三郎或许可以教导起来……”

  他想。

  “二郎和三郎都是我的儿子,我这把老骨头再为他撑上几年,亲自带在身边手把手的教,大郎和二郎都能成才,三郎难道就教不出来么?”

  一封信,改变了萧衍的许多看法,也改变了他许多原本打算的主意。

  萧综的计划里还有很多变数,他年纪轻,能现在的阅历将其完善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但世事难料,他作为儿子的长辈、能替他遮风挡雨的人,更多的是需要考虑怎么“容错”。

  然而萧衍一再斟酌,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梁国很难给儿子立刻提供什么支持。他已经命令发兵豫州,短期内豫州的兵马无法北上,要想继续提供兵力,就得再征召民夫为兵;

  现在是春天,即使要征兵也要留下足够的人口,否则秋天过了就没有粮食。

  除此之外,要钱,要粮,要人口,本质上都是同一件事。

  只要有足够的人,就有粮、有钱。

  可是他又从哪里去变那么多可以劳作的年轻壮丁来?

  萧衍目光一动,扫在了闭目坐禅的达摩身上,心头微微一动。

  “达摩禅师,朕有一个疑问,你若能解答的朕满意,朕便奉你为师、将您封为同泰寺新的主持。”

  萧衍感激达摩为他送了儿子的信,决定再给佛门一个机会。

  “如果你回答不了,或解决不了朕的疑惑,朕便只能请你离开建康了。”

  达摩缓缓睁开眼睛,向萧衍颔了颔首。

  “我来此,便是为了这个。”

  萧衍收起信,想起自己的妻子、弟弟、女儿、儿子,便心如刀割,不由得黯然神伤。

  “敢问达摩禅师,朕自登基以来,一直致力于建寺、造塔、写经、度僧、塑像,不近女色、虔诚侍佛,朕做了这么多好事,为佛门如此护法,为何会妻离子散、儿女离心、连大郎都不能保全?”

  经历过丧子之痛,他是真正的对所谓的“上苍”、“天意”满腔控诉。

  “如果说朕身为帝王,还有用心不纯之处,那佛祖降下惩罚也该惩罚与我,我那心地纯善的大郎,又有何过错?!”

第514章 抑佛之始

  饶是达摩是如何得道的高僧,在听闻梁国太子出了事后,心神也免不了为之一震。

  他收萧综为徒,更多的是看中他本性纯良,也许这句话说起来惹人发笑,但在他看来,看待事物不能“看因果”,而应该“照本心”。

  萧综行事不分好坏对错,从头到尾都是追求一个“情”字,这其中有父子情,有兄弟情,也有内疚忏悔之情,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重新寻找和追回这些丢失的“情”。

  所以他对自己的兄弟,是有情的。

  会选择留在魏国,除了父子之情,也是为了兄弟之情。

  即使达摩看不上萧衍,对这位梁国的太子感想却很好,也曾想过若干年后若这位太子继位,他依然会回到南方弘扬他的大乘佛法。

  然而现在萧衍话中的意思,则明明白白的说明太子出事了,很可能甚至都已经不在了。

  这样巨大的冲击让达摩也难以保持冷静,他毕竟还没有成佛,难免有世俗之心,在这种恍惚震动之下回答出来的结果,也无法就是老调重弹,无法解答萧衍的满腔怨怼和控诉。

  萧衍非常失望,可在失望之余,也松了口气。

  佛门果然给不了他答案。

  但现在,他可以给他的儿子一个答案。

  萧综在执行力和大局观上的天赋完全遗传自萧衍,既然儿子尚且如此出众,萧衍要开始决定履行一个计划,那就只有更彻底。

  和达摩“密探”后的第二日,他便召来了自己最亲信的大臣,包括最得重用的几位将领,开始“完善”自己的计划。

  “朕准备在同泰寺出家。”

  萧衍一张口,就惊得几位大臣差点跪了下去。

  又要出家?

  上次出家折了一位太子,这次又闹什么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2页  当前第59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90/6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人人都爱马文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