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人都爱马文才_分节阅读_第331节
小说作者:祈祷君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2.19 MB   上传时间:2018-12-27 16:45:43

  几人的回答发自肺腑,也回答的毫不犹豫。

  他们希望自己的心里话,能让这位年轻的县令心中更宽慰一些、“走”得更轻松一点。

  “好,好……”

  梁山伯喉头哽咽,鼻端也酸楚难当,沙哑着嗓子沉声道:“你们都是堂堂正正的君子,能与诸君共事,是我梁山伯的幸运。如你等这样的品性,相信也会得到其他君子的看重……”

  他从怀中拿出一封书函,递与为首的载言。

  “这是一封荐书。”

  梁山伯说:“和我们同出会稽学馆的马文才如今已经入了建康国子学,成了‘天子门生’……”

  他在众人的疑惑眼神中解释着。

  “马文才是士族出身,才德你们也了解,如今正前途光明,是立志要成就大事之人。他之前手中缺人,一直托我引荐,但我这人行事素来谨慎,若不是品性、能力都出众者,我也不愿随便引荐……”

  众人听闻这荐书是什么意思,顿时面上都露出喜色,可一想到这“荐书”实际上就是梁山伯的“托孤”之书,那喜色又一个个忽而转悲。

  有几个多愁善感的,更是转过头去,用袖子拭去眼角的热泪。

  宋载言接过了荐书,只觉得手中的书函有千斤重,讷讷不能语。

  “我料想太守府的赏赐很快就会赐下来。我无父无母,亦没有后人,待我走后,你们料理完我的丧事,取了剩下的,一起去建康,拿着文书,去国子学寻马文才。”

  梁山伯脸上带着笑意,毫无吩咐“后事”的样子,“我之前已经向马文才去了信,告知了此事,你们拿着我的荐书,必能等到好的安置。跟着马文才,比跟着我要有前途……”

  “梁县令!”

  几人呼道:“我等岂是趋炎附势之徒!”

  “这不是趋炎附势。我看待百姓之心,与文才看待百姓之心,并无二致。我看待世道之心,与文才看待世道之心,也并无二致……”

  梁山伯叹道:“但,我没有他那样的出身,也没有他那样的手段和资源,这也决定了我注定做不到他能做到的事情。”

  从一万而成百万易,从一而成一万,很多人却要走一辈子,也走不到。

  彼之起点,吾之终点。

  “与诸君共事,是这几月来山伯最为快意之时……”

  梁山伯向堂下诸人躬身。

  好几人已经哭的满脸泪痕,却只能与梁山伯含泪对拜。

  待众人起身,只听得梁山伯振袖一挥,大声笑道:

  “梁某既已安排好‘后事’,便请诸君随我做下最后一件痛快事!”

  这一刻,梁山伯虽脸色蜡黄、嘴唇发白,那股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傲然却毫不逊色于任何士人。

  “那些大族认定我不会为了百姓开仓还粮,我便放了!”

  他的神色畅快至极。

  “只有我将粮库里的粮还空了,才能逼着百姓从此放弃‘借粮为生’的日子。若秋收不上来粮食还官库销掉欠条,大家便一起饿死吧!”

  那时候他已经死了,再也救不得任何人,也再也没有什么软心肠的县令替他们出头。

  要不靠自己,就等着卖身为奴,又或饿死街头。

  这等货色,救他作甚?!

  “县令,不可!”

  “令长,三思!”

  私自开官仓,罪责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如果不能在年底缴税之前交上粮食,这便是大罪;但如果粮食交上了,太守府又有意高抬贵手,不过就会不痛不痒罚上一罚。

  “你们怕什么?我已经是将死之人!”

  梁山伯的眉眼间尽是轻松之意,“我这一生,恐怕能够任我心意率性而为的时刻,唯有这段时间了。”

  “哎,我只盼我的人生,能日日都如此刻才好。”

  他喃喃自语着。

  忽地,梁山伯在众人悲痛的目光中,抬起手臂。

  “牛班头,诸位,随我放粮!”

  ***

  鄞县中,人人都觉得梁山伯疯了。

  他拖着残病之躯,核对出拖欠六族粮食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四十户人家,派出衙中最凶猛的差吏上门催粮。

  除了四户东拼西凑借到了粮食还了欠债的人家以外,其余三十六户都向官府打了借条,严明明年秋收之前奉还,否则官府将收没他们田地,差送他们服役还债。

  能在这世道有田地的,家中大多没到过不下去的地步,也不会没有壮丁。虽有几年水灾,可还会一次次借粮,不是懒,就是蠢,但梁山伯一棒子敲下去,该懒的不能懒,蠢的也不敢蠢。

  农人的农田,就是农人的命。

  在所有百姓的见证下,梁山伯和府衙的所有佐吏打开了县衙的粮库,将所有粮食都搬到了衙门口,一手拿着这三十六户的借条按数将粮食还给士族派来的管事,销毁了旧的欠条,一手让这些农户重新和官府签订下新的契约。

  鄞县的粮库本就被杨勉和旧吏们假借“赈灾”之名贪墨不少,即便梁山伯下令抄了他们的家财充公,待三十六户的欠粮由官府全部替他们还清之后,也再剩不下什么粮食了。

  士族在催讨欠粮,说明他们不想再借粮食与人;

  官府没有了粮食,说明秋后也没有粮食再行赈灾;

  一时间,收到消息的鄞县百姓们就像是突然开了窍一般,不但全家一起拼了命的伺候自己的田地,还自发的在农闲时间扩大沟渠、扒掉困龙堤上的残砖片瓦,甚至由壮丁们去疏通河道,希望能凭借此举度过今年可能不会泛滥的夏天。

  与梁山伯刚来时的鄞县相比,此时的鄞县,宛如天壤之别。

  鄞县后衙。

  被梁山伯悄悄唤来的姜姓老农正欲下跪,却被梁山伯一把拉了起来。

  看到梁山伯满身病气的样子,老者一下子就红了眼眶,唾骂了起来。

  “这贼老天,怎么就不愿意让好人有好命呢?!”

  “外面人都说您是放了蛟龙,被龙气伤了,所以不长命,我呸!”

  他啐了一口,抹着眼泪道:

  “令长放了蛟龙,蛟龙该让你长命百岁!明明是那些该杀的把您绑了,折磨了您,才伤了身子!”

  梁山伯见姜老边哭边骂,哭笑不得地搀着他,反倒比他还要豁达一些。

  “梁县令,您救了我们鄞县上下百姓,更是让那些好吃懒做的货醒了过来,您叫老汉来,是想要老汉干什么,您说一声,哪怕是要掉头的事情,老汉也绝不推辞!”

  姜老汉拉着梁山伯的手,不停地许诺。

  “哪里敢让老者掉脑袋。”

  梁山伯心中实在是又感动,又惆怅,感受着对方手掌上的粗糙和温度,他缓缓开口:

  “老者家中子嗣众多,想来耽误一点农事也是不要紧的。实不相瞒,在下的身子,恐怕也撑不了多久了。我无父无母,亦无后人,现在又得罪了鄞县大户,怕死后连葬身之地都被糟蹋……”

  “所以,想请姜老您,带人替在下修一个坟墓。”

第258章 呕血身亡

  五月十八那日, 马文才的人从吴兴到了。

  和马府的人一起来的, 还有会稽太守府对他的赏赐。

  梁山伯最缺少的就是人手,会稽学馆的同窗虽然能干,却大多都是书生, 在对待“刁民”这件事上, 和刚刚踏上仕途的梁山伯一样,缺乏经验。

  牛班头虽然明面上向着梁山伯, 但一来梁山伯一看就命不久矣, 武班的人都想为自己留个后路,不肯卖力得罪人;二来当地大族也确实难缠,不少人还把官府当成挡人好处的恶人,真要动粗, 怕是要引起民变。

  马文才派来的人一到,梁山伯如今两难的局面迎刃而解。

  马文才点了的人本就是马父为马文才准备的干吏, 都是吴兴太守府的能人, 再加上外乡人插手不考虑人情问题, 办事效率自然不必多说。

  梁山伯手下的佐吏看到马文才果然派人来帮着梁山伯了, 可谓又是喜,又是悲。

  喜的是梁山伯确实和马文才是至交好友, 马文才也不因他是庶人身份就轻视他, 相比也不会因为他们是庶人就轻视他们,为马文才效力, 已经是当世极好的条件;

  悲的是梁山伯已经是他们同辈之中少有的佼佼者, 最终也只能落得这个下场, 他们出身尚且不及梁山伯,这路日后又能走到哪里?

  就在这喜悲交加的情绪中,梁山伯终于“油尽灯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去了”。

  梁山伯死时,身边只有马文才派来的心腹,以及他的同窗佐吏,因为梁山伯生前已经为自己安排好了后事,连钱都已经预备下了,又有马家的人帮忙,这后事办的很快。

  这位鄞县县令病死在任上,用自己的性命为鄞县百姓博出了一个出路,有不少百姓还是感激他的。

  所以梁山伯停灵在鄞县县衙的时候,有不少百姓都来吊唁。

  他没有后人,替他跪送迎人的是身受他大恩的杨家小子杨厚才,以及他的同窗朋友宋载言,守灵的是马家派来的人。

  杨厚才父兄皆因困龙堤而身受不幸,如今早已经做了决定,梁山伯没有子嗣,他会替梁山伯照顾坟茔,他的后人也会世世代代为他守墓,必不让他死后坟前荒草一片。

  在梁山伯停灵那天,府衙里来了几个不速之客,为首的锦衣青年正是在困龙堤上哭倒的张家嫡子。

  他们名义上是来吊唁的,却来意不善。

  他们既不如其他来吊唁的百姓和亲朋故友那样身着麻衣、白衣,也没有带着任何吊唁之物。

  那曾经将梁山伯绑在柱子上的张家子一身张扬的绯袍,径直走到梁山伯的牌位前,冷笑道:

  “你倒是死的痛快,也是,搅了我们的局,还是早些死识时务。”

  “张郎君,所谓人死为大……”

  宋载言被张家公子气得浑身直发抖,站起身准备训斥,却被张家带来的人拉到了一边。

  “来来来,让我看看梁县令的殓衣、棺里安排的可妥当。若还是几块破布,我等少不得要为梁县令添补几件衣裳上路!”

  他猖狂地笑着,在众人还未反应过来之前,便让下人拉开了梁山伯的停棺。

  众人何曾见过这样嚣张跋扈之人?当下一个个都惊呆了,眼睁睁地见着那棺材被拉开了一个角,露出躺在棺材里的梁山伯半张脸。

  颜色青黑,面有死气,定是死了无疑。

  合棺之后再开棺是大不吉利,更别说现在还是正午时候,张家人还欲再掀,却见跪在地上的杨厚才发出一声凄厉的吼叫,一头撞在了张家嫡子的身上。

  他是种庄稼的出身,一身好力气,这一下撞的张家郎一个踉跄直接跌倒,他便顺势骑在张家郎的身上,手上还拿着拨弄烧纸火盆的火钳,此时赤着一双眼睛,手中的火钳直指张家郎的眼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2页  当前第3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1/61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人人都爱马文才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