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老大是女郎_分节阅读_第171节
小说作者:罗青梅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1.04 MB   上传时间:2018-06-06 19:15:08

  霍明锦知道,太子早晚会被那些人害死,他冷眼旁观,适当的时侯,还帮忙加一把柴火。

  他还知道,太子妃肚子里的那个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不会平安降生。

  他倒是真的说到做到,这样的秘密也敢如实对她和盘托出。

  而且语气淡然,仿佛是在闲话家常。

  坐在庭院里,太阳晒在脸上身上,从头到脚都暖暖的,这时候人会不知不觉就会放松下来,放下所有防备。

  傅云英握紧茶杯,忍不住问他:“您就不怕我去告发您?”

  霍明锦笑了一下,“我说过,可以告诉你我的秘密……现在你有我的把柄,我们扯平了。”他说完,忽然拉住她的手,紧紧握住,不容她放开,态度强势,“所以,你不用再害怕了。”

第114章 回来

  霍明锦的手,宽厚而温暖,掌心干燥,指腹薄茧粗砺,能整个把她的手包覆起来。

  为了让她安心,他竟然将如此大逆不道的秘密如实告诉她,没有一丝隐瞒。

  傅云英没有挣开,任他握着。

  其实她并不害怕,即使被他发现自己是女儿身。

  仔细回想,铜山上遇到他时,便是如此了……在她面前时,他是最温和最没有防备的。

  两人一时都沉默下来,她垂眸不语,霍明锦久久凝视着她,眼底渐渐浮起笑意。

  “你和楚王世子情同兄弟?”他拉着她的手,轻声问。

  傅云英一怔,然后瞳孔猛然一缩,脸色变了。

  霍明锦知道她明白了,面色仍旧温和,缓缓说:“朱和昶是独子,年纪小,是地方藩王嫡子,楚王不领兵,无权无势,从血缘关系和身份上来说,朱和昶很合适,不过他的父亲还在世,这就麻烦了。长沙府的潭王世子也是合适的人选,但是他家中兄弟太多……”

  傅云英心念电转,霍明锦既然这么说了,一定早就做了万全准备……太子妃肚子里的孩子恐怕保不住。

  皇帝不会再有子嗣的,他年轻的时候也和太子一样,早早就开始服用助兴药物,人到中年,身体早就垮了,所以皇子们也大多身体孱弱,小小年纪就夭折。太子死得这么突然,也和这个有关。这么多年宫中妃嫔没有怀孕的,以后更不可能再怀上子嗣。

  那由谁来继承皇位,坐拥这大好河山呢?

  必须是皇室血脉。

  所以只能从藩王里选。

  霍明锦平静地道:“真到了那个时候,朝中大臣人心浮动,很多事情可能连我也不能控制,想确保朱和昶能够顺利进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你先和楚王商量,若他有意,我可以保证朱和昶的安全。”

  傅云英收敛混乱的思绪,一言不发。

  霍明锦看着她,并不催促,等她自己做决定。

  冬日的阳光,炽烈和煦,在院子里坐了一会儿,脸颊微微发烫,掩在网巾里的鬓发也被晒得发热。

  傅云英仿佛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一下又一下,带着蓬勃的力量。

  扶持一位新君登基的从龙之功,可比几十年寒窗苦读要强多了,泼天的富贵权势就在眼前,唾手可得。

  在大理寺待的时日越长,她越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大臣前仆后继,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为自己支持的皇子出谋划策。大多数人当然是冲着功名利禄去的,也有人不在意荣华,而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君王利益一致,他们才能够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才华。

  她想了很多,定定神,慢慢道:“朱和昶没有太大的野心,他更愿意当一个无忧无虑的世子。”

  朱和昶娇生惯养,耽于享乐,爱华服,好美食,喜欢漂亮的小娘子,楚王为终生不能离开武昌府而郁积于心,他却满不在乎,只要能一直坐在金山银山堆里混吃等死,每天有奴仆殷勤伺候,他愿意在武昌府待一辈子。

  霍明锦嘴角一扯,浑不在意,“情势不由人,朱和昶没有太多选择,潭王世子器量狭小,如果他坐上那个位子,不会放过曾和他竞争的人。”

  他并不是危言耸听,历来新君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巩固自己的皇位。

  九五之尊,天下之主,没有人能抵抗这样的诱惑,即使朱和昶不动心,楚王府其他人也不心动吗?

  朱和昶单纯,耳根子软,很容易被身边人说动。

  何况,还有一个大半辈子不老实,做梦都在想着有朝一日能离开武昌府的楚王。

  即使朱和昶无意于争位,楚王派系也会蠢蠢欲动,而且一定会自作主张为他奔走,不管他有没有野心,都会被其他人当做是对手。

  就像当年,荣王和皇帝相争,朝中许多大臣并未拥护哪一方,还是被扣了一个谋反的罪名扔进大牢等死。

  傅云英没有犹豫很久,很快下定决心,“我得先问楚王是什么打算。”

  霍明锦嗯了一声。

  傅云英抬眼看他,他仍然拉着她的手不放,双眉浓密,鼻骨挺直,淡金色光线勾勒出他线条分明的侧脸。

  楚王绝不是一个甘于当藩王的人,年轻的时候做了不少荒唐事,这事霍明锦可以自己和楚王联系,有他相助,楚王必定对他感恩戴德。

  他告诉她,让她知会楚王……

  若朱和昶真的能从藩王世子一举晋升为储君,这个功劳将有一大半记在她头上。

  他为什么对她这么好?

  她坐着出了会儿神。

  ……

  回到家中,傅云英立刻铺纸磨墨,给楚王写了封信,告诉他京城的局势。

  楚王是聪明人,她用不着说得太明白。不过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她还是用的暗语,信被人中途劫走也不要紧。

  信一共写了四封,她分别在不同时间把信交给乔嘉和傅云启,让他们立刻动身回武昌府,把信送到李寒石手上。

  乔嘉不肯走,道:“公子勿怪,送信不是我的职责。”

  这人是个死脑筋。

  傅云英没有逼迫他,另外找了个妥帖的人。

  傅云启当天就出发了,知道事情紧急,他骑快马回去,这几年跟着傅四老爷走南闯北,他的马术已经很娴熟,不再是那个只能骑驴出门的娇少爷。

  信送出去后,她和往常一样每天去大理寺应卯办差。

  太子身亡,丧事办得很隆重,但身后事再如何风光,也不过是供老百姓嗟叹一阵而已。

  朝中大臣人心浮躁,皇上越来越易怒暴躁,每天都要发落几个官员,六部官员每天战战兢兢,唯恐被皇上迁怒。

  这个时候,首辅沈介溪忽然上了一道折子,上疏辞官。

  皇上驳回他的折子,不见他,也不许他离开京城一步。

  消息传到傅云英耳中时,她正在批示刑部刚送来的卷宗。

  沈家也要乱了。

  ……

  雪后初霁,天光放晴。

  沈府外书房内,温暖如春,金丝楠木地板上铺了一层绒毯,脚踩上去,悄无声息。

  首辅沈介溪双手背在背后,来回踱步。

  门外侍立的幕僚等候了许久,额上沁出一层细汗,没人敢出声打扰阁老大人。

  沈介溪神情严肃,望一眼窗外那株他当年入阁时手植的丁香树,想起当时的意气风发,长叹一口气。

  他毕竟是独揽朝纲的内阁重臣,得知家人瞒着他在太子身边安插了人手,而这间接导致太子暴亡,他就敏感地认识到,沈家的噩运来了。

  谁是背后黑手不重要,沈家不干净,太子的死确实和沈家有关。

  他风光这么些年,虽然只是臣子,却能牢牢掌控内阁,可以封驳皇上的折子,皇上忌惮他,但就是拿他没办法。

  霍明锦忽然横空出世,此子心狠手辣,遇佛杀佛,遇神弑神,几年之内频频把刀尖对向他,狠狠撕下他几块肉,让他伤筋动骨,但他还能支撑下去。

  可这一回,沈介溪知道自己也束手无策了。

  他再大胆,也没想过要改朝换代做王莽。

  国朝绵延百年,老百姓居家乐业,生活富足,这江山是朱家的,不说现在国富民安,天下太平,就是马上天下大乱,人心还是向着皇室的,再来一个草莽揭竿而起,也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唯有朱家人能坐稳江山。

  他把持内阁,权势滔天,满朝文武在他面前都得乖乖听话,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非要当一个谋朝篡位的贼子,不仅身后遗臭万年,子孙后代也必将堕入贱籍,永无翻身之地。

  他这些年日子过得太顺了,得意忘形,任人唯亲,不分是非对错,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时候也会动点不该动的念头,觉得自己和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差不离了。

  但冷静下来时,他知道沈家再如何风光显耀,终究还是会被其他新势力取代。

  皇上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又刻薄寡恩,而且没有什么才能,才给了他收揽人心、把持内阁的机会,换一个皇帝,岂会容忍得了他?

  江上代有才人出。

  所以他才会默许儿子和幕僚安排沈氏女入宫为太子妃,他老了,不可能一直护着沈氏一族。

  但他的儿子们太冲动太急躁了,他们在他的庇护中长大,只知道沈家如日中天,不懂皇权的至高无上,一个比一个暴躁,眼高手低,不自量力。

  若是他们真的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也就罢了,偏偏都志大才疏,以为掌控五军都督府和京卫,就能为所欲为。

  好高骛远,得陇望蜀……

  沈家要怎么做,才能走出困局?

  沈介溪眉头紧皱。

  书房外曲折的游廊里,沈大公子和沈二公子也在来回踱步。

  “父亲怎么会突然上疏辞官?”

  沈大公子语气焦躁。

  沈二公子道:“大哥,锦衣卫还在查太子的死因……我们的人手处理干净了,可就怕还有什么地方没想到的。”

  一旁的幕僚俯身,小声说:“大人,就算锦衣卫找不到我们的把柄,皇上也会怀疑到沈家。锦衣卫抓人,何须证据?”

  太子死得太突然了,沈家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太子妃有孕的事他们一直隐瞒得很好,可不知怎么的,忽然间就传得沸沸扬扬,连大街上的乞丐都知道太子妃肚子里揣了个太孙。

  这一切不在沈家的计划之内,锦衣卫已经登门好几次了,皇上最近对他们的父亲非常冷淡。

  幕僚叹口气,接着道:“为今之计,只能等太子妃产下太孙,再做打算。太孙年幼,皇上总得为太孙的将来打算。”

  太孙肯定会被册封为储君。皇上年老,等他百年之时,太孙说不定还是个奶娃娃,皇上只要还有一点大局观,就必须留下沈家,唯有血脉相关的沈家会真心辅佐太孙。

  沈大公子目光一闪,袖子一甩,问:“太子妃还有几个月生产?”

  幕僚道:“太医说是还有三、四个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0页  当前第1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1/31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老大是女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