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重生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吾妻甚美(美食)_分节阅读_第38节
小说作者:若然晴空   小说类别:重生小说   内容大小:306 KB   上传时间:2018-02-27 03:00:39

  顾屿说道:“我军西面有一条冻河,能被岗哨听见动静,那些骑兵可是过了渡河?”

  文书都要急死了,连忙说道:“过了过了,就差一会儿,就能摸到我们营地来了!大人,我们还是快走吧!”

  “慌什么,临战不论文武,何况敌军来袭,军中人数本就有限,若然再派人护送我们,分兵事小,军心散乱事大,岂不是落了兵法最下策。”顾屿眯了眯眼睛,说道:“我去见王将军。”

  军中的将职其实很有讲究,将军也不是乱叫的,有的正牌有封号的将军,带的军队也是固定的,从他的封号中就能看出他所带的军队,例如车骑,骠骑,左将军,右将军,前将军,后将军,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杂号将军。

  杂号将军起源于前朝末年,军队扩大,只要是带了一支整军的武将就能被称一声将军,不过没有封号,就算作杂号将军,有的杂号将军带出了名气,能被散封个名头,但仍然算作杂号,而这一处散兵的上官,就是这样一位杂号将军。

  顾屿来时,主将营帐内说得上话的校尉参军都在,一听他没走,坐在主位上的王将军顿时站了起来,脸上满是焦急和不耐,想来要不是念着顾屿的身份,就要骂出声来了,顾屿倒也看得出来,他没说什么,只是径直走到了沙盘边上,看了几眼,也算是看出了现在的大致情况。

  “敌军如今已过了冻河,按夜间骑兵行路速度来看,当还在这片同我军营帐相接的树林内,而且骑兵在树林中难行,情况比我们想的要好得多。”

  顾屿这话才说完,就听一个大嗓门的校尉憋着气说道:“迟来早来都是来,对面人数可能跟我们持平,后头就是四五个连在一起的村子,还有个大城镇,我们就是想走都没法走,只能打,钦差大人可快别添乱了,趁着没打起来,赶紧走吧。”

  王将军瞪了那个校尉一眼,对顾屿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来,说道:“钦差大人,您是朝廷派来的上官,前程无量,军卒子命贱,您不能跟我们这帮人一块搭在这儿,方校尉说的也没错……”

  顾屿抬手,王将军到了嘴边上的话只能干咽了下去,也不知道怎么的,眼前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身上似乎有着一种难言的威势,让人不自觉地想要信服。

  “不能撤离,不代表一定要死战,想来王将军也是想打个先手,占埋伏之便。”顾屿说道:“只是在人数持平的情况下,埋伏战固然能起到一些效果,但对方是轻骑兵,速度快,机动性强,所以还是免不了正面交战,可是?”

  王将军拧着眉点了点头,真正的作战中,奇兵策略是很少的,多的还是用人命填人命,他确定,哪怕是战功斐然的宿将和他易地相处,也不会有更好的决断了。

  顾屿指了一下沙盘上代表异族骑兵的小旗,在边上代表高谷的沙土堆上点了点,说道:“而王将军择定的埋伏点,是在这处深谷,先手一次埋伏过后,由步兵冲阵杀敌,断了对方阵势之后,再从谷东侧出骑兵,以血换血,要敌军全军覆没。”

  王将军有些惊骇,看了看顾屿,还是点头。

  顾屿叹了一口气,说道:“这就是本官来找王将军的原因了,此战若成,敌军覆没,我军不存,用我大宁八千将士的性命换这些异族人的命,王将军就不觉得亏吗?”

第九十四章 计策

  顾屿这话说出来,营帐内的气氛顿时为之一滞,平心而论,他说得没什么错,军中不比朝堂,即便是官职再高的武将,也是日日看着营地里的士卒过来的,也许只要一场小小的战事,就会有很多熟悉的脸再也看不到,时间久了,也就寻常了,可习惯离别,不代表喜欢离别。

  要是一般的散兵,撤就撤了,可偏偏这八千散兵位置重要,背靠村落城镇,一步也退不得,不能退,就只有打,每个人都做到了死亡的准备,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有个人走了出来,问他们觉得亏不亏。

  王将军倒是还好了一点,之前那个大嗓门的校尉已经忍不住了,大声地叫嚷了起来:“亏!怎么不亏!爷爷们的命是用来保家卫国的,不是用在和那帮只知道抢钱抢粮抢女人的杂碎身上的!”

  这校尉一个可是没说出来,顾屿就打断了他,语气不急不缓地说道:“所以本官有一策,可覆此敌,伤亡定会更小,王将军若无他法,不知可否听本官道来?”

  方才顾屿进来,只是看了一眼沙盘就能知如今战局,又轻描淡写地说出了他们正在商议的作战计划,王将军的心中早已经有了偏向,他心知朝廷派来的这位大人虽然看着年轻,但绝不是个信口雌黄的人,他也确实没有别的办法了,于是毫不犹豫地开口道:“大人请讲!”

  军中上下分明,绝无逾越,故而之前还有质疑顾屿的声音,王将军一开口,营帐内就肃静了下来,顾屿也没时间客套,立在沙盘前,侧身给王将军让出了一个身位,抬手指向沙盘,道:“我军地处树林开口处,如今全营后撤,转入右侧深谷,敌军他们迷失了这么多天的路途,既然深夜赶路,就一定是急着南行,想来是觉得异族大军已经从别路入关,必会朝着深谷行进,而我要做的,是将全营八千散兵匀出一千人来,剩下的分做一百小队,牵上所有的主替马,用粮油点燃火把,人手一把,马鞍再横放两把,携带树枝荡起尘沙,在敌军进入深谷之时做出声势呼喝,将他们驱返。”

  兵书有云,草木皆兵,是指两军交战时一方不清楚另外一方的实力,被对方使用草木做出的声势欺瞒吓退,也指人在心虚时看什么都是恐怖的,如今正值深夜,西北寒风瑟瑟,即便异族天生体力强悍,想来也是人困马乏,在这样的情况下,看到对面无数的火把和马匹的动静,必然受惊后撤。

  但王将军却是第一时间皱起了眉头,剩余的校尉参军们也都是摇头,有个参军似乎是好心,叹了一口气,对顾屿说道:“钦差大人此计虽妙,但就是吓退了对方又如何,异族从来胆大,至多退过冻河,待到天明,仍旧会派探马前来查看,到时候仍旧是一场恶战,还不如深夜打个埋伏占的先机多。”

  顾屿失笑道:“我的话尚未说完,如今正值寒冬腊月,故而那条冻河坚如磐石,任马蹄横踏也无用,可若将之前匀出的那一千人提前派遣至冻河,遍撒粮油于冰面,待到敌军撤退,再从旁点燃,油浮于水,燃之冰融,这样的天气,人一旦掉进冰洞里,即便捞得上来,也是不成了。”

  这个计策说来容易,听上去也不是那么难实施,但就是太容易了,王将军反倒陷入了犹豫不决之中,顾屿知道这是人之常情,但确实也没有时间再留给王将军犹豫了,瞥一眼营帐内似有意动的几个校尉,他眯了眯眼睛,直接开口道:“列位都是久经战事之人,要如何以草木为兵吓退敌军,想来难不倒列位,这个计策里最难的一步无非就是烧冻河,顾屿几日前正是由冻河而来,对那里的地形地势清楚得很,只求拨些人手,并营中除点燃火把外所有粮油,此战若胜,顾屿不居存功,此战若败,本官就同列位一道埋骨西北,如何?”

  先前第一个开口质疑顾屿的那个大嗓门校尉反倒是第一个打破了凝滞的气氛,叫道:“将军,属下觉得此计可行!那黑水河没上冻之前,年年都有人淹死,河龙王哪有专盯着大宁人吃的道理!也该让那帮杂碎尝尝咱们大宁的水,是不是比他们的要甜!”

  有个瞧着颇为年轻的参军想了想,也跟着道:“不过是将阵势铺开,多带几匹马而已,假如唬不住对面,我们也可就地变阵,想来人数相当,拼个两面同死还不容易,将军,但在这之前,我们不妨听一听钦差大人的计策。”

  王将军看向顾屿,顾屿的眼神很冷静,冷静得几乎不像是个年纪轻轻就身处高位的文官,反倒是透着一股军中高位将领才有的锐利之气,他的眉头一点都没有松缓,但到底还是点了点头。

  先前那个大嗓门的校尉手底下正是满员一千的人手,带着人去火头营把全军好几个月的粮油搬了约有四分之三,好在有专门的推车,为了不被树林中的敌军发现,这些人必须要绕路,还得赶在敌军溃逃之前将粮油撒在冰面上,顾屿来时为了赶时间,格外走的一条近路,倒也不惧。

  剩余的兵马按照原来的计划,迅速拔营后撤,这些散兵全是骑兵,西北这样的地方,一个合格的骑兵至少要有两匹马,才能够保证日常作战行军,一匹为主,一匹为替,替马多用来备不时之需并驮负一些骑兵的私人物品,很少有战时还将替马带在身边的,尤其还是这样急需后撤的时候,不少士卒心里都泛起了嘀咕,但到底还是没有闹腾的。

  谁都知道,这一夜很可能是他们最后的一夜了,谁都更愿意听从上将的指挥,打一个马革裹尸回去,让家里人哭着,却还是感到荣光的漂亮仗。

  深夜的树林里风声呜呜,乌蒙困得骑在马上都不住地瞌睡,他身上裹着的是只有羌人王室才能穿的银熊毛皮和野狼骨片制成的甲胄,即便是在这样的寒风里不觉得冷,就是极度的疲惫让他感到无比的烦躁和不安。

  西北异族并非是一个族群,而是由诸多大大小小的族群联合起来的一个整体,羌人是其中最大的一支,也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百余年来一直统领西北异族,首领凌驾于各族群首领之上,称之为大单于,也正是他的父亲,去岁他的兄长左贤王被宁人俘虏,回来就丢了继承人的位置,前些日子飞鹰关鏖战,又让他失了两个刚刚高过马背的弟弟,羌族王子里只剩下他和一个奴隶生的弟弟,于情于理,都要轮到他来接过大单于的位置,这也是他这些天极力寻找异族大军的原因。

  羌人是没有什么固定睡眠时间的,尤其是行军,困了就休息一会儿,醒了就继续,他们快到傍晚那会儿已经找到了个宁人村落休息过了一回,现下寒风呼啸,树林里显然不是能停留的地方。

  迎面一根干枯的树枝打在脸上,冰冰的,乌蒙打了个激灵清醒过来,扬声对身侧的亲卫说道:“传令下去,让大家都打起精神,有树林的地方不远一定有村落,我们很快就能找到宁人的聚集地,好好地吃喝一顿,乐一乐,睡个好觉!”

  树林里顿时传来了羌人士兵们兴奋的唿哨声,支棱起了精神的五千骑兵在树林里磕磕绊绊了小半个时辰,才算是摸了出来,乌蒙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却只看到乌黑的寒风里一片空地,他打了个哈欠,也没让停下来,马蹄声哒哒,直朝着不远处的深谷率军前行。

  先前不怎么相信顾屿计策的王将军听着探子的回报,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这帮异族显然不是急行军,也没有派探子探路,故而他们虽然带着累赘,但离开得快,急行军撤离的速度也比这帮异族要快得多,只是不清楚顾屿那边的情况,还是只能等到这些人过了深谷再行计较。

  顾屿带着一千人抄近路错开异族骑兵,动作必须要轻,且带着大量粮油车,不敢骑马,也不知道另外一边的情况,只能尽力加快速度,西北的狂风呼啸,打在脸上疼得木麻,过了树林,就到了一片坑地,这片坑地原先就不平,又被异族骑兵踏过,不少士卒摔倒,又拖累了身后人的步伐,顾屿也在摔了几跤过后陡然警醒过来,下令迅速让不推粮油车的士卒们按行军列用携带的麻绳同握,但凡有快要摔倒的,身边人握着麻绳就能把人提起来,这样下来行军速度快了不止一筹。

  冻河不远,顾屿走在前面,又行了一段路,忽然就看到了一大片冰面照着天上的寒月,身后的探子并没有报异族大军将至,他松了一口气,连忙指挥着身后的士卒们往冰面上倒粮油。

第九十五章 战场

  冰面浮油,在月色掩映下并不如何明显,但粮油特有的气味仍然能让靠近的人发觉到端倪,顾屿命人在离冰面不远处撒上树林边的沙土,正忙着,就听后头探子来报,说敌军已经慌忙撤退到了树林边上,按照探子的脚程来算,现在至少已经过了大半树林。

  一千人说起来多,其实在这样的深夜荒林里是很容易藏身的,但顾屿显然不是把希望寄托在运气上的人,他让人将十数道拆散的浸泡过粮油的细麻绳引在冰面靠近沙土的那一面下,又伐倒了许多树枝装作被风吹倒的树木在冻河一侧作为掩盖,只留下一伙五人的小队伺机点火,剩余的人则直接过了冻河,上了另外一侧的沙土高堆隐匿。

  乌蒙也觉得自己实在是晦气,宁人这些年严防死守,基本上没给他们留一丝半点可以摸清他们后方的机会,他虽然仗着自己带了五千羌人勇士,遇到宁人百姓和小股的宁人散兵倒是不怕,这么些天小心翼翼,就是怕撞上宁人的重兵据点,方才差点误入那道山谷,夜太深风太大一眼看不清,但也能明显得感觉到对面的宁兵声势浩大,火把连绵,马蹄声密集,一点也不像是散兵,好在他占了地形之利,转头就跑,守在据点的宁兵从不轻易追击敌人,这也给了他逃离的机会。

  一直到过了树林,又发现后头似乎并没有追过来,他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身侧的亲兵也直喘气,问道:“王子,那些宁兵好像没有追过来,没有动静,我们还要跑吗?”

  乌蒙不太放心,说道:“他们那么多人,肯定还有打算,我们不能停下来,这样,回到先前的那个村子里休整一日,然后好好地打探一下附近的地形,最主要的是探听清楚大单于朝什么方向走!”

  军令传下,五千名疲惫不堪的羌人士卒只得强打起精神,勉强驾着有气无力的战马朝他们来时的方向走,又要提防着身后可能追过来的宁兵,寒风吹进了脑缝,冷到了骨子里,精神极度疲惫,每个人都到了极限,乌蒙先前还能撑着说几句话,等到快过了冻河的时候,已经半趴在战马的脊背上,闭上了眼睛。

  身后忽然有呼喊尖叫喝骂声响起,乌蒙一个激灵醒了过来,回头一看,顿时瞪圆了两只铜铃大的眼睛,只见身后的大片冰面上竟然起了熊熊的火,走在后头的羌人骑兵们跑得快的还好,跑得慢的几乎都成了火人,连带着发疯的战马乱成了一团,他来不及多想,连忙拼命鞭打着身下的战马,朝着对岸疾驰过去。

  离他近的亲卫们也都被他这一举动惊醒过来,纷纷驾着战马飞奔着想要逃离,但身后已然成为一片火海,马蹄底下原本厚实的冰面也变得薄脆起来,几乎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乌蒙的战马虽然也十分疲惫,但很通人性,被主人驱使着,使出了全部的力气,马蹄几乎踏出了残影。

  冻河横渡不算长,但乌蒙的骑兵是呈横列并进,这是异族人的习惯,先头的乌蒙快过了冻河,后面的骑兵也正好到了冰面中段,火燃粮油,借风势起,燃成一片的时间极快,同样的,被烈火灼烧过后,冰面融化的速度也极快,骑兵本就笨重,马蹄一旦陷落,连马带人一同倒在着火的冰面上,立刻就会陷落下去。

  粮油燃烧得快,燃尽的速度也极快,但顾屿本就没打算用火攻的法子,他起身立在沙土高堆上,眯着眼睛看向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中那一大片逐渐湮灭下去的火光,面上没有丝毫表情,这并非是青年人惯会的故作深沉,而是确实没什么感想。

  乌蒙带着先头逃过的羌人士卒们过了冻河,身边只剩下了一百人不到,火光湮灭之后,能从冻河里爬出来的也不过几十来个,从生到死,一眨眼的工夫,将近五千多条人命飞灰似的,风一吹就不见了。

  冻河岸沙土高堆上簌簌地落下箭响,乌蒙抱着马头嘶声吼叫道:“别打啦!我是大单于的儿子!我投降!投降!”

  带兵跟着顾屿来的那个大嗓门校尉和异族打交道这么多年,自然能听懂一些羌话,但也只听懂了一句大单于,一句投降,他看向顾屿,语气里全是恭敬的意思,“钦差大人,底下那个敌将……”

  “他说他是大单于的儿子,已经决定投降。”顾屿说道:“其余的一个不留,这个人留下,或许还有用处。”

  校尉惊呆了,问道:“钦差大人,您还懂异族话?”

  顾屿看了他一眼,说道:“自古作乱多是羌人,来使也频繁,学会他们的语言,不至于一知半解,被人糊弄。”

  校尉立刻闭上了嘴,总觉得自己问出刚才那句话就很蠢了,又是天子御派审案,又是板上钉钉的一道御史,方才轻描淡写灭了五千羌人,懂异族话又算得了什么,他应该问钦差大人到底有什么不会的。

  飞鹰关一战战况惨烈的不光是西北军,异族也是元气大伤,原本异族大单于雄心勃勃聚兵边疆,想要拿下西北全境,却在飞鹰关折损兵力过半,匆匆撤退,乌蒙是留下殿后的那一批,等同弃子,本来敌不过西北军主力,但定北侯身死,陈青临被抓上京,也正好给了他一个脱逃的机会。

  没怎么遭遇围追堵截,乌蒙只当西北军也是元气大伤,胆子大了不止一筹,只是他带着人马兜兜转转找寻着撤退的异族大军,猜测他们会走哪条路继续南进,却怎么也没想到,当初夸口要夺西北全境的大单于,竟然是直接带兵北逃回王庭去了。

  天色破晓,看着被捆成了肉粽子的乌蒙,散兵聚集地里的士卒们都欢喜疯了,折腾一夜人心惶惶,几乎每个人都做到了阵亡的准备,没想到竟这么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胜,甚至连那藏在一边点火的五人伙都赶在掉队之前跟了上去,毫无伤亡!

  乌蒙蔫头耷脑的,但总算知道自己的身份还能护着他,不至于被割了人头祭旗,那些欢呼谩骂他也听不懂,索性垂着脑袋不搭理,偶尔被人踹了,也不吭气。

  王将军简直不知道该怎么感谢顾屿才好,可没等他斟酌出合适的语句,就听顾屿说道:“军中既然无事,案情也已查明,本官也就该离开了,过此还要回主帅大营向蒙老将军辞别,王将军留步莫送,还望珍重将身,日后保我大宁家国社稷,百姓安康。”

  “这,钦差大人的话,末将愧不敢受才是,昨夜全是大人的功劳……”王将军的老脸都要红了,连忙说道。

  顾屿摇了摇头,看着眼前这位年岁比自家舅兄稍长几岁的杂号将军,谁也不知道,这就是日后接替蒙老将军,和自家舅兄五年一交接的另一位统帅,真正的战场上少有奇谋,更多的确实是像王将军这样敢打敢拼的将领,名将的路不是用奇谋捷径堆出来的,而是鲜血和白骨。

  这不是他的战场,但他不妨碍他仍旧敬佩这些和他的道路不一样的人,家国社稷,从来不是单纯的以文武论,武将有武将的价值,文官有文官的战场。

  而他现在,要回到属于他的战场上去了,好在那里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鲜血和白骨铺开的战场,那里有他的家,有他的妻,还有一个代表着他生命延续的孩子。

  肚腹突然轻轻一动,陈若弱啊了一声,放下手里做了一半的坑坑洼洼的绣活,抬手安抚地摸了摸肚子,低声说道:“别闹呀,你们不要打架,打坏了可怎么是好?”

  喜鹊忍笑道:“小姐,你就这么确定是两个小主子吗,连太医都不敢给个准话,难道你以为,光凭肚子大就是双胞了吗?再是个胖嘟嘟的小少爷,生下来顶别人两个呢?”

  顾凝也在做绣活,比陈若弱做的要精致得多,闻言就笑了,说道:“那些太医从来见人说话留三分,你就是咳嗽几声也告诉你是风寒,治好了是他们医术高超,治不好就是你病入膏肓药石无灵,嘴里哪有一句准话,你看那些除了太医之外的,哪个大夫不说是双胞的胎象?”

  喜鹊不说话了,陈若弱甜滋滋地又摸了摸肚子,发现动静小了一点,才重又拿起手里的绣活,对顾凝说道:“都说母子连心,那些大夫说什么我不管,我就是觉得肚子里这么闹腾,肯定是两个活泼的在打架!以后等他们出生了,还不知道要多调皮!”

  顾凝原本是笑着的,听了陈若弱这话,脸上的笑容却忽然僵硬了一下,陈若弱专心在手里的针线上没注意到,顾凝蹙眉,低头抚了抚微凸的小腹,看不清神色。

第九十六章 过年

  转眼年关,府中上下都忙了起来,除夕那日,顾屿在临行前夕发出的书信正好到了,算算路程,至少也要等到开春才能回来,对此镇国公倒是不怎么失望,只温言宽慰了陈若弱一番。

  人是容易习惯离别的动物,顾屿离开之后,陈若弱起初想他想得睡不着觉,再后来也就慢慢定了心,等到他走的日子更长了一点,虽然还是会想,可也比之前要好得多,而且最近昭和公主通过顾凝,明里暗里向她透露了一些朝堂上的动向,有了太子的求情,陈青临的事情显然还是要像以往太子做出的所有决定一样,没有被当场否决的,事后必定完成。

  陈若弱去看过很多次陈青临了,一次比一次肚子更重,好在风雪也知年夜,除夕的前一天就停了,路上虽然有些积雪,但天晴无风,就要比平常好过很多。

  即便是过年,六部封笔,官员归家,刑部大狱里的狱卒牢子们也还是要留在岗位上,陈若弱来时,特意给他们带了很多蒸的白面大肉包,打开蒸笼还是热乎乎冒着水汽的,在雪地里氤氲开去,大部分的狱卒是不怕这些来探牢狱的贵人们的,纷纷接了包子连吃连谢,有的还行了礼,捂着披风的兜帽,陈若弱还了一礼。

  进了牢房,里面要比外头暖和一些,也暗得多,喜鹊和翠莺两个手里拎着大大的食盒,这些小部分是陈若弱起早做的,大部分也还是府里的那位老厨做的,她现在不能久站,做的都是一些快菜,来前在炉里热着,精细些的人是不吃这些的,不过陈青临向来好养,只是份心意。

  陈青临一见两个大食盒,眼睛就笑弯了,翻身坐起,动作利落极了,一连好几个月大着肚子行动不便,陈若弱都有点赌气了,哼了一声,倒是想跺脚,想想还是沉稳地对牢头行了个小礼。

  牢头也是见惯了的人,给陈若弱开了门,倒没有像平时那样锁起来再回避,而是直接走了出去,把话留给兄妹两个说。

  喜鹊把手里的食盒放到了陈青临牢房里的小木桌上,一碟一碟地往桌上端,还有一瓶西北产的烈酒,陈青临的嘴角咧得更大了,几步走到了陈若弱的身边,像一只笨拙的熊,轻手轻脚把她往床边扶,牢房狭小,想要有待客的座椅简直天方夜谭。

  “桌子上摆不下就先摆那个富贵花开盒里的,我做的菜都热过一遭了,味道不好,放一两盘就得了。”陈若弱见喜鹊一会儿工夫摆了小半桌,连忙开口道。

  陈青临过去瞅了一眼,乐了,“别说,是不是你做的我一眼就能分得出来,你们府上那个新厨子的摆盘比你漂亮多了。”

  陈若弱瞪他,“都是放在食盒里的,一路颠着过来就为让你吃口热的,还好意思说我摆盘丑,有的吃就不错了,我刚才路过别的牢房,今天牢里的年夜饭是白灼猪肉拌大白菜,还有条煮得烂烂的红烧鱼,你再说,再说让你吃那个去!”

  喜鹊噗哧噗哧地笑,陈青临也笑了,由得喜鹊和翠莺两个端菜,坐到了陈若弱的身边,看了看她的肚腹,有些发愁道:“这要是一对小子还好,摔摔打打的不怕,我带他们打猎玩去,要是一对丫头,天天弹琴刺绣听小曲儿的,我哪跟她们玩得起来?”

  双胞少出龙凤,陈若弱顺着陈青临的话想了想,说道:“一对丫头就让文卿教去,他什么都会,肯定能教出全京城最知书达理的小姐。”

  陈青临咧着嘴,只顾得点头直笑,他这些日子在牢里反倒捂白了不少,没之前那种黑到皮里直发光的黝黑感,但还是黑,要是走出去,怎么看都和京城里土生土长的百姓们不一样,倒像是个西北的汉子,陈若弱摸了摸肚子,叹了一口气,还没开口,陈青临就如蒙大敌似地瞪起了眼睛。

  “我还没说话,你怎么这个样子?”陈若弱纳闷地说道。

  喜鹊边忙边笑道:“小姐,你每次一要提将军的婚事,开口就是叹气,这个调子我们都听惯啦!”

  陈青临也叹了一口气,揉了揉陈若弱的发,语气郑重地说道:“若弱,这次的事情要是能过去,我这条命还能保住的话,我答应你,回西北就给你找个大嫂,隔两年也抱个娃娃,以前是怕拖累人,现在我也想开了,西北军上下那么多人呢,个个都是我这样的想法,那都不用成婚生孩子了。”

  陈若弱鼓着脸说道:“本来就是这个理,不过京城里的好姑娘多的是,怎么还要回西北再找?你不想娶有门第的夫人吗?”

  这也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文官多联姻,有时候好几个世家互为姻亲,出去全是沾亲带故,武将的官职爵位再高,除了实在盛情难却娶了文官家小姐的,许多娶的都是普通平民家的女儿,几乎沾不上什么姻亲,就是陈若弱,当初要不是陈青临憋着一口气一定要给她找个最好的夫婿,也是不怎么能进公侯府邸的。

  陈青临没有回答,咧了咧嘴,把喜鹊和翠莺摆满了菜肴的小木桌抬了起来,直抬到了床边,和陈若弱两个并排坐着,筷子有两双,他给陈若弱递过去一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1页  当前第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4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吾妻甚美(美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