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796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汲渊道:“赵刺史的教化之策乃上策,短时间内看不出效果,但过个五年,十年,第一批接受教育的孩子长成,就不会再凭蛮力和本能行事,知道用智慧和理智去争取,知道忠孝仁义,岭南之危便可解除。”

  明预也认同赵申这两年多在岭南的作为,不吝夸赞,“虎父无犬子,恭喜赵尚书了。”

  明预是不认同赵申去岭南上任的官员之一,因为他觉得赵申世家子弟出身,恐怕不习惯南蛮的斗争方式,而且他神神叨叨的,他很怕他最后被那些南蛮人同化。

  赵铭脸上表情淡淡,并没有多骄傲的样子。

  明预收回目光,腹诽,赵家这两代父子都有些奇葩,皆是父压着子打,子就是不顺从父亲。

  看上去不慈不孝,实际上却是谁都知道他们父子算得上是慈孝的典范。

  赵含章也很满意赵申在广州的政治成绩,和赵铭一样,她计划让他多待几年,将广州治理好。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今年长殿下周岁宴,请交州和宁州刺史来京,”赵含章道:“发电报,让赵申将文书递交给交州和宁州刺史。”

  趁热要打铁,赵含章也想见一见两州刺史。

  汲渊应下,元立就要去安排人沿途接应。

  交州和宁州内部并不安宁,他们既然敢请两个刺史过来,自然不会对他们下手,可他们内部就不一定了。

  要是交州和宁州刺史在来京途中被两州势力杀死,那朝廷的脸就被打得太疼了,而由此引发的政治斗争、甚至是战争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

  朝廷要将主动权抓在手里。

  赵含章给出目标,抱上鸣鸣就走了,剩下的事情交给汲渊他们去做。

  交州和宁州很快通过广州的电台回话,表示一定会去洛阳参加长殿下的周岁宴,并旁敲侧击的询问皇室想要的贡品。

  两州刺史突然变得友好,赵含章也没有为难他们,通过广州电台向他们传话,她不需要贵重的贡品,只要他们带来两州百姓的祝福就好,若可以,到时候他们和她说一说两州的风俗,带一些他们当地常见的农作物和种子便可。

  和他们一样被邀请进京贺礼的还有北宫纯。

  自赵含章登基后,他一直镇守边关,这次回京主要是面见皇帝,述职,君臣两个联络联络感情。

  鸣鸣的周岁宴办得很隆重,她的满月宴和百日宴都没办,这一次周岁宴是她正式和文武百官见面,连西平赵氏里的老人们都通过赵淞和赵含章申请来参加。

  赵含章应下了。

  在这次周岁宴上,她要正式定下鸣鸣的大名。

  不错,作为华国的长殿下,出生一年了还未定下大名,只有小名鸣鸣。

  抓周的红布铺在太极殿里,老大一块,上面有王氏、弘农公主、赵淞和赵瑚等族人送来的抓周礼,几乎将赵含章平生所识的东西种类都包括在其中了,可以做得好看的东西都做好看了。

  一些吉礼还特意做得特别耀眼。

  赵瑚一如既往的识人心,知道赵含章看重农业,他就送来一串稻穗和麦穗,稻穗是用黄金打造的,粒粒饱满,黄橙橙的;

  麦穗则是用玉雕而成,翠绿的玉,麦穗微微下垂,亦是好看得不行。

  其实他还想送来一个金算盘,可被赵淞严厉阻止了,他就只能放弃,结果被赵东给送了。

  生气,凭什么他送就不行,赵东送就可以?

  赵含章将玉玺拿来,也将它放在了红布上,就放在鸣鸣的面前。

  请假条

  今天赶飞机回家,没有存稿,所以请假一天

第1345章 回来

  大殿一静,所有人都目光炯炯的看过来,交州刺史韦芳和宁州刺史魏冉目光微闪,快速的在殿内一扫,见大家虽然惊讶,却不明显,更多的是好奇。

  似乎是在好奇,长殿下会不会去拿玉玺。

  鸣鸣对这四四方方的玉玺并不陌生,她常坐在母亲身边,看着她拿玉玺去哐哐哐的盖纸。

  因为上面雕刻了好几种动物,栩栩如生,她就想玩,但母亲从不给她玩,每次她伸手去拽,她都要将玉玺拿开。

  鸣鸣听不懂母亲拿走玉玺时说的话,却知道这是不给她玩的意思,而越是不给她的东西,她越想要。

  此时玉玺就被放在了眼前,鸣鸣见母亲直起腰来离开,她立刻就抱上去了。

  鸣鸣一把将玉玺抱进怀里,似乎是怕母亲又抢回去,她还快速的挪动屁股,腾挪出好远的一段路,这才抱着玉玺去看母亲,脸上笑开了花,像一只偷到腥的小狐狸。

  赵含章笑吟吟的站在一旁,并没有如从前一样上前将玉玺拿走。

  众人张大了嘴巴,没想到这么快就尘埃落定了。

  可……这让他们怎么夸?

  百官痛苦不已,看着年轻的赵含章,难道这时候要上前恭喜她,长殿下将来一定会是个好接班人吗?

  长殿下还小,而赵含章太年轻,这时候说这话,有请立皇太女之嫌啊。

  站在赵含章身侧的傅庭涵则和正抱着玉玺要上嘴的鸣鸣道:“鸣鸣,其他的东西还有喜欢的吗?”

  鸣鸣就抬起头四处看了看,对这个环节她也熟得很,家中的大人常这样送她好玩的东西。

  她抬头四看,然后侧了一下身子,从屁股底下拽出一把长长的鲁班尺,木制,红色,上面是标着两种尺码。

  对这个她也眼熟,父亲最近常拿在手里雕刻的,也总是不给她玩,有一次她趁着父亲不注意伸手去抓,结果抓到旁边的东西,把手指给扎破了,好疼。

  鸣鸣一想,也把它拢怀里了,然后开始去扒拉别的东西,把她喜欢的,看上去亮闪闪,金灿灿,颜色鲜亮的都扒拉过来,玉玺被放在最中间,然后她就横着小腿看向她母亲,笑得讨好,“哒哒哒”的用只有她自己懂的婴语向母亲炫耀。

  赵含章看到里面有玉玺,金稻穗、金麦穗等,甚至还有一个金盆,可能是因为那金盆太好装东西了,她把自己扒拉到的东西都放在里面,玉玺被放在最显眼的地方,傅庭涵的那把鲁班尺就放在玉玺的后面,压在所有东西的上面,看得出来,对于父母一直不给她玩的东西,她很喜欢。

  赵含章挑了挑嘴唇,上前将她抱起来,夸她道:“做得不错,不愧是朕的女儿,你既然喜欢这些东西,将来便要努力学习掌握这些东西,这是你的选择。”

  众人就忍不住去看金盆里的东西,猛的一下反应过来,皆同情的看向鸣鸣。

  长殿下知道自己失去的是什么吗?

  想到他们自己从小为了学有所成付出的辛劳,众人的羡慕立刻打了折扣。

  长殿下要是能把金盆里的东西都学会,那这天下还真是她争取到的。

  赵含章正式为鸣鸣取大名,“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所以朕为你取名仁嘉,赵仁嘉。”

  这句话出自《易经》,意思是,君子以仁为本可以做首领,嘉美汇聚就合乎礼仪,利万物就是和谐,坚持正确就能做成大事。

  以“仁”“嘉”二字为名,又特意拿出玉玺来做抓周礼,赵含章的意思最明确不过了。

  百官齐声恭贺还不会说话的长殿下喜得大名。

  汲渊提醒道:“陛下,名字避讳……”

  赵含章:“不避,民间可用之。”

  百官松了一口气,长殿下的名和她母亲的名字一样,是很常见和常用的字。

  虽然赵含章说了不必避讳,但大家写到这些字时还是会多一笔或者少一笔,除非真是手快于脑子写错了。

  百官都知道,赵含章自己的名字没有避讳,长殿下的也不避,将来皇帝们的名字应该都不会被避讳了。

  他们既高兴,又纠结,高兴于轻松了许多,纠结于理不合,正复杂着呢,殿外突然传来急急地奔跑声,赵含章眉头一皱,看向殿门,众人疑惑,跟着转过头去看,就见赵二郎一身利落装扮的跑进来。

  百官一惊,秦郡王怎么回京了?

  百官并未收到赵含章的调令啊。

  就见曾越跟着出现,虽然一脸严肃,却看得出来他眉眼间的喜悦,心微微松下。

  在曾越开口前,赵二郎抢着道:“阿姐,鸣鸣抓了什么?我也给她准备了抓周礼。”

  他将手上一直握着的短刀递上前,刀鞘黄灿灿的,上面还镶嵌了不少红色的,蓝色的宝石,只有手握着的部位是磨砂金,他还当着赵含章和鸣鸣的面刷的一下抽出短刀,让她们看寒光凛凛的刀锋。

  “这是用天外陨铁打造的,吹发可断。”

  众人:……

  不仅百官,连赵淞都看不下去了,皱眉道:“二郎,这是利器,怎能给长殿下玩这个?快收起来!”

  可鸣鸣很喜欢,已经探身伸手去够……他手中的刀鞘。

  赵二郎避开鸣鸣的手,将短刀插回去,微微一扭,只有赵含章听到了轻轻地哒的一声

  他将短刀交给鸣鸣,得意的道:“这刀鸣鸣现在可拔不出来,等她能拔出来了,这刀就不是伤害自己的利器,而是保护自己的利器了。”

  赵含章问他,“你是边关武将,怎么回来了?”

  一旁的曾越这才禀道:“陛下,秦郡王接回西域使团了。”

  赵含章一听立即问:“使团是否安全,此时在何处?”

  曾越:“赵信等人正在殿外等候召见。”

  赵含章立即让人去请他们进来,但话才传出去,她又急于见人,干脆抱着鸣鸣就往外走。

  赵信正带着人在殿外,他不是赵二郎,自然要等皇帝同意才可进入,但他听到了赵含章的话,心里也急切和激动,命令刚传下,他便立即走进来,两相见面,都忍不住眼睛一红。

  赵含章看着好似老了十岁一般的赵信,心痛不已,“信堂兄,你,你怎么……”

  满面风霜的赵信眼泪瞬间滚落,屈膝就要跪下,赵含章一把将他扶住,嘴唇抖了抖没说出话来,目光越过他看向他身后的那些人,疼惜不已。

  赵信落泪道:“陛下,臣有负所托,本来一年之期,却在外耽搁了三年多才回来。”

  赵含章握紧他的手道:“不,你们能回来朕便高兴了,平安回来就好,平安回来就好……”

第1346章 种子

  赵信带出去的五百人,只回来了十三人,更多的人在路上遗失了,不知能不能找回来。

  赵信道:“我们刚过酒泉便遇到了一队马匪,他们有近千人,圈了一块地建城,城墙是黄泥堆砌,不是很高,但可以看出是城池的样子,向导说中原大战的这几年西域也不太平,大大小小的部国不知亡了多少,便以为这是新建的小部国。”

  “结果我们一进去就被抓了,最后我等杀穿了马匪,占下城池给他们换了个首领才离开的,离开前,我等还派人送信给西凉,希望西凉能派兵来收地收民,因时间紧急,我等没有在那里等候。”

  “西域的确混乱,各部国互不服气,经常打仗,但臣等有陛下给的国书和通关文牒,大多数部国都放我们过去,不愿意放我们走的,还有张寔。”

  赵信道:“张寔精通佛法,而西域沿途的部国大多信奉佛教,所以靠着他的知识,一路上哪怕遇到刁难也能化解,我等到罗布泊时都还有四百八十九人呢。”

  那人是怎么没的呢?

  因为进入罗布泊后他们太倒楣了,那是一片荒漠,难辨方向,就算他们带去的向导曾经走过,再进去时他们还是迷路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79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6/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