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601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荀藩松了一口气,连忙下去找明预要黄稠来写圣旨。

  国库空虚,黄稠不仅贵重还稀少,赵含章最近旨意又多,就不想花费这个钱,于是让造纸坊造了一种单独给她写圣旨用的纸张。

  此纸张厚重,表皮防水,落墨不晕,周边有祥云纹,触之犹如云稠,很是柔软,虽然造价比一般的纸张贵重很多,但和黄稠比起来,简直不要太便宜。

  凡赵含章下的命令,都是用这种纸张发出去的,只有小皇帝的命令才会用到黄稠。

  比如,前段时间要求下葬先帝,祭祀祖先的旨意就是用的黄稠,圣旨也是荀藩拟定的。

  当然了,圣旨最后还是要送到门下省汲渊处,待他审核无误后才会发出。

  荀藩和明预要黄稠,明预也只是问了一声,确定是小皇帝要就让人给了他一块,反正圣旨最后还是要交到汲渊手上的。

  所以没过多久,明预就在汲渊那里看到了小皇帝起草的圣旨,上面还未落印。

  哦,为了办公方便,皇帝的印在赵含章那里。

  明预挑眉,啧啧道:“这圣旨一看就是荀藩起草,皇帝誊写的。”

  汲渊将圣旨卷起来,起身道:“我去找大将军用印。”

  明预跟在他身后,“荀藩此人还是得用的,有他留在皇帝身边比没有强。”

  汲渊:“你想说什么?”

  “这两日有人上书弹劾荀藩,说他对大将军心生怨恨,教授陛下时夹杂私货,挑拨皇帝和大将军的关系,请求罢免荀藩太傅之职。”

  汲渊闻言冷笑,“他们把大将军当傻子蒙骗,却不知大将军心里明白得很。”

  明预却不这么认为,道:“谎言说久了便会成真,现在大将军自然信任他,但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之后呢?”

  他道:“还有荀藩,他知道朝中有人不遗余力的弹劾离间,他心中就一点想法也没有吗?”

  汲渊皱眉,“明中书的意思是?”

  “查实!”明预道:“是就是,不是便不是,该罚的罚,该赏的赏,就不会再有诬告这样的事发生了。”

  汲渊笑他太天真,道:“我跟随先郎主时,朝中政局多变,矛盾纷杂,其中不乏因利益之争而断送性命的官员,可以说,自惠帝登基以来枉死的官员,十之八九是死于利益争斗。”

  “所以他们不知道会死人,会受罚吗?”他道:“他们知道,但他们依旧会选择这样做,你想要杀鸡儆猴阻止他们因利益之争而诬告弹劾一些人,不可能!”

  “只要有利,争斗就不会平息。”汲渊叹息道:“大将军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她从不将此事扩大,因为一旦扩大就容易陷入党争,消耗国内的资源和百姓性命。”

  他劝明预,“如今大将军处理得就很好。”

  赵含章折子照收,一般收到这样没有实证的弹劾折子会先打回去让他们拿出实证,比如是荀藩给皇帝上课时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让他们这样认为?

  和折子打回去的是一连串的任务,该做实事的给她下去做实事,专门监督官员的御史就下去巡视一下乡野间的情况,确定她颁布的政令有在地方上顺利施行……

  等他们一边完成任务,一边又写了一封折子上来时,赵含章就直接把折子交给荀藩,让他就此弹劾折子上列举的证据一一做回应。

  这一来一回,加上数不尽的工作任务,没有三五个月事情是说不清楚的。

  她反正是很有耐心的,倒是那些御史烦透了,尤其是需要去乡野间巡视的官员,路上有土匪啊有土匪,乡野里的那些村民也蛮横得很,县官里正一流也颇横,他一个御史下去,一言不合是要被揍的。

  别小看了现在乡野中的人,因为大晋一直处于乱世,虽然上层的士族崇尚文雅高洁,但下层的百姓却很崇武。

  不仅男子,就是女子和孩子也强横得很,御史要是和他们吵起来,他们是敢抄棍子打的。

  当然了,因为御史是赵含章派下去的,所以看在她的面子上,即使有些御史说话不好听,他们也都忍了。

第1031章 粥多僧少

  不过,御史们的作用还是挺大的,下乡时发现了不少问题。

  诸如,县令私卖田地,分给落户流民的田亩数不够,赈济的粮食没有用到实处,以及朝廷下发的招役令没有落实之类的问题比比皆是。

  能干的御史们当场就替赵含章纠正过来了,不能干的御史也如实上报了。

  目前来说,赵含章通过他们可以整体了解地方的情况,他们,就是赵含章的眼睛,赵含章的耳朵。

  因为九州需要派往的御史不少,所以缺人的赵含章对他们都很宽容,别说他们只是上折子骂荀藩,就是上折子骂她,她也是不太介意的。

  先把人用上再说,要实在说话不好听,就往死里用他们。

  明预方正,眼中难忍砂砾,因此不认同汲渊的看法,一见面,还是向赵含章表达了他想惩治那些言官的看法。

  赵含章将黄稠展开看圣旨,不在意的道:“不是什么大事,且让他们自己辩一辩,各自找一找证据,等他们辩明白了,赏罚自然也出来了。”

  “那要是辩不明白呢?”赵含章想了想,抬头道:“哎呀,我是不是忘记设尚书都官了?难怪最近上书弹劾的官员官职如此繁杂,也没个人管。”

  汲渊和明预:……

  俩人对视一眼,“我等以为女郎是特意不设此官,毕竟傅尚书不在。”

  赵含章道:“他在,此官职也不能给他呀,他的本事不在这个上面。”

  她头痛起来,将目前得用的人想了一遍,实在想不出谁适合这个官职,不由叹息,“还是人材太少啊。”

  尚书都官,可能很多读者都疑惑这是个什么官,但要说大理寺卿大家就懂了。

  这就是管刑狱方面的,职责在刑部之上,主要管的是一些大案、要案,影响比较恶劣的案件,以及,涉及到官员和皇室的案件。

  像什么官员贪污受贿之类的,基本上是大理寺去复查,哦,不,现在是尚书都官,这会儿还没有大理寺呢。

  赵含章自己实在想不出合适的人来,干脆道:“两位先生举荐一下人才吧,嗯,将此令传下去,让各地长官,凡有合适的人选都可以报上来,我回头选一选,将御史台和尚书都官的人都拉满,此是要事,可不能到官员犯错时,却发现找不到可以调查的人。”

  汲渊和明预对视一眼,躬身应下。

  赵含章哐当一下在圣旨上盖上印章,然后交给汲渊,笑道:“尽快发出,如今天下人都看着琅琊王呢,这圣旨可是皇帝亲手写的,琅琊王若为忠臣,应该不会抗旨不遵吧?”

  汲渊笑着应下,“荀藩说,陛下还有一封手书,想要和圣旨一起发出,如此一来,只让门下的官员去传旨就不合适了,您看要不要从宫中选个内侍跟上?”

  赵含章想了想后道:“此事问皇帝吧,他若想让身边的人走一遭也可以。”

  汲渊和明预吓了一跳,连忙道:“大将军岂不是在给他们联络的机会?”

  他们只是想让琅琊王更相信这封圣旨出自皇帝的本意,而不是让他们趁此机会勾连上啊。

  赵含章却一脸正义的道:“我相信陛下和荀藩。”

  明预和汲渊皱眉,就听她道:“而且,勾连,也没什么不好的。”

  这于她来说,反倒是好事。

  皇帝若肯诚心相让,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他若不诚心,总要做些什么,她才好应对。

  还有比琅琊王更好的饵料吗?

  明预和汲渊立时明白,俩人对视一眼,默默地应下,还是大将军奸诈啊,这一点他们自叹弗如。

  小皇帝现在年纪还小,她就在给他挖坑了,还是大坑,一不小心会掉下去活埋的那种。

  到下午,小皇帝才自己斟酌着写好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在被打回来三回后,终于通过荀藩的审核,送到了汲渊面前。

  汲渊当即安排人手给琅琊王送去。

  他高兴的告诉皇帝,大将军念及他许久不与宗亲联络,所以这次送信特许他派一个内侍跟从,也好让琅琊王知道您在洛阳的生活,让他放心。

  小皇帝和荀藩商量过后,就小心翼翼的指了董内侍的干儿子来清随行。

  圣旨送往建邺需要时间,洛阳收到回馈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赵含章让官员和各地方举荐人才的反馈先回来了。

  因为知道赵含章想找的是尚书都官里的官职,所以大家基本上举荐的是目前官场内的官员,比如汲渊,他觉得谢时就很合适,他认为能者多劳,他大可以一边做尚书都官郎中,一边给赵二郎当军师先生嘛。

  明预却认为南阳郡的王臬和豫州耿荣很合适。

  北宫纯环视一圈他的下属们,最后提着笔意思意思为赵含章举荐了黄石。这就是个凑数的,他觉得赵含章一定看不上黄石。

  黄石也这么觉得,但对将军这样拿他凑数还是很有意见。

  祖逖可就认真多了,他在认真考校过冀州的人才后为赵含章举荐了三个人,第一个他的副官左敏,他觉得他胆子大,不畏权势,是进尚书都官的好人选;

  第二个,冀州刺史府的郎中宋明耀,此人心细如发,又博览群书,是一不可多得的人才,或许赵含章需要。

  第三个则是冀州官学里的一名算学博士,叫卢乐阳,他不仅算学好,也精通律法,从先秦时各国的律法到现在大晋的律法,他皆能娓娓道来,祖逖认为,他就算不进尚书都官,也该进刑部才是。

  和认真且谨慎的祖逖相比,石勒可就大气得多,一听说赵含章要用人,他当即把他的手下们都叫来,然后就拿着笔将他们的名字都记下,给赵含章写了一封信寄去。

  赵含章拆开石勒的信,看到里面一沓纸,可能是因为运笔不好,墨渗透纸张,有些字还糊成一团,但还能辨认。

  然后她看着满满三大张纸的名字沉默了,石勒这是要自己的人都送来洛阳吗?

  赵含章揉了揉额头,这才去拆赵驹和刘琨等人送来的信。

  让赵含章惊讶的是,被举荐的王臬也举荐了一个人。

  他哥,还在野的王圭。

  巧了,他哥当年混战时跟着族人一起跑到了江南一带,不过他没有投奔琅琊王,而是从江南又慢慢摸到了南阳郡。

  因为王臬主政南阳郡,他投靠去了。

  王臬认为他哥博才多学,可以进尚书都官。

  赵含章仔细看过各人举荐的名单,然后从中挑选了一些人,让他们到洛阳来。

  就算不弄进尚书都官里,其他地方也可以塞,她现在粥多僧少,够塞!

第1032章 造纸坊哟

  天气渐冷,北方的百姓们给要紧的几块麦苗地盖了一层麦草,大家开始空闲下来。

  赵含章就在此时发布役令,考虑到今年战事刚结束,她没有发很重的役令,只让每家出一丁服役十五日。

  或通沟渠,或平整官道,或修缮本村的道路和房屋,家中没有成年男丁的,女子服半役,她让各州县里正小心安排,勿耗民力。

  旨意不仅发到各州郡,还发到各郡县学堂,要求各个学堂辅助各县做好宣讲工作,同时帮助各县管理服务役丁,

  其实也有监督之意。

  各县县令也不傻,知道赵含章这是防止他们克扣挪用役丁的伙食和工钱。

  不错,现在服役和以前有点不太一样,县衙负担伙食,还会给一定的工钱。

  虽然工钱极少,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以前他们服役可没有工钱,有的地方连伙食都没有呢,去服役需要自己带粮食。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60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1/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