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魏晋干饭人_分节阅读_第235节
小说作者:郁雨竹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2.87 MB   上传时间:2024-02-29 13:36:48

  范颖跟在赵含章身边一段时间了,知道每起战事前都要斥候先收集信息,用赵含章教赵二郎的话说是,信息是一场战事胜负的关键。

  所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

  范颖领命而去,又扎进刚收服的匪民们中去。

  两匪窝距离不是很远,里面落草为寇的又多是乡亲,所以很多消息都是流通的,见范颖和善,又是个漂亮的小娘子,他们也干脆,她一问就竹筒倒豆子一般的说了,“我表兄就在那山上当匪,吃的比外面好多了,每日都能吃两顿,顿顿都能六分饱。”

  范颖:“你们不行?”

  他们直接摇头,“我们一天就吃一顿,现在天冷了,粮食更不好找,只半饱就能过一天。”

  有和范颖差不多大的少年红着脸道:“其实我们是吃不饱饭才如此弱的,以前比现在厉害多了。”

  范颖抬头瞥了他一眼,“怎么,你们还想打我们刺史不成?”

  “不敢,不敢,”一旁的中年人给了少年一个一掌,把人的脑袋拍下来,讨好的冲范颖道:“年轻人就是喜欢口胡,我们怎敢打刺史呢?”

  范颖哼了一声,没有之前那么客气了,直接问道:“连顿饭都吃不饱,为何要当土匪?”

  中年男子便叹气道:“要是不做土匪,那是连这一顿稀粥也没有了。”

  他道:“我们也不是奔着土匪去做的,就是家里没粮食了,那匈奴兵恶得很,把村子里的东西都抢光了,我们没办法,这才往外走。”

  “我大姑家在此处,我们父子过来投奔,结果他们家人都死了,我们便把他们埋了,住了他们家的房子,和这村里的人结伴活着,”他道:“就是饿,所以忍不住出去抢粮食。”

  其实他们心中惴惴,也不知怎样是好。

  “你们来前,外头不止一次的说起,说新任的刺史心狠,不许治下出匪徒,所以见之皆杀。”

  范颖生气,“这是谁传的流言?我们使君心善着呢,看到没,缴械不杀,主动投降免罪,还给你们治伤,这天下还有比我们使君更好的刺史吗?”

  “是是是,我也觉得这消息不靠谱,因为后头还听人说,其他地方的匪村被剿后都好好的,还是在原来的地方耕种,”他小心翼翼地问道:“女郎,像我们父子这样的,可以留在这个村里吗?”

  范颖就皱眉看他,“你家不是三石村的吗,距离这里又不远,为何不回原村?”

  中年男子苦笑道:“三石村的地比较贫,远比不上这边,而且我们村已经空了,把我们遣回去,满打满算也才三户。”

  范颖就低头翻了一下册子,发现登记上的三石村的村民还真的有三户在这里,她面无表情的合上册子,“我会和使君提此事的,不过第二个传言倒是挺靠谱的,我们使君善待治下每一个百姓,也希望尔等能回报使君。”

  中年男子连连称“是。”

  范颖便把话题扯回来,和刚才说话的青年道:“你表哥在那山上当匪能吃得这么好,你怎么不去?”

  青年正认真听他们说话呢,心神都还在留在原地耕作上,闻言“啊”了一声后连忙道:“我是想去来着,但他们嫌弃我太瘦了,力气不够大,不要我。”

  范颖仔细打量了一下对方,的确是瘦,但这个时代就是以瘦为主,谁要是胖乎乎的,那才稀奇,那得多富裕呀?

  但见他还算高,连这都应征不上,范颖微微皱了皱眉,问道:“那你知道他们哪儿来的这么多粮食吗?你们就没想过学他们,也多存些粮食?现在天冷了,后面需要的粮食会越来越多吧?”

  “哎哟,我们可学不来,他们是直接抢坞堡的,”他道:“大部分的村庄日子都不好过,大的村庄都建了坞堡,不好抢,我们也就能打些边鼓,不似他们,能直接冲进坞堡里抢粮食。”

  他道:“他们抢了好几个坞堡呢,所以不缺粮吃。”

  范颖一听,若有所思起来,“他们人多吗?”

  “肯定多,起码能有三四百人。”

  中年人立即道:“不止吧,他们打陈家坞堡的时候我们不是去看了吗,我看着起码得有五六百人。”

  等范颖问了一圈下来,山上土匪的人数已经从三四百涨到了三四千。

  范颖:……

  赵宽看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乐道:“这倒是和二郎的十万兵马有异曲同工之妙。”

  范颖一听,立即“啪”的一声合上册子,皱眉看向他,“女郎怎么把你叫回来,反倒把孙姐姐留在西平?”

  怀疑他走了后门。

  赵宽:……以为他想来吗?

  自回到赵含章身边,他睡过哪一个安稳觉?

  赵宽一脸严肃的道:“使君但有所需,让我去何处都行。”

  范颖一听,满意了,还主动邀他,“一起去和女郎禀报吧。”

  赵宽一脸严肃的点头,在范颖先行一步后在她身后露出无奈的表情,谁不知道范颖极度崇拜赵含章啊,谁敢在她面前说赵含章的坏话,她事后必找人麻烦。

  兜兜转转,从汝南郡到豫州刺史府,范颖主管的还是户房,赵宽现在说是偏将,但在军中做的却是后勤的事,最需要和户房打交道了。

  俩人一起去赵含章汇报。

  赵含章翻着范颖的册子,听她说起今天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忍不住叹息一声,“民生艰难啊,我们任重而道远。”

  赵含章看向赵宽,“知道我为何让你做这个偏将了吗?”

  赵宽微愣。

第396章 求同存异

  “这是战后的豫州,其艰难更甚之前的灈阳,”赵含章道:“如今豫州北部和东部,匪民参半,汲先生说,仅东部被石勒走过的一带,大小坞堡被克七十二座,里面百姓大多被掠走,勉强逃出来的,不是在山林中为匪,就是逃出故乡,四处流浪。”

  “而今天下,像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作为官员,其责便是治理地方,管理百姓,”赵含章道:“我认为治理地方也和打仗一样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赵宽,你既不够了解自己,也不够了解当下的民情,又怎能做好一个官员呢?”

  赵宽愣住,认真的思考起来,“使君为何单点我,而不提范记事她们呢?”

  赵宽很敏锐,他看得出来,每每教他们做事,对范颖和孙令蕙几个,她都是夸奖居多,就是他妹妹赵云欣都比她得的夸奖多。

  “因为她们如一张白纸,热情盎然,凡我教授的都接受很快。”

  或许是因为女子少有当官的,范颖几个一旦坐到这个位置上便唯她命是从,凡是她给出的举措,全都不质疑,努力百分百的去完成。

  但赵宽不一样,他从小学习儒法,自有自己的思想,且又受这个时代的思想影响很重,赵含章的许多举措是和他的认知和习惯相悖的,这让他一度很痛苦。

  有时候觉得赵含章是对的,有时候又觉得她是错的,偏他还不能说服对方,以至于不管他心中愿不愿意,总要照着她的想法去做。

  赵含章道:“宽族兄,我只问你,家国宗族,谁轻谁重呢?”

  赵宽:“何来轻重之分,自然是一样的?”

  赵含章一脸严肃,“若三者,不,应该是四者,你个人,家,国,宗族,四存其一,你选择什么呢?”

  赵宽沉默下来,许久后道:“虽万难,但我依旧希望宗族永存。”

  赵含章微微点头,扭头看向一旁站着的范颖,问道:“你以为呢?”

  范颖:“自然是女郎第一了。”

  赵宽:……马屁精!

  赵含章也忍不住一囧,却听出了范颖的认真,她忍不住笑起来,严肃的气氛顿时一消,她扭头和赵宽道:“宽族兄,我提出这个问题不是让你在我和宗族中选其一,而是为了让你明白我的心意,我们二人,我与铭伯父,我与整个赵氏,甚至这整个豫州求同存异。”

  赵宽先是松了一口气,然后疑惑起来,“求同存异?”

  “不错,”赵含章颔首道:“我们不可能只有一个目的,正如族兄四选其一也很艰难,若四个可兼得,又何来选择呢?”

  赵宽不由笑道:“这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竟可以样样兼得?”

  “所以我们才要求同存异,”赵含章一脸严肃的道:“在我这里,国为第一,我所谓的国不是洛阳的大晋,而是这天下的百姓,第二方为家,宗族在我这儿,且排第三。”

  赵宽惊讶的看向她。

  赵含章道:“我不要求宽族兄将家国排在宗族之前,宽族兄自然也不必要说服我视宗族为首,此是存异。”

  “现阶段下,家国宗族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都希望豫州越来越好,百姓能安居,兵力雄厚,再无人敢来犯,守住豫州,便是守住我赵氏生存之本,宽族兄,不知我说的对吗?”

  赵宽略微沉思后点头。

  赵含章翘了翘嘴角,颔首道:“这就是求同了,所以当务之急是安顿百姓,我让你做我的偏将,便是让你看这破碎山河,知道这里面的百姓想要的东西,而作为官员,我们要做的就是安抚他们。”

  赵宽明白了,躬身退了出去。

  等他走了,赵含章才看向范颖道:“范颖,你认为你和赵宽,谁更厉害呢?”

  范颖看着赵含章的脸色,斟酌的道:“赵宽?”

  赵含章笑了笑道:“他厉害,不仅在于他多读了几年书,多涨了几年的见识,还因为他会思考,他敢质疑我。”

  赵含章道:“圣人都有犯错和思虑不周的时候,何况我还不是圣人呢,你得像他一样会思考,我做出来的决策,便都是适合百姓,适合这个地方的吗?”

  范颖张大了嘴巴,最后由衷的感叹道:“从未听过谁让人质疑自己的,女郎不愧是女郎,其心胸之宽广非我等所能及。”

  赵含章:……你高兴就好。

  她点到即止,没有再继续谈下去,不然显得她多希望他们质疑她似的。

  赵含章又不傻。

  范颖出了营帐就一直在思考,赵宽也在思考,但他思考速度很快,几乎是立即就拿定了主意。

  他觉得赵含章说的对,他们之间是应该求同存异。

  同时他也想明白了,她这番话可不只是说给他听的,恐怕更是说给铭伯父听的。

  有些话赵含章一定不敢当着赵铭的面说,比如宗族排在第三的话。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中间人了。

  赵宽苦逼的发现了自己就是那个中间人。

  现在赵含章掌握了豫州,汝南郡只是其中一个,她和赵氏的关系也变了,从赵氏扶持她居多变成了赵氏依靠她居多。

  所以其中的度要怎么把握呢?

  赵宽抿了抿嘴角,任劳任怨的去给赵铭写信,同时在头疼,老师带着师弟们到底上哪儿去了,不是说来支援三娘的吗?

  怎么他们仗都打完了,他们却还不见踪影呢?

  他要是在,他可以先把这件事先告诉老师,再由老师去和铭伯父说。

  面对铭伯父,压力好大呀。

  教了一波下属,赵含章背着手走出营帐,正巧看见赵二郎正四处乱窜,立即把人叫过来,问道:“你跑什么呢?”

  赵二郎:“阿姐,他们说山上的匪窝易守难攻,我们就是有十万人也打不下,所以这次还是让我做前锋吧。”

  这两天剿匪,说是让赵二郎做前锋,但真正动手却没几次,他好闲啊。

  赵含章看出了他的意思,幽幽地道:“我让铭伯父派人送阿娘过来了,算一算日子,应该过不许久就到,到时候你就不会有空闲无聊了。”

  王氏沉迷于让赵二郎认识更多的字,哪怕她中间一再接受儿子不是读书认字的料的看法,但转过身依旧忍不住想要他认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08页  当前第23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5/80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魏晋干饭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