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戏明_分节阅读_第459节
小说作者:春溪笛晓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66 MB   上传时间:2023-02-09 20:44:24

  “如果我只是想邀朋友一起热闹热闹,何必费心费力联合那么多人筹备这场演出?”

  文哥儿信口忽悠起边听边哼哼唧唧的小猪崽子:“真正的朋友,闲暇时我提几条腊肉,他拔几棵芹菜,你再弄来一小包茶叶,坐下来就能吃吃喝喝欢畅半天,哪里需要那么大费周章呢?”

  朱厚照听着听着气就消了大半,他对号入座了一下,他们就是随便坐着聊聊都很开心的真朋友没错了!

  想到文哥儿确实只邀请了李东阳他们,平时和文哥儿玩得好的杨慎等人都没过去,就算去了也是忙前忙后帮着干活,所以这确实不算是文哥儿不带他玩。

  朱厚照不由问:“这样做就行了吗?”

  只要让大家都知道河西走廊和敦煌,难道就可以开发西北了?

  文哥儿道:“当然不是,孔圣人说过治理地方的几个步骤,首先吧,要让人多起来,接着是要让人富起来,人多了也富了,就得着手搞好教育工作了。现在我们连第一步都没做成,谈什么‘这样就行了’?只能说是刚刚起了个头。”

  不管是给政策倾斜还是搞招商引资项目,都是为了吸引人去西北。

  自古以来移民实边就是边防政策,秦汉时期都是把商贾和百姓强行安排去边境,实打实地用数十万百姓筑成血肉长城——你家就在这里,你不豁出命去保家卫国你家就没啦!

  所以说,有人的边防线才是最好的边防线。

  至少在冷兵器战争时期是这样。

  只是人都向往安定美好的生活,没有人喜欢生活在随时有外敌过境抢掠的地方。比起那又缺水又危险重重的西北,人们还是更喜欢生活在富饶的江南地区,常年雨水充足,种什么作物都容易长。

  明朝的执政方式也注定了皇帝不可能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大手一挥直接把几十万户人迁到边境去。

  毕竟现在的皇帝没有这么权威,现在百姓也没有那么听话。

  更何况哪个地方没出几个官?这些官谁愿意把自己老家直接刨了?

  反对的声音多了,事情就办不成了,大规模的移民实边基本是不可能的了。

  所以目前这些边境摩擦比较多的地区基本只剩下军屯和稀少的原住民。

  明代的移民实边政策基本靠军户来落实。

  军户吃了最多的苦头、承担了最大的风险,到头来朝廷还会当成负累,每年都要拎出来批判一下养这么多军户花了多少多少钱。

  于是军户越发被人瞧不起。

  想要西北真正发展起来,就得让别的地方能住的宽敞舒适的好房子他们也能住,别的地方能买到的好东西他们也能买到,别的地方能拥有的教育条件他们也会拥有。可那太难了,他们目前只能先一点点地把短板补起来。

  至少得做到不缺衣少食!

  朱厚照听到文哥儿提起秦始皇汉武帝他们一声令下,几十万户人家立马全部撵到北边去落实移民实边政策,很有些心神激荡。等文哥儿说不能效仿,他才郁闷地道:“好难。”

  怎么感觉做什么事都好难!

  文哥儿笑道:“做事不难,想把事情做好才难。其实当年太宗皇帝迁都北京来了个‘天子守国门’,便是最好的边防政策了。”

  国都都给你摆在这儿了,军事、政治、经济还不得跟上?文武百官阖家老小都在这里,你敢不尽心尽力把北边的外敌压制下去?

  文哥儿敢捣鼓河西走廊的开发计划,不就是因为北方边境相对于唐宋时期说得上是非常安宁的吗?如今草原上几乎找不出称得上大明心腹大患的势力。

  趁着世道还算安稳,卯足劲搞发展啊!

  一听到“天子守国门”这句话,朱厚照那颗小心脏顿时又沸腾起来了:“太宗皇帝,聪明!威武!”他挺起了自己小小的胸脯,骄傲地宣布自己以后也要成为太宗皇帝那样聪明又威武的存在!

  见他有这样的伟大决心,文哥儿笑眯眯地问:“太宗皇帝迁都的时候很多百姓不愿意北上,殿下要是碰上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

  朱厚照冷不丁被这么一考校,不由陷入沉思。他犹豫着回答:“不愿意的统统砍头?”

  文哥儿乐道:“殿下可以去找找当时的记载,看看太宗皇帝是怎么应对的。”

  他继续笑吟吟地给朱厚照提出新问题:等到百姓愿意搬了,准备正式营建北京了,你派谁负责这项大工程?你需要多少方面的人才?你修紫禁城的银钱和物资又从哪里来?建好紫禁城后你又如何保证南北粮路通畅?

  文哥儿随手扯了张纸,给朱厚照细化出一长串问题,并表示只需要亿点点政治素养和亿点点数学基础就可以轻松解决!

  朱厚照:?????

  他怀疑他小先生是因为自己假期被喊来东宫,故意出题为难他!

  只是他可是要成为太宗皇帝那么威武的存在,怎么能连这点小问题都解决不了!

  朱厚照哼唧两声,掷地有声地夸下海口:“孤肯定能把这些问题统统解决掉!”

  文哥儿笑而不语,在旁边陪着一生要强的小猪崽子冥思苦想老半天,直至把桌上的茶点都消灭干净后才溜溜达达地出宫去。

  文哥儿一走,朱厚照马上跳下地,抱着那长长的一大串问题蹬蹬蹬地跑去找他父皇。

  有问题,找大人!

  当爹的帮儿子答疑解惑,难道不是应该的吗!

  他才不会笨笨地一个人苦苦思索,他可是长了嘴巴的!

  猪崽骄傲.jpg

  朱祐樘正在和张皇后下棋,享受对他这个勤勉皇帝来说同样难得的闲暇时光。

  看到自家儿子一阵风似的跑了过来,朱祐樘微微讶异,搁下手里的棋子问道:“照儿你怎么跑这么快?是碰上什么事了吗?”

  朱厚照把手上的长卷咻地展开,对朱祐樘道:“父皇,我有这么多问题要问你!”

  朱祐樘:“…………”

  你这是从哪弄来这么多问题?

  朱祐樘接过长卷一看,认出了上头的字迹。

  这不是小神童的字吗?!

  朱祐樘转头问:“你召你小先生入宫了?”

  朱厚照用力直点头,然后就给他父皇描述了一下当时的情形。

  他们聊着聊着,小先生的问题就开始一个接一个往外蹦!

  小先生一定是恼了!

  不高兴休假期间被召到东宫!

  朱祐樘:“…………”

  听起来确实是小神童能干出来的事,难得你小子还有点儿自知之明。

  朱祐樘仔细看那长长一串问题,百姓不愿意北迁,太宗皇帝是怎么办的来着?他回忆了一下,给朱厚照解答起来:“当时太宗皇帝下令减免随迁百姓五年的赋役,自然便有百姓愿意北迁。”

  南方的地固然好种,可南方人口也多,而且许多土地被乡绅豪强把持着,算下来缺地的百姓还是多不胜数。那时候给他们分足土地,还给予长达五年的赋役减免,肯定能吸引一批人迁往北方。

  至于北方的粮食问题,当时朱棣下了大力气疏浚运河,同时还造了大量海船,保证漕运和海运的通畅,南方的粮食运到天津用不了一个月!他们如今四通八达的大运河就是那时候全面疏通的,如今的漕军也是那时候正式成立的。

  朝廷养了十二万漕军,为的就是保持粮路通畅!

  父子俩聊着聊着,都有点小激动。

  能有办法且有魄力解决这么多问题,不愧是太宗皇帝!

  于是两人凑到一起围绕着那一长串《关于营建北京的若干问题》开始探讨起来,琢磨现在那些个朝臣都可以安排去干什么活。

  瞧着很有点模拟建城的劲头。

  被父子俩晾在一边的张皇后:“…………”

  每天都在怀疑王小神童会下降头!

  作者有话说:

  文崽:又让我加班!那就一起加班!

  文崽:恶魔低语.jpg

  *

  今天也在努力更新!!

  *

  注:

  ①朱棣的若干措施:参考《明太宗实录》

  【乙未擢监生胡廙为工科给事中,宽北京迁谪军民赋役,初敕户部曰,谪徙北京为民及充军屯种之人,初至即责其赋役,必不能堪,其议宽之。至是,户部议自愿北京为民及免杖而徙者五年勿事,免徒流而徙者三年勿事,充军屯田者一年后徵其租,从之,惟充军屯田者命二年后徵租,仍命户部戒饬郡县,务崇宽恤,毋事虚文】

  -

  北京户口免费送,并且免税免役五年!史上最优惠移民实边政策!(bushi)

第388章

  文哥儿报复完非要他节假日加班的小老板心情很是愉快。

  既然都出门了,他便顺路去找老丘聊了聊。

  眼下天下士子汇聚京师,其中想来有许多有志气有想法的年轻俊杰,不如趁此机会联合隔壁老王(王恕)安排个大学士信箱欢迎广大年轻人前来投稿向他们提问或者请他们点评。

  丘濬对这个想法很感兴趣却又不太乐意算王恕一份。他不太高兴地说道:“喊上那家伙做什么?”

  文哥儿道:“也让王学士发挥一下余热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要不然他岂不是白白拿着朝廷的俸禄和赏赐,什么活都不用干?朝廷亏大啦!”

  丘濬一听是这个理既然王恕他身体康健,理当再为大明奋斗二十年。他颔首说道:“也行吧,就这么定了。”

  文哥儿得了丘濬点头又去隔壁找王恕说起这事儿。

  王恕想到丘濬每次看见自己时的那张臭脸,笑着问道:“你是怎么说服丘学士的?”

  文哥儿只觉这位王阁老不愧是混过刑部和吏部眼神好得叫人心里发毛。他麻溜回道:“我只是随口那么一说,他老人家就同意了!”

  至于自己是怎么“随口一说”的,他就含含糊糊地带过不提了。

  王恕瞧见他那闪闪烁烁的眼神,便知道他在丘濬面前肯定是另一番说法。他沉吟片刻瞅着文哥儿问道:“你这事儿是只在春闱期间办还是准备一直办下去?”

  文哥儿笑道:“小子的什么想法都瞒不过您我是准备接着春闱的热闹和您与丘学士的名义办个旬报等到名气打出去了后面自然能一直办下去。”

  “往后不拘京师这些读书人能来信,地方上的学子与官员也能托人投信。有您和丘学士能出面点评指导、答疑解惑一定会有很多人慕名来信!”

  “到时我们安排些人手把邸报里的内容挑拣要紧的部分按照轻重缓急及时归纳整理出来配合上各地来信和来稿说不准咱就能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了。”

  王恕道:“听起来与外头的报房差不多。”

  邸报是不刊印的要看的官员得自己去抄回来看。官员们那么忙,哪里有空去抄?于是就找人代抄。

  经过百来年的发展,抄报行业已经十分成熟,一个成熟的抄手能把邸报内容抄得又快又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4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9/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戏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