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戏明_分节阅读_第445节
小说作者:春溪笛晓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66 MB   上传时间:2023-02-09 20:44:24

  多简单的事儿!

  说起“进士老爷亲自教”这件事,军汉们都挺起了胸脯,看起来十分骄傲。

  可不就值得骄傲吗?

  看到不远处那座妆点得最花里胡哨的院子没有?我跟你们讲啊,最高的那面院墙可是进士老爷们亲自夯过土的,我们叫它“进士墙”不过分吧?你们那边可没有这样金贵的墙!

  听着军汉们满是炫耀意味的宣讲,别的军户越发埋怨起李清来:怎么就不选他们呢?他们也很踏实肯干的!

  看看这些家伙的得意嘴脸吧,嘴巴简直要咧到耳朵边上去了!

  真是太过分了!!!

  听说这高产又好种的辣椒居然是特别美味的辛辣调料,大伙更是坐不住了,按照指定的区域找到自己的对接人开启提问模式:咋种啊?种子够不?咱来这么早是不是先给咱安排啊?

  那可是辛辣调料啊,调料多贵!

  那胡椒粉一斤可以卖出几两银子呢!

  一时间整个仪式现场热闹得不得了。

  这日天清气朗,万里无云,等到朝阳高高升起,该宣讲的宣讲完了,该登记的也都登记完了,大伙都引颈以待,就看传说中的状元郎什么时候出来说话了。

  文哥儿没让大伙等太久,见大伙都按照指定位置入场之后便站在了提前准备好的高台上。

  都是训练有素的军汉,上头一声令下,底下霎时安静下来。

  文哥儿看到这令行禁止的军纪,心里很是感慨:都说边军纪律松散,这哪里松散了?

  文哥儿扫视一圈,遥遥对上了一双双满含期待的眼睛。他却没有夸自己带来的新粮种,而是先给大伙讲起了土豆的几大缺点,比如它不适合长久储存,比如它长芽后可能会有毒,比如不懂育种很难保持它的优良特性等等。

  所以他们并没有在京师或者别的地方大面积推广这种作物。

  那为什么要在西北推广?

  因为它能填饱肚子!

  因为它能帮我们过冬!

  只需要一亩地的产量,兴许就能让一家人度过最难熬的寒冬!

  这边有许多地根本种不活别的作物,所以每家都可以尝试着在往年收成惨淡的地里种上一些。多一种选择,多一重保障,何乐而不为?

  要知道各地军屯会按照当地土地多寡会给授十几亩到三十亩左右的田地给军户耕种,而军户们需要比照着授田数额缴纳大量粮食充当军粮。

  西北这边连年灾害不断,哪怕上报后朝廷能开恩减免了受灾地区的赋税,种出来的粮食也不一定够军户们养活一家老小。

  所以才需要通过开中法让陕商、晋商就近向边关输送粮食换取盐引。

  陕西行都司可以说是常年需要靠朝廷补贴才能勉强收支平衡的边关军事化管理地区。

  这些朝廷补贴的粮食不一定能落到每家军户手里,更不一定能帮他们熬过每年都要面对的寒冬。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一开始听文哥儿说话,大家心里都有些犯嘀咕:这么差劲的东西,这群进士老爷为什么要特意带过来给他们种?

  等听到文哥儿后面那处处为他们着想、句句说到他们心坎上的话,他们的心情都不由自主地跟着激荡起来。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这是千百年来小老百姓们最淳朴也最实在的想法。

  对于百姓们来说,千惨万惨,没得吃才是最惨的!别的惨法可能只是痛苦一点,没粮吃可是要饿死人的!

  有这么多缺点又怎么样,它能填饱肚子啊!

  只要好好学会怎么种,就能保一家老小冬天不挨饿啊!

  所有人都意动不已。

  只是,这东西真的有那么高的产量吗?

  伴随着众人半是期待半是怀疑的目光,文哥儿领着王九思等人来到了试种田边,由文哥儿这个领头人挥下了第一锄头。

  这三个多月来的军屯生活让文哥儿挥起锄头来相当熟练。

  接着王九思他们都麻利地行动起来,不过短短一刻钟的功夫,清理好的土垄之间已经堆满一颗颗圆溜溜的土豆蛋子!

  初秋明媚的日光映照之下,那一颗颗土豆蛋子仿佛在发光!

  这是黄土地里长出了金疙瘩!

  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他们只是轻轻松松地挖出了两垄的土豆,那金疙瘩就已经堆满了垄间的低洼处!!!

  一棵就能拔出一大串!!!

  不仅受邀前来的军户代表们震惊了,连李清这位都指挥使的下巴都有些合不拢了。

  乖乖,这是最不擅长下地干活的读书人啊!

  他们都能轻松挖出这么多,可见这东西挖起来有多省事了。

  而且,这产量是真实存在的吗?不是他们提前埋到地里骗人的吧?!

  李清有点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捋起袖子亲自下地挖出一棵土豆来,认真数起了上头到底挂着多少颗的土豆蛋子,越数越是手头发颤。他是军户出身,小时候也是苦过来的,太清楚这产量对于军屯来说意味着什么了。

  李清脑海里掠过某一年旱灾自己饿死的弟弟的脸,他弟弟饿死之前已经瘦得皮包骨,都看不出人形了,连哭都没有力气再哭。

  那样的日子太苦了,所以自那以后但凡有机会立功他都冲在最前头,上阵杀敌再危险又怎么样?死了能给家里赚抚恤金,活了他能攒军功!他要熬出头,要让全家老小填饱肚子……他如今能当上都指挥使,凭的就是这么一股执念。

  李清眼眶都热了。

  李燿见状过来关心道:“爹你怎么了?”

  李清见儿子凑过来了,为了维持严父的形象又把眼泪憋了回去。他板起一张国字脸吩咐:“燿儿你记住,以后你就跟着你先生学习,他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不许有半点不敬!”

  李燿虽不知道自家老爹为什么突然这么叮嘱自己,不过他心里早就认定了文哥儿这个老师,并且下定决心要把他们王派关学发扬光大,所以闻言立刻掷地有声地保证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若不敬先生便是大不孝,天打五雷轰!”

  李清:“…………”

  ……倒也不必这样。

  你先生才十岁你记得吗?

  他能有你这么大一儿子当真是奇迹!

  李燿见他爹没啥事了,又屁颠屁颠跑去给文哥儿打下手,比起孝敬亲爹显见是更想孝敬老师。

  李清一时也不知该欣慰还是该心酸。

  与此同时,围观的军户们嘴巴也越张越大,彻底被几乎要填满垄沟的土豆震惊了。

  这东西真要能吃的话,产量可就太惊人了,都比得过江南那些富饶土地了吧?

  不,说不准还要更多一点,毕竟江南那些上好的良田也只是亩产四五百斤水稻!

  这里可是西北啊,这里可是很多东西根本种不活的西北!

  前来观看这次收获仪式的军汉们都被眼前这种新粮征服了。

  哪怕不好吃,他们也想种上一点,这东西关键时刻能救命!

  等到示范性的收获仪式结束,文哥儿还带着人把小些的土豆蛋子放进锅里蒸熟,做了道后世最为简单的“箜洋芋”。

  后世不少西北人喊土豆为洋芋。

  这做法甚至连皮都可以不用削,只需要往锅里放点油和水,再把洗干净的土豆放下去,等到水彻底收干、土豆带上点锅巴,就可以出锅了!

  有条件的可以浇点调料或者做点蘸水,没条件的直接吃也老香老香的!

  文哥儿捧着一盘子箜洋芋邀人品尝。

  所有人几乎都是第一口就被征服了!

  再去蘸点添了辣椒的蘸水,简直灵魂都要冲出头盖骨。

  明年!

  他们家也一定要吃上这两样宝贝!!!

  什么都能不用心种,这两样宝贝他们一定要种好!!!

  察觉到周围人投来的羡慕妒忌恨的目光,那一百户被挑选出来跟着文哥儿等人学种土豆的军户胸膛顿时挺得更高了,且他们脸上都绽开了大大的笑脸。

  既是因为今年的大丰收,也是因为他们这片军屯的好运气。

  没办法,他们运气就是这么好,不仅能当第一批吃上好东西的幸运儿,还有王小状元和好多进士老爷们给家里的娃子上课哩!

  说不准他们是整个大明独一份的,别人再眼热都没有用!

  别说他们这些平时从来没人关心的军屯了,整个大明有多少地方能凑齐这么多进士老爷?

  哈哈哈哈哈你们就羡慕吧,你们也只能羡慕羡慕了!!!

  其他军屯派来观礼的军户代表:手痒,想打人。

  作者有话说:

  文崽:呔!吃我一记传销式宣讲!!

  *

  更新啦!!!

  日常悄悄摆个碗!庆祝文崽西北开发计划第一阶段初步成功(?)

  万里长征足足抬了个脚!!!

  *

  注:

  ①箜洋芋:参考网上的做法,俺也没吃过

  ②关于种土豆的风险:土豆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写过相关缺点了,也没有让文崽在主粮充足的地方推广,没必要一直提什么爱尔兰土豆疫病问题啊

  按照这里的设定,本来就不是让它代替原来的主粮

  而且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研究轮作套种降低风险之类的做法(秦汉时期的农书就提到农民会五谷都种点,降低病虫害风险之类的,平时祈求的不都是“五谷丰登”吗?咱不会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的),这些不需要再在文里详细描述了吧。文里已经都安排专家专门研究和指导了,再往上就是科技突破问题了。

  实在出现大灾大祸,朝廷也会进行赋税减免和运粮赈灾,这就是古代朝廷存在的意义啊。朝廷干不好这个活,它就该被推翻了,元末明末不都农民起义吗?这都是几十上百年才走完的流程,没必要在刚开始种就疯狂唱衰说种这个会饿死人……有些地方不种也会饿死人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44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5/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戏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