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戏明_分节阅读_第264节
小说作者:春溪笛晓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66 MB   上传时间:2023-02-09 20:44:24

  这样一来朝廷既能省不少事又能多拿不少钱,多好的主意啊!

  要不怎么说老丘有点搞市场经济的思想呢?他的书里确实是有那么一点的。

  文哥儿道:“那西北的商贾凭什么继续留在那边?商贾本来就是到处跑的啊,别处可以直接拿盐引,他做什么还要往苦哈哈的西北跑?”

  丘濬噎住。

  确实是这个理没错。

  商贾有脚,商贾会跑。

  他们本来就是天南海北地跑,哪儿有利可图就往哪里去。

  朝廷开的盐引的利益足够大,所以他们才肯运粮去边关。

  要不然以商人逐利的天性,只要逮瞅准缺粮的时机拿着粮食坐地起价,不也可以大赚特赚?

  不管是权贵随手卖掉的也好,官府直接发放的也罢,只要别的地方有了能轻松拿到手的盐引,商贾基本就不会管你边关有没有粮了。

  开中法必然分崩离析。

  商屯那种好事是想都不要想的了。

  丘濬嘴硬道:“你别把人心想得这样坏。”

  文哥儿道:“那我们再玩一次!”他还拿着下午刚求着庶吉士们帮忙绘制的新事件卡表示,我不特意针对你,你每走一步我就随机抽一张卡让你享受刚编的困难!

  争取每一步都能让你拥有全新的困境选择题!

  请问你走这一步是要放弃你的部分随从呢,还是要放弃你的部分财物?

  丘濬:“…………”

  行吧,人心真的就是这样坏,他是真的不想再走这条“丝绸之路”。

  尤其是你千算万算,最后还是血本无归,那可真是太气人了!

  想想现实里碰上这种事,可是真的要牺牲人命和财物的。若非其中当真有利可图,谁又会想走那么难走的路?

  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那是亘古未有的奇事!

  朝廷要是不用四书五经开科取士,有几个人愿意耐着性子去读四书五经?连丘濬自己私底下都更爱读些在正经读书人眼里那些没甚用处的“杂书”。

  丘濬道:“这不是你一个小孩儿该考虑的事,玩个游戏还叫你玩出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来了。”他说着说着突然顿住了,相当敏锐地追问,“你不会给太子殿下讲了这些吧?”

  文哥儿一脸乖巧地说道:“太子殿下才三岁,讲了他也听不懂的吧?”

  既然三岁小孩肯定听不懂,那就等于没讲,问题不大!

  不信你去外面给个三岁小孩解释一下“开中法”,看他给不给你回个“你在讲什么玩意”“到底什么意思啊”的茫然眼神!

  丘濬:“…………”

  这小子怎么什么都敢说!

  文哥儿在老丘的表情里捕捉到想揍小孩的危险气息,麻溜跑了。

  讲历朝历代怎么发展河西走廊,怎么可能不顺嘴讲讲成效颇佳的现行政策!

  讲章他们不是都看过了嘛,一点问题都没有!

  甚至还马上要刊印成书!

  所以说,给太子介绍一下朝廷执行近百年的屯边政策有错吗!别的朝代都在《河西走廊》里夸夸过了,自己人的好政策也要好好夸!

  什么?你不准备继续这么干了?

  不管,我只是话赶话讲到那儿才随口夸一夸而已。你又没说过你不准备继续干了,我怎么知道你有那样的打算!

  文哥儿踱着步子往回走,天色快要暗下去了,迎面吹来的风有些许初入冬的凉意。

  按今年的大统历算算节气,才十月初居然已经过了小雪,再过一旬都快是大雪了,也不知今年冬天什么时候开始下雪。

  入冬了,差不多可以吃锅子了!

  文哥儿乐滋滋地回家和王华分享这个重要想法。

  好消息,好消息,天气马上要变冷了!

  冷飕飕的冬天和热腾腾的锅子最配了!

  爹你懂我的意思吧!

  王华:“…………”

  他不懂,他不明白,他什么都不知道。

  说是这么说,王华还是掏了笔钱作为家里的锅子经费,让文哥儿可以敞开了吃。毕竟羊肉牛肉都贵得很,想时常涮锅子怎么都得多添点家用。

  这么一大家子人,连吃饭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相比王家的其乐融融,朱祐樘则是正在面临一个极大的挑战:陪儿子玩“丝绸之路”游戏。

  堂堂一国之君,动不动来个无人生还,动不动来个血本无归,脸该往哪儿搁啊!

  偏偏朱三岁还在那里讲:我不是故意针对你们,我只是真实还原丝绸之路的艰险!纯属真实,毫无虚构,有问题且骂汉武帝没建设好河西走廊!

  朱祐樘:“…………”

  虽然你说的是汉武帝,但是我觉得你在骂我。

  朱祐樘决定让张皇后上阵陪玩,自己先在边上琢磨一下。

  张皇后只能陪朱厚照玩了一局。

  等到自己也得了个“无人生还”结局,张皇后不由无奈地说道:“你这‘丝绸之路’这么难走,谁还愿意走?”

  朱厚照理所当然地道:“所以,没人走啦!”

  像宋朝没能获得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权,西夏和辽金常年在地方来回撕扯,沿途的城池都荒废了大半。

  商贾宁愿花大价钱造海船去海上面对被大海吞噬的危险,都不想冒险去探索陆上丝绸之路。

  当然,就算商贾有胆量冒险也走不过去。

  毕竟,终宋一朝都没拿下过河西那一带!

  那可是别人的地头,商贾哪里走得过去?

  那条曾经从陆上联结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自然也从此断绝。

  现在明朝安稳强盛,商贾有的是赚钱的路子,也很少人会想要跋山涉水往西域那边走。

  倒是也有不少胡商想从嘉峪关进来赚钱,不过朝廷对此是有限制的,每六年才允许七十二位胡商进入大明进行贸易。

  胡商想要得到这个进入资格得走不少关系、找不少门路,麻烦得很!

  朱祐樘听着儿子“没人走啦”的天真回答,心里不知怎地突突直跳。他对朱厚照说道:“父皇再跟你玩一次。”

  有人陪着玩,朱厚照自然很高兴,兴致勃勃地继续当起了西域大魔王。

  经过谷大用他们一下午的轮流陪玩,他已经有丰富的为难客商的先进经验了,事件卡用得那叫一个炉火纯青,有人能活着走到西域算他输!

  父子俩对坐玩了几轮丝绸之路,不仅朱厚照把“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之类的台词讲得滚瓜烂熟,连朱祐樘都把河西走廊的种种问题倒背如流了。

  甚至还联想到这几年西北的大旱。

  ……所以很可能真的是“纯属真实,毫无虚构”。

  朱祐樘好奇地问:“你小先生有没有跟你讲,没客商肯走了怎么办?”

  朱厚照一下子被问住了。

  他就是个三岁小孩,记住的全是好玩的事,至于那些比较复杂的内容他都是听听就算了。

  朱厚照想了半天,才想起这个问题的答案来,跟朱祐樘夸道:“我们太祖皇帝,棒!开中法,特别棒!”

  朱祐樘微讶。

  没想到朱厚照连开中法都记住了。

  开中法确实是他们太祖皇帝朱元璋在洪武年间敲定下来的国策没错。

  既然提到了开中法,朱厚照一下子又想起文哥儿给他讲的“用不久啦”,马上拉着他爹的手说道:“不赐,谁都不赐!”

  朱祐樘看着儿子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有些纳闷话题怎么从“开中法”变成“不赐”了。他疑惑地问:“不赐什么?”

  “不赐盐引!”朱厚照掷地有声地回答,“谁都不赐!父皇,谁都不赐!”

  朱祐樘听朱厚照连盐引都说出来了,更觉他们的小神童果然神异非常,连开中法都能给一个三岁小娃娃讲清楚。

  这要是没弄明白,哪里知道这里头还有盐引的事?

  他给他们皇儿挑的这个小先生,确实没有选错啊!

  朱祐樘随口答应下来:“好,不赐,谁都不赐。”

  朱厚照顿时得意起来。

  现在父皇都说了谁都不赐,他小先生可不能再质疑他只是嘴上讲讲了!

  他,朱三岁,说到做到!

  他超棒的!

  作者有话说:

  朱三岁:夸我,夸我,快夸我!

  文哥儿:不知为啥,这猪崽看起来有一咪咪眼熟

  你的好友王华,丘濬,谢迁,李东阳等点赞了你的回复

  文哥儿:?????

  注:

  ①六年放七十二个胡商进入:也是参考《河西走廊》的说法

  -

  ②老丘关于开中法的观点:参考《大学衍义补》

  【窃惟召商中盐之法,惟可行于边方无粟之地,盖其地素无储蓄而所产之谷粟不多,不能不资他方输运以给者,故须待商贾以中纳焉,若夫其地之粟自足以供其地之用,不假辇运于他方者,官府可行臣向所陈边地设立常平司市籴之策(见“市籴之令”修)。盖客商以数斗之谷而易吾一引之盐,是本一而息七八也,今吾预于未用之先,自行市籴所得之粟,比所中纳者岂不倍蓰哉?】

  【给券之时,每引先取举火钱若干,量天时之晴潦、菹薪之贵贱、市价之多寡以定其数,听其自煮自卖,煮而不闻官者有罪,若夫商贾赴场买盐之后,令其具数以告官司,官给钞引付之执照,俾于各该行盐地方发卖,过界者没入之。给钞之际,每引取工墨钱百文(或三十、五十)以为公费,所得盐钱贮于运司,每岁具数申户部,以待分派各边转运常平司收籴米粟,以实边储。此法既行,不必追征于灶户也,不必中纳于商贾也,不必官自卖也,不必官自煮也,非惟国家得今日自然之利,亦可以销他日未然之害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48页  当前第2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64/5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戏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