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清穿成康熙表妹_分节阅读_第127节
小说作者:意元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978 KB   上传时间:2021-01-19 12:03:01

  “我顾及的,额娘不需要顾及。况且这么多年来,额娘和乔先生一道做的生意,不仅是让额娘和乔先生富甲一方,更能带动百姓的经济。”胤禛这么多年跟在明夷的身边不是白跟的,一些事情所谓的利弊,胤禛全都一清二楚。

  “国富民强,这个道理你得牢牢记住。百姓富则得以,安居乐业,衣食无忧。不要以为商人轻贱,更不要轻视商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经济的繁荣,根本不可能支撑你打仗、修渠、发展各行各业。钱和粮都是支撑一切事业发展的基础,你得牢牢记住。”有些道理,明夷很早就和胤禛说过,但是在这个时代,商人就是被人看不起的,回到精神日子久了,明夷若不点拨一二,胤禛未必不会被人带到沟里去。

  胤禛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回应道:“额娘放心,我知道。”

  无论多少人看不起商人,胤禛却亲眼见证过,明夷和乔幽怎么样带动一方的经济,让本来衣不能裹体,食不能果腹的百姓,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

  经济发展,有钱才能做更多的事。国家建设,朝廷俸禄,哪一样不要钱,哪一样离得了钱。

  “蒙古的生意,你要是想分一杯羹,不妨说说看你能做什么。”话题变得缓和了,明夷和胤禛各自吃起早点。明夷也在衡量胤禛现在对生意方面究竟都有什么样的看法?

  “这个……”胤禛一时不知如何接话,毕竟他的身份对于小商人来说是靠山,但对明夷可什么用处都没有。

  明夷是别人的靠山,在她之上还有玄烨在,根本不需要别人成为她的靠山。对于别人来说胤禛的优势在明夷面前荡然无存。

  “看来你也就只能当当别人的靠山,拿点零散的银子。”一听胤禛说不出话,明夷就知道胤禛打的什么主意,正常这样的想法没什么问题,可是大清非富即贵的人少了吗?如果没有特别之处让别人非买你的商品不可,胤禛拿什么跟别人争?

  感受到明夷对他的嫌弃,胤禛低下头无可反驳。

  明夷接着道:“你要学的东西多着,所以在这个时候不要企图样样都懂。恰恰相反,你该样样都多看多学,蒙古的生意我可以让你参与,乔幽那里,我会让她把细节告诉你,希望你能从中学到真正的本事。”

  显然在明夷看来,如今的胤禛并没有多少实在的本事。

  本以为自己已经很不错,可是一和明夷交锋,立马露出马脚,胤禛羞愧地低下头,明夷得不到回应,以为胤禛不太乐意询问地嗯了一声。

  沉浸在自己竟然如此没用之中的胤禛,立刻意识到明夷在询问自己,赶紧回答,“是,我一定和乔先生好好学。”

  “皇上。”这时候帐外传来一道声音,玄烨三步并作两步的走进来,脸色甚是不好,本意冲着明夷来,看到胤禛微微一顿。

  明夷和胤禛这个时候都站起来,胤禛作揖道:“阿玛。”

  “皇上。”明夷福福身请安。

  一眼看到明夷和胤禛正在用早膳,玄烨走过去,取起明夷那一份牛乳一饮而尽,想把心中的秘密平息下来,却终究没有效果,问起胤禛道:“你从京城来有没有听到关于太子的事?”

  才刚来就想和明夷说起此事的胤禛眉头一跳,并不知晓这等消息是谁传到玄烨耳中的。不过明夷方才的告诫有理,因此胤禛道:“阿玛,流言蜚语始终是流言蜚语,三人成虎,若无真凭实据,儿臣不敢胡言。”

  尚且没有确定玄烨动怒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个时候迫不及待的告胤礽的状,非是明智之举,况且明夷说得在情在理,纵然是寻常的人,如果没有拿到真凭实据,都不让随便给人定罪,更何况是一国的太子。

  玄烨微微一顿,显然没有想到胤禛会说出这般沉稳的话。

  打量的目光落在胤禛的身上,玄烨才注意到几个月不见,胤禛又长高了许多,都快到他的耳根了。

  “这些日子你的差事办得不错。”玄烨想起教导胤禛的人对胤禛的夸赞,提及胤禛沉稳聪慧,稍加历练,将来一定能够成为国之栋梁。

  虽然心中满腹的怒火,玄烨依然在看到沉稳的胤禛时,想起臣子对胤禛的夸赞,给了胤禛该有的认可。

  胤禛不自觉露出了笑容,“儿臣更应该多学习。”

  高兴是高兴也得表现出谦虚来,要学习的东西还多着。

  明夷在旁边看着他们父子,不由自主的摇摇头,胤禛微微一怔,想起明夷适才说过,他应该多历练多学多看,手下的人为了奉承身为皇帝的玄烨,身为臣子的人,会把皇帝儿子的缺点轻易暴露在玄烨的面前。

  除非真想和胤禛结仇,否则纵然胤禛事情办得再差,只要不曾犯下大错都会说胤禛的好话。

  “知道应该多学是好事,你还年轻,凡事就得多听多看,最忌讳轻易出手。”玄烨也趁机教导起胤禛,希望胤禛能够牢牢记住他的叮嘱。

  话倒是和明夷说的没什么两样,胤禛的眼神看向明夷,似在无声地询问,父母两人是不是早就商量好了一起叮嘱他好好学。

  明夷回以无声的一笑,他们会一起商量怎么教胤禛的事?

  提醒了胤禛,不要忘记明夷和玄烨的关系,远远没有他以为的那么平和。从小到大玄烨和明夷什么时候一起教导过胤禛?

  玄烨有玄烨的教导方式,明夷也有自己的,两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最重要的是玄烨根本不会就教导胤禛的事情和明夷起争执,明夷更加不会。

  或者只能说在让胤禛多学习的这件事上,两人的想法是一致的,都觉得胤禛应该多听多看多想,最不需要的就是出手。

  “是。儿臣都记下了。”胤禛收获明夷的眼神,立刻意识到很多事完全是他想多了,老老实实的附和玄烨的话。

  “既然来了暂时不要回京,随我们一道回去吧。我也该带你见见蒙古的诸位亲王。”胤禛也算是大清和蒙古联姻的血脉,既然胤禛来的正好,就应该让所有人睁大眼睛好好的看一看,这是大清的四阿哥。

  “为何如此?”胤禛立刻应下,没想到明夷第一个提出反对。

  玄烨和胤禛同时看向明夷,明夷的理由道来,“蒙古和大清的关系不再需要锦上添花,让胤禛和蒙古亲王走的太近,不妥当。”

  一旦胤禛的身后靠山太多,而且太牢固,定然会引起皇帝和太子的不安,这一点现在玄烨没有意识到,明夷得先一步点出来。

  提出让胤禛和蒙古各亲王有往来的玄烨,意识到明夷话中的意思,解释地道:“不至于此。”

  “现在是不至于此,以后却不一定。有些事情一开始就应该说清楚,规定好界限,谁也不能越过,自然就不会滋生不该有的野心。”明夷在玄烨的面前自来没有什么不敢说,什么不该说的。

  现在说着不至于的玄烨,多年以后一旦生了疑心,难道他会记得此时此刻内心的想法?

  绝对不会的。有些人的出生,有些人的身份从一开始就是个错。明夷一个亲身经历过的人,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一点。

  玄烨难道不知道明夷没有野心吗?他比谁都清楚,明夷的心思从来不在皇后的位置上,但是明夷出生蒙古,出身科尔沁草原,姓博尔济吉特氏,一旦明夷站在皇后的位置上,就会滋生蒙古这些人的野心。

  有些路或许一开始不是你想走的,但到最后也由不得你决定走或不走。

  明夷的提醒,玄烨能不当一回事吗?

  “身为晚辈,你当去拜见这些长辈,只是去见一见。”虽然清楚明夷话中所指的什么意思,玄烨却不想在胤禛的面前过多的暴露他那份帝王的心思。

  胤禛的目光落在明夷的身上,相较于玄烨,不能否认胤禛更相信明夷。

  “只是晚辈拜见长辈,你要记得紧守规矩。”玄烨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明夷如果再拦着不让,倒显得明夷做贼心虚。

  心中无愧的明夷叮嘱胤禛,顺着玄烨的话说来,胤禛恭敬的应下一声是。

  玄烨显得无奈地看向明夷,明夷道:“无论什么时候,一个人懂得规矩,守得了规矩,皇上都会满意不是吗?”

  一语道破玄烨的诸多心思,莫

  要在这个时候因为一时的喜好,将来有一天却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认定胤禛有问题。

  防患于未然,身为皇帝,永远都不会有错,错的人仅仅是手下的臣子,正是因为如此,身为臣子,儿子,都要时时刻刻的牢记这样的本份。

  玄烨完全说不出话来,想否认明夷说的都不是事实?

  玄烨却从心里不禁的夸赞明夷,正是因为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越界,不强求那些不该求的东西,明夷才会一直自在肆意的活到现在。

  她清楚的知道玄烨的底线在哪里,两人之间的情谊是一份基础,却也是因为多年来,明夷做的桩桩件件的事,于大局而言,都是利于大清,也利于玄烨的。

  凭这一点,明夷不喜欢玄烨的靠近,不愿意让玄烨靠近,那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无伤大雅的事,仅仅是私利的事,玄烨不会同明夷计较,更不会为此与明夷有再多的争执。

  反过来,若是明夷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手中的权势,地位,不断的危及玄烨,危及大清的江山,尽可瞧瞧玄烨会不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明夷?

  作为帝王的人,最忌讳的就是想当然,最怕的同样是把帝王一时的心血来潮,那些认为的好当成永恒,一但觉得在皇帝的心中你是独一无二的那一个,很快,事实会狠狠的抽在你的脸上,让你痛。

  “明夷。”玄烨听到明夷的话,纵然说的是事实,总是希望明夷可以不要再说了。

  微微一笑,明夷福身道:“胤禛尚且年幼,皇上也说了,他该多听多看,现在正是他应该牢牢记下本份两字的时候。唯有如此,将来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不会越界,皇上不愿意看到那样的局面?”

  玄烨能违心的说起不愿两个字?他不会的,每一个人如果都能牢牢的记得自己的本份,不越雷池一步,对于大清,对于天下人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再好不过的事。

  “我带胤禛去见人。”玄烨不想回应明夷,怎么应都是错,干脆把胤禛带走。

  明夷自然不会阻拦的,胤禛吃得也差不多了,玄烨想把人带到哪儿去,自带去,她不会拦着。

  不过,胤禛随玄烨走出帐外,玄烨道:“往后别在你额娘的面前提起朝中的事。”

  明夷聪慧,熟读史书,最懂人心,玄烨的权衡之术根本逃不过明夷的眼睛,玄烨不想让胤禛同明夷之间说得太多,最后引起他与明夷的争执,好不容易两人才好一点。

  “就算我不说,额娘也心里有数。”明夷又不是真正身居宫中的人,对朝中的事,天下的事一无所知。

  “朕同你额娘在一起的时候你别提。”玄烨一塞,最后换一个说法,分明是掩耳盗铃。

  胤禛也不是那么好忽悠的,“今天的事分明是阿玛自己提起的。”

  提出带胤禛去见蒙古诸亲王,是玄烨自己提起来的,不是胤禛要求的。要不是玄烨的心思叫明夷猜透,玄烨需要这么害怕和明夷说下去。

  “总而言之,从今往后少在你额娘的面前提起朝中的事。”纵然明夷对朝是一清二楚,但是能少提就少提,玄烨并不希望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明夷当着胤禛的面道破所有心思。

  帝王心术说不清道不明,玄烨也清楚自己的那点心思,真往外说,很多人都会有意见,可是身为帝王,总有许多身不由己。

  大抵很多人擅长找的借口就是身不由己四个字,胤禛的目光落在玄烨的身上,好像在无声的询问着什么。

  玄烨察觉了,厉声地道:“你是见不得朕和你额娘好?”

  难怪今天胤禛意识到明夷和玄烨之间的气氛有些不同。没把玄烨的色厉内荏当回事,顺势的问道:“阿玛和额娘和好了?”

  玄烨要怎么回答胤禛这个问题呢?不要说和明夷很好,的确是比起从前好多了。完全很好,也不算是。

  “嗯。”思来想去,玄烨也不愿意承认,到现在为止明夷依然不为他所动,因此轻声的应了一声。

  胤禛想起今天看到明夷依然和从前没什么两样,就是对待玄烨的态度也没有变化,反倒是玄烨满脸的喜色,巴不得向所有人昭示他和明夷有所缓和。

  “朕和你额娘的事,不是你能管的,最近的学问有没有落下?”和胤禛讨论明夷,玄烨一想又觉得不对,直接问起胤禛最近的学问,有没有因为他不在没有考较就落下了。

  “并无,阿玛可以随时考较。”胤禛这么多年被明夷规定好时间学习工作的习惯,在运用上可见效果,无论何时何地,任何情况,胤禛都会习惯的按照之前的规律。

  读书识字的事,是胤禛重中之重的大事,无论是明夷还是玄烨,都告诉过胤禛这一点,因此胤禛牢牢的记在心上。

  玄烨一听立刻考起胤禛来,接二连三问出不少的问题。

  胤禛随明夷回京之后,玄烨就特意考较过胤禛的学习进度,四书五经胤禛只是读了几遍,更多明夷还是教胤禛读史,其他的百家之言每一本明夷都给胤禛讲解过,比起一味只读四书五经的那些儿子来,胤禛出色很多。

  这些年玄烨让南书房的先生着重教胤禛读懂四书五经,不过南书房的几位对胤禛的评价都挺高的,要说读懂,胤禛已经读懂了,现在只是温故而知新,其实完全可以教胤禛新知识。

  亲自考较胤禛的玄烨想到南书房的这些人,最后让他们想教什么,放手去教。自然也让南书房的人意识到胤禛读书之广。

  诸子百家,天文地理,每一样胤禛都有涉及,而且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完全并不是浅浅读过而已。

  私底下这些人直犯嘀咕,但是又想起胤禛的母亲是谁,那么多年来江南的征知书院,名声一点都不比京城的小。

  尤其江南繁华似锦,多少名家大儒藏于其中,从前他们想拜见想探望的名家名儒,都出现在征知书院。

  明夷几乎每隔半年都会和征知书院的名家大儒探讨一次半年所得,每一次这样的交流会都开十天以上,天下多少读书人都等着这十天的诸多交流传出来,每回一读,都会让他们有意外的收获。

  倾天下名儒所教导出来的胤禛,又怎么可能比皇宫内的阿哥们差。

  正是因为如此,南书房的各位先生对胤禛的要求不再是让胤禛读书,而是读懂读透,温故而知新,这些胤禛早就熟读并且已经有了见解的书更应该多读,想是明夷都提出的温故而知新,胤禛应该不会否认先生的打算。

  玄烨考完胤禛还是满意胤禛并没有因为学习政务而忘记他的本职更多是读书识字,但是想起关于胤礽的消息,玄烨的脸可见的沉下来。

  在玄烨在前线领兵浴血奋战的时候,在后方镇守朝廷的太子,竟然闹出这样的事来。若是传到蒙古各亲王的耳朵里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胤禛对于玄烨突然变脸也知道并不是因为自己,玄烨没再提问,胤禛闭上嘴安静的跟在玄烨的身后,多一句都不敢问。

  “你回京这些年,那么多兄弟里,你最喜的是哪一个?”胤禛安静,偏偏玄烨却在这个时候问起这个问题。

  “十三弟。”几乎没有一丁点的犹豫,胤禛回答。

  玄烨本不以为这样的问题能得到肯定的答案,偏偏胤禛却说出来,理所当然的面对玄烨质疑的眼神,胤禛问,“阿玛问最喜欢的是那一个,我不能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02页  当前第1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7/20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清穿成康熙表妹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