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金手指在1972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水棠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95 KB   上传时间:2021-01-14 11:54:50

  苏慧兰想出去送送,结果一开门一股冷风就兜头扑了过来,她忍不住打了个激灵,赶忙回去拿棉袄,这么一耽搁等再出来时,哪里还有对方的身影。

  苏慧兰:……

  这走的也太快了!

  罢了,虽然接触不多,但是这人给她的感觉不像是斤斤计较的人,应该也不会挑理,大不了下次见到再道一声谢吧。

  回到屋里,小狐狸正乖乖趴在地上等着她回来,看到她靠近,立即仰着小脑袋朝她低低哼唧了两声,尖尖的小耳朵也往后压成了一条线,乖巧的不得了。

  可是苏慧兰却发起了愁,她想把小狐狸放在屋里,但是这小东西的味道有点大,别说奶奶,估计她也有点扛不住。

  思来想去,她最终还是决定把小狐狸先挪到东边柴火棚子里。

  那里还有原先养鸡时的草垫和茅草团,收拾收拾可以给小狐狸做个窝。

  不过想到她家这个柴火棚子还时不时有那位黄鼠狼先生关顾,她又有点担心小狐狸会被欺负!

  虽说这两只体型上差了不少,但是万一“狐落平阳被鼠欺”呢!

  所以她又到仓房里翻出一个她奶养鸡用的木笼子出来!

  这木笼子差不多长、高各有一米,大约五十公分宽。底下有两层,第一层是用三个手指头宽的木条钉成,每两块木条之间留有一寸的空隙;最底下一层是几块木板拼成的一大块,能够整个取下来。

  用的时候先在这一层铺上炉灰,这样小狐狸的粪便可以从第一层的木条空隙间直接落到这一层,清理的时候只要直接把这块木板取出来就好,非常方便。

  她先把木笼子放雪堆里打扫干净,然后才拿到柴火棚里,里面靠近角落的位置铺上厚厚的茅草,木笼四面则用草垫子加塑料布蒙严实。

  白天的时候把正面的草帘卷上,夜里再放下来,小狐狸可以在天气好的时候出来晒太阳。

  这样,等把小狐狸放进去的时候,她还嫌不够,又特意找出一条小被子给它盖上。

  小狐狸被从温暖的屋里抱出来,显得有点委屈,苏慧兰为了安慰它,又给它接连喂了几块猪肉和一小碗温水。

第46章 “送行” 等忙活完这一切,都已经快到……

  等忙活完这一切, 都已经快到中午了。

  苏慧兰歇了一会儿,想着奶奶今天一直在丁家陪着,肯定不轻松,便向福册要了一只屠宰干净的母鸡, 打算给奶奶熬一锅鸡汤。

  把整只母鸡放进锅里, 灶下用小火慢慢炖煮, 又泡了一把本地的蘑菇, 等鸡汤开锅的时候放进去, 既营养又美味。

  许是先头照顾小狐狸有些累了, 苏慧兰本来是坐在炉灶前看火, 谁知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再次睁眼是苏奶奶把她叫醒的!

  “兰兰啊, 你咋搁这儿睡啊, 这蜷着身子多难受啊!”

  苏慧兰揉揉眼睛, 一看表,嚯, 这都一点多了!她居然在这小板凳上睡了这么长时间,想起锅里的鸡汤, 赶忙要去看火, 结果这一动才发现两只脚全麻了,差点当场摔在地上!

  苏奶奶吓了一跳,赶忙一把扶住孙女,“慢点、慢点!这是脚麻了?你说你这孩子,奶奶就出去半天,你就不知道照看好自己!”

  苏慧兰揉着脚丫子直咧嘴,好容易等这股子酸麻劲儿过去了,忙问奶奶吃没吃饭,怎么现在才回来。

  “吃过了!你李奶奶非拉着俺, 说啥也不叫回来,俺就随着他们吃了一顿!”

  乡下半丧事,除了出殡当天一顿正式宴席外,停灵期间也会每天两顿招待来帮忙的乡邻和远道来的客人,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大锅饭,但是这年头谁家也不富裕,没干啥活、或者家近的人家都非常自觉的回家,不会留下来给主家添麻烦。

  苏奶奶又问孙女吃没吃,一听苏慧兰说没吃,赶忙张罗着让孙女先吃饭!

  老太太掀开锅盖,“奶一回屋就闻着这股香味了,俺就想着,准是俺宝贝孙女给俺做好吃的了!瞅瞅,这鸡可真肥实!”

  苏奶奶说着话,就先给孙女盛了碗鸡汤:“兰兰啊,你没吃饭,你先喝一碗垫垫肚,奶用灶坑给你烤个馒头,这个最快!”

  苏慧兰瞅瞅炉子,炉膛里还剩几块烧红的木炭,也没让奶奶动手,自己把早上吃剩的馒头用筷子穿上,放到里面烤,一会儿就烤的外皮焦脆,上手轻轻一掰,就是一阵焦香四溢。

  苏慧兰就着香喷喷的鸡汤,很快吃光了一个烤馒头。

  苏奶奶就坐在旁边,一边喝鸡汤、一边看着孙女吃饭,时不时还要劝她多吃两口。

  “多吃点,一会儿要去给你丁太爷送行,到时候要往西走挺远,不吃饱,到大野地里风一吹该冻透了!”

  这边所谓的“送行”,就是出殡前一天,孝家和亲朋好友带着给逝者预备的供品、扎纸等走出村子,一路往西,寻一个风水位置好的地方停下,摆上供桌,由孝子们焚香祷告后,将所有纸扎的牛马(男扎马,女扎牛)、轿子、童子、连同供品一起烧掉,代表大家一起来送逝者这最后一程,安抚其魂灵早日归西的意思。

  当然现在也没人敢烧纸人、纸马这些东西,也就是带上点供品,上柱香念叨念叨,等天黑以后,再在灵前偷偷烧点纸。

  苏慧兰不是很明白这些规矩,都是听奶奶一点一点给她解释。

  “老爷子这日子赶得巧,要是在家停三天的话,就赶上初八了,都说‘七不出、八不埋’,初九、初十这两天日子又不好,所以你丁二叔爷和你李奶奶最后一商量,就定明天早上出了,反正老爷子寿材啥的都是现成的,咱这嘎达埋人又都在后山那一个坡上,也就再没啥准备的了!”

  苏奶奶有些感慨:“俺看啊,这是老爷子心疼儿女,不忍心一直在家拖累他们,是想早点入土,让你丁二叔爷和李奶奶也安心啊!”

  逝者在家多停一天,各项花费也就多一天,加上要耗动左邻右舍都来帮忙,虽说这都是互相的,可难保不会多添别的麻烦,为此欠下更多人情,所以苏奶奶才会这样说。

  可能老人家一谈到这个问题总是有些敏感的,苏慧兰不像让奶奶多想,便放下饭碗,拉着老太太去东边柴火棚子看小狐狸!

  瞧见那木笼子里盖着小被子、只露出尖耳朵和尖嘴巴的小家伙时,苏奶奶当真吓了一跳!

  等听孙女说了这小东西的来历后,苏奶奶也觉得受伤的小狐狸挺可怜的。

  不过老太太也担心孙女会被咬伤,便又免不了多说了两句,让苏慧兰下次别这么冒失,万一真撞见啥别的猛兽的话,受伤的反而可能更危险!

  苏慧兰忙跟奶奶保证以后一定会注意。

  看完了小狐狸,祖孙俩就出门又去了丁二叔爷家。

  这时的丁家院子里已经站了不少人,除了孩子和年岁太大走不了远路的老人,村里的人基本都来了。

  等了约莫半个小时,一直阴沉沉的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

  “送行”正式开始,孝家长子打头,一路往西,手里拿着一把扫帚,边走边扫,意思是替逝者灵魂扫去前方障碍。

  孝家子孙后是四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负责抬供桌,苏慧兰眼尖的看见前面左右两边负责抬桌的是罗天成和苏大奎。

  再后面就是村里来送老爷子的乡亲们,苏慧兰挨着奶奶,旁边站着大伯一家。

  大概是担心苏慧兰没经历过这种场面,二哥苏卫阳一直站在她另一边,大伯和大伯娘则紧跟在她身后,正好将她团团围在了中间。

  队伍一直走到了村子西边两里开外的一片河滩地,齐五爷才让大伙儿停下,然后摆供桌,孝子们点香扣头,因为不能烧扎纸,齐五爷就冲着西边大声喊了几句。

  河滩地空旷,风声很大,苏慧兰站在人群里,离得位置有些远,听得不是很清,只大约明白那话是让逝去的丁老太爷多担待,情况如此,也别为难子孙。

  回去的路上,去时飘散了一道儿的雪花竟慢慢停了。

  大伙儿按照规矩先绕着村子走了一圈才进村,据说这样是为了不让逝者的灵魂跟着一起回来。

  当人们陆续踏入村口的时候,阴沉了一整天的天空居然在东边亮起了一角,阳光穿透浓密的乌云,洒在被群山环绕、白雪覆盖的小村子上,有种惊心动魄的美丽。

  苏慧兰眺望着那一抹儿遥远的金红色,长长的出了口气。

  就在祖孙俩快到家的时候,后边人群里突然起了一阵喧哗。

  不过这喧哗起的快、消的也快,苏慧兰和苏奶奶都没放在心上,直到第二天上午丁老太爷出殡后,丁家正式摆桌答谢乡邻,听同桌的大奶奶提起,才知道怎么回事。

  原来是昨天“送行”回来,大伙儿都准备各自回家,结果吴大宝他妈还想跟着去丁家蹭一顿饭,叫村里一个性子厉害的婶子给当众损了一顿!

  说人家去吃饭的要么是落忙的,要么是随了重礼的,问她有啥?

  别说干活的时候没见着人,就光说随礼,村里哪家不是最低二毛钱,到他们家扣扣搜搜就拿了五分,当初他们家吴老爷子办事的时候可没见谁拿过这个数,这么大的票也不怕把手脖子坠折了!

  总之就是一通损,损的前边跟一帮子老爷儿们一块走的吴二楞都呆不住,过去骂骂咧咧把人拽回家了,听说回去就是胖揍一顿,让她今天都不准出屋,那动静大的外边过道儿的人都听见了。

  苏慧兰和苏奶奶也是听得无语,这人也实在太爱占小便宜了。

  一个苏慧兰叫“五奶奶”的老太太,听完就四下张望了一圈道:“怨不得了,俺就说今天咱这边席上咋这么消停,原来是她没来,可算不用听她叨咕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了,这可好!”

  大奶奶闻言把烟袋锅儿往桌上一磕,眼皮也没抬:“你可别高兴太早,这人除非叫人拿炮筒子堵住门口,要不别的啥招也不管用!等着吧,这还没开席呢!”

  果然,这边正式开席上第一道菜的时候,吴大宝他妈就顶着一个大黑眼圈、手里拉着不情不愿的吴大宝,后面缀着一串三个闺女,闹闹哄哄的来了。

  这人在村里人缘不好,大伙儿都不大待见,也没人跟她主动打招呼,她也不管,拉着儿子寻了个空子就挤上了苏慧兰对面那张桌,从袖头里摸出两双筷子,给儿子一双、自己一双,照着菜碗就夹了一大筷子菜往嘴里塞!

  她自己吃着,还不忘招呼儿子:“宝啊,赶紧吃,这里头可有肉呢!快点,一会儿就没了!”

  她们娘儿俩的位置正好跟苏慧兰正对着,吴大宝一抬头就看见了苏慧兰,瞅瞅在桌子上横划拉的他妈,再看看同桌其他大人们眼里的厌烦,已经渐渐有了羞耻心的吴大宝立时就待不住了!

  “俺才不吃!”

  这小子通红着脸吼了这么一句,就撒腿跑出去了!

  “哎,宝啊,你嘎哈去?这饭还没吃呢!”

  吴大宝他妈想追,可又有些舍不得这桌席面,犹豫了一瞬,一回头看见后面三个木头桩子似的丫头,立马来了劲儿,张嘴就骂:“一个个死面揍得,眼睛都长尿桶里了?没看见你们弟走了,还不赶紧去追!”

  吴家三个女儿闻言立刻都像松了口气一样,赶忙低着头一个跟一个的出去了。

  吴大宝他妈见状更是来气,叉着腰骂道:“一个个就欠骂,让去找人,去一个得了,还他妈X都去了!带你们来嘎哈的?一帮缺心眼儿的玩意儿!”

  这时,苏慧兰旁边的大奶奶忽然“砰”的一声重重拍了下桌子,对着吴大宝他妈就是一声厉喝:“这是啥地方,让你在这嘎达满嘴喷粪!不想待就滚出去!你公爹活着的时候还得叫俺一声大嫂子,俺不嫌乎替他管管少教的东西!”

  两边桌上的女眷雅雀无声,吴大宝他妈一下就成了缩脖儿的鹌鹑,再不敢吱声,老老实实的坐回了位置上,也不像之前那样满桌筷子横飞,叫同桌的人都解气的很!

  苏慧兰这边的五奶奶转头就给大奶奶比了个“大拇指”:“大嫂子,收拾这货,还是你行!”

第47章 不择手段(一) 大奶奶正夹了一筷子菜……

  大奶奶正夹了一筷子菜要往苏慧兰碗里放, 闻言摇头:“不行,老了,这要搁年轻那会儿,俺非把她撅出去不可!”

  苏奶奶就劝道:“行了, 咱不跟她一般见识!那就是个山炮, 跟她生气都犯不上!”

  其他人也都纷纷点头。

  没人惹事讨嫌, 众人安安静静把这顿饭吃完了。

  虽是白事丧饭, 但大伙儿都认丁老太爷这是“喜丧”, 席间不兴流泪难过, 气氛倒比苏慧兰想象的要轻松许多。

  家家来的基本都是大人, 男女分席而坐, 女眷这边除了大奶奶这样的老人, 像柳枝大娘和大伯娘这样媳妇辈的, 都要去厨下帮忙,等两边席面结束再单独摆桌。

  这边“白事”宴席上菜品要单数, 且主要以清炖为主,不能红烧、不能爆炒。

  一桌五道菜, 分别是白菜炖粉条、酸菜炖五花肉、排骨炖干菜, 还有一道猪头肉和下水两掺的拼盘,最后一道是炖大豆腐。

  在本地,“白事”席上不管几道菜,最后一道一定是清炖大豆腐,约莫是取其“一清二白”收尾之意。

  每道菜的味道都不错,菜里的肉用的是丁家之前没来得及杀的年猪,用料很足,而且除了最后一道大豆腐,基本道道都是用大盆盛装。

  大伙儿都夸这是丁家仁义, 人实诚!要是赶上那心眼多、会算计的,盛菜的盆小不说,里头划拉划拉也找不出几个肉丁,就拿不值钱的头蹄下水充门面!

  当然这样的人家也很少,苏慧兰瞧见说这话的五奶奶往对面埋头苦吃的吴大宝他妈那里瞄了两眼,立时也就知道这是谁家的“黑历史”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5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9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金手指在1972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