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越之填房日常_分节阅读_第83节
小说作者:晨晓茉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676 KB   上传时间:2020-12-28 19:17:03

  “如今也是这般,舅舅家今天娶媳妇明天嫁女儿,我们家里紧紧巴巴的买不起宅子,二叔那处也是祖母用嫁妆银子买的,不算二叔的,是祖母的。”

  “至于她老人家将来想要分给谁,随她高兴便是。”

  “您和父亲有我们几兄妹孝敬呢。”曾淑安慰地握着她的手,“您就放心吧,不用操心银子的事。”

  田氏,田氏气得说不出话来了,“我怎么有你这么一个笨女儿!”

  “真是不开窍!你娘我都穷得掀不开锅了,也不给我想想法子!”

  “挣些银子来!”

  曾淑无奈,“我上次拿回来的银子您又不要。”

  “这怎么能一样呢?”田氏左右看了看,小声道:“你拿回来的那是侯爷给的银子,要是让侯府知道你拿银子回娘家,她们指不定怎么折腾你呢!”

  “娘要的是正经的银子!”

  “给你爹买些书、给你大哥和二哥买几身好料子的衣裳、给你大侄子二侄子请个好先生,还有过年过节的时候给你回些好东西,哪一样不要钱?”

  “家里又没有别的进项。”

  “侯爷不在意这些的,”曾淑解释,看到母亲瞪圆了眼睛无奈举手道:“好好好,我想办法,女儿给你想办法!”

  ……

  刘玉真几个陪着老太太用过午膳,然后就到客房歇响,醒来时疲倦已消失了些许。

  康哥儿兴致勃勃地围着陈世文,“爹爹,你上次来京城,就是住在这里吗?”

  陈世文摇头,“上回我和几位好友住驿站了,只来拜访过几回。”

  康哥儿哦了一声,过一会儿又问道:“那,那我们也要住驿站吗?”

  “不是,你娘在京城有宅子,我们去那宅子里住。”陈世文答道:“你问这个作甚?我们在路上的时候住过驿站了,你还嫌弃屋子里有味呢。”

  “不住驿站,”康哥儿仰起头,“曾外祖母家里的奶酥包真好吃!我们能多住一阵子吗?”

  陈世文哈哈笑,“这奶酥包京城里到处都有,你想吃便让你娘打发人去买。”

  “娘……”康哥儿立马跑到刘玉真身边,“娘,我想吃奶酥包……”

  旁边听着的刘玉真笑道:“明天就让人去买,今日就先吃曾外祖母家里的吧,好了,你们今日的功课还没做,快随着姐姐去做功课去吧。”

  康哥儿乖巧地点头。

第93章

  晚间, 上衙的和去学堂的都回来了, 又是好一番热闹。

  刘玉真也把下午从箱子里取出来的见面礼送了出去, 都是在南边采买的料子、首饰、文房四宝及摆设等。

  礼物不是很贵重,但胜在风格不同,北方的物件大气端庄, 南方的则是小巧玲珑, 别有意趣。

  众人都高兴地收下了。

  饭后, 邹氏喊了她们去说话。

  “真姐儿, 快来让外祖母好好瞧瞧。”邹氏眼眶微红,拉着她不放手,“下响午的时候我问了你娘, 好孩子,苦了你了!”

  “那王氏,整天摆着一副贤惠模样,其实啊,就是个黑心肝的,打量着你们是晚辈不知道呢。”

  “你莫要理会她。”

  “如今来了京城,有外祖母给你做主呢。”

  “多谢外祖母。”刘玉真冲着她笑,外祖母邹氏和母亲长得很像,她看看她,再看看对面坐着的母亲,有一种看到了二十年后的母亲的感觉。

  略神奇。

  老太太看看她, 又看看曾淑, 叹道:“如今看到你们两个啊, 我就想起了你们小时候。“

  “那时候家里就两个女娃娃,你们两个感情好夜里也要睡一个被窝,说一宿的话都不累,性子也像,都是那胆大包天的。”

  “都是一家子姐妹,如今也要亲近起来才好。”

  “真姐儿你若有什么事啊就找你表姐,”邹氏指了指另一侧坐着的曾淑道:“不要把她当外人,我们家里头啊,就数她最机灵了。”

  “你们年轻人喜欢什么啊,我这种老太婆子是不知道咯。”

  “都是祖母教得好,”曾淑亲热地揽着邹氏的胳膊,对着刘玉真道:“真表妹,我这几日都住在家里呢,你有什么事就来找我,这京城我熟得很,哪儿的东西好吃,哪里的地方好玩,我都知道呢。”

  “还有哪家银楼的料子、首饰最时兴,也都逃不过我的法眼。”

  曾淑这样一说,刘玉真也渐渐找回了小时候喊她淑姐姐时候的感觉,笑道:“那就先多谢淑姐姐了。”

  “莫要跟我客气,”曾淑道:“侯爷不在家,如今我就是闲人一个,什么时候都是有空的。”

  ……

  京城的这座三进院子有些老旧,前些年都是租出去的,无论是曾氏还是刘玉真都没指望能收多少租子,只是为了给房子增增人气,免得衰败了。

  曾氏跟着他们一起过来,望着内院正房那新刷的漆感叹道:“这是母亲当年花了五百两银子买的,本来是想着让我们一家在京城有个落脚的地。”

  “却没曾想,这么多年了我从未住进来过,如今再来,你都要到生儿育女的时候了。”

  “娘,”刘玉真在一旁扶着她,劝道:“您的好日子在后头呢,还要抱曾孙的。”

  “真是不害臊。”瞧了瞧左右,曾氏低声道:“昨日你外祖母问我你成亲这都快两年了,怎么还没怀上。”

  “训了我一通。”

  “你那药丸子是真没吃了?可要找太医来瞧瞧?”

  “不用,”刘玉真轻抚着肚子,也跟着小声道:“我没事,您不用担心。”

  曾氏正要说什么,却被跑过来的康哥儿打断了,他兴冲冲地说:“娘亲,娘亲,花,院子里好多花!”

  “红的、黄的、还有蓝的!”

  刘玉真冲着康哥儿点点头,然后目光越过他看向了其身后快步跑来的一对上了年纪,有几分眼熟的夫妇,疑问道:“你们是?”

  那对老夫妻跑过来,激动地冲着两人磕头,“小的见过太太,见过姑娘,我们是春杏她爹娘啊!”

  “日盼夜盼,总算是盼着太太和姑娘了!”

  “老太太让人跟小的们说您二位就要到京城了,让修缮这宅子,小的丝毫不敢怠慢,如今这大门、窗户、桌椅等都换了新的,老太太也让人送了些摆设来。”

  “还栽种了太太和姑娘您喜欢的花木,养了这些个月,总算是等到太太和姑娘了!”

  “是翠娘啊,你们也这么老了,”曾氏感慨地看着他们,“这些年辛苦你们了。”

  春杏爹娘被这么一夸顿时大喜,被伤感和激动交杂的情绪感染得眼眶都红了,“不辛苦不辛苦,能侍候太太是我们几辈子的福气呢!”

  刘玉真身后的春杏也是激动万分,紧紧地望着多年未见的父母亲,险些落下泪来。

  和春杏爹娘说了几句话,问过宅子里的一些事后,几日才知道这宅子去年就收了回来,然后便是修缮、拆建,和之前有了些许不同。

  春杏爹娘因为是曾氏留在京城的人,所以这修缮事宜是他们在老太太的指示下跑的,好了后便在这里管着事,打扫屋子、打理花木等等。

  除了他们两个以及他们大儿子外,这里还有两个下人,一个是厨房的、一个是做粗活的。

  而屋子里的摆设是近些日子老太太收到信后才让人添置的。

  曾氏身侧,一个老太太派来的管事媳妇总算找到了话头,插嘴道:“老太太心里念着太太和姑娘呢,这宅子每天都要问三回。”

  “小到这一砖一瓦,大到这院子里的石榴树都是新换的,好意头。”

  “姑太太、表姑娘、表姑爷,您几位看看这宅子可还有哪儿不满意的,我这就去回了老太太。”

  “老太太说了,有不满意的就换了,要住得舒心才好呢。”

  “我是挑不出什么错来的了,”刘玉真笑道:“都妥帖得很,你觉得呢?”她看向了陈世文。

  陈世文刚从前院回来,一把捞住了康哥儿让他莫要乱跑,然后吩咐一直跟在刘玉真,如今正蹲下身子看蝴蝶的慧姐儿看住弟弟。

  末了听到她的话答道:“有劳了,这宅子好得很,回去替我们谢过老太太,待我们休整几日再去向她老人家请安。”

  那管事媳妇连道不敢。

  在新宅子里逛了一圈,曾氏就回去了,这里就只剩了他们一家。

  四个主人、一个嬷嬷、两个大丫鬟、两个小丫鬟、一个厨娘、三个小厮,一共是一十三人,他们是刚从南边过来的。

  其余的就是春杏爹娘、她大哥、两个老太太给的做活的下人。

  宅子里总共是一十八人。

  刘玉真准备再买几个,便和陈世文商量,“家里人少,厨房有两个人也够使了,不必再添。”

  “至于我身边,桂枝成亲后还是会回来侍候,有她和春杏我也不要旁的。至于嬷嬷、如今两个孩子正是学规矩的时候,就托给嬷嬷吧”

  “慧姐儿年岁不大,日常都是跟着我学习,一个梅香也够了。”

  “倒是康哥儿,菊香一个人快看顾不过来了,给他添个书童或小厮吧,选那十岁上下,人也知理稳重的。”

  “这事你做主吧。”陈世文在教慧姐儿写字,道:“康哥儿还有几个月才读完蒙书,早买了来让他也跟着学几个字,往后跟着康哥儿上学去。”

  “那我问问外祖母,请她老人家选个靠谱的人牙子。”

  刘玉真在本子上记了一笔,继续说道:“你这边可要再添人?钱贵你是想让他做外管事的吧?那你可要添个书童?”

  “对,外头的事让钱贵去办,至于我这边,我哪需要添什么人?”陈世文笑道:“我就在家里头读书,用不着添。”

  “那好,”刘玉真又记了一笔,“那既然钱贵做了外管事,那门房这边就让春杏她爹做,他也在京城待了几十年了,人也认得些。”

  “然后我这边的内管事,就选春杏她娘吧。”毕竟是忠心了母亲几十年的人,刘玉真也不好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们家。

  况且和选她爹做门房的原因一样,春杏她娘在京城几十年,如果要吩咐什么事情,的确是他们比较方便。

  不然若是让桂枝去,买块糕都要问许久的路呢。

  “外祖母给的那两个,就都还是做原来的活计,也不必更改。至于厨房采买,就先让李三和冯大去做,他们一个油滑一个老实,做这事最好不过了。”

  “如此,就是买一个书童、两个浆洗的下人、两个粗使丫鬟、如此就差不多了。”刘玉真略算了算,“如此十九个下人,每月便是二十两银。”

  每年便是两百多两。

  这个金额在一年多前年入六百多两的刘玉真看来,是有些多的,但是如今的她却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此番到了京城,外祖母把母亲这十年的嫁妆所得都给了她,除去每年节礼、寿礼等花费,还有母亲给她置办的嫁妆、此番修缮宅子用去的,还剩三千多两。

  所以她如今银票就有三万两,而榨油开油铺,吃食铺子等等每月能有两百多两进项。至于一年收一两次的稻田里的鱼、山上的果子、陈年的稻子等等,每年也有一千多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0页  当前第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1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越之填房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