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古代搞基建_分节阅读_第89节
小说作者:星陨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17 KB   上传时间:2020-11-09 19:29:33

  尽管距离天下百姓们都能遮挡严寒的数量还很远,却在慢慢一点点的把这个庞大的数量给缩短着。

  咸阳城内,由公孙起全权负责服装加工厂的事情,赵燕歌则忙死了官报的排版事宜。

  用家们的话来说,这是他们大秦第一次发行的官报,意义重大,是未来能记载于史书上面的大事件,自然要做到尽善尽美。

  这话史学家们难得的赞同,甚至还专门派了一人全程跟踪官报排版的过程。

  就像家们所说的那样,史学家们把报纸的发行认定为史书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说活字印刷术能够让文字普及到整个天下,那报纸就意味着大秦的通讯手段在进一步的加强和流通。

  尤其是看到家们熟练的使用信鸽接受来自大秦四面八方的信息时,史学家们终于正视了在他们一旁上蹿下跳,一直没个正行的家伙们,现在终于找到了一份正当的职业,不再让他们心生鄙夷。

  第一份大秦官报,里面自然得满满都是干货。

  北方边关长城的建筑进度、被收复的草原部落之间的磨合关系、大秦施工队的建设进度、南方地下排水系统到目前的进展、海边海鲜罐头加工厂的送货范围……

  大秦今年需要商定的各种法案、去年受灾地区的税收和周边粮价的调控、已经彻底变成王田制的各个郡县、去年对大秦有所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

  满满的干货把家们原先预想中的页数一下增加了不少,他们看着那些信息板块左右为难,觉得删减哪一个都不舍得。

  更别说赵燕歌和公孙起身为帝后在第一份官报上面所占的首页和份量。

  看到他们那么为难,赵燕歌有些好笑道,“既然不想删,那就都发行出去吧。”

  “可是陛下,这样一来,官报和民报就有了很大的差别了。”家们道。

  一开始,官报的页数和民报是差不多的,可是现在满满的干货,官报的页数已经趋向成册,不管是封面还是内容,已经够的上收藏的价值。

  “官报的发行天数和民报不一样,没必要让官报变得和民报一样。”赵燕歌道。

  如果说民报是‘日报’,那么官报就能算的上是‘周报’,原先众人还商量着把官报变成‘月报’,后来想想大秦如今已经变得更为畅通的情报系统,七天一份‘周报’,时间上赶赶还是能做到的。

  加上情报收集和整理,然后印刷成册,再由咸阳城派发到各个郡县,距离咸阳越晚的郡县收到的官报就越晚。

  可就算如此,这速度也比他们之前先向中央申请,得到批准一个来回所花费的时间要少的多。

  而距离咸阳城近的郡县,一两天之内就能够用到,比大部分的郡县都能提前一步收到信息。

  民报自然用不上全国各地的信息,除了少数极其重要,中央播报的信息,民报上面的信息大都以附近方圆的事情为主。

  自然,能登报纸的一般都是严谨的,已经调查清楚的事情,所谓胡编乱造、虚假宣传的事情当然要从一开始就杜绝掉。

  “这样一来你们家们不就没办法写了么。”史学家们不由愣道。

  “怎么会呢,只要我们明确好什么是,什么是真实事件就行了,再说了,写可不算是在胡编乱造。”家们道。

  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很有自知之明,那就是写故事的,尽管那些故事大都天马行空,是他们凭空想象出来的,他们也想用自己的笔写下来。

  之前用文言文拽词的时候,他们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直到后来用白话文书写以后才觉得他们的故事书写的更加流畅。

  如果他们的想法被赵燕歌知道了,那么赵燕歌一定会说,这是他们家们‘水数字’的灵魂正式觉醒了。

  看到自己夫妻两人的‘定妆照’,画中的男人气势逼人,威严神武,女人身姿飘逸,面容温婉,寥寥几笔,就把赵燕歌和公孙起的神情给描绘出来,水墨画风让两位当事人都不怎么欣赏的来,可是文武百官们看了都说好。

  大秦第一份官报,首页所印刷的就是赵燕歌和公孙起夫妻两人的肖像照。

  明明是索然无味的黑白画像,文武百官们却看得津津有味。

  官报发行,他们身为大秦官方的一员自然也会有份。

  看到官报内,右相、左相和公孙太尉三足鼎立,却又融洽至极的画像,众人心中有一股说不出的羡慕。

  代左相更是袖中攥拳,眼中释放出异样的神采,把下一份的官报印上自己的肖像图当做自己目前的努力目标。

  官报的数量和民报没法比,除了郡守,也就县令能够领取到一份大秦官报。

  就在大秦第一份官报被派送到全国郡县的路上,大秦的第一份民报正式在咸阳城内发行。

  和用料厚实的官报不同,民报的纸张很薄,报纸页数少,上面用活字印刷术印刷着咸阳城附近的各色事宜,一大清早的就有人开始在街头上叫卖。

  这个时候人都已经起来,还没出家门就听到外面传来响亮的吆喝声,声音清脆,宛若铃铛一般。

  “卖报,卖报,大秦日报,一钱一份了!”

  只是一钱,对于居住咸阳城的百姓们基本不成问题,可问题是他们不知道报纸是干什么的啊,自然不会去买。

  卖报纸的是一些年岁不大的孩子,正是咸阳城郊外那个乞儿村庄内的孩子们。

  一听到他们有事做,他们天不亮就爬起来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有些放不开嗓子喊,可是看到报纸无人问津,立马就把些许羞涩给抛到了脑后去,扯着嗓子吆喝了起来。

  这不,就有人上前来询问了。

  “这是报纸,上面记载着咸阳城附近大大小小的消息,比如隔壁的某个县城,他们家的庄稼长势比别人家的都要好呢。”小报童不由露齿一笑道。

  “除了这个还有很多,报纸上面都有。”

  “这是个好东西,可惜的是我们不认识字啊。”百姓们叹息着说道。

  “不过只是一钱就能买到文字,非常划算,给我来一份这个什么纸。”

  “是报纸,谢谢惠顾。”

第107章

  把报纸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的看,看着那些蚂蚁大小,它认识他们,他们却不认识它,百姓们稀罕道,“原来这就是文字啊。”

  “文字原来长这个样子啊!”百姓们看着报纸上面的字道。

  赵燕歌开的【墨斋】很受文人和士大夫们追捧,赚的钱也很多,可那注定只属于一小部分人,而天下百姓们平时都是见不到文字的,

  就连官方颁布下去的官榜也得由衙役和读书人来为他们解读才能听的懂。

  这次看到报纸上比他们家中的“契”上面还多的字,只觉得满心敬畏。

  花一钱买一份他们根本用不上的报纸,大多数百姓们起的都是把报纸带回去当传家宝的心思。

  别的不说,就光这些文字和笔墨加起来就超过他们的一钱了。

  看不懂文字的百姓们拿着报纸可能察觉不出哪里不对,可是读过一点书,认识一些字的人看了报纸后只觉得哪里有些不对。

  “小童,这些字上面的东西是什么?”有点文字基础的人指着报纸上面的拼音字母问道。

  小报童看了一下,声音清脆道,“这是拼音。”

  “拼音是什么?”那人不由奇道。

  “不知道,我们只知道那是拼音。”小报童挠头道。

  心中的疑惑没有得到解答,那人不由有些沮丧。

  不过他认识不少字,就算不知道拼音是什么,也能看下去。

  眼看着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小报童继续大声喊道,“卖报了,卖报了,大秦日报,一份只需要一钱。”

  一钱,不管在哪里都是最底层的货币,一听到这么小的数额,百姓们的注意力纷纷聚集了过来。

  可终究,能够狠的下心买一份无用的报纸的百姓是少数的,不过好在咸阳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

  等太阳已经高高挂起,小报童嗓音有些沙哑的吆喝着,不由吸引了几个身穿学子袍的人。

  “报纸?那是什么东西?”他们出来的晚,小报童已经不知给百姓们讲解过多少次,这次刚要出口,就被看出他已经很疲惫的学子们制止,“小家伙,你也喊累了,歇歇吧。”

  “我还不累呢。”小报童开心的笑道,虽然嗓子有些哑,可是他们的荷包却叮当作响的给予了他们无限坚持下去的动力。

  大街上叫卖报纸的小报童们很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所收获,这让年纪还不大,却已经在世间吃过很多苦的他们感到非常的开心。

  因为年纪小,村子里面的大人都不让他们进工厂干活,可是早就已经懂得很多事情的他们并不想一直看着大人们劳累,都想为大人们也分担一些身上的重担。

  这次卖报就是绝佳的机会,没有固定的位置,满大街小巷的乱窜,身上报纸的份量也不重,每天除了有些费嗓子外,这个活计他们完全能够胜任的了,大人们也都很放心。

  “这是拼音?!”学子们翻阅着报纸不由愣道。

  “是拼音没错。”注释拼音是稷下学宫的一门课程,他们对此非常熟悉,可是他们想不到为什么会在稷下学宫外见到拼音注释。

  “请问,这报纸是谁做出来的?”学子们看向身旁的小报童道。

  小报童有些声音沙哑道,“大秦日报,这是大秦官方机构所发行的。”

  众人听了瞬间释怀,不过还是感到奇怪,因为小报童不管是从哪个方面,都和高高在上的大秦官方机构扯不上什么关系啊。

  就连他们稷下学宫的学子们,也只有最优秀的那批人才能和朝堂之上扯上点关系。

  “找到了,报纸上面说,今天是大秦民报发行的第一天,此后每天大秦都会发行日报,为大秦民众传播周边的信息。”

  民报上面自然没有赵燕歌和公孙起等人的肖像画,基本都是咸阳城附近刚发生不久的事情。

  看到报纸上面事件被标注的日期,众学子们不由愣道,“前天在隔壁县的事情,这上面也有么?”

  这中间才只隔了一天呀!

  速度快的简直让他们忍不住怀疑这起事件的真实性。

  如果说远的事件不能分辨出真假,那就去寻找身边的事情寻求验证。

  “【食楼】为庆祝大秦日报的发行,连续七天半价优惠,真的假的!”

  “【玉研阁】和【墨斋】也是,我们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学子们盯着【食楼】和【墨斋】不由两眼放光道。

  报纸上面的信息还有很多,他们挑了自己目前最在意的去验证。

  先是去了【墨斋】,证实了七天之内的半价优惠,众学子们不由欢呼一声,立马涌入进去,开始了买、买、买的购物模式。

  想想啊,平时只能买一份东西的钱,这几天居然能买到双份,这是让他们这些喜爱笔墨纸砚的文人感到多么惊喜的一件事啊。

  除了今天进去【墨斋】购买东西的客人们,看过报纸的人是最先知道【墨斋】打折的消息。

  【食楼】和【玉研阁】的情况也差不多,等第一批买了报纸的人把消息一传出去,众人纷纷涌进三家店面。

  大秦第一份民报,赵燕歌给出了七天半价优惠,给出福利的同时,也算是做了一回广告。

  报纸的出现就像是信息塞闭的底层百姓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宛若他们的耳朵和嘴巴一般,让距离他们很远的事情都能接收到。

  百姓们的确不认字,但是他们能找认识的读书人给他们念啊。

  一份报纸被会认字的人读出来,百姓们则搬着小板凳们围在周边看着,就这样缓慢而自然的接受着报纸的到来。

  咸阳城报纸发行的第三日,其余郡县的日报也开始陆续发行起来。

  快马疾驰所送到的官报也到了郡守和县令们的手中。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3页  当前第8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9/1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古代搞基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