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古代搞基建_分节阅读_第25节
小说作者:星陨落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17 KB   上传时间:2020-11-09 19:29:33

第31章

  “是真的村长,再过几天我们就要去镇上上任了。”

  周边村子时常聚集有集会的村庄也有一处银行,只是规模和镇上的没法比。

  老村长听完眼睛直发亮,“好,好好,这样一来你们也算是有一条出路了。”在镇子上工作,怎么都比在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强。

  几家欢喜几家愁,等几位归来的老兵拜别村长,挨家挨户去送战友遗物和抚恤金,除了少数的几户人家,整个村子里都有哭声响起。

  老兵们见过家人们,欢喜过后,躺在床上心里着实不是滋味。

  “那么多老的老,小的小,以后能多照看就照看一下吧,就当全了那些兄弟情了。”有老兵看着光秃秃的墙头小声呢喃道,眼前仿佛又回到那片血色的战场上,不知不觉伴随着哭声入眠。

  镇上银行开始营业的那天,附近听说了这件事的村子们里面的人全都跑过来看个稀罕,众人挤成一团围在银行的外面,愣是没有人敢踏出第一步,只敢在外面朝里看。

  “咦,那不是老刘村的刘大壮么,原来他真的是银行里面的人啊。”有人啧啧称奇道。

  “哼,那还用说,这么大的事情,你就是再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骗人啊。”老刘村的人开口怼道。

  “不过你们说银行真的能够存钱么?怎么存?”

  “我们怎么知道?要不,你先进去试试?”有人怂恿道,想让别人开这个头。

  那人头摇的跟拨浪鼓似得,连连后退,宝贝似的摸了摸自己腰上缠的铜钱,觉得钱还是放在自己的手中最安全。

  “怎么办?他们都在外面观望。”外面的人不进来,银行里面的人也急。

  终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走出人群,是周边村子里的老村长。

  老村长鼓起勇气推开玻璃门走进银行里面,只感觉银行的内部空间布置宛若皇宫造物一般,不是民间以往所有,见到熟人进来,柜台后的老兵们面容瞬间喜笑颜开,真诚劲十足。

  “村长,您怎么来了?”银行里面的人热情招待道。

  “还不都是为了你们,你们不是银行的职员么,帮我存一下钱吧。”老村长心中很是忐忑道,不过为了支持他们的工作,直接把半吊铜钱给拿了出来。

  这也是赵燕歌为什么会让老兵们回到自己家乡的原因,国家背锅和家乡面孔,可以很大程度的消除本地人对陌生事物的戒心,也能够让银行尽快的融入到当地。

  今天银行里面要是一群陌生人做接待,也就不会这么快进来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

  半吊沉甸甸的铜钱不过一会就换成了一张轻飘飘的纸,好似让老村长的心也跟着空了一般,手中拿着存折翻来覆去的看,“这个东西真的有用?”

  “肯定有用的村长,您可以去任意一家银行去把钱取出来。”

  “如果存折有损,您还可以拿着您的户籍来银行重新办理一份,完全不用担心到时候钱会取不出来。”银行柜台处的员工道。

  “不仅如此,钱存在银行里面还能钱生钱,比放在家里面强多了。”

  老村长心跟着不由一跳,道,“钱生钱就算了,到时候能把这笔钱原封不动的取出来就行了。”本来就是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村里面小子的,再多的他就没指望了。

  众人微笑着送老村长离开。

  一走出银行的大门,原本有些佝偻的老村长腰身立马挺直起来,手负在身后,脚下迈着八字步,悠哉悠哉的走向人群。

  “哇,老村长,你真的把钱存进去了?”众人惊叹道,对第一个进去银行里面的人心生敬佩。

  “那是,我拿着户籍,进去后一会就把存折给办下来了。”老村长心里丝毫不怂道。

  毕竟银行可是四世陛下开的,再怎么耍赖,也不会贪图他那半吊钱,干什么事都需要一个带头的,想来想去,他还是出头了。

  “存折,那是什么东西?能给我们看看么?”众人好奇道。

  老村长毫不防备的把存折拿出来给众人看,“你们别看这轻飘飘的一张纸,我可是存了半吊钱进去呢。”

  半吊钱就换了一张纸出来,听到这,不少人都把身体往后缩去,对银行的兴趣打消了一大半。

  “那村长你可要把这张纸给保管好了,别被人摸了去。”有人好心提醒道。

  不管在哪里,扒手可都是存在的。

  发现的了都被抓到边关干活去了,可还有很多没被抓到的扒手就藏在人群里面呢。

  “哎,存折认的可不是这张纸,而是存款人的户籍,不是本人前去办理,银行里面的人可不会认,那钱可没办法取出来。”老村长摆摆手道,没说的是银行里面的担任职员的都是退伍下来的老兵,身手了得,那都是在战场上见过血的人,真要是有扒手拿着存折进去取钱,那可真是自投罗网了。

  “这样一来,钱不就非常的安全了么。”众人听了感到心安道。

  毕竟就钱放在自己家里面也不是百分百安全的,时不时还得担心有贼来家里面光顾呢。

  世上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

  如果把手中的钱变成存折,哪怕丢失了也不用害怕钱财会遗失。

  不少人都对这种安全方式感到放心。

  有了第一个进去存钱的人,其余人也不再发怵,毕竟除了银行内部让他们感到陌生外,银行内部的职员都是他们熟悉的面孔。

  一股自己人的心态让他们心里不自觉的放松下来。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银行里。

  刚一开始时,办理存款的人并不多,哪怕存钱可以产生利息,也没有多少人大胆的把自己全部的钱财都存进去,都只少少的存了一部分做试水。

  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的银行开业。

  那些离家较远的老兵们也回到了家乡中。

  男人心捂着“扑通扑通”直跳的心口,突然有些近乡情怯。

  他离家数年,家中父母和妻女可还好?他刚离开赴边关的时候,家中女儿才刚出生,他还没来得及多看上几眼,只记得女儿瘦弱的身体,和像猫崽子一样细小的声音,那个时候,家里面很穷,妻子连喂孩子的奶水都不够,也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家里面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脚下一步步走着,终有到达目的地的那刻,男人心里面归心似箭,脚下却慢慢的停了下来,好似被定住一般。

  正在院中忙碌的妇人好似感觉到什么,回头看去,就看到一个身材挺拔的男人站在她家门外,模样很是眼熟,“夫、夫君,是你回来了么?”

  男人扯了扯嘴角,笑着哽咽道,“是我回来了,孩子她娘。”

  “以后再也不走了。”

  “我这就去告诉公爹公婆去。”妇人眼中带泪的笑道,跑着去了地里面,还没到地方,就大嗓门的吼了出来。

  正在地头里除草的夫妻听了一愣后,立马就往家里面跑去。

  看到家里比他预想中的少了一人,男人心不由猛的一沉,“孩子呢?”

  “你说大丫啊,她现在正跟着村子里面的孩子一起捡柴火呢,我做了一个柴房,家里人有空了就出去捡柴。”老汉说道,连忙朝门外大声呼唤着孙女的名字。

  一道清脆的声音由远及近的回应着。

  听到这个声音,一路急着赶回来的男人身体不由一松,直接倒了下来。

  大丫刚回来就看到家里面的爷爷奶奶和娘亲都围绕着一个陌生人打转,还没等她明白发生什么事时,老汉就跑的飞快的去镇上请郎中回来诊治。

  “大丫,快过来,你爹回来了。”妇人连忙把女儿带到自己夫君身边,眼中泪水涟涟,生怕好不容易回了家的了男人出了意外。

  等大夫过来后一看,道,“身体底子太薄,后又亏损严重,这不是病,不用吃药,以后只能少操劳,多吃点好东西才能把亏损的本源给补回来。”

  大夫走后,一家人都陷入愁云惨淡中,最终,老汉叹气道,“我身子骨硬朗,还能再干几年,以后就别让孩他爹下地了。”吃的好以他们家的条件是指望不上了,只能让儿子少操劳一些。

  男人醒来以后就看到自己床头坐着一个皮肤黝黑的瘦丫头,身上穿着打补丁的旧衣裳,长长的头发用地里面柔韧的茸草绑着,意识到这就是自己的女儿,男人冲着小丫头笑了笑,小丫头睁大眼睛却大叫着让家里面都过来,“爷、奶、娘,我爹醒过来了!”

  家里面的人纷纷齐聚,他母亲更是心疼的让自己的儿子多躺会儿。

  “爹,娘,孩子她娘,这是我从咸阳城给你们带回来的东西。”男人急忙把自己带回来的东西拿给家人看。

  除了多年军饷,巴掌大小的镜子和面霜,还有小女孩漂亮的头绳和最新式的农具图纸,走的是内部价,比外面便宜了不知多少。

  “有这钱真是烧的,你还不如自己多吃点好吃的呢。”老汉看了生气道,直到看到农具图纸,这才发现这根本就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东西。

  “老实说,这些东西你都是从哪来的?”

  “是四世陛下让我们这些退伍的人人手一份带回来的,说是新农具用着比老农具省力多了。”

  “不仅如此,陛下就连我们未来的路都安排好了。”男人笑着道,心绪渐渐平复下来。

  他的身体状况他最清楚,亏损成这样,在以前活不活的成都还不一定呢,可是现在,他却觉得自己有一股不一样的力量在支撑着。

  如今他的前途一片光明,他还想靠着自己的力量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呢。

第32章

  右相本以为银行的局面会被慢慢的打开,可是一个月后的银行流水却让这位历经数朝的丞相“嗖”的起身,动作快的一点都不像一个老人家。

  快速进宫拜见赵燕歌,右相指尖颤抖的把全国各地银行的总额存款拿给赵燕歌看。

  “陛下~,您看,这才短短的一个月,就堪比国库半年的税收了。”右相的声音都在颤抖。

  虽然已经想到了银行能够存钱,可是没有想到会能存这么多钱,这才短短的一个月,那以后呢,刚开始时人肯定是不会把所有钱财都拿出来的。

  赵燕歌看了一下数额,面不改色,对右相道,“望右相以后再接再厉。”

  钱再多又怎么样,进的也是国库。

  手里有钱了,右相不由心思浮动,道,“陛下,我们要不要把稷下学宫给建设起来,左相家里面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快要装不下了。”

  右相没说的是左相家的门槛都被踩烂了一个。

  “这样也好,有了稷下学宫就能容纳更多的文人一同讨论,左相也能尽快的回归朝堂。”赵燕歌道。

  建设稷下学宫的事情一出,瞬间惹的整个朝堂都沸腾起来。

  以两位丞相为首,大部分文人官员支持,稷下学宫很快就选址建设了起来。

  作为官学,秦朝的稷下学宫比之第一个稷下学宫的面积大了十倍不止。

  图书馆、论道堂、学子宿舍、学宫食堂……亭台楼阁、琼楼玉宇,其内又有墨香味弥漫,让众学子们流连忘返。

  尤其是图书馆,内部放置着他们断句好的书籍,每日都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凡是参与进去的人,无不心满意足。

  文人有百家之分,几乎每家人都能在图书馆内寻找到自己家的学术著作。

  光是听着上面给画下来的大饼,就有不少学子坚定了留下来了决心,不准备跟随着家中的长辈们离开。

  待稷下学宫建设的消息一出,天下皆惊,尤其是六国贵族们。

  秦灭六国用武力都没能让他们屈服,依旧还保持着前朝贵族的头衔,家中有才学的子弟从不入秦朝为官。

  可是现在呢,只是一座学府建立的消息,就让他们决定留下来,不再跟随着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这让无数六国贵族们直原地跳脚。

  “该死,早知道就早点离开这里了,也不至于让家中子弟被引诱选择留下来。”

  “没用的,稷下学宫建设的消息一出,多少在野的文人已经开始动身赶往咸阳城,准备入稷下学宫一看,我们就是把孩子们带回去了,他们也能再跑来。”另一位贵族愁道。

  不像他们这些家中的掌权者,会很在乎自身利益是否被侵犯,家中没有接触过庶务的子弟一般心地纯良,以往只一心钻研学问。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3页  当前第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1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古代搞基建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