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庶长子_分节阅读_第65节
小说作者:邈邈一黍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73 KB   上传时间:2019-12-23 20:17:50

  那熊皮自然也就不能用了,可熊瞎子照样能作为猎物,作为战利品去争取头名。

  一大堆的猎物,可谓是相当的显眼,能把它们带回去就费了不少功夫。

  魏时嘴上虽然没说,可心里头觉得这头名非岳父莫属了,这又是熊瞎子,又是豹子的,不算数量,光是靠质量就能取胜。

  事实上,还真不是如此。

  等到众人陆陆续续都带着猎物回来,魏时才发现皇家猎场有这么多宝贝。

  有猎到熊瞎子的,还有猎到老虎的,更有甚者,皇长子直接带回来了四匹狼。

  光看猎物的质量,还真分不出上下来。

  刘唐将军,在知天命的年纪,靠着猎物的数量,一举夺下围猎的头名,赢得了皇上拿出来的彩头。

  “将军还真是宝刀未老,朕记得你上一次拿头名,还是朕登基那年,一晃这么长时间都过去了,是该让这些年轻人们瞧瞧,老一辈儿的人还壮硕着呢,现在可不能就把尾巴翘到天上去。”

  这事儿史官必然会记下来,传到后世说不定也是件奇闻。

  他对此是乐见其成的,后世之人,最好是都能够了解到他治下的大靖朝,了解他这个皇帝,了解他的臣子,了解他的儿子。

  名垂青史,千古留名,这才是作为帝王的野望。

  被皇上夸了,一把年纪的刘唐脸上居然露出了些羞赧。

  “臣担不起圣上的赞誉,只盼着这把老骨头还能有点用。”

  就算是一辈子都上不了战场,他也能做圣上手里的刀,能做大靖朝手里的剑。

第91章 二更

  魏时带来的猎物,真就只能排在尾巴上,不过也还好,还有空手而归的人呢,总归不是最差的。

  再说了,他还准备了两首诗呢。

  围猎,一开始是武人的平台,比的是谁打到的猎物多,后来就是文人的舞台了,一人一副大作,不管是夸人的,夸景的,还是夸赞朝廷的,反正是一堆的花式彩虹屁。

  魏时的文采自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在写诗的文人里头,却是年纪最轻的,再加上周围都是老面孔,独他一个,对于在座的大多数人而言,都是再新鲜不过的面孔了。

  是以,还真吸引了不少目光。

  魏时疑心跟他今日这幅打扮也有关系,跟太子撞衫的不止他一个人,但是这些人里头唯独他跟太子身形相仿,而且还是同龄人。

  虽说能够在伴驾之列,就意味着他在皇上那边还是挂了号的,没被抛之脑后,不过一连九天的围猎,魏时倒是借此机会认识了不少人,但是从来都没被皇上单独拎出来过,一句话也没说上。

  还是挺让人失落的,原本他是以为会被圣上问道的,哪怕只是无关紧要的几句话呢,可一直到结束,都只是他自个儿的臆想罢了。

  也不知皇上为什么要让他过来伴驾,真要是对他有什么好印象,那就不应该一直把他晾在一边儿了。

  魏时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把这个疑问埋在心底,没想着去问旁人,不管是岳父,还是老师,这两位都是直性子,问了怕是也一样想不明白。

  至于师伯,他老人家是真的已经开始准备致仕了,今年是仕途生涯的最后一年,到了年底,大靖朝的官场上就没有沈涛这个人了。

  他又何必在这个节骨眼上去问师伯,左右也不是什么非要知道不可的问题。

  这次围猎,除了岳父之外,大皇子可谓是出足了风头,头一日就猎回来四匹狼不说,余下的八天里,有五天都拔得了头筹。

  可谓是悍勇非常。

  太子还是那般温和,打猎的本领自然是比他要强,但是较之大皇子,就要逊色一筹了。

  也不知道当今选太子的标准是什么,不过在他看来,这些皇子们都被教得很好,个个气宇轩昂,也并非是什么跋扈之人。

  作为储君的太子并不傲慢,对待他们这些新科进士态度温和,像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白杨树,瞧着就能够感觉到其中的生机勃勃。

  在户部的三皇子,虽然接触的机会不多,可是据师伯而言,这位三皇子是一个十足的算学爱好者,而且水平还不低,很是能够钻研得进去。

  大皇子在围猎当中大出风头,可并不见其自得,至于脸上的骄傲之情,就更不会让人觉得生厌了,青年人的骄傲,自带一股子灵气。

  魏时反正是挺佩服当今的,朝事认真,教育后嗣同样认真。

  他虽然不知道这些很是优秀的皇子们,日后会不会引发夺嫡之争,但是同样作为一个父亲,他也希望自家丑奴能如此优秀,宁可养子为狼,不愿养子为狗。

  丑奴还是个只有半岁多的小娃娃,站都站不起来,也不会说话,但是这并不妨碍‘丧心病狂’的爹娘给他读书弹琴。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这是魏时跟夫人商量好的事儿,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践行了,生下来头几个月,小婴儿睡的时间长,哭闹起来又不好哄,才将其搁置下来。

  现在好了,天气没那么热了,丑奴也比之前好哄多了,每天听小半个时辰的琴音,再听半个时辰的论语。

  魏时相信,音感和对古文灵气,都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他这辈子最遗憾的地方,就是在诗文上没有灵气,在音乐上也没有灵气,和大部分家长一样,自己的遗憾,总是希望孩子可以补上。

  刘枫算是被迫跟着儿子再度接受教育,时间一久,说话都带了几分文气。

  刘夫人还是挺惊讶的,女子再嫁就相当于第二次投胎,如今看来,这话一点都不夸张,自家闺女嫁给时哥儿之后,连气质和说话的语气都不太一样了,还真有些书香气了。

  “钰哥儿如今也到了相看亲事的年纪,我这次过来,就是想让你跟时哥儿打听打听,纪家那孩子怎么样?”

  夫君的同窗,有一些刘枫还是知道的。

  “娘可是看上了纪家的姑娘,是纪风锦纪大人的妹妹吗?”

  “对对对,就是这位,我这也是寻摸了很久,钰哥儿既然打算考科举,那就说明不想走武人的路子了,跟武将家结亲,对钰哥儿来说用处不大,倒不如跟文臣家里结亲,日后多少也算是有个帮衬。”

  在自家老爷那儿,刘夫人也是这套说辞,小儿子那套标准,她实在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只能是找个别的理由糊弄了。

  刘枫倒是没听出什么问题来,娘的打算也合理,不找武将,那就只能找文臣了。

  “等夫君从衙门回来,我再问问他这事儿,娘你也别太着急,小弟才十五岁,便是再等上两年也使得,而且依着女儿的意思,钰哥儿最好还是先把功名考取了,再相看亲事更为合适。”

  说句不太好听的话,相亲原就是一件极为功利的事情,家世、功名、才能、钱财、相貌,性情,这些东西几乎是称斤论两的放在心里做权衡。

  多一项,就能重一些。

  “我也是这么想的,到年底就送他回老家,甭管能不能考中,也得先试试,这次不行,那就再等一年,反正年年都有,又不像乡试、会试,三年才能等到一次,耽误不起。”

  考科举不容易,但真要是做武将也不容易,在没有战事的情况下,想要升迁,真的是一点一点往上熬资历。

  绝大多数百姓都希望天下太平,刘夫人年轻那会儿也是这么想的,可这些年却忍不住会冒出一些可耻的念头来,要是敌国来犯、边疆起纷争,大靖朝要打仗了,老爷才能到真正的战场上去建功立业,几个儿子才有大放异彩的时机。

  可是蒸蒸日上的大靖朝,不缺兵,更不缺银子,边疆的万里之外,都有大靖朝的商队。

  或许再过些年头,大靖朝真的会迎来万朝来贺的盛世。

  那时候就更不需要武将上战场了。

  较之武将,文臣才更有前途。

  更有前途的文臣·魏时,就快要忙成狗了,出去围猎这段时间,差事可全都积累着呢。

  而且清吏司的差事,按照一般的规律,忙碌程度在一年里都是逐次递增的,越是接近年底,就越忙。

  这也就意味着,魏时不可能再把差事往后拖了,因为后面的差事会更多。

  一旦忙起来,不忙的人就会显得特别突兀,比如曹安,这位现在都没能完全上手呢,不忙的时候,魏时还能教一教、带一带,忙起来也就顾不了这个了。

  三皇子也是挺闲的,居然还有闲情逸致跑过来问他算学题。

  头一次被皇子找上,不是因为差事,而是因为一道跟户部差事完全没什么关系的算学题目,也是够荒谬的了。

  别说魏时现在已经忙成狗了,就算是他不忙,也不乐意做什么算学题,师伯那边儿就已经够他应付的了,而且师伯好歹是在私底下跟他讨论算学题,三皇子可倒好,当值的时间就过来了。

  “殿下也瞧见了,下官这边积累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一时半会儿根本抽不出时间来,而且自打入了仕途之后,下官就已经不太看算学题目了,这东西太绕脑子了,以前是不得已才学的。”

  魏时先是假笑,尔后,又是苦笑。

  作诗,算题。

  即便是入了仕途,这两样进也成了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事情。

  “吾听沈大人说,魏大人对于算学颇有研究,而且水平极高,在他致仕之后,吾可以过来跟魏大人商讨算学题。”

  呵。

  年纪轻轻,就已经有一股学究气质的三皇子,实在让人升不起来恶感,不过这也不是能拉着他讨论算学题的理由,更何况他压根就不想跟这些皇子接触。

  做官就做官,既然不想着飞黄腾达,又何必牵扯上这些事情。

  “不瞒殿下,当初为了考科举,下官在算学上是真下了功夫的,会试考完的那天,下官可算是松了口气,再也不用做那么难的算学题了。”

  总而言之,他学算学就是为了应付科举,科举考完了,就不想再做算学题了。

  这学完就扔的态度,着实是让人气恼。

  三皇子不光是气恼,还觉得特别可惜,能让沈大人都赞一句水平极高的学生,在算学上肯定是有天分的,可结果呢,就把算学当成往上爬的梯子,一点儿热爱之情都没有,还弃之如敝屐。

  太让人失望了,一块美玉,非要汲汲营取往上弹,丝毫不在意磨掉了身上的光泽。

第92章

  看着三皇子失望又无奈的眼神,听着重重的叹息声,魏时也挺无奈的。

  暂且不说三皇子的算学水平如何,不过光是这态度就比他强出来一大截。

  应当跟师伯很有的聊吧。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三皇子也不好强人所难,他只是痛惜这样一个有天分的年轻人,不知道好好珍惜自己的天分,只把算学当成往上爬的梯子。

  还是沈大人好,就算是已经做到了正二品尚书的位置上,也仍旧不放弃钻研算学。

  想来等到沈大人致仕以后,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算学当中去了,到时候他再上门拜访,既能够讨论算学,也不招人忌讳。

  只可惜魏时,明珠投案。

  要知道本朝第一个三元及第之人,在天下读书人中还是颇受关注的,如果魏时能推崇注重算学,或许算学的圈子还能再扩大一些。

  跟儒学、道学、法学、诗词……这些个熠熠生辉的圈子比起来,算学圈子简直就是后娘养的,甚少有人注意,要不是因为科举里头有算学这一项,怕是都组建不起这么一个圈子来。

  总之,要想将算学发扬光大,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三皇子早就有这个准备了。

  ——

  “纪兄人还是不错的,我虽与他相交不深,可也做了一年的同窗,是个上进的,品行上也没什么污点,不过他妹妹我就不太清楚了。”

  魏时对纪风锦还是很有好感的,这是一个有上进心而且不加掩饰的人,时下这种风气,大多数士大夫跟纪风锦的为人处事大不一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1页  当前第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11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庶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