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庶长子_分节阅读_第58节
小说作者:邈邈一黍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73 KB   上传时间:2019-12-23 20:17:50

  还有这公中的花销,总不能在府上白吃白住吧,也是娶了媳妇要做官的人了,怎么着不得往公中交上几百上千两银子,魏时没钱不要紧,柳州城的大伯子有钱,京城的亲家有钱,魏时从哪儿都能抠的到。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跟她一样爱恨分明,没被有些人的皮囊、言语蒙蔽了五官。

  总之,李氏没打算服软,而是卯足了劲儿要给庶子一个下马威。

  只是从十月等到十一月,从十一月等到十二月,从过年等到第二年的开春。

  身上的劲儿是卯足了,可拳头压根儿就不知道该往哪儿挥。

  魏时赶回京城的时候,恰好是大年夜,城门都快关了,一行人才风尘仆仆的进来。

  本来是计划的好好的,大年三十的头一天赶回京城,行程已经是安排得很满当了,只是被一场雪耽搁了,这才拖延到了现在这会儿。

  夫人怀孕就快要满八个月了,说是十月怀胎,可很少有准的时候,据太医和大夫所言,似乎都是在九个月左右就会发动,头一胎时间就更不准了。

  在进府之前,魏时心里头还是捏了把汗的,赶不上孩子出生尚在其次,最重要的是母子/女平安。

  “老爷现在怎么赶过来了,夫人已经睡下了,昨天以为您会回来,晚上熬得很晚,今儿就有些熬不住了。”春柳小声替自家夫人解释道。

  这大年夜按理是应该守岁的,可夫人昨晚睡得太少了,身子又这么笨重,压根儿就熬不住。

  而且如今都已经快到半夜子时了,谁能想到老爷这会儿赶回来了。

  魏时带着一身的寒气,并不敢往寝卧去,倒是也没急着换常服,冻得通红的手放在炭盆上面烤烤。

  “先不用吵醒夫人,这段时间夫人的身体如何?腹中的胎儿可好?”

  春柳屏息站在一旁,“回老爷的话,太医每隔半个月过来请一次脉,大夫一日过来一次,夫人的身体状况还算不错,只是多有辛苦,而且总是挂记着您,腹中的小公子一切都好。”

  “没什么事儿就好,替我拿套常服出来。”

  手和脸似乎都没那么冰冷了,这会儿换上常服,去寝卧瞧瞧夫人,之后便陪姨娘守岁,左右如今的时间宽松,不似以往。

  魏时换衣服,向来都是亲自动手,不爱让人伺候,也不爱留人在屋子里呆着。

  所以此时也无人跟着,这衣服应当是根据两个多月以前的尺寸做的,这会儿稍稍有些肥大了,没法子,冬日里赶路着实是一言难尽。

  魏时放轻了脚步,打开寝卧的房门,从外间走到内间,掀开床幔。

  夫人侧躺着,一只手露在了被子外面,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魏时觉得心情就像是此时的夜一般静谧,而且是嘈杂过后独有的静谧。

  轻轻把被子往上拽了拽,盖住夫人露出来的手,魏时自己都不知道,这会儿他的目光有多柔软。

第81章 三更

  新年新气象,这话丝毫不假。

  魏府迎来了出远门的男主人,连下人的精气神儿好似都跟着不同了,更别提是两个女主子了。

  白姨娘照例是不怎么爱管事儿,不过但凡是儿媳妇开口让做的事情,她一般都不会推辞的。

  刘枫也不是爱找事儿的人,如今满心满意都是夫君和孩子。

  因此,在魏时离家的这两个月里,婆媳俩的关系处的还是挺融洽的。

  这是三个人第一次一起过新年,只可惜大年夜的团圆饭魏时没能赶上,不过这新年的第一顿早膳,还是可以一起用的。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团团转,初四烙饼卷鸡蛋。

  这样的习俗一般的官宦人家都是不管的,基本上是在平民百姓当中流传,魏家往上数三代,那就是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而这样的习俗也就一直留在了魏家,准确地说是魏家大房。

  燕县这边儿,府里头如何过年都是李氏来安排,更多的也就是依了李家从前的习俗,而非魏家。

  魏时也是到了柳州城之后,才开始过这样的习俗。

  大年初一要吃饺子,而且是素馅儿的饺子,除了韭菜鸡蛋之外,还有胡萝卜馅、白菜馅、干豆角馅、芹菜馅、莲藕馅和豆腐馅的素饺子。

  总之,一大桌子的早膳,就是一桌饺子宴。

  刘枫还真是头一次同时吃这么多口味的饺子,而且其中的有好几种馅,都是她从来没有尝试过的,有的味道尝起来确实是怪怪的,尤其是豆腐馅儿,很难想象居然会有人把豆腐做成馅料包在饺子里头。

  原本团圆饭里的水饺都是要往里包金锞子的,只是昨晚吃年夜饭的时候,魏时不在这儿,也就没花这么多心思,如今倒是把这套路放在了大年初一的素饺子上。

  魏时饭量最大,这新一年的财运瞧起来也是最好的,整整吃出来十个金锞子,第一个差点没把牙给崩了,之后就小心多了,在豆腐水饺里吃出金锞子的感受,绝对是爽快的,轻而易举地就能察觉到。

  刘枫和白姨娘也不错,两个人都吃出来六块,六六大顺也是个好兆头。

  新的一年,确实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不管是魏时的仕途,还是刘枫肚子里的孩子,都让人充满了希望。

  大年初一是不能出去串门的,吃饱喝足之后,三个人索性在温暖的房间里聊起了天,仿佛是在弥补大年三十没有守夜一样。

  赶了这么长时间的路,魏时到现在还没歇过来呢,坐在太师椅上,后背完全倚着靠背,一只手搭在扶手上,一只手搭在自己膝盖上,就好像上半身没骨头一样,有一搭没一搭的听着婆媳俩说话。

  明明有那么多东西可以聊,这两个人却是聊起了卫视小时候的事情。

  小时候学走路时的窘态,第一次去学堂穿了什么衣服、样子瞧上去有多高兴,三伏天里手腕上绑着沙袋练字……

  一个说的认真,一个听的认真。

  魏时本来还觉得挺困倦的,这会儿却是慢慢清醒了,十岁那样,母亲有了嫡亲的儿子,他才回到姨娘身边,在此之前,他几乎没什么机会跟姨娘碰面,却是不曾想,他十岁之前的事情姨娘都清楚,而且到现在都还记得。

  想来,十岁之前,他没怎么见过姨娘,但是并不代表姨娘没怎么瞧见过他。

  ——

  从初一到初七,基本上就是走亲访友的时候了。

  跟去年比起来,魏时今年要走的亲访的友可是多了不少,刘府,在国子监结识的友人,跟他一样探亲回来的郑家逸,还有师伯那边。

  去年的时候,他跟师伯并没怎么相处过,过年也就只去拜访了老师那边,并没有去师伯家中,但是今年关系亲近了这么多,再不过去拜访,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正月初八,魏时就换上了正六品的官服,骑着跟了他多年的枣红马,在晨曦的微光里,出发启程去户部衙门。

  品阶低一点,也并非全然都是坏处,这不用去大朝会,也就不需要半夜三更就爬起来去宫里头,还是可以睡到破晓的。

  就是这冬天早上骑马的滋味儿,不太好受,不过他一个六品的小官儿,要是坐着马车或者是轿子去衙门办差,未免太过招摇了些。

  早在前两天去师伯家的时候,他老人家就简要介绍了户部的情况。

  户部顶头上司就是他的师伯了,正二品的尚书,左右侍郎皆是正三品,正五品的郎中有三十二人,从五品的员外郎有三人,正六品的主事,包括他在内,总共有二十四人,照磨和提举都是正八品,各有一人。

  除此之外,检校、副提举、大使、副使、这些从八品、正九品、从品的官员加起来又有三十几个人,就一些连品阶都没有,未入流的小吏又有几十人。

  整个户部,足足有百十人,管理着整个大靖朝的财政,里面的关系也是错综复杂。

  就如同他一般科举入仕进来的,也有靠着祖宗的余荫进来的,还有进来历练的皇亲国戚,当然了,里面一些未入流的小吏,有的也是拖了门路才进来的,这还没有家显赫的亲戚。

  这里面占据比例最大的,还是科举入仕的比较多,进士为主,不是没有举人,只是数量稀少。

  而且照师伯的意思,这些人固然有才能,但也是托了关系才能进入户部的,毕竟以举人的功名,哪怕是在外地熬了多年的资历,也很难做京官,更何况还是入户部做京官。

第82章

  要管理全国的财政,何其繁琐,户部又被分为多个小部门。

  大靖朝有十三府,便设有十三个清吏司,除此之外,还有砂纸局、印钞局、广汇库、广积库、脏罚库、广盈库、承运库……

  不管是正二品的尚书,还是正三品的侍郎,都是负责统管大局的,具体管理这些小部门的,还是底下的官员。

  十三个清吏司,是所有部门里的重点,但是其中又有先后之分,安排的官员也不一样。

  比如江南府清吏司,不管是粮食,还是税额,在全国都是排得上名号的,里面不光有正五品的郎中一个,还有四个正六品的主事呢。

  再比如云南府清吏司,虽然产量算不上多,税额更不算多,但是面积大,涉及到的财政也比较复杂,里面虽然没有正五品的郎中,可是却也安排了五个正六品的主事。

  在来户部之前,师伯就已经给他透了风儿,他这次分到的地方是羊丰府清吏司。

  羊丰府在大靖朝属于比较偏远的地方了,边疆地区之一,物产不丰富,粮食不多,人口也少。

  所以整个羊丰府清吏司正六品往上的官员一个没有,正六品的主事倒是有一个,年前的时候已经光荣致仕了。

  魏时便是接班人。

  也就是说,初入仕途,魏时也算是一个小部门的头头了。

  在户部,除了尚书和侍郎之外,比他官职更高的郎中和员外郎,因为是负责不同的部门,所以压根就管不到他身上去。

  虽说羊丰府确实是偏远了些,连带着羊丰府清吏司都不太受重视,不过好歹也是十三府之一,突然把这么大的一个担子交给他,魏时还是挺惶恐的。

  本来嘛,依着他的打算,入了职以后,肯定得先有一个前辈带带他,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几乎是空降成了一个小头头。

  跟想象中不太一样的职位,魏时还真有点发愁,说一晚上睡不着可能有些夸张了,但是知道这个事儿之后,确实是没怎么睡踏实。

  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虽说这个职位是凑巧了,可师伯又不会害他,有什么事儿他都可以直接去问顶头上司,想来就算是有什么难题,也就是多折腾折腾,不至于解决不了。

  魏时是头一天过来办差,户部的同僚们今年也是第一天到衙门里来办差事,顺便欢迎新同僚。

  本朝第一个大三元,顶头上司沈涛的师侄,一入仕途便是正六品,而且还是当今亲自点的将。

  但凡有点心眼的人就不可能为难新人,能在官场里头混下去的,没几个是傻白甜。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当年十七岁的时候,还在书院里头读书呢,咱们的状元郎都已经入仕途了,真是不服气都不行。”

  说话的是江南府清吏司郎中,柳城言,已经四十岁有余了,留着一撮小胡子,同样也是科举入仕,比魏时早了七八年。

  不过是七八年的时间,便已经从正七品爬到了正五品,仕途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柳大人过奖了,下官初入仕途,需要向诸位大人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魏时拱手。

  “魏大人太谦虚了,大家都是同僚,共同学习,互相为师,圣人不是说了嘛,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我看在咱们户部个个都可为师。”江佑府清吏司的张郎中道。

  说起这个张郎中,跟魏时七拐八拐的还真有些亲戚关系在。

  魏时的嫡母是如今李家家主李子成嫡亲的妹妹,而这个张大人,张子清的母亲同样也是出自李家,是李子成和李氏的庶妹。

  只不过就像魏时跟李家来往不多一样,张家同样也是如此,所以在此之前,双方压根就没见过面。

  魏时之所以知道这事儿,还是听师伯说的呢,天知道他老人家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朝事就先不说了,正二品的户部尚书要是不知道,那才怪了呢,可不管是庶务,还是这些歪七扭八的关系,竟也清楚。

  师伯和老师在这方面真的是恰恰相反,大抵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兄长,才会养成老师不明俗事的性子。

  没受什么刁难,同僚们要么给予他如沐春风般的关怀,要么点头微笑,态度也是颇为可亲的。

  至于差事,简直是再轻松不过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1页  当前第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11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庶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