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庶长子_分节阅读_第12节
小说作者:邈邈一黍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73 KB   上传时间:2019-12-23 20:17:50

  下人们小心翼翼,谁也不敢高声说话,更不敢出什么差错,唯恐惹着夫人。

  李氏抱着体弱的儿子,心情实在不太爽快,她可没有收到庶子的来信,是老爷兴冲冲的跑过来跟她报喜。

  这算哪门子的喜事儿,她亲生的儿子十天一大病,三天一小病,她都已经不敢想让儿子日后读书了,只要能好好的活着,安安稳稳的活着,留下个后代,她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白姨娘生的庶长子呢,十二岁的秀才,哪怕顶着一个庶出的名头,也不会让人小瞧了去,长房那边儿对魏时又是爱护有加,甚至连女婿家里,也都看好这个庶子。

  她的手伸不到柳州城去,老爷是指望不上的,女儿已经完全被婆家拿捏住了,如今能靠着的也就只有娘家了。

第20章

  李氏倒是没想着让娘家阻挠魏时科举,长房那边都不会同意,真要硬顶起来,兄长那边未必会愿意为了她得罪长房。

  她想做的是让魏家早早的分家,把该属于她儿子的东西留下,不至于被庶子占了去,至于长房那边儿,愿意扶持魏时,那就让他们扶持去。

  反正分了家,白姨娘也是要跟在这边的,魏时哪怕日后显赫了,也仍旧被拿捏着,若是混不出什么名头来,也不能在家产上使心眼。

  李氏在娘家那边是唯一的嫡女,嫁给魏仁也是下嫁,从来都是依着自个儿的脾气来,要说动心眼儿,对她来说是没必要的。

  如今,也算是破了例了。

  当务之急,不只是把家分了,而且是不能留给魏时多少东西,反正她的嫁妆一分都不会给魏时,至于公中的东西,二八分,嫡子占八分,庶子占两分。

  还有白姨娘,必须得接回来,不能放在长房那边。

  李氏一封信,写了撕,撕了写,花了两天的功夫,才把这信给寄出去。

  燕县离京城远着呢,又不是派下人专门去送一封信,靠驿站传送,这书信一来一回得小半年,且还有的等呢。

  李氏素来是个没什么耐心的人,在没收到消息之前,脾气确实不怎么好,魏仁几乎是不怎么回后院了,没有白姨娘的那朵解语花不说,夫人一点就炸,他宁可在前院一个人睡,也不想回后院。

  ——

  魏定一直都知道自家堂弟颇有天分,否则也不会在十二岁的时候就中了秀才,而且差一点儿就是小三元了。

  但在算学上,他才知道自家堂弟的天分绝对不能用‘颇有’这两个字来形容,简直是太有天分了。

  明明是刚接触算学的人,就算以前翻过算学的书,可从来都没人教导过呀,他知道堂弟的启蒙先生是个秀才,肯定不会在学堂上教人算学。

  所以,现在应该是堂弟刚刚开始学习算学,结果太打击人了,他好歹也学了三年了,两三天的功夫,都被堂弟在算学上全面压制了。

  当哥哥的有苦难言,还好堂弟在律学上的天分没这么惊天动地,不然的话,他都需要调整心态了。

  魏定已经算是心态好的了,堂弟虽然比他小了九岁,可在背诵方面,堂弟的底子夯的要实。

  杂文、策论也不输他,诗赋就不太好比较了,如果在限定时间内做一首诗,那他做出来的诗大都要比堂弟强,但是如果不限定时间的话,那他的诗跟堂弟的诗,谁的水平更高就不好说了。

  他有时候在考场上还会即兴作诗呢,但据他所知,堂弟这几场考试所写的诗赋,都是平日里准备好的,挑的自然也都是精品。

  算学和律学,他比堂弟早学三年,三年的功夫,按理来说肯定是拉开差距了,但事实却是,律学确实有一定的差距,算学却是两三日的功夫就被赶上来了。

  这样来看,乡试的这几门考试里头,他只在律学这一门功课上比堂弟要优秀。

  这也太打击人了,九岁的年龄差,三年的乡试准备,甚至在启蒙方面,他受到的教育要远高于堂弟,父亲曾教导过他,教他的先生也是举人,方方面面都要优于堂弟。

  这样的情况下,他都被堂弟轻而易举的追赶过去了,魏定这会儿还能只羡慕不嫉妒,心态已经非常好了。

  魏时从来就没有想过藏拙,在燕县的时候,不藏拙是怕自己被打压到一点出头的可能都没有了。

  在柳州城,则是没有这个必要,不管是大伯,还是堂兄,待他都极好,藏拙无异于是藏心眼儿,何苦跟对你好的人藏心眼儿呢。

  除非是能藏拙一辈子,否则不会被人发现不了的。

  魏定羡慕魏时,殊不知魏时也在羡慕着自家堂兄,他并非是什么胸有大志的人,甭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都没有想过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来,如今这般上进,不过是逼不得已。

  在燕县,若不是姨娘卖了一回惨,他都不知道还要吃那些残羹冷饭多长时间,夜里还得要饿着肚子。

  大多数人都喜欢挑软柿子捏,一旦确认,你是一个没人帮、没人问、自己又立不起来的软柿子,指不定被糟蹋成什么样了,食物被克扣应该只是开始,后续肯定有更多的手段。

  魏时不想吃这样的苦头,也不想一辈子都受制于人,十岁之前,他的上进,有一部分是基于对未来的惶恐,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他喜欢,这些韵味儿十足的东西,这他上辈子就喜欢的,否则也不会去学文科。

  十岁之后,他的上进更多的是不得已,不得已把自己逼成一颗陀螺,只有不断的旋转,才有逃出去的可能。

  若他和堂兄一样,没有这样的烦心事儿,不至于被逼迫到这样的程度,谁不想高高兴兴的读书,张弛有度,不是强打起精神,而是游刃有余。

  魏时明显的可以感觉到,他已经没那么喜欢这些文字了,上辈子可以为了它们熬夜,可以忘记吃饭,但是现在这些东西更像是他往上爬的阶梯,每踩上去一阶,都踩掉了内心对这些文字的喜爱。

  互相羡慕着的兄弟俩,在算学和律学这两门功课上,可以互相作为对方的老师,魏时在算学上的水平,不比先生差,也不比魏大伯差。

  魏定的律学是跟着魏大伯学的,再加上从小耳濡目染,水平也是可以的,最起码应付乡试足够了。

  魏大伯更多的是在策论和杂文上帮助这兄弟俩,出题目、改文章、讲文章。

  最重要的还是这最后一项,阅历越是多的人,知识储备量越是多的人,往往大局观更强,能够看到事物的方方面面。

  相比之下,魏时和魏定还有的练呢。

  在李家的书信到来之前,知州府是欢快的,后人争气,再没有比这更能够让家族和睦的了。

  李家的书信是直接写给魏大伯的,跟魏李两家当年定亲的时候相比,两边的差距已经没那么大了。

  昔日魏家是高攀,如今差不多也算是可以平起平坐了,李家底蕴深厚,在职的又是正五品京官,可奈何家族的颓势明显,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耐不住这骆驼一直在削减。

  相比之下,魏家正处于上升期,底蕴虽不深厚,但是后人争气,魏定是秀才,若不是身体不好的话,可能早就已经中举了。

  魏时就更不用说了,十二岁的秀才,接连拿下两个案首,院试离案首又只差了这么一点。

  便是放到世家大族,这样的成绩也是值得称道的。

  李家一代不如一代,人丁倒是挺兴旺的,小辈儿里头,年长的二三十岁都已经成家有子了,可这一串儿的人里头连个秀才都没有,也不是能安下心来过日子的人,在京城里头小打小闹,欺负平民百姓。

  如今这两家再放到一块来比较,说平分秋色,都是看在李家列祖列宗的份上。

  所以魏家对上李家,是一点都不怯的,对于这封千里迢迢来自京城的信,魏大伯在打开之前并没有放在心上。

  如果说之前两家定亲的时候,他还想着李家人能够提携自个儿弟弟一把,现在是完全不敢有这个奢望了,李家又折腾了十几年,在地方上已经完全说不上话了。

  再者,他这个弟弟,就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再怎么提携都没有用,虽然不贪不腐,可他也不管事儿呀。

  一个燕县知县的位置坐了这么多年,吏部考评从来就没有得过优,所以屁Ⅰ股也从来都没离开过知县那个位置。

  跟李家的联姻,基本上算是一步废棋,李家江河日下,魏仁不求上进。

  这婚事真要论起来,还是李家沾了光,当年李家愿意把嫡女下嫁给魏仁,可不是为了投资魏家,而是李家的嫡出姑娘被养坏了性子,真要嫁进门当户对的人家里头,谁能容得了这个。

  自家弟弟在仕途上不求上进,对于后院之事儿那也是能不管就不管,基本上全由着李氏说了算,这在大户人家也算是少见了。

  李氏那性子也就是能在自家弟弟的后院里能过的是自在点,放别人家里头,可没这么舒服。

  李家的来信照例是文绉绉的,满纸的圣人言,开篇压根就不用读,直接略过去就成,这也是魏大伯早就已经总结出来的经验了,一直到书信的末尾才提到‘分家’这两个字,为什么分家,这个家要怎么分,一概不提。

  魏大伯都不知道,这个‘分家’是要长房和二房分家,还是让二房内部分家,人家在信上压根就没提,云里雾里的,通篇就只有两个字有意义——分家。

  不用想也知道是李氏蹿腾的,否则,几千里之外,李家干嘛眼巴巴的送这么一封信过来。

第21章

  魏大伯心里头着实气恼,这是他魏家的家务事,哪里有李家插手的余地,更何况这满纸的废话,连一个像样的理由都没有,甚至连怎么分这个家都言语不详。

  都说揣测上意,可他跟李家的掌家人乃是同级官员,对方虽为京官,可他们压根就不是一个体系的,谁也管不着谁,凭什么让他来揣测李家人的意图。

  今时不同往日了,往前数三代,李家是大族,魏家不过是泥腿子,如今已然平分秋色,魏大伯心里头早就已经有这个认知了,可如今看来,李家人还未清醒。

  因着这封信,魏大伯一连好几天都心情不畅,连带着魏府气氛都不太好,不过,这其中的缘由,魏大伯就只告诉了老娘一个人,连夫人都没说,左右他也不会听李家人的,稀里糊涂的分了这个家。

  不过魏老太太的意见却跟魏大伯不同。

  “我知道李家跋扈,分家这种事情怎么也不该是由李家来提,但是这对老二家的两个孩子来说未必不是好事,时歌虽然年幼,可以已经是秀才了,又有咱们帮衬着,不至于立不起来,如今这样,又跟分家有什么区别。”

  “再说了,名正言顺的分了家,虽然名声上不好听,但至少也避免了兄弟之争,时哥儿那孩子争气,老二家那一亩三分地压根就不够他瞧的,还不如现在分个干脆,免得李氏多做纠缠。”

  魏老太太虽然年纪大了,可心里清明的很,她是经历过丈夫读书中举之后家里天翻地覆变化的,知道功名能够给人带来什么,时哥儿比他祖父强,甚至比老大都强,又何须盯着老二那点儿东西。

  可惜老二媳妇连这一点都看不明白了,这么早就急着要分家。

  魏大伯也明白母亲说的有道理,只不过,“李氏想分家就分家,还以为是我们怕了她们李家呢,日后保不齐会更过分,李氏毕竟是时哥儿的嫡母,本朝以孝治天下,哪怕是分了家,很多事情上,李氏照样有插手的余地。”

  旁的先不说,单就婚姻这一项,李氏就有足够大的分量,等到时哥儿成了婚,李氏若想要搓磨儿媳妇,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所以分家不分家的,对于大侄子来说,压根儿就没有多少区别,别指望分了家以后李氏就插不了手了。

  “这倒也是,别让老二媳妇儿尝到甜头,以后更加肆无忌惮。”

  魏老太太也是对这个儿媳妇没法子,就跟着刺猬似的,放在那里碍眼,想要挪动一下又扎手。

  分家这事儿,到底是搁置下来了。

  非但如此,魏大伯还让夫人停了给李家的年礼,原本两家是当亲戚处的,虽然柳州城距京城路途遥远,可这年礼千里迢迢的还是会送过去。

  今年就罢了,不能让李家觉得他们魏家好欺负。

  从头到尾,魏时压根就不知道自家大伯为什么心情不好,更不知道李家来信说分家这事儿。

  不过若是他知道的话,也没什么用处,对于他来说,现如今分不分家都没什么区别。

  他的心思都放在乡试上了,姨娘如今又跟着他一块儿住在大伯这里,燕县已经没有什么他惦记的人了,别看父亲不爱管事儿,那可不是个能吃亏的主儿。

  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近两年的时间就过去了,离乡试越近,魏时兄弟俩就越紧张,学习的时间也不断延长。

  魏时还好说,身子骨原就不错,这两年把上辈子做过的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又拾起来了,哪怕最近睡觉的时间越来越晚,也只是脸上多了俩黑眼圈而已。

  魏定就不行了,他跟堂弟差的年岁挺多,按理来说不该放到一块比较,可两个人都在备考乡试,很难不放到一块儿做比较,尤其年幼的堂弟功课比他更出色。

  所以魏定的日常作息跟堂弟是差不多的,堂弟什么时候起床,他便什么时候起床;堂弟什么时候读书,他便什么时候读书;堂弟什么时候睡觉,他便什么时候睡觉。

  甚至连做那什么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的时间,都是一致的,说起来这两个稀奇古怪的玩意儿还是堂弟教给他的,说是对眼睛好,对身体好。

  后者他倒没什么体会,前者的效果他确实是体会到了,每次做完这所谓的眼保健操之后,眼睛确实没那么干涩,想来是有用的。

  不过他身子骨到底是弱,一样的起居作息,堂弟还好好的,他却是生了病。

  “你呀,自己的身体自己不知道吗,都已经是做父亲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知轻重。”

  魏大伯母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儿子,旁人家都是劝着孩子多用功读书,可她们家就不一样了,甭管是儿子,还是侄子,读起书来,一个赛一个的用功刻苦。

  她也知道,这么大的孩子都是自尊心强的时候,所以儿子才会这么用功,硬照着侄子的作息时间来,心里头有一股子不服气的劲儿。

  这也正常,只是身子骨不争气。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1页  当前第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1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庶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