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庶长子_分节阅读_第109节
小说作者:邈邈一黍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473 KB   上传时间:2019-12-23 20:17:50

  纵然是帝王,也逃不过岁月的侵蚀,人老了之后大概都是一个模样。

  君臣见面,事实上也没说几句话,更没有谈什么重要的朝事,不过是君王对臣子勉励一二罢了。

  魏时看得出来,皇上的精神头确实不是很好,整个人已经是垂垂老矣,甚至……危在旦夕。

  一时之间,魏时心情很是复杂,他不知道皇上还能撑多久,但是对于这位英明且颇具进取心的君王,魏时心里头还是有些舍不得的,哪怕他跟太子的关系要更为亲近一些。

  见了皇上,紧跟着太监便引着魏时去了侧殿,现在这个时候,太子还在批奏折,据说现在基本上已经是住在侧殿了,几乎没什么时间回东宫。

  这个王朝的大权,已经开始移交了。

  “行了,你我之间便不要再拘这些礼了,来人,给魏大人赐座。”

  太子已经颇具威仪,本来就少年老成了一个人,到了如今这个时候就更是稳重了。

  魏时还是坚持行完了礼,可能是刚刚见皇上的那一幕过于震撼了,他再看现在的太子,已经不能再当成是太子了。

  君臣之礼,还是要守的。

  他和太子交好多年,甚至在去平江府的这十二年里,都从未断了联系,他也了解太子,并非是多疑爱猜忌的主儿,但这总归是不敢让人去赌的,太子如今可能不在乎,日后登上高位了,性情却可能会变,未必不会翻往日的旧账。

  “多年未见,魏大人跟往昔比起来,的确变化有些大,这些年辛苦大人了,平江府能有如今的发展,不管是父皇,还是孤,在此之前都是没有想到过的,平江府数百万的百姓也多亏了大人,才能有如今的日子。”太子站直了身子,说这话的时候很是激动。

  本来他还想给魏大人行个拱手礼的,以感谢魏大人这十二年来的兢兢业业,原本的苦寒之地,如今经也成了大靖朝的福地,每年的税收和粮食都在往上增长,在去年统计的名单上,平江府税收在十三府当中居于第二位,粮食的总产量也已经到达了第四位。

  要知道从前的平江府,在这两项上可都是垫底的。

  这绝对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壮举。

  更不要说海运给大靖朝带来的巨大利益和威望了,魏大人是最早提出这个想法的,也是最早付诸于行动的,当年头一次出海的时候,那真的是把身家性命都堵上了。

  这样的臣子,可以说对朝廷、对百姓都是忠心耿耿,所达成的功绩也足以受得起他这一拜了。

  不过到底是跟以往的身份不同了,父皇病重,他身负监国之责,太医对父皇的病情始终是束手无策,如今只能是用药暂时维持着性命。

  虽有些大逆不道,可他心里都清楚,自己已经是离那个位子越来越近了,在这个风口浪尖上,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还是别给魏大人惹麻烦了。

  “太子严重了,这都是臣应当做的。”

  魏时也不得不感慨今时不同往日了,在勤政殿的偏殿,太子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所处的立场几乎已经不是在储君之位上了。

  身份带来差距,日后等太子登基了,两个人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昔日的好友就只能以君臣相处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失落的,早在跟太子相交之时,心里边就已经是有这个准备了。

  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君王会死,君王的儿子会继承皇位,这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早在得知太子建国这个消息的时候,魏时心里边儿就隐约想过这个事儿了。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另一个人的死亡。

  就在魏时回京的第四日,亲近的长辈和故友都还没拜访完,去工部当差也才不过一天,江佑府那边的消息就已经过来了。

  父亲死在了杏花盛开的三月,人走得很是突然,本来还好端端的,为了庆祝族学里头有三个孩子过了县试,大早上人就喝得醉醺醺的了。

  去学堂的路上摔了一跤,人就没能再醒过来。

  这信是大伯写的,写信的时候远哥儿还没有到江佑府呢,甚至老家的人都还不知道远哥儿高中状元的消息。

  父亲已经快要七十岁了,在如今这个年代算得上是高龄,可是身体素来都很好,那么爱惜自个儿的一个人,平素是很少醉酒的,干什么事儿都惜着力气,说佛系也好,说不求上进也罢,做子女的总归是不能过多的评价自个儿的父母。

  魏时没想过父亲会在今年就去世,相比之下,母亲的身子骨那才是真不好,这两年没少寻医问药,两个人差不多的年纪,他以为父亲会活得更久一些。

  这跟看见当今衰老病重还不是一回事儿,若说敬重,他更敬重的自然是当今,可是父亲……

  纵然往日他对父亲多有埋怨,一直都觉得对方是一个不合格的父亲,一个不合格的一家之主,甚至还是一个不合格的知县。

  但到了如今这个时候,想起来的又全都是对方的好了。

  父亲也并非是不管他,十岁之前,父亲偶尔也会过问他读书的事情,开蒙上学的私塾也是父亲找的,甚至他头一日去私塾的时候,也是跟着父亲过去的,而并非是管家。

  而在十岁之后,不管是装可怜还是怎么样,父亲也终究没有扔下他不管,私底下也背着母亲拿银两给过他,后来他在京城娶了夫人之后,也曾写信给父亲讨要家用,父亲当时是寄过来了三百两。

  祖母去世以后,他们父子二人的联系明显比往日多了很多,信里边儿也开始有了温情的话语。

  魏时从未想过,在得知父亲死讯的时候,他已经快是不惑之年了,可居然还会难过到泪如雨下。

  大概是自己做了两个人孩子的父亲之后,心也跟着软了吧。

第142章

  得,回来京城还没几日呢,工部左侍郎的位置还没坐热乎,就意味着要回乡奔丧了,同时按照本朝的守孝制度,魏时还需要丁忧三年。

  好在是儿子不需要丁忧,虽然也有一年的孝期,可只要守住孝期里的规矩即可,无需上折子丁忧。

  让刘枫烦恼的是,守孝一年,就意味着儿子的婚事要往后再推一年,一年以后,可都已经二十三了。

  “二十二岁跟二十三岁也没什么区别,夫人没必要担心,远哥儿的婚事哪用得着犯愁。”

  他就来了京城才几日,在拜访长辈顾家的时候,就遇到了好几位要做媒的人,可见这婚事是不用操心的。

  世道对男子可比对女子宽容得多,甭管是二十三岁,还是三十三岁,能够做出一番功绩来的男子,想要一桩好婚事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像女子,在世人眼中仿佛都是有花期的,过了花期,无论模样与否,家世与否,好似都已经凋零了一半。

  刘枫在这件事情上,一直就不能跟他们父子俩想到一块儿去,尤其是夫君,像他们这个年岁的人,差不多都已经做了祖父祖母。

  她瞧着也眼馋,尤其是回到了京城以后,之前跟她年龄相仿的女子,原本成婚就比他早,膝下孙子孙女都一串儿了,她这边儿还没影儿呢。

  可不得眼馋。

  刘钰跟纪氏,不光做了外祖父和外祖母,还已经是祖父、祖母了。

  不过这两口子,感情是真回不到从前了。

  也说不上来到底是谁的问题,两口子的事儿,外人也不好管,爹娘年纪都大了,早就已经不在京城呆着了,致仕以后就单独搬到城外庄子上去住了。

  搬回京城之后,她也见了青娘,这孩子脾气性格跟纪氏差不多,不过并没有纪氏幸运。

  别看刘钰现在跟纪氏感情不怎么样了,可是刚刚成婚的那十几年,两个人的感情可好得很,刘钰那时候待纪氏极好的。

  哪怕两个人感情淡泊以后,刘钰也没有纳妾,只是不像往日那般热络了。

  青娘也是嫁给了读书人家,夫君去年刚刚考中了举人,不过今年的会试并没有参加,想来也是打算多准备几年,名次再往上冲一冲,就跟远哥儿一样,如果不是多等了这三年,肯定考不来这状元。

  青娘的夫君,虽说还未入仕途,可已经早早的纳了一房妾室,还生下了庶子。

  跟纪氏当年比起来,那肯定是不够美满的。

  ——

  甭管怎么着,京城这边还是送走了刚刚回来不久的航海伯。

  对于江佑府,魏时跟刘枫已经很久没有回去过了,但是对于白姨娘和魏宁而言,却是头一次去江佑府。

  这一路并不算近,再加上传信耽误的功夫,在他们回去之前,魏仁就已经入土为安了。

  说起来也巧,堂兄在这一年起复,而魏时则是在这一年丁忧,一同需要丁忧的还有魏达。

  堂兄弟二人已经多年没有见过面了,再次相见,竟也不生疏。

  不过比起魏时和魏定见面时的融洽,李氏同白姨娘那才真是冤家对头,两个人都已经很是年迈了,哪怕是年纪相对来说比较轻的白姨娘,今年也都已经五十多岁了。

  到了这般年纪,哪里又会再攀比容貌,魏仁已经故去,不管是在正妻这里,还是在妾室那里,都没能落下个什么好印象,要攀比也不会攀比恩宠。

  能拉出来做比较的还是两个人的儿子。

  庶长子跟嫡子差了足足有十岁,很是没有必要放到一块儿去比较,可对这两个人来说,把这两个孩子拉出来做比较几乎是下意识的想法。

  白姨娘稳赢,不过也没觉得怎么高兴,若是十多年前,她再见到夫人,可能还会洋洋得意,但到了如今,过往的许多事情也差不多都已经看开了,连老爷都已经走了,心里头唯一瞒不过的那道坎儿,还在嫡出的小少爷身上。

  当年,她也是做了亏心事的,若单纯只是对夫人下手,她也不至于耿耿于怀这么多年,对于无辜的稚童下手,才会觉得过意不去。

  李氏这会儿除了不甘心,更多的还是羞恼,比起魏时,她更不想见到的还是白姨娘,这个昔日只能在她手底下伏低做小、苟延残喘之人,如今却是一副老封君的模样。

  身上的衣服是用上好的布料做成的,头上虽然没带多少首饰,可光是那一枚白玉簪子的质地,就顶得过旁人一头的金银了,更别说身上的气质,哪儿还有昔年委屈巴巴的样子。

  可见是没少享了儿子的福。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两个人虽然各有各的优势,但如今还真不至于像当年那般,顶多就是飞几个眼刀子罢了,恶语相向或是拿权势压人,又或者是背地里害人,这样的手段已经是使不出来了。

  所以这平江府的日子,尚且还算得上是平稳。

  值得一提的是,魏仁的亲人们并没有为此多伤心,无论是平辈儿之人,还是底下的小辈儿,面上都无悲痛欲绝之色。

  反倒是族学里的一些孩子,还有族中曾经被教导过的一些人,甚是伤心,据说发丧那天,族人哭得比亲人还要凄惨。

  魏仁的坟前香火不断,时常有人前来祭拜,村里头已经有三座进士牌坊了,可这里边并没有魏仁的份儿,要说到做官,魏仁也算不上是什么好官,对百姓不够用心,对政事不够积极,甚至也不是一个好的弟弟、夫君、父亲。

  但是对于族人的来说,可能这已经飞黄腾达的一大家子里头,对族里头付出最多的,最值得他们敬爱的,还是留在族学当中做先生的魏仁。

  人这一辈子总得留下点什么,能被这么多人敬爱,魏时觉得父亲这辈子也算是值了。

  ——

  魏远是最先回去的,跟爹爹打过招呼之后,就率先返京了,他的假期毕竟不长,还得回翰林院做官呢。

  魏时一行离开江佑府的时候,是全年最热的七月份,本来也没这么着急的,天气这么热,再加上又需要守孝三年,即便是给儿子相看亲事,那也得要等到明年才行,大可以等到入了秋之后,天气凉快了,再启程回京的。

  这样也能多陪陪大伯和堂兄,此后一别,日后还能不能再相见都不一定了。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六月份文帝皇帝驾崩,太子登基。

  魏时在七月份便接到了被朝廷召回的圣旨,而且这官职还不低。

  太子少师,正二品。

  要知道,在大靖朝,无论是正一品的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还是从一品的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亦或者是东宫的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和三少(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这些官位皆不是虚职,而是正儿八经的实职,内阁便是由三公三孤以及东宫的三师来组成的,并非是另设了什么内阁大学士,这些可都是正一品和从一品的官职,正二品的三少算是内阁的预备役,有空位就会被提选上去。

  平素里也是要上朝参政的,地位在六部尚书之上。

  同时,三少也的确肩负着教导太子之责,不过昔日的太子如今已经登基,新一任的太子未立。

  从正三品到正二品,这个跨度也算是可以了。

  太子,不对,应当说是当今,对母族和妻族的人都没这么提拔,皇上驾崩之后,内阁里就空出来一个位置,原来的正一品少师姜大人因病递了致仕的折子,相对应的,在内阁预备役上,一个人升上去了,也就意味着一个位置空出来了。

  整个京城都盯着这位置呢,大靖朝没有宰相,内阁就相当于宰相,试问天下官员谁不想入内阁,更何况当今刚刚登基,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上位,众人自然也都想着成为新君倚重之人。

  只是谁也没想到,会被远在江佑府丁忧的魏时占了便宜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1页  当前第1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9/11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庶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