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_分节阅读_第94节
小说作者:人生若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764 KB   上传时间:2019-09-03 22:02:02

  但即使如此,能把旱稻和堆肥的法子普及下去的话,百姓们肯定也会受益匪浅,毕竟这两样几乎是不用成本的,对于百姓来说有利无害。

  相比起来,反倒是曲辕犁和打谷机的普及会难一些,就比如曲辕犁吧,在年初的时候赵九福就提上去了,但实际上即使是京城附近能够使用的人家也不多,一个村落能有一个铁犁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了,毕竟铁犁需要铁,而铁在大周朝就是昂贵的存在。

  这些是大环境大世界的进度所限制的,赵九福并没有打算通过系统的存在来改变这个现状,但他深知一点,只要百姓们收成好了,富裕了,那么就不会没钱购买能让壮劳力释放出来的农作工具,而买了工具之后,有多余的劳动力了,百姓们才能开垦更多的田地。

  在跟刘老头核对了具体的产粮之后,赵九福就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工部,将自己早早写完的奏折补充了具体数字,揣着奏折就到了吕尚书面前。

  吕靖抬头扫了他一眼,因为赵九福长时间窝在庄子上的缘故,算起来他已经许久没有见过这小子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京城的太阳太烈了,之前被人称作白玉状元的赵九福居然也晒黑了不少,看得出来他确实是卖力气在干活了。

  “有成绩出来了?”吕靖开口问道,别看他这位尚书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样子,但赵九福在工部待的时间久了,便知道这位对工部的控制力强的很,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工部上上下下大小的事情,这位都心知肚明,只看他愿不愿意管而已。

  赵九福点了点头,将折子递到吕尚书面前:“幸不辱命,还请尚书大人先过目。”

  吕靖风轻云淡的接过奏折,这打开一看脸色倒是惊讶起来,越是看到最后越是皱眉,最后拧着眉头盯向赵九福:“这里头的数字都是真的?”

  赵九福连忙保证:“货真价实,还请大人移步农庄亲自查验。”

  吕靖起身踱了两步,才开口说道:“赵大人,本官自然也是信任你的,只是此事可大可小,我身为工部尚书必须得亲自检验,确认真假才能上报陛下。”

  吕靖说这话也是怕赵九福多心,不过赵九福倒是不在意,笑着说道:“属下明白,大人检验一番属下才更加安心。”

  吕靖这会儿倒是有些心急了,当天就跟着赵九福去了农庄,这么一来一去他们显然是来不及回城了,这一日反倒是成了赵九福成亲之后第一个不能回家住的晚上。

  在确定了农庄的粮食产量,甚至是连夜问过那几个老农确认无误之后,吕靖也露出几分兴奋来。说实话,虽说他听从大皇子的意思支持了赵九福,但实际上压根不觉得他能捣鼓出什么东西来,虽说赵九福是农家出生的,但种地种了一辈子的人,也没有提高产量的办法啊。

  但谁知道这不过是短短一年半的时间,赵九福居然就拿出了成绩来,这不得不让吕靖心中惊喜万分,暗道大皇子是个有识人之能的,也怪不得他虽然身体虚弱,却被皇帝一直带在身边教导,若不是他身体实在是不好,恐怕就没有后头几个皇子什么事情了。

  这般想着,吕靖看着赵九福的眼神也变得慈爱起来,当天夜里甚至拉着他秉烛夜谈,抵足而眠,偏偏这位吕尚书平时看着风光霁月的,实际上却是个不爱洗脚的,这秋天天气还热,一脱鞋那味道简直了,赵九福差点没被他的臭脚丫子熏死。

  第二天天还没亮赵九福就连忙起来出门锻炼,他宁愿少睡一会儿也不乐意闻着自家吕尚书的臭脚丫味道了,在初秋的晨光之中,赵九福十分的想念自家娘子,不管什么时候他家娘子都是香喷喷的,绝对不会有这么难闻的味道。

  吕尚书显然不知道自己臭脚丫子的威力,他这一觉倒是睡得神清气爽,可不是吗,赵九福随身带着星空石,他还会失眠那才怪了。

  等他走出门看见正在练习拳法的赵九福,还心情十分好的说了一句:“赵大人每日勤学苦练,也怪不得不只是学识好,身体更好。”

  赵九福客套了两句,笑着问道:“吕大人可要一起?”

  吕尚书连忙摇头:“算了吧,我这把老骨头就不折腾了。”

  大周朝算是文武并重的朝代了,但文人还是嫌少有练武的,一来是他们没有那个时间,毕竟科举十年学的东西已经够多了,二来也多是不喜欢。

  赵九福也没强迫,很快就练完了结束,吕尚书自己不练,看着倒是开心的很,“不错不错,这拳法看着颇有章法,强身健体最是有用。”

  说完这话还道:“因为圣上喜欢角力,如今朝中练角力的人倒是不少,他们一个个只顾吃得多长得胖,以为这般就能在角力中取胜,却不知道真正的练武之人讲究的是一个健硕却机灵,没点本事吃胖了只是痴肥而已。”

  赵九福没接这话,两人早饭也在庄子上随意打发了,吕靖很快就带着赵九福往宫中求见,显然对于此次的成绩他也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端到皇帝面前去。

  被他的情绪带动,赵九福也忍不住有些激动起来,这一日正好是小朝会之日,吕靖显然有意在六部面前大大的显一个脸。

第175章 争锋相对

  “好!精耕之地水稻增产两倍,其余增加五成不止,甚至是荒地也有产出。”皇帝看完了奏折果然大喜过望,当下拍案叫好。

  身为皇帝,没有人比他知道粮食的重要性,没有粮食,百姓就不能安定,百姓不安定国家便要生动乱,再者没有丰裕的粮草,边疆的将士也不能好好的守护大周。

  皇帝抬头看向赵九福,此时此刻他的眼中带着几分赞赏,没想到啊没想到,原本只是这个觉得状元郎是农家出身身家清白,为人处世也颇有一手,更难得的是有一身力气好角力,倒是也可堪一用,可没想到赵九福会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吕靖看起来但是依旧是那副风轻云淡的神色,只是微微笑着说道:“陛下,若是此法能够遍布大周,那我大周百姓何愁不能饱腹,国库何愁会空虚不堪。”

  这话不知道是不是刺到了人,户部尚书李松仁忽然冷笑一声,冷冷说道:“吕大人此言差矣,我大周朝开朝以来风调雨顺,国库一直充盈的很,什么时候空虚过?”

  吕靖哦了一声,奇怪的反问道:“哦,既然国库丰盈的话,怎么去年我工部申请的银钱一直没有下来,莫不是户部的人阳奉阴违,不把我工部当一回事儿?”

  李松仁的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说道:“吕大人可是冤枉人了,去年边疆大雪,自然是得多运送粮草和银钱过去,其中耗费的人力物力不少,工部这边也不急,等一等又何妨?”

  吕靖心中冷笑,面子上只是继续问道:“这倒是我的不是了,只是李大人一边说国库丰盈,一边又拖着各部的银钱不给批,本官也不知道你到底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

  李松仁脸色难看,其实户部拖欠各部的银钱是常事儿,李松仁是个属貔貅的,银钱进户部容易出来就难,尤其是跟他关系不好的其他几个部门更难拿到。

  皇帝会愿意将李松仁放到这个位置上,其中也有几分让这位省钱的意思在,毕竟换一个大手大脚的户部尚书的话,说不定很快就把国库给霍霍光了。

  其余五部多有抱怨,但李松仁做事情也不过分,紧一紧松一松,上头规定给的拖一拖也会给到,其他人猜测着皇帝的心思,不免将自己的脾气压一压。

  这时候吏部尚书陆盛明忽然开口支援了李松仁一句:“吕大人何必咄咄逼人,咱们在朝为官都是为了大周,为了大周百姓,李大人这般做自然有其中的缘故在。”

  说完这话,陆盛明飞快的岔开话题追问:“倒是吕大人说农庄粮食丰收一事,到底是你二人的一面之词,本官听着虽然也高兴,但心中却有几分疑虑。”

  吕靖眯了眯眼睛,知道陆盛明的意思是怀疑他们弄虚作假当功劳了,他冷笑着解释:“像是陆大人这般五谷不分四肢不勤,从来没有下过地的,自然觉得不可思议。”

  陆盛明听了倒是没有生气,反倒是摇头说道:“吕大人,你看你,我不过是多问了几句你怎么还动气了,难道这事儿我还问不得了?”

  “就算是我问不得,那陛下难道也问不得?咱们总得知道你这产粮到底是真是假,才能想着以后如何处理。”陆盛明继续说道。

  吕靖心中冷笑,面子上却不露分毫:“陆大人担心的是,不过本官的为人陛下也是知道的,从来不是那种弄虚作假之辈,农庄从春种到收获,所有的记录都在奏折之中,陛下看了便能一目了然,此事确确实实是大周朝的大好事儿。”

  陆盛明却追了一句:“吕大人,本官就是想不明白一件事,既然这旱稻的种子有诸多的好处,怎么这些年来从未有人提起,你工部也闷不吭声的,这若是能早发现几年的话,岂不是能养活更多的百姓?”

  吕靖的眉头微微一皱,他算是明白了,陆盛明根本不是怀疑他拿出来的产粮,而是要拿旱稻的种子来作妖,一句发现的太晚竟是想要把他们工部的功劳都打压下去。

  吕靖心中怄火不已,面上却更加冷静,淡淡说道:“陆大人从未下过地,种过田,自然是不知道其中奥妙的,陛下,不如让赵大人来为大家解说一下,他是此次农庄的主事人,知道的反倒是比微臣更多一些。”

  皇帝像是没看到方才他们几人的唇枪舌剑,笑盈盈的看着赵九福问道:“既然如此赵爱卿不如详细说说,说实话朕心中欢喜的很,但也有几分疑惑。”

  赵九福在来之前倒是打过草稿的,这时候在几位尚书大人的注视之下缓缓道来,从去年年底开始的计划,到现在的成果,从头至尾无一遗漏。

  说完之后,赵九福还顺带解释了一句:“陆大人,其实旱稻种子在往年也有过普及,不过都是当地官员主张的,一时半会儿没有大波浪,咱们远在京城,知道的晚一些也是理所当然,再有一个,就算是知道了,百姓们总是谨慎的,种地的农民也喜欢用自己用习惯的种子,生怕其他地方传来的不耐受,反倒是坏了收成。”

  陆盛明冷哼了一声,淡淡说道:“那农庄的产粮本官没瞧见,不过赵大人巧舌如簧,本官倒是深有体会。”

  李松仁也不知道是站在哪一边的,这会儿忽然笑盈盈的说道:“无论如何此事可是大周大大的好事儿,若是百姓家家户户都能增产的话,那国库又能丰盈一些。”

  他不知道想通了什么事情,这会儿倒是不怀疑了,甚至十分期待的样子,让赵九福有些弄不清楚这位李尚书到底是什么套路。

  皇帝也是哈哈一笑,点头说道:“确实是大喜事,只是赵爱卿,为何你奏折之中写明了,此精耕细作的法子很难推广,反倒是推荐粗种的法子?”

  赵九福对这问题早有预料,很快回答:“启禀陛下,精耕细作的法子虽然出产粮食更多,但一来需要壮劳力更多,堆肥的方式也更加精细,百姓家中农作工具不一定齐全,也不一定能有牛耕,所有土地想要精耕细作的话反倒是不现实。”

  “相比起来,粗种的方式更好一些,他耗费的精力更少,从堆肥和收获需要的人力也少,这般一来百姓们能兼顾更多的土地,收获相比起来虽然差一些,但土地面积却能添补上。”赵九福将自己的想法一一说出来,尤其是着重说了一下牛耕的不易得。

  当年陈家村已经算是戴河镇附近比较富裕的村庄了,但实际上赵九福小时候家中也是没有牛的,那牛还是后来老赵头怕孩子上学辛苦才买的。

  在赵九福考中秀才之前,陈家村统共才两头牛,到了春种的时候压根用不过来,牛这东西虽然踏实能干,但也不能没日没夜的忙活啊。

  皇帝一点就通,显然也想到其中种种困难,他有些失落的放下手中奏折,原本的欣喜也散去了几分,还说道:“底层百姓日子艰难,能够种地填报肚子已经不易,更被说给家中添置大牲畜了,赵爱卿的话有道理。”

  赵九福见皇帝关心农桑,又说了一句:“其实也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若是由官府租赁农具,耕牛给百姓,百姓们按照年份一年一年慢慢偿还,一边可以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二来官府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只是此事需要人监督,以免有些地方阳奉阴违,反倒是让那些东西落不到老百姓的手中,便宜了当地的大户人家。”

  皇帝一听眼睛又是一亮,顿时也不管几位尚书大人还都在场,抓着赵九福追问起这事儿来。赵九福之前便想过农具和耕牛的问题,当时他想到的法子便是官府租赁制度,不过这制度的本意是好的,最要防着的就是踩不到实处,最后便宜了那些乡绅。

  皇帝频频叫好,李松仁却再一次皱起眉头来,他盯着赵九福看了又看,最后问了一句:“赵大人的法子是好法子,只是耕牛这东西也不是到处就有的,官府想买还没地方买呢。”

  赵九福愣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道:“李大人所言极是,不过商人从利,若是耕牛能卖出好价钱的话,民间自然会有人大力养殖,这般一来便不愁来源。”

  李松仁还要再说什么,却见皇帝盯看着赵九福的眼神之中带着十分满意,他只能将未说出口的话塞进了肚子,心中却觉得这个赵九福不得了,这才短短的两年功夫,竟然就让皇帝青眼有加,实在是一个大威胁。

  皇帝却已经哈哈大笑起来:“赵爱卿说的极好,吕爱卿,李爱卿,此事还得你们二人精诚团结,齐心协力,才能让大周上下富裕强盛。”

  皇帝已经这般说了,李松仁也只得跟着吕靖一块儿行礼:“微臣遵命,定将完成陛下嘱托,势必让大周再无饿殍之民。”

  听了这话的皇帝终于满意了,哈哈大笑了一声,看了一眼赵九福又说道:“此事赵爱卿居功至伟,晋为工部郎中,主持此事。另赏赐黄金百两,白银千两,玉如意一对,锦缎十匹以资鼓励,望我大周百官能再接再厉,兢兢业业务实巧干,为我大周舔砖加瓦。”

  “叮咚,恭喜阿福,贺喜阿福,晋升为正五品工部郎中,奖励积分30,000积分,获得工部郎中称号,获得积分30,000积分,请宿主再接再厉,勇创新高。”

  消失很久的万亨忽然出现,赵九福此时心中也不平静,只是以后万亨打岔反倒是没露出痕迹来,这般看在皇帝的眼中自然更加满意,觉得赵九福此人确实是沉得住气可堪大用。

第176章 升官发财

  从工部员外郎到工部郎中,虽然只是短短的一阶,但赵九福进入官场不足三年,却已经到了正五品的位置,这官职的提升不可谓不快。

  更甚者谁都明白,只要赵九福研究出来的堆肥种地之法能够普及下去,但凡是新一年的大周粮食产出能提升,即使只是一成两成,到时候他也会再次获益。

  那些原本并不把赵九福看在眼中的人,如今也开始关注这位赵大人,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位确实是了不得。赵九福不过是个农家出生的小子,但读书的时候攀上了顾家,成亲的时候又攀上了严家,虽说这两家不算多么了不得的人物,但好歹也是助力。

  有心思叵测的,便觉得赵九福必定是个心机深沉之辈,不然的话怎么可能一边讨好了皇帝,一边又开始慢慢培养出自己的势力和人脉来。

  也有一些人倒是十分看好赵九福,官场之中能干的不少,但能干的同时还知道分寸,得到功劳之后也低调不张扬的,却很少,这般的人通常能活得长久一些。

  当然,赵九福升官发财,最高兴的自然是家里人。

  在赵九福回家之前,严玉华就从青竹那边听到了消息,一时之间赵家上下都喜气洋洋的,随着赵九福回来,皇帝给的赏赐也一块儿到了。

  一番谢恩忙碌之后,赵九福直接让严玉华将银子收起来,看了看剩下的玉如意和锦缎,倒是笑着说道:“玉如意也收起来吧,毕竟是御赐的东西,摆着万一打碎了可不好。”

  “至于这些锦缎你看着处理,自己用也好,送人也好,终归别放在屋子里头生虫就是。”

  严玉华伸手摸了摸锦缎,那顺滑的感觉一摸就知道不是普通货色,也是,能让皇帝作为赏赐的锦缎通常都是贡品,大周朝对贡品的控制不算特别严苛,但寻常百姓家也是不用想的。

  这样的缎子,就是她还在严家的时候也未曾用过几次,严玉华看了看颜色心中也喜欢,口中说道:“鲜亮的几匹就留下来,到时候咱俩做衣裳用,其余的颜色沉稳些的,不如随着年礼一块儿送到陈家村,爹娘想必也会喜欢的。”

  今年往陈家村那边送的年礼还未出发,这会儿倒是能一块儿送出去。赵九福看了看颜色也觉得可以,里头有几匹绸缎的颜色有些老气,显然是不太适合他们俩使用的。

  不过他好歹知道婆家娘家的关系,想了想就说道:“不如往严家也送一些?”

  严玉华微微一笑,知道他是体贴自己,但还是摇头说道:“锦缎这些严家那边不缺,倒是爹娘在陈家村很难买到,多送一些回去,他们自己用也好,送给交好的长辈也成,比送去严家实用多了,夫君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赵九福听了也觉得不错,也就不插嘴礼物的分配问题了,不过他看了看银子,倒是想起了一事:“现在咱家的银子估计也够了,要不要买一个大一些的房子?”

  倒不是赵九福嫌弃现在的小院子,而是这边的房间太少,现在住着是够了,但将来他们若有儿女,或者赵家那边有人过来的话,恐怕就住不下了。

  严玉华听了心思一动,只是说话之前难得的有些犹豫,倒是赵九福一眼便知道她有话要说,便直接了当的问道:“怎么了,我们之间还有什么话不能说的?”

  严玉华笑了一下,委婉的说道:“家里头的银子确实是不少了,只是京城这边要置办宅子的话,得看有没有合适的,一时半会儿怕是很难找到。”

  严玉华看了一眼赵九福,见他只是专注的等着自己下面的话,这才斟酌了一下说道:“当初我陪嫁的嫁妆里头,倒是有一栋宅子在,那是我娘当年留下来的,位置就在东大街附近,是三进的宅子,位置和大小都还不错。”

  赵九福一听就明白了,顿时笑了起来,伸手搂住严玉华说道:“看来夫人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咱们一时半会儿不用担心房子的事情了,御赐的那些银子就留着以备不时之需,将来咱们有了孩子,就直接搬到那边的院子去住就好。”

  严玉华见他毫无芥蒂的样子,倒是也放松的笑起来,见赵九福越笑越是促狭的模样,忍不住挥动粉拳给了他一下子:“夫君,你笑什么?”

  赵九福抓住她的拳头亲了一口,又说道:“玉华,你是我的夫人,我的妻子,你有什么话跟我直说就是,我不是那种小心眼,见不得自家娘子嫁妆丰厚的人。”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赵九福脸上的笑容更加大了,他搂着严玉华说道:“要是哪一日我赚不到钱了,还能回家吃娘子的,用娘子的,住娘子的,当一个吃软饭的小白脸似乎也不错。”

  这段话可算是惊世骇俗,即使是严玉华听了也是心中砰砰砰的跳,她想象着那个场面不知道为何竟然还有一丝丝的期待。

  但随即看到赵九福笑嘻嘻的模样,严玉华忍不住嗔怪的瞪了他一眼,说道:“若是真有那一日的话,夫君且别觉得丢人才好。”

  赵九福摸了摸鼻子,笑着说道:“没事,我脸皮厚着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8页  当前第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4/13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