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成七零女知青[穿书]_分节阅读_第2节
小说作者:夜寄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79 KB   上传时间:2019-08-30 17:09:55

第2章

  在苏敏的忧郁中,外出收花生的知青们回来了。

  隔着院门,苏门都能听到他们嬉闹的声音,这些知青最大的是六八年腊月来的,年龄有二十六了,像是男知青陈卫民一九六六年就高中毕业了。

  不过大部分还是十七到二十一岁,其他的年龄大了的都结婚了。

  知青点是一个不算小的院子,原来是地主家的,有着三间正房,两间偏房,一间厨房,还有单独的茅房。

  男知青人数多一共占着两间正房,女知青住剩下的一间正房。

  七个人,其实是能睡下的,但一个女知青许安安非说不能和别人同一个屋子住,不然她就喘不过气来。

  大队长不信她的邪,结果她还真的厥过去几次,脸色发白,呼吸都快没有了。这下没法子,大队长只能让她一个人住一间偏房。

  而许安安之后才来的秦静和赵宁宁一看,也有样学样的闹着非要单独住,整个院子里也只有一间偏房了,大队长想着院子全住满了就没人惦记着再作妖了,也就同意她俩住进去了。

  最后这住正屋就剩下苏敏,卫国,沈月和朱红了。

  正房虽然人多,但住起来还是比偏房舒服,至少苏敏这几天白天躺床上被太阳一晒暖呼呼的也很惬意啊。

  而且在苏敏看来,她同屋的这三个姑娘比另外的三个好相处的多。

  卫国和沈月家庭成分都不太好,为了减少麻烦,她们俩脾气都很好,几乎不会和人起冲突。

  朱红有点从众,同屋里有两个不爱惹是生非的,她也就跟着比较安分。

  总的来说这个知青点还算和睦。

  从知青下乡开始,这前进五大队和奋进六大队就陆陆续续接收了不少的知青,除了找机会回城的一人和被推荐上大学的两人外还有二十七个知青,这人数可不少。

  男的十四人,女的十三人,像是来的比较早的,好几位完成了人生大事,住在知青点的也只有九名男知青,七名女知青。

  苏敏在知青点的女知青里资历可以排到第三,卫国是六八年年末来的,沈月是六九年,而苏敏是七零年,朱红和许安安是一七一七二年,秦静和赵宁宁是去年一九七三年来的。

  不过这些知青里苏敏的年纪算小的,像是七二年来的许安安都比苏敏大些。

  原主苏敏刚出生母亲就难产去世,她爷爷奶奶照顾到她三岁。

  在二叔有了儿子后老两口就忙着照顾孙子去了,他爸苏庆国是纺织厂的工人,工作忙没时间,苏敏就被送到幼儿园,然后六岁的时候就上了一年级。

  在这个大部分都是七岁到九岁才去一年级的时代,苏敏比同班同学都小不少。

  但原主聪明,她读的纺织厂小学虽然有停课,她自己还是把知识全吃透了。

  等原主小学毕业,正好初中复课,两年后初中毕业,也才十三岁。

  苏敏本来是想要继续读高中的,但是恰好前几年闹得乱的时候父亲再婚了。

  继母陈小玉的前任丈夫成分上有问题,被人批,斗,继母主动揭发而且离婚,再嫁给了苏父。

  苏父根正苗红,工人家庭出生,在六七年的时候还成功钻营到了副厂长,职位一升,在婚恋市场上立马就吃香的很。

  而且他还只有一个女儿,新老婆一进门生个儿子就站稳脚跟了。

  实际上无需生儿子,只要新老婆漂亮会说话,在苏庆国心里就早胜过不讨喜的女儿了。

  苏敏继母的条件也很好,市医院的护士,主要长得漂亮,前夫还是个官儿,陈小玉也当了十几年的官太太,自然更会摆架子。

  陈小玉还领着个和苏敏同岁的妹妹,原名张婉后来改名成苏婉。

  那个妹妹不过小学毕业,继母怕她亲生女儿读了初中后还得了下乡,就让苏庆国给她在厂子里找了个临时工的工作。

  而每家都得有个下乡的,继母不让苏敏读高中,说是这个年代初中文化正好,文凭再高些怕染上资本主义的习气,文化越高越容易被批,斗。

  实际上是不想让苏敏的文凭更高些,毕竟如果等苏敏高中毕业得两年,两年后苏敏年纪大了懂了事儿,若是嫌弃农村贫穷受苦,闹着不去下乡那更麻烦。

  十三岁的苏敏年纪小,便是说起来,叹一句孩子不懂事非要去农村建设祖国也就过去了,十三岁的小姑娘,容易头脑发热也正常。

  苏庆国徇私了一次帮了继女,也说没法再帮亲生女儿进厂子,原主苏敏就成了那个下乡的。

  这也是苏敏看了原主这三年来写的日记才了解到这些的。

  原主孤身来到这里,心情苦闷就会在日记里写一些埋怨父亲的话,说自己过的还不如孤儿,至少孤儿有国家养。

  原主说的也没错,她那个爹有还不如没有。

  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原主明明是从大城市来的,而且父亲还是纺织厂的副厂长,但原主却性格坚毅,吃苦耐劳。

  她从小就是这样长大的,受了苦也不会说,因为说出来也没人会帮她,哪怕是她的亲人。

  苏敏手里有几封信,都是原主写下但没有寄出去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质问父亲为什么连高中都不让她去读,她愿意下乡,但只求读完高中。

  那些信的落笔时间都是七零年,之后她没再写过,不过想来原主同她父亲之间这一生都无法和解了。

  对于原主来说,她在乡下从十三岁到十七岁,这几年不仅吃了苦,也更懂人情世故了。

  对于继母的小心思,她父亲不可能看不出来,一个能在纺织厂当上副厂长的人再傻也傻不到哪里去。

  但他还是顺着继母的心意把苏敏送走,不过是放弃了她,讨好了继母。

  而且原主父亲在女儿下乡后也没有寄来什么粮票布票。

  就算是写信信也是继母执笔的,几年时间三封信,来来回回不过是说家里日子艰难,没办法补贴苏敏。

  还总是在信里感叹说她不懂事,当时她父亲在想办法,结果没来得及原主就下乡了,苏敏嗤之以鼻,想什么办法,最好的办法不就是让原主读高中。

  原主只要成了高中生不就能再留下两年。

  而且信里又说和亲戚们聊天说起苏敏,真是长大了懂事了,在乡下过得好,蔬菜水果都能吃上,又心疼在城里的父亲,从未提出要什么帮助。

  这信写的真是让人翻白眼,简直当了彪子立牌坊,这是怕苏敏以后回去说下乡艰难但父亲从未伸出援手,于是就先一步的堵住了话头。

  苏敏和陈小玉彼此都清楚,陈小玉做这些也不过是为了面子上好看,她的继女非不要补贴,可不是她不给。

  但哪个人看不出陈小玉的本性,不过是和苏敏非亲非故,叹一句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爹罢了。

  苏庆国一个纺织厂的副厂长,陈小玉是护士,继妹苏婉也进了厂子里,三个人三份工资,这种情况下日子能艰难到哪里去。

  虽然没有彻底撕破脸,但人家也暗示的警告原主不要打扰人家一家三口的城里人生活罢了。

  陈小玉做这些不就是仗着原主没人关心。

  外公外婆过世了,爷爷奶奶有了孙子才懒得管苏敏这个孙女,而且还盼着陈小玉能给他们最出息的大儿子传宗接代呢。

  至于苏庆国,对于陈小玉所做的一切估计都是默认的。

  苏敏叹了口气,既然原主和这个父亲不亲近,做父亲的也很冷漠,完全没有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

  继母又很有心计,难缠的很,继妹估计也不是个省油的灯,那以后就少相处就可以了。

  反正她现在和他们离得远。

  不过苏敏穷是真穷,别的知青或多或少都能得到家里的补贴,但苏敏却是从十三岁开始就自己养活自己。

  她一个城里来的没有干过农活的小姑娘能拿到七个工分,想来吃的苦受的累是少不了的。

  原主苏敏除了日记本还有一个小本子,是拿来记账的。

  她下乡的时候正好邻居家姑娘也下乡,陈小玉不想被人说虐待继女,就比着对方的行李给苏敏准备了差不多的。

  但人家邻居家是把该准备的准备好,等孩子缺什么了再寄,苏敏可没这待遇。

  不过原主也机灵,把自己在家所有的东西都背来了。

  不论是借来提前预习的高中课本,还是小时候穿的衣服,苏庆国在纺织厂上班,苏敏以前三五年一件新衣服还是有的,棉衣也有一身。

  这也是原主所有的家当,下乡之后衣服破了,个子长高了衣服短了一截,牙膏用完了,牙刷秃了有钱没票了都得她自己想办法。

  所以才有了这账本,借了别人的什么东西就记下来,还了之后再上去添一笔。

  ‘债主’们也大部分都是同个屋子的三人还有和苏敏同年下乡的孙雯雯刘霞两人了。

  孙雯雯和刘霞都已经结婚了,但还没有孩子,手头上也更宽裕一些。

  原主苏敏不爱占便宜,借了是一定会还的,一般还带点儿小利息,因此她们也愿意帮她。

  苏敏旁观着想,还好原主没来大姨妈,不然日子可能更难过。

  穷到来不起大姨妈,也是一种新体验。

第3章

  很快,院外的脚步声和谈天的声音越来越近,然后院门被推开,走在最前面的卫国一看苏敏站在门口,忙说:“哎呀,你怎么站门口,你病还没好,再吹了风头痛可不好。”

  苏敏这两天便是病歪歪的躺着,也会同时拿着手按摩额头或是揉着太阳穴,做出一副就算高烧退去,但还总是头疼的假象。

  现在卫国一说,苏敏就故作坚强的笑笑,捏着本就沙哑的嗓子说:“哎,你们也知道我总是闲不住,我这从七零年九月多来了这儿,没偷过一次懒。”

  说着苏敏抬眼看着人群里的赵宁宁,女知青里许安安讲究多,但心眼子不坏,最多说一句大小姐做派。

  但赵宁宁却是那种损人不利己的真智障,有时候你都不知道她折腾半天图个啥。

  今儿个早上知青们上工前她还刻意走到苏敏屋子里,闹着说苏敏装病,其他人都被苏敏骗了。

  开口闭口都是你们这些傻子,连人装病都看不出来。

  其他知青知道她脾气,但也不爱被她指着鼻子骂,就由着老大哥陈卫民训了她一顿。

  但这个赵宁宁脸皮是最厚的,她才不怕人骂呢,她怕的是别人骂她时那个镇住她的气势。

  一旦那架势没了,她就立刻原形毕露。

  而且说别人装病,但实际上整个知青点最爱装病的就是她赵宁宁,装病是她每个月的必备科目。

  在淋着大雨抢收小麦后,赵宁宁就想到了要装感冒。

  不幸的是有着苏敏这个真感冒发烧的,她才让同住的秦静帮忙和队长请假,就被赶来看苏敏的队长狠狠骂了一顿。

  赵宁宁也不知道是为着苏敏抢了她装病的戏份故意恶心苏敏,还是她真的装病装出了一套指南,火眼金睛的瞧出来苏敏把病装的严重了。

  原主苏敏平日里并不好惹,因为她是真勤劳,在女知青里最受村民喜欢的就是她了,赵宁宁则是那个最不受待见的。

  这也让原主有了底气,若是原主和赵宁宁发生矛盾,大队长一定会偏袒原主。

  有了这个发现,原主在赵宁宁无理取闹的时候都是直接正面怼。

  怼了赵宁宁,知青点的人就都知道原主是个有脾气不好惹的,所以没人敢指使原主做什么。

  赵宁宁以前见了原主都是夹着尾巴的,她敢惹男知青,因为知道男知青们碍着面子不会打女生。

  她也敢惹女知青里成分不好的或是性格懦弱的,但就不敢惹苏敏,因为苏敏不怕和她吵。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0页  当前第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2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成七零女知青[穿书]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