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侯门医妃有点毒_分节阅读_第731节
小说作者:我吃元宝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3.45 MB   上传时间:2019-07-23 15:59:53

  两兄弟来回两趟,总算将放在厨房墙脚的水缸给装满了。

  这会,王家一家人都起来了。

  建根媳妇正在烧水,准备烧热水给大家洗脸。

  王连氏将昨晚拿回来的窝窝头放在蒸笼里面蒸。

  想了想,又舀了一碗粗面,准备加上青菜叶子,煮一锅面汤喝。

  “娘,多舀一碗。”建根媳妇说道。

  王连氏皱眉,想说建根媳妇不会当家。可她本是性子软弱的人,做不来恶婆婆的样子。

  她张张嘴,想说粮食得节省点。家里好不容易攒了点粮食,可不能穷显摆。

  可还没等她开口,建根媳妇已经抢先说道:“建根一上午都干体力活,早上不吃饱没力气,伤身子。”

  一听到伤身子,王连氏再无犹豫,又舀了一碗粗面。

  建根媳妇笑了起来。

  如今王家四个人上工挣钱。

  除了建根兄弟,建根媳妇同王连氏都在纺织工坊找到了活干,每天都有收入。

  当初东家承诺,招工优先录取买了房的家庭的成员,这话果然兑现。

  一家六口人,四个人上工挣钱。

  这日子是眼看着好起来。

  每天伙食开好一点,也是应该的。

  叮叮咚咚。

  整个新村坊市,都响着锅碗瓢盆的动静。

  处处都是烟火气息。

  有争吵,有矛盾,有比较,有冲突。

  几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有矛盾是难免的。

  除了这些,还有香喷喷的窝窝头,以及热腾腾的面疙瘩汤。

  去年这个时候,他们都是一群随时可能死在城墙根下面的流民。

  世人皆当他们是瘟疫,官府也只有一天一顿的稀粥帮他们吊着命。

  今年,他们已经住上新房,一日三顿,还有肉吃。

  生活没有抛弃他们。

  翻天覆地的变化,像是做梦一样,不够真实,却都足够的真。

  住的房子不是假的,吃进肚子里的热汤窝窝头也不是假的。

  日子向着阳光,正在大步向前。

  以后还会越来越好。

  “我吃饱了。”

  二根抹了嘴巴,赶紧跟上大哥王建根,出门上工。

  王连氏同建根媳妇也赶紧放下碗筷,准备出门。

  纺织工坊的上工时间虽然比王建根晚,但是上工的地方很远,在工业区那边。出了坊市,要走好长一段路才能到。

  婆媳二人收拾干净,拿着布兜出门了。

  清洗碗筷厨房,洗衣做饭,这些家务活就留给年龄还小的三根以及四妞。

  王家人出门了,住在正屋的李家人也出门了。

  另外三家也都紧跟着出门。

  转眼间,偌大的宅院就安静下来。只剩下没办法出门工作的老弱病残。

  王三根和王四妞做完家务,将碗柜房门全都锁好,然后背着背篼出门捡柴火。

  正是半上午,新村坊市很安静。

  兄妹两人从西侧门走出坊市,朝着山上而去。

  远远的,看见几辆马车迎面驶来。

  两兄妹自觉地站在路边。

  “哇,好高大的马车。”

  “里面肯定是贵人。”

  “可能是来买房子的。”

  “以后我们要和贵人住一个地方吗?”

  “贵人都住在城里。可能是路过。”

  顾玖挑起车窗帘子,朝路边的兄妹两看去。

  小姑娘一双眼睛亮灿灿,看着就是个聪明的小姑娘。至于旁边的哥哥,一脸傻乎乎的模样。

  顾玖冲兄妹两人笑了笑。

  “观音娘娘。”

  “她冲我们笑了,嘿嘿嘿。”

  “观音娘娘长得好美。”

  小小的王四妞,瞪大了眼睛,生怕错漏一个画面。小小的她,第一次有了直观的美丑感受。

  “这些孩子都是上山捡柴火?”顾玖问道。

  路边有很多像王家兄妹一样的孩子,他们都背着背篼,往山上走。

  马小六伺候在顾玖身边,他点头应声,“都是去捡柴火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么小的孩子不能到工地工坊干活,却也不能闲着。”

  顾玖往山上看去,“等到明年就要开发这几个山头。到时候可就没柴火给他们捡。煤厂那边要加大力度,争取早日推广煤炉,蜂窝煤。蜂窝煤卖便宜点都没关系,关键是要改变大家的生活习惯。”

  马小六拿着一个小本子一一记下来,这些都要交给邓公公,由邓公公统筹。

  顾玖又说道:“关于煤炉制作,流民里面有不少匠人,我们可以主动将技术开放,促使更多流民主动加入到商业活动中。

  其实就算不开放技术,简单的煤炉,一旦推到市场上,很快就会被人仿制。

  与其让那些商家赚钱,不如带着有技术又肯吃苦的流民一起赚钱。京城本地小民,凡是有技术的也可以参与进来。顺便替年底二期第一批房开盘拉点人气。”

  马小六将顾玖提点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

  记录完了,他还问道:“夫人还有别的要求吗?”

  顾玖笑了笑,“先去新村坊市看一看。这边建好,我还是第一次过来。”

  马车围着围墙转了一圈,最后从南大门进入新村坊市。

  大门门口,设了门房。

  从流民中招聘五十岁以上的男子,组成保卫队,在门房当差,确保坊市内的安全。

  将来等二期工程做起来,同样的,也会在二期业主里面招聘五十岁以上的男子组建保卫队。

  保卫队成员的家就在新村坊市,对待坊市的安全自然上心。

  若非马小六刷脸,门房差点拦着马车不让进。

  开玩笑,当初招聘培训的时候,管事一再强调,对于陌生人,一定要确定身份才能放进去。

  谁敢玩忽职守,当心丢掉饭碗。

  为了饭碗,这些原本是大龄流民,如今的新村村民,当差的时候都是格外认真。

  胡老头将马车放进去,同身边的人里唠叨,“你猜马车里面坐的人是不是东家?”

  “东家怎么会来我们这里?”

  “这里是东家的产业,东家来这里很奇怪吗?”

  “说不定不是东家,而是大客户。我听我儿子说,工程又多了几个股股股……”

  “股东!”

  “对,就是股东。这名字怪得很。”

  “你们和我说说,股东到底是什么玩意?”

  “就是合伙做生意,大家出份子钱。出钱多的当东家拿主意,出钱少的就是股东,不管事光分红。”

  “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我们这边很多股东吗?”

  “当然呢!我听我大侄子说,宫里面的人走挣着抢着做股东。”

  “哎呀,东家的关系果然够硬茬,连宫里的娘娘都只能做股东。”

  “那是!要不然东家能一口气安置我们几万人,还给落户。”

  “如今我们也是京城人。”

  “嘿嘿,我们也是京城人。”

  做京城人好不好,或许在过去,这些流民说不上来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但是现在问他们,他们都会异口同声的说,做京城人就是好。

  天子脚下,和家乡就是不一样。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各种盘剥。

  纵然有人乡土难离,可是为了生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饱饭,也只能舍弃乡土,扎根在机遇更多的京城。

  而且,家里的孩子们,并不想念遭灾的家乡。

  在孩子们的印象中,家乡是灰扑扑的,永远吃不饱饭。

  穷乡僻壤的家乡,哪里比得上繁华诱人的京城。

  小孩子们的适应力,总是比大人们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48页  当前第7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1/1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侯门医妃有点毒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